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相亲价目表:我儿子人品好,不考虑有钱的姑娘,三观正丑也行

2017-07-24 李晋荣 中华文化溯源


上一周,一则《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残疾也行》报道横空出世,一时占据热搜,紧接着,帖子《985学校毕业生相亲鄙视链》又通过婚恋机构红娘自述,道尽婚恋界奇葩乱象。



 ▲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看了触目惊心的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今天给大家讲三个古代相亲趣闻,说说古人相亲都看什么。


1


 

首先是一个大龄剩女逆袭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没长得天生丽质,属于那种别人见了会把希望寄托于她有丰富内涵的类型。又偏偏她对自己的身材缺乏管理,是个胖妞儿,皮肤黝黑,男人们双臂抱着用来磨药和捣粮食的大石头杵子,她用手就能举起来。(“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弱柳扶风这种散发着浓浓女性荷尔蒙气息的词汇是不属于她的。是的,从长相气质到体态,她都是白富美的反义词。饶是这样的条件,她却一直对相亲对象各种挑剔,不慌不忙竟拖到了三十岁。(“择对不嫁,至年三十”)要知道,这个岁数在她的时代已经可以当祖母了,响当当一个齐天大剩。


小胖妞儿生命中那个身披铠甲踏着七彩祥云来娶她的白马王子,用此间的话说,却是个站在相亲婚恋食物链顶端的人物。“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许多有权有势的人想把女儿嫁给他,都被他拒绝了。祥云王子之所以这么受青睐,不是因为高帅,也不是多金,盖因其品行高洁。她看中的,也是这一点。家有老姑娘的双亲着急逼宫时,她脱口而出心上人:“欲得贤如梁伯鸾者”。没想到的是,祥云王子一口答应了。“鸿闻而聘之”。


她为自己做的嫁妆是布衣服,草鞋,干活织布用的工具。出嫁那一天,她倒是特意化了妆,打扮得精致漂亮。


新婚七日毫无恩爱,都是冷遇。“七日而鸿不答”。她不解,虔诚去询问过失:“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


丈夫的回答,此处要划个重点:“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


他之所以看中她,是以为这个女子与自己有着一样的淳朴而向往自然的志趣和追求,她扮成娇滴滴贵妇的样子,令他失望了。


小胖妻太调皮了,她回道:“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 那些衣服本来我就有,我这么做就是要考察你的节操啊!(机智了,我的小胖妻!)


没错,这就是梁鸿和孟光的故事,后来他们举家搬迁,夫唱妇随,梁鸿受雇帮人舂米作为营生,孟光准备好饭菜,用她举得起大石杵子的双手,举过眉梢,迎接干活回家的心上人。方有佳话“举案齐眉”。


2


更儿戏的,是第二个故事。东晋时有个大臣叫郄鉴去王丞相家,想为自己的小女儿选个女婿,小伙子们都想抱得美人归,“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个个装得人五人六的,只有一个人坦着大肚皮躺在床上好似纳凉,又漠不关心。“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鉴说,就他啦。


郄鉴大约是审美疲劳之后看中了他的淳朴憨厚为人豁达,不知那人竟是王羲之,他做呆傻状其实是在琢磨蔡邕的书法。


3


 


第三个故事也是家喻户晓的:《凤求凰》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卓文君美丽聪明,通诗文善弹琴,年纪轻轻守寡,再次待字闺中,司马相如是卓家座上宾,一曲凤求凰引得卓文君夜奔随司马相如归去。司马相如家徒四壁,卓文君不嫌弃,回老家开酒肆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司马相如在整首《凤求凰》里诉说着对卓文君的一见钟情和朝夕想念:“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他临水自视,扪心自问自己配不配得上心中女神时,首先所想到的却是德行的相配。“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希望我的德行能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成百年之好”。他没想过自己穷得叮当响,他没想过她颜值高自己能不能企及,古人是不是太儿戏了?


事实上,最后的最后,相如与文君,是收割了他们择偶时首先考虑品德的价值。婚后的熬磨使曾经梦寐以求的女神成了桌上粘着的白饭粒儿,墙上拍死的蚊子血,司马相如出轨了,封书十三字送于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晓得无“亿”,乃是“无意”,回一首《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司马相如再一次被妻子的才华震撼,遥想昔日恩爱与今日作为,羞愧难当,幡然悔悟。


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与最后的坚守,维系这一切的,或者说能够使司马相如对自己的始乱终弃所羞愧的,大约正是他当初第一考虑的“愿言配德兮”吧。


今人把择偶婚配条件细化到查三宗五代户口学历房产年龄甚至于生肖属相,不知是否有忽略,在漫长婚姻路途中,能够携手抵御利益诱惑,人性弱点考验,乃至于患难之艰辛的,究竟是何。也不知是否曾注意,两个灵魂交会时的怦然心动,更来自于那些源于人之本身的,品德,尊重,或是性格?


如此观之,还是古人有趣了。趣耶?戏耶?智耶?


 

撰文 | 李晋荣  编辑 | 陈雪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场文化之旅

二十四节气 | 剪纸 | 查干湖冬捕 | 冰灯 | 酸菜 | 二十四番花信风 灶王爷 | 蒙古族祭火 | 爆竹 | 鸡鸣枕头 | 《小河淌水》| 食印 | 《百鸟朝凤》 | 孙悟空 | 惠山泥人 | 灯笼张 | 刺客 |梁祝 | 八宝印泥 | 黄梅戏 | 年画 | 武夷茶 | 外滩 | 唐三彩 | 血亲复仇 | 寒食节 | 马镫 | 李商隐 |《人民的名义》太极拳 | 姐弟恋 “黑石号” | 长沙窑 皮影戏 缂丝 火药 | 离婚 | 钟馗 | 儿童 | 清代科举 | 科举题目 | 秘色瓷 父亲节 | 女德 | 花毛一体 | 周敦颐  鸦片 北大聘书 司马懿 | 洛神赋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光明日报 ·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