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交界六省丨江西和南昌的中部崛起之路,究竟会驶向何方?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上周末的时候,我出差到南昌。当然,由于时间十分仓促,所以也就没有再联系南昌的各位朋友们碰面。


距离我上一次去往南昌,已经间隔了有一段时间。回看过去的半年间的推文,除了年初各省GDP系列推送时,我们有安排相应的江西专题外,后续对于江西的针对性推文并不多。


正好借由这个机会,我们来重新看看今日的南昌和江西,有什么新的发展和变化。



新红谷滩,新南昌城



和上次相比,此次去往南昌最为吸引我关注的,显然就是南昌近几年来正在全力打造的红谷滩新区。


大家对于新区的印象,一般都停留在国家级新区这个维度。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共有19个,分别是: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南沙新区、西咸新区、贵安新区、西海岸新区、金普新区、天府新区、湘江新区、江北新区、福州新区、滇中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赣江新区、雄安新区。


当然了,包括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郑州郑东新区、南宁五象新区等在内的诸多地区,也都在努力申报中。



打开南昌市地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赣江从南昌穿市而过。这样的城市地理格局,事实上和湘江穿长沙而过,长江穿南京而过是极为相似的。


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江大河是“天堑”般的存在,居民一般都会选择在大江大河的一侧聚居。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城镇化的需求。原来人口和产业较为稀少的另一侧,自然而言就成为建设新区的最佳之地。南昌,也不例外。


红谷滩新区,古称“鸿鹄滩”,地处南昌赣江之北。红谷滩新区由沙井、凤凰洲、红角洲、九龙湖、生米镇五大片区组成,区域面积176平方公里。辖沙井街道办事处、红角洲管理处和凤凰洲管理处、九龙湖管理处以及生米镇。


目前建设和发展较为突出的,是红谷滩中心区。中心区由4.28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和6平方公里的周边地区组成,为集商贸金融、行政办公、信息、文化、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顶级中央商务区(CBD中心区)。


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目前红谷滩CBD尚处于品牌机构入驻的发展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自然就是银行的批量进入:目前渣打银行、大新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九江银行、赣州银行,上饶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本地门户银行为南昌银行与南昌农商银行等均已入驻。


已经在运营的地铁一二号线,也优先覆盖了红谷滩新区。未来时间内,集全市、甚至一部分全省之力打造红谷滩新区,显然是南昌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清晰的定位和方向。


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红谷滩新区更多是刚刚把基础建设和架构得以完善,经济体量与数据虽然在市内和省内能够名列前茅,但是距离真正的强势新区尚有不小的距离。所以我们目前能够从公开层面找寻到的相关新区经济数据也并不是很多。



南昌的东西向和南北向



江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不同于西部地区可以重点打造航空交通枢纽,中部地区省份的长途交通规划,往往是以高铁作为核心组成的。


而众所周知,江西省,或者说省会南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铁线路建设都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


在传统的普铁时代,通行南昌的主要铁路线京九铁路和沪昆铁路。到了新的高铁时代,通行南昌的主要高铁线路则是昌九城际铁路、昌福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


这一来看,我们发现截止目前,南昌的东西向高铁大动脉算是刚刚打通,向西到武汉、长沙,向东到福州、杭州、上海,每日的发行车次尚且处于正常水平。


具体来看——


南昌向东(福州、杭州、上海)


得益于昌福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高铁两条线路,南昌目前每日开往福州的高铁(含动车,下同)车次为24次(时间节点选取6月25日,下同);开往杭州方向的高铁车次为52次。


而杭州与上海同处长三角城市群,高铁早已实现公交化运行,所以到达杭州基本也就意味着通行上海的畅通无阻,目前南昌每日直达上海的高铁车次也超过30次。



南昌向西(武汉、长沙)


