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策 —— 行动绘画中的酒神精神

Dudu Du Laboratory 2023-05-03



『DU.专栏』是 Du laboratory 推出的长期推送单元。不定期推送艺术领域评论文,展评,主题讨论,人物小传等。



----------------------------------------






-摘自芷美空间食物现场线上讲座第一期《行动绘画中的酒神精神》

^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奥林匹斯山上十二主神之一,除了葡萄酒之神还负责布施欢乐和慈爱,推动古代文明法则,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百度里的介绍,如今来说是一位跨界高端人才。

而“酒神精神”被现代人所熟知却源于19C一位伟大并充满戏剧人生的哲学家-尼采。





philosopher


FriedrichWilhelmNi · etzsche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作为19C最重要的哲学家,与其用影响了后来包括海德格尔,希特勒,福科,等一大众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来证明尼采的重要性不如说尼采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摧毁了一些东西,改变了一些东西。他宣布“上帝死了”揭示了基督教世界的终结,一个不得不面临但世人又不敢面临的真实。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是很难想象尼采所需的勇气。即在一个无神的世界中,人应该怎样活着,以及应遵从怎样的准则。在此之前这一切都是由上帝和他的代言人负责的。


“酒神精神”问题的从新提出乃尼采思考之起点。1870年尼采出版第一本著作《悲剧的诞生》。虽然此时年仅26岁的尼采已成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文学教授,而这本倾注了尼采雄心和心血的著作并没有在戏剧史,文学史领域得到关注。甚至于因书中史料考证不详尔备受诟病。此书的写作方式也非常“尼采”。警句,箴言式的写作,跳跃激昂。以及后十章大量对瓦格纳毫无保留的溢美之辞令当时的学究同行大跌眼镜。


在尼采看来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辨哲学的兴起导致了悲剧的没落。并且这种理想乐观主义打破了酒神精神与阿波罗精神的平衡。苏格拉底的乐观主义源于三个基本观点:1知识是可知的。2无知是可以消除的。3德行是可追求的。暗含着人只要遵循理性就可以改变世界的乐观主义。这与混沌幽暗的酒神精神明显是相背的。作为思想者的尼采之所以关心悲剧,原于悲剧本身的基本设定:英雄人物的强大,坚韧,智慧取无法摆脱命运之手的摆弄,从而形成的剧烈张力。尼采认为瓦格纳是一个标志,一个酒神精神复活的典范。如此看来作为哲学家尼采对于瓦格纳的极端推崇就不言而明了。通过对瓦格纳作品的分析,高举酒神精神以弥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的滥情是尼采思路的逻辑起点。


需要说明的是酒神精神与阿波罗精神并非是感性与理性的对立。而是是一种平衡。甚至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如果没有阿波罗精神的制衡会堕入混乱。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同阿波罗精神一样酒神精神仅仅是一种叙事风格。对’它们都仅仅是风格,前者是明晰的,确切的。如文学,雕塑等。后者是混沌的,是沉醉与迷狂,是一种自我融化的艺术方式。如音乐,诗歌等。


现实情况上,尼采与瓦格纳相差二十几岁,当时的尼采仅仅是瓦格纳众多崇拜者的一员。而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瓦格纳的出现是尼采抓住了从兴悲剧精神的现实依据。瓦格纳确实如此不同,布鲁斯特说瓦格纳的歌剧是诗歌,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是伟大的整体艺术。瓦格纳的歌剧是当时歌剧中的重金属。他歌剧中大量管制乐器的使用对于歌唱演员来讲是巨大的挑战。以至于在歌剧圈一个唱威尔第的歌者和一个唱瓦格纳的歌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时,瓦格纳歌剧中乐队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主题音乐引入人物出场。实际上是符号化的音乐在推动整个剧情和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强烈的唯意志论色彩。在唱词上《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结尾的一段:在汹涌的波涛间,在清脆响亮的回声里。在这尘世间茫茫的生命之海中沉落了,沉入无知无觉之中,沉入极乐之中。完全是酒神精神的戏剧性写照。


对于尼采而言悲剧也好,酒神也好都是在谈文化的命运。即怎样的文化可就长春不陨,怎样的文化可以持续保持活力。(不像基督教文明那样无可避免的衰落)。


后期尼采与瓦格纳的侧底决裂,亦是尼采看来瓦格纳违背了酒神精神。与先师叔本华在精神上的反动后,尼采找到自己的超人哲学:就算人生是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出悲剧。不要丢掉悲剧的悲壮和快慰。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的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趣和乐趣。尼采还为艺术家树立了属于艺术家的职业伦理:即使一事无成也要永恒奋斗。在笔者看来如此强劲的认识并非出于一时激情的豪言壮语,而是源于尼采将艺术家工作的意义导向从外部指向了艺术家自身。


