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文脉》诗词篇)45 郑板桥《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请您关注➤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燮


十载扬州作画师,

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

与东风不合时。


郑燮(1693-1765)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以竹之清高自明其志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江苏兴化东城外的郑家巷,一座青瓦灰墙、翠竹摇曳的老宅,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故居。





郑板桥,原名郑燮,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清乾隆年间中进士后,赴山东潍县等地为官,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深得百姓拥戴。在此期间,他与山东学政、江苏金坛人于敏中相识,两位同在异乡为官的江苏才子颇有交情。一日,于敏中赠诗夸赞板桥才华,郑板桥和诗四首,其中尤以第一首最具深意。





请输入标题   bcdef


郑板桥出身书香门第,但家道中落。他早年中秀才,31岁来到扬州,无奈40岁才中举,其间十余年以卖画为生。诗词开篇便追忆了这段穷愁潦倒的经历。扬州作画,囊中羞涩,常以赭石粉调墨,替代鲜艳的胭脂红,画出的竹柏因为无色,不受时俗的欣赏。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然而,与郑板桥赋诗唱和的于敏中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于敏中出身簪缨世家,又少年夺魁,高中状元,仕途也是平步青云。于敏中的赠诗里,流露出赏识索画之意。郑板桥以此诗回赠,看似平白,却傲气微露,一句“卖与东风不合时”,既夸赞了友人在官场的乘东风扶摇直上,也略带自嘲,颇有分寸地婉拒了对方的索画。






郑板桥61岁时弃官回到扬州,继续卖画。当时,盐商附庸风雅,争奢斗侈,而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孤傲淡泊,洁身自好,在争名逐利的世俗中成为一股清流。他们大胆创新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为中国画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咏竹,实则是以竹之清高自明其志。他一以贯之的画风、诗风和为官之风,令人肃然起敬。即便在“长将赭墨代胭脂”的岁月里,他也从未放弃艺术追求和人格操守,取得了旁人难以企及的绘画造诣,也留下了不攀附、不媚俗的千古清名。




《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文脉》诗词篇02 杜牧《江南春》
《江南文脉》诗词篇03 张祜《题金陵渡》
《江南文脉》诗词篇04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
《江南文脉》诗词篇 05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文脉》诗词篇 06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文脉》诗词篇 07 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文脉》诗词篇 08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江南文脉》诗词篇 09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10 杜荀鹤《送人游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江南文脉》诗词篇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南文脉》诗词篇 1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南文脉》诗词篇 14 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江南文脉》诗词篇 15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江南文脉》诗词篇 16 汉乐府《江南》| 江南清如许

《江南文脉》诗词篇 17  范成大《田园四时杂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8  姚广孝《淮安览古》| 壮丽东南第一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19 李白《焦山望寥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 20 文征明《太湖》

《江南文脉》诗词篇 21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江南文脉》诗词篇 22 谢朓《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23 刘禹锡《乌衣巷》

《江南文脉》诗词篇 24 杜甫《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5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江南文脉》诗词篇 26 王守仁《登阅江楼》

《江南文脉》诗词篇 27 赵孟頫《夜泊伯渎 》

《江南文脉》诗词篇 28 尤袤《青山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9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江南文脉》诗词篇30 刘邦《大风歌》
《江南文脉》诗词篇31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江南文脉》诗词篇32 文天祥《怀杨通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33 杨基《天平山中》

《江南文脉》诗词篇34 李国宋《牛首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35 项羽《垓下歌》

《江南文脉》诗词篇36  白居易《武丘寺路》

《江南文脉》诗词篇37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江南文脉》诗词篇38 王献之《桃叶渡歌》| 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

《江南文脉》诗词篇39 范仲淹《泰伯祠》

《江南文脉》诗词篇40  姚鼐《金陵晓发》

《江南文脉》诗词篇41 杨万里《夏日杂兴》

《江南文脉》诗词篇42 李白《哭晁卿衡》

《江南文脉》诗词篇43 苏舜钦《过苏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44 郭崇规《赋紫云山》


图文来源于南影视界,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