得益于武九高铁,南昌打通了经由九江(庐山站)通往武汉的高速线路,将两城的通勤时间距离拉近到了2小时之内。目前每日天开往武汉的高铁车次为26次。


而同样是得益于沪昆高铁高铁,所以南昌每日开往长沙的车次同样可以多达69次,这也是南昌与周边省会城市日通车次数最多的一个。



而相比目前南昌在东西向高铁线路的“守得云开见月明”,南昌在南北向的高铁动脉,仍处于艰苦的建设期中。


南昌向北(合肥、南京)


目前阶段南昌向北去往合肥的日高铁发行车次仅有2~3次,且通行路线是出南昌向东经鹰潭到黄山,再经铜陵到合肥。造成了南昌、合肥两市虽然直线距离不足400公里,但目前高铁耗时超过4小时的现状。


而每日通过南京的车次数量虽然明显超过合肥,但是大家可以清楚看到平均耗时同样多达4~5小时。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因为在路线是南昌是向东经沪昆高铁先到杭州,再从杭州转至南京。这样一来,自然而然要走大量的“冤枉路”。



之所以会造成南昌目前北上的“受阻局面”,除了京九高铁目前仍未建成外,很大程度上和九江与安庆之间尚未建成高铁线路直接相关。


而南昌如果想要以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抵达南京,北上经由九江、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到南京,显然才是最为便捷的通道。


而这条线路即合九客运专线,已于2015年12月25号开工,预计通车时间为2020年10月。


南昌向南(广州、深圳)


接着,我们要看更为关键的方向,南昌向南到广州、深圳的这条线。


京九这条线路,无论是在普铁时代,还是高铁时代,对于南昌和江西的重要性都是首屈一指的。相较于京广线(普铁&高铁)以连接大城大站(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为主旨。京九线(普铁&高铁)作为京广线的纵向补充,很大程度上要兼顾的是诸多中小城市。


京九高铁线规划在江西段的里程是最长的,覆盖了从北到南九江、南昌、吉安、赣州等江西多个重要城市。这里特别要说的就是赣州,赣州的土地面积和人口体量均十分巨大,且又最为远离江西经济中心省会南昌,长期以来交通发展情况较为落后。如果没有京九高铁直通深圳,那么赣州未来的经济发展之路将会愈发艰难。


现阶段的情况,事实上正是如此。从南昌到深圳的每日直达高铁车次仅有4次,其中3次的路线是经由长沙转向深圳,还有1次则通过更远的漳州、潮汕转向深圳,耗时达到了8小时之多。


相比之下,前往广州的情况似乎略好一些。但是由于路线同样因为需要先向西绕道长沙,所以耗时情况同样平均要到4~5个小时之间。



打通赣州,才能直通广州、深圳,同时也能有效拉动赣州城市的经济发展。赣州成为江西的区域副中心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责无旁贷。


好在,昌赣客运专线和昌景黄高铁已经处于在建阶段、昌九客运专线和昌长城际铁路也分别处于待见和规划阶段,以上线路都会在南昌交汇。



南昌的城市圈之梦


当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全面进入城市圈阶段。环江西一圈的省份,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林立。


而江西,由于地理上的先天限制,很难与周边省份共同形成城市群。不过,这并不妨碍南昌在早前谋划的《南昌大都市区规划(2015-2030)》的推出。


这份规划是在2016年即已经推出的,只不过由于受江西和南昌的经济体量的限制,引发的各界关注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仔细阅读后,我们还是能够发现不少的有价值信息。


规划中将南昌大都市区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 2021-2030年。


空间范围上,南昌大都市区包括南昌市域,抚州市的临川区、东乡县,宜春市的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奉新县、靖安县,上饶市的余干县和九江市的永修县,总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核心区范围包括南昌市辖区和南昌县以及安义县的万埠、长埠、石鼻和长均等乡镇,总面积约 5090平方公里。



南昌大都市区定位江西省核心增长极、长江中游区域中心、中部地区开放发展新高地、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态人文都市。并对产业结构、创新能力进行了相应的具化规划。城镇化方面,计划到2030年南昌大都市区城镇化率达到70-75%。



