请点击,聆听
今日2023年5月19日农历四月初一,佛弟子“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应当戒杀、戒淫、食素、施食、供养、布施、诵经、念佛、禅修、印经等,以此善行,向佛学习,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趋向生死解脱,自利利他,广度众生。 诸佛子,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法句经·无常品》说:“ 善友问:法师!我是在家居士,想受持八关斋戒。请问应该如何受持?“八关斋戒”是否属于出世解脱生死的修行方法? 为此,笔者摘抄《佛门礼仪·八关斋戒》,分享大众。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众生,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行愿 2023、5、19 八关斋戒是了脱生死的门径,是修习解脱生死出世的正因,是佛陀为在家佛弟子制定的临时体验出家修道生活一日一夜的戒律。 由于在家人俗务繁忙于红尘中没有时间修行,于是,佛陀悲愍众生,为适应在家人生活的特点而制定了八关斋戒,让在家人能够有机会过一日一夜出家人的清净修行生活,种下出世善因。 八关斋戒受持的时间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斋日——农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逢小月改为廿八、廿九日)受持,也可由信众自行决定时间。 每逢斋日在家佛弟子到寺院里,受一日一夜的八支净戒。受持八关斋戒的在家弟子,称为一日一夜优婆塞、一日一夜优婆夷,译义为“近住”,是近阿罗汉而住的男居士、女居士。
八关斋戒(梵aṣṭāṇga-śīla或aṣṭā-sīla;巴aṭṭhaṅga-sīla或aṭṭha-sīla)又称“八斋戒,八戒”。其中,“八”指八条戒律: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非梵行;
4、不妄语;
5、不饮酒;
6、不著香花鬘、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
7、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
8、不非时食。
其中,第八条是斋戒。受八关斋戒者,因一日一夜持不淫戒,故得称为净行优婆塞或净行优婆夷。(注释1)
八关斋戒中“关”是关闭之意,指关闭众生生死之门,关闭众生的一切烦恼,如法修行出世正因,离苦得乐。
八关斋戒中的“斋”指不非时食,就是佛陀制定“过午不食”的戒律。“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
八关斋戒中的“戒”有止恶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护身符”。所以,八关斋戒的含义就是受持一日一夜“不杀生”等八戒和一条过午不食的斋戒来让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清净,关闭诸恶趣门,开示解脱生死的涅槃正路。
1、依佛教诫“八关斋戒”受持的时间,仅限一日一夜。如有人要继续受持“八关斋戒”,必须每日受持八关斋戒结束之后,再重新受八关斋戒。2、“八关斋戒”不得仅受持白天,夜间不守持;也不得仅守夜间,白天不守,必须一日一夜严格持守。3、“八关斋戒”以持戒为体、为主、为本、为要,前八条为戒,后一条为“斋”——过午不食戒。注意:“斋”不是汉传佛教中,一般世俗不懂佛戒之人,认为的“吃素”,而是“过午不食戒”。4、“八关斋戒”受戒地点:在家男众、女众可在寺院分区,修道持戒。5、受戒时间:以受戒斋日的清晨为佳,最迟也应在午前。如果午前有事不能受,但作意念,午后补行仪式也可以。6、“八关斋戒”的舍戒问题:因八关斋戒的时间限制是一日一夜,受了之后,无须舍。假如在一日一夜之中,有其它逆因缘于某条戒甚至全部不能守持时,舍戒很方便,只要对一位听懂话的人说就可以。7、受了八戒的男居士、女居士可称为“近住男”、“近住女”。那么,什么是“近住”?“近住”是亲近解脱生死的圣者阿罗汉,住在圣者阿罗汉身边的在家修行者。(1)传戒师授:家住在佛寺附近的居士们,有条件到佛寺去亲近比丘、比丘尼。如果他们要受持八关斋戒,应当以至诚之心礼请一位戒行清净,具格传戒的比丘、比丘尼,请求受三皈依与八关斋戒。(2)自授:由于自己所住的地方非常偏远,既没有佛寺也没有比丘、比丘尼,而自己又非常想受持在家人“八关斋戒”。根据佛陀的教法,则可以于释迦牟尼佛像前,恭敬地按照八关斋戒仪轨自受。9、南传佛教的在家信众,若要受持八关斋戒,依佛教戒律的斋日,到附近的佛寺,如法依尊者教授进行受戒。10、汉传佛教在家众,若受持“八关斋戒”,当依佛教诫,在佛寺由戒律如法具格的比丘、比丘尼师,如法传授“八关斋戒”。在家居士需要根据佛寺的安排,携带自己的海青和缦衣,以备用受戒之用。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居士“自授”八戒的问题,请看清楚“自授”的原因是“没有佛寺也没有比丘、比丘尼”。那么,受持八关斋戒的善信,明知有如法出家众的情况下,却不愿去礼敬佛、法、僧三宝而自授,依佛教诫是不如法的。
另外,澳洲情况比较特殊,不论南北传巴利语、汉语、藏语三大语系佛教,虽有出家僧众,但有些佛堂太小,无法容纳善信留宿佛寺受持八关斋戒。所以,佛法流布弘传世界各地,因时、因地、因人而发生变异。又从另一角度看,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却未扩建佛寺让大众真正落实学佛,从闻、思、修开始,持戒第一要。注释:
1、参阅《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五、《中阿含·持斋经》卷五十五。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完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似金为正,舍弃真金,皆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