酒神精神在波洛克绘画中是如何体现的呢?绝不仅仅因为1956年44岁的波洛克因醉酒驾车遭遇车祸而亡。我们来考查一下酒神精神在波洛克绘画中的体现。







artist



Paul Jackson Pollock

保罗·杰克逊·波洛克







波洛克的绘制方式是十分独特的。他会选择帆布(工业品)而不是传统欧洲画家的亚麻布,将大幅画布平置于工作室地板上。用画笔以及木棍将颜料和工业油漆滴撒在画布上。在此过程中围绕着画布旋转,身体以进入远离的工作方式工作,如同舞蹈。与此同时绘画中的形象侧底消失了,强烈的去对象化特征。同时他不再像以往的艺术家一样提前考虑构图,以至于他的绘画甚至没有一个中心形象(相对于阿波罗式的绘画应该是像维米尔那种形象严谨边界清晰的绘画风格)。去中心化,无中心硬币的另一面是目光所之处都是中心。如同博尔赫斯所说,如果空间是无限的,那我脚下就是宇宙的中心。同时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使波洛克的绘画具有一种蔓延性。而这种蔓延性在象征的意义上指向了无限。对于无限的表现同绘画前辈大师蒙得里安不谋而合,但波洛克不再遵循蒙氏的绘画法则,特别是不再以绘画的四边为绘画展开的基础。对于欧洲画家定下的经典抽象绘画法则来说,波洛克显然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狂徒。至此波洛克摧毁了萦绕于美国画家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并以他那粗粝的农民儿子的嗓音大声的向艺术界吼道:这他妈的才是美国“的”艺术!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巨星陨落不久,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英雄们就被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新美国艺术所淹没而安然失落。艺术至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也对应的悲剧英雄们的人设命运。


一方面作为艺术家的我依然向往行动绘画时代的美国艺术。那种深邃的,严肃的对命运的叩问。相比于抽象表现主义,代表消费主义扁平的波普艺术简直是人类文明堕落的明证。


另一方面今天的艺术史叙事把抽象表现主义的大师们过度浪漫化,简单化,偶像化。在后来的艺术史论述中,那些洋洋得意的艺评家和拍卖鉴定专家在津津有味的讨论波洛克绘画上一个掌印痕迹和拉斯科洞穴手印的关联性。一派胡言!岂有此理!似乎波洛克堪比耶稣殉难时的勇气。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论在事实层面上还是在文化层面上波洛克都是疑惑的,痛苦的,失落的。文化壮阳在拔高人类文明的尊严上没有任何意义。像汉娜.阿伦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中写到的一样,他们的意义不在于成功,他们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他们倒是有一些失败所获的的意义。无独有偶里尔克在一篇谈论塞尚的文章中写到:(他)又老又病。通常他六点上床,在天黑前,无滋无味地吃过晚饭后,每个晚上都在一天工作的常规日程后疲敝到要崩溃。每次他去画室的时候都生气,不信任,被嘲笑,被讥讽,被虐待,一天又一天仅仅期望着他可以达到他认为唯一重要的成就。这种认知亦在我童年记忆《圣斗士星矢》星氏对战沙迦一集得到完美体现。开篇,星氏一如既往的被打倒在地。沙迦说你一个小小的青铜斗士居然敢挑战我这个黄金斗士。你算什么东西,与你相比黄金斗士简直是神圣的存在。我出生到如今都没有被敌人伤害过一根汗毛。星氏扒在地上喃喃说道,我与你不同之处就在于,我经常被打倒,被打的狼狈不堪,满地找牙。但是每次被打倒,我都不会认输,我有无数次站起来的经验,这是你所没有的。话音刚落,星氏站起身来,一记天马流星拳将沙迦打倒在地。这个段落如果由尼采来写,也许是一个开放性结局。


回到酒神精神与行动绘画,总之酒神精神是对理性主导一切狂妄的一种怀疑。对于理性陶醉反而是一种清醒(如尼采所说的诚实),是获得主体性出让的一种临时方式。








art review



Sun Ce

孙 策




1982年生于沈阳,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1年推出“移动山水”系列受到学术界关注;

近期作品“空白”系列探讨绘画空间的生成问题;

即:如何将实践个体的独特经验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合以产生具有现代性与传统美学双重基底的绘画空间观。

对极度个人化和交流的渴望

每个当代艺术家面临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

“囚徒困境”

                               —— 孙策





孙策作品:空色68号 110x100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0 周成先生收藏



孙策作品:空色91号 180x160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1






孙策作品:空色101号 96x41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1 

黄佳女士收藏





-----------------------------------------------



▲ 点击关注 Du Laboratory 更多国内外艺术资讯


Du/Laboratory is a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platform, involving creative media spanning all levels of contemporary art, maintaining a vigilance against the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trend that airs everywher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mmitting to the full and in-depth excavation of the artist's own system, continuously  Focus on practices that hover in the "middle state" on the fringes of art and non-art.