对于区域经济的格局定位,该规划重点提出的了五个重要方向: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推进昌抚一体化发展。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依旧是“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部分,具体到执行层面,即——


“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与长三角、珠

三角和港澳地区、海西经济区所在省市的对接合作,形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多向合作、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开放新格局。


通过沪昆、京九、昌景黄等区域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构建南昌与武汉、长沙等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之间的“2 小时交通圈”以及南昌与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的“一日通勤圈”,提升南昌在区域城市网络中的地位。”


这里之所以没有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于大湾区概念主要于2017年之后全面展开。而在这份规划推出的时候,名称仍处于以珠三角城市群阶段。


同时,我们也要重点关注一下未来几年南昌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情况——



截至2018年6月,南昌地铁开通运营线路共有2条,分别是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共设车站41座、换乘站1座,运营线路总长48.4千米,均采用地铁制式。


南昌地铁在建线路3条(段) ,分别是2号线东段、3号线、4号线,在建里程总长80.3千米。



在中部省份中,我们发现已经拿到“国家中心城市”头衔的武汉和郑州两城,在地铁规划的强度及密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长期规划时间均设置至2050年左右,武汉规划里程超过1000公里,郑州规划里程也超过了900公里。武郑两城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显然处于中部省份的第一梯队。


紧随郑州和武汉之后的,显然就是合肥和长沙。但是我们发现,已定位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的合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上更为突出。相比长沙至2050年拓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到456公里,合肥则计划到2030年里程即达到586公里。而从2030年到2050年之间合肥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还将上升到什么水平,目前还不得而知。合肥和长沙,处于中部省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第二梯队。


剩下的自然就是太原和南昌。虽然在上图中太原的规划为266公里,南昌的规划为198公里。但是由于太原的规划时间为2030年,南昌则为2020年,所以长期来看南昌超过太原还是大概率事件。在城区人口即经济活力方面,南昌显然都更具优势。


综上所示,我们更多还是要看到江西以及南昌在现阶段的中部区域内,仍旧处于相对劣势,基础最为薄弱的区间。经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江西的破局之路



我曾经向大家推荐过一部非常优秀的国漫《一人之下》。这部国漫的出彩之处颇多,除了多数观众都十分津津乐道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外。其背后的中国传统道家文化背景,真正意义上将“中国风”动漫的定位完美呈现。《一人之下》中一大重要故事主场龙虎山,正是位于江西鹰潭。


区域文化的发展,事实上是高度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的。比如当下中国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十分突出的江南文化,其背后正是因为长三角城市群雄厚的经济实力。文化本身是一种精神财富,而精神财富势必要通过某种媒介进行传播。而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区,在区域文化的落地和营销上,优势十分明显。


江西文化,或者说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


作为外省人而言,江西文化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显然就是瓷文化(瓷都景德镇)和禅道文化(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龙虎山)。



宗教,是过去我们的推文中很少会涉及到的一个领域。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历史还是区域文化,都与宗教脱不开关系。


今天我们讲江西,那么道教就必然是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


那么问题来了,道教这一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本土宗教,为什么会发源于江西呢?



当你打开江西的地形图时,多半就能对上述问题就会心中一动。道教讲求的天人合一,追求的是所谓仙道。而中国关于“仙”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想要达到天人合一,必要亲近自然万物。再加上修道中对于清净隐世的诉求,那么山明水秀,远离喧嚣的所在,显然就是修道之人最为偏爱的。而江西,恰恰正是这样一个名山大川众多,且又远离喧嚣的所在。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均位于江西。


在全国道教“36洞天72福地”中,江西有5处洞天,12处福地。5处洞天是:庐山洞、新建西山洞、贵溪鬼谷山洞、峡江玉笥山洞、南城麻姑山洞。12处福地是峡江县郁木洞、南城县丹霞洞、鹰潭龙虎山、上饶县灵山、宁山县金精山、樟树市阁皂山、丰城市始丰山、新建区逍遥山、奉新县东白源、庐山南虎溪山、都昌县元晨山、鄱阳县马蹄山。


近段时间,大家对于5G的讨论非常热烈。随之而来的,网络上一份“5G示范城市建设部署时序”地图,同样引起了热议。热议的原因就是,在中部地区,出现了“环江西5G带”。



关于这份地图,我需要提醒大家的两点是:其一5G目前所处的阶段还很初期,相关政策法规也都在进一步跟进完善中,上图中的5G部署省份时序是否已经经过官方确认并开始执行,这是一个疑问;其二是“后布置”和“不布置”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任何工程的推进一定会有先后。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自然而言就会想到,如果一定有先后,那么为什么在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份中,只有江西和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几省会被放在后期部署省份的阵营当中呢?


显而易见,以上省份,在胡焕庸线以东省份中,经济体量整体来看都是明显较为靠后的。这也就意味着,所在区域内本身通讯基础设施水平以及高新技术市场需求两方面的不足。


江西是交界六省,这点在本文标题中我们就已指出。哪六省?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这里面,浙江、福建、广东是典型的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安徽、湖南、湖北是近几年非常闪耀的明星省份。而江西因为地形的因素,正好用群山将自己与这些省份“分隔”了开来。


那么江西未来的中部崛起之路,究竟应该参考哪个省份呢?我个人认为,周边无论哪个省份的发展方式,都未必适配江西。以上六省的每一个,都有自身非常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产业背景,江西通过重走以上任何一省的发展之路,都绝不可能超越对应道路的省份本身。


千百年来,江西一直都不是中国的经济重地。先天的地形和区位,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江西都没办法和周边的省份进行对标。而在时间的演变当中,江西也正因为以上的原因,成为在中部地区别具一格的文化重地。


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戏曲文化、傩文化、江西诗派、江西词派、江西画派、风水文化、江西理学、江西心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江西最大的优势是山明水秀,是人文荟萃。如果将自己的这些优势视而不见,一心一意要走周边平原省份的工业崛起之路。非但不会出现新的“工业强省”,同时还会可惜了江西的上佳风水。


在大文旅的这个板块上,江西不逊色于中部乃至全国任何省份。但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江西在文化产业的开发,旅游项目的推出,省份及城市品牌的建设上,都存在非常明显的短板。最终造成了,江西的大好河山,一个个都成为鲜有人知的小众景点。另外,不便的交通,过高的景区门票,落后的旅游基建和服务,同样限制了江西大文旅事业的发展。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它会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不仅仅是口号。江西应该把自己这些璀璨如明珠般的自然人文景观广告,打到相邻省份广东、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安徽的机场、车站乃至经济强市的大街上去。



纪录片、电影、电视、动漫等凡是可以将江西文化传播出去的,都要下大力度扶持。江西的文化IP众多,每一个能够衍生出的文旅市场空间,都是充满无尽想象力的。


就比如说,在《一人之下》中一句“武当王也,拜见老天师”刷屏抖音时,无论是龙虎山景区也好,鹰潭市宣传部门也罢,乃至江西的旅游机构,是否能够在第一时间跟紧热点,成为新的抖音之城呢?


江西有这个基础,但是缺这个行动。而且,心可以慢,腿必须快。我依旧鼓励当下这个阶段,江西的年轻人多往外跑。因为,你们要学会方式和方法,才能知道如何把家乡的宝,真正发挥出其价值。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500万新市民 丨 大省不能穷 丨 大湾区产业溢出 丨 50城土地出让金 丨 50城租金收入比 丨 中国烟草地图 丨 一季度31省市GDP 丨 开车堵,如厕难 丨 各省市政设施 丨 地区科研经费 丨 中国公共交通资源 丨 各省公园数量 丨 各省图书馆数量 丨 31省大学人口排名 丨 五一旅游数据 丨 一季度50城租金收益 丨 头部省份GDP增长趋势 丨 各省水资源排行 丨 35城青和力排行 丨 一季度收入数据 丨 一季度消费大数据


人文: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