Du/Laboratory是一个综合性的试验平台,涉及的创作媒介跨越当代艺术的各个层面,对四处空降的国际化当代艺术潮流保持一种警惕性,同时致力于艺术家自身系统的充分、深入挖掘,持续关注徘徊在艺术和非艺术边缘“中间状态”的实践。



欧美艺术家工作室系列精选 >

ANDEREAS BLANK’STUDIO

Hilde Overbergh’ Studio

Via Lewandowsky维亚•莱万多夫斯

走入欧洲艺术家工作室-亚历山德拉·N·温特伯格 Alexandra N. Winterberg

走入欧洲艺术家工作室- 马蒂亚斯·肖韦克 Mathias Schauwecker

Brice Marden 布赖斯·马登- Inner Space (内空间) 

Shannon Finnegan 香农芬尼根


Art / Lab >

刘香林 - 万种可能

夏国 - 绘画与机器


Du·学者访谈>

夏可君:哲学的艺术之爱


策展·中少年>

米诺:当别人向往“远方”时,我只在当下

殷嫣:没有什么怕失去的,一切都是得到

惠书文:痛感、脆弱和希望,是回应这个时代的无言立场

廖廖: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策展 · 中少年] 宋振熙 - 行者自明


欧美展览系列精选 >

艺术家:彭小佳、黄佳、黄梅、于幸泽、蓝镜、朱贤魏、艺术展在 Art@Berlin (柏林)柏林展览现场:抵抗要点 Points of Resistance

德国柏林展览:Humanity - Artistic Stance - China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 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

Poppy and recollection—黄佳、夏鹏、王凯凡、Clara Broermann抽象联展

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参展艺术家作品

CY • TWOMBLY -赛•托姆布雷

展览现场:变奏 - 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

中谷芙二子

德国柏林展览:Königs Galerie


ART 22 条 >

ART 22 条 —— 孙策篇

ART 22 条 —— 沉默篇

ART 22 条 —— 杨重光篇

ART 22 条 —— 刘峰篇

ART 22 条——廖廖篇

ART 22 条—— 孙晓枫篇

ART 22 条—— 王艾 篇

ART 22 条—— 阿 改 篇

ART 22 条—— 聂力 篇

ART 22 条—— 雷徕 篇

ART 22 条—— 蔡八风 篇

ART 22条—— 王波 篇

ART 22条—— 于艾君 篇


收藏&生活系列精选 >

收藏&生活-陈石ChenShi


德意志归来兮系列精选 >

德意志归来-夏鹏 XiaPeng

德意志归来-杨重光YangZhongGuang

德意志归来—吴霜 Wu Shuang

德意志归来-张博夫 Zhang BoFu

德意志归来 - 徐升Xu Sheng


绘画艺术中的理性与情感 >

石磊 - 绘画的巴洛克本质

谢蓓—不为塑造而塑造

直线的意志 | 庄卫美

于林汉 - “ 大于人”和“小于人 ”

李浩 - 意志的表象

王剑 - 提纯萃取

陈若冰 - 光·空·虚

李永庚 - 缝+

廖渊 - 即刻的印迹

郝云 - “形”与形的双重的含义

何镒 - 日常“物”(悟)

李浩 - 意志的表象

刘冠辰 - 视角漫步

廖建华 - “迹象”纯化

胡昤 抽象空间里的叙述力量

王海川 - 集体记忆重构


新艺术生产者 >

艺术粮仓创始人 - 张涛

吴桐禹 - 以艺术家视角和藏家共情

顾博:20年起了近万个标题后,不想再    琢磨了,直接唠嗑吧

殷嫣:没有什么怕失去的,一切都是得到

米诺:当别人向往“远方”时,我只在当下

徐伟 - 好好做画材,为画家好好服务!

张英剑:艺术市场的静默孕育着爆发

对话万一空间联合创始人

对话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


毕业十年 >

毕业十年-太平 Tai Ping

毕业十年-施翔 Shi Xiang

毕业十年-陈镜宇 Chen JingYu

毕业十年-袁乐 Yuan Le

毕业十年-李佳美 Li Jiamei

毕业十年-张雯琦

毕业十年-何建州




▲ 延伸关注<有艺思>了解更多艺术发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