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江南好滋味,竟都源自KFC?

2018-01-26 俞海萍 中华文化溯源


北宋熙宁四年(1073年)七月的一天,苏东坡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正要出发去杭州担任官职。


他身后的东京开封府,又名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拥有超过100万的人口和堆积如山的财富,不计其数的商铺酒楼和50多家瓦子勾栏,堪称享乐安逸的天堂。但苏东坡不得不离开了。


北宋汴梁城沙盒复原(部分)


只是此刻的他,不会想到50多年后大宋将面临亡国之祸,而南迁以后,新王朝的首都正是杭州。那座城市彼时更名临安,其富庶和繁华,以及城市生活之丰富,甚至非东京所能及。


他更想不到,在900多年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这里举办,杭州站在世界舞台上。而此时,千里之外的开封,却似乎有些落寞,没有了当年东京城的繁华与耀眼。


今日杭州


即便如此,无论人事变迁流转,悲喜交集更替,食物作为见证,总还有蛛丝马迹留在那里,成为历史的线索。食材、香料、配方与技艺,在浩渺的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无论多么惊心动魄的历史进程,落在食物上都是不露声色的简单。


在味觉上,这两座城市相遇了。


鲤鱼焙面VS西湖醋鱼



鲤鱼焙面是有名的传统K(开)F(封)C(菜),它是由“糖醋熘鱼”“焙面”两道名菜配制而成。


“糖醋熘鱼”历史悠久。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已流行。它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用坡刀把鱼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佐料兑水勾芡,用量火油烘汁,至油和糖醋汁全部融合,放进炸鱼,泼上芡汁即成。其色泽枣红、鲜嫩鲜香,甜中透酸,酸中微咸。


“焙面”又称“龙须面”。据载,明代开封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为呈吉祥,官府、民间都以细面相赠,称之为“龙须面”。过油炸焦,使其蓬松酥脆,吸汁后,配菜肴同食,故称“焙面”。


“鲤鱼焙面”妙在一道菜肴两种食趣,有“先食龙肉,后食龙须”之美誉,成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至于西湖醋鱼的来历,清代梁绍壬在《两般秋雨盦随笔》中写道:“西湖醋溜鱼,相传是宋五嫂遗制。


这位宋五嫂,是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相传宋高宗赵构乘龙舟于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从此,宋嫂鱼羹遂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整治,乃成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G20峰会上的西湖醋鱼和宋嫂鱼羹


古代有人吃了这道菜,诗兴大发,在菜馆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裙屐联翩买醉来,绿阳影里上楼台,门前多少游湖艇,半自三潭印月回。何必归寻张翰鲈,鱼美风味说西湖,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


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开封灌汤包VS杭州小笼包





提起一绺丝,放下一薄团,皮像菊花心,馅似玫瑰瓣。——这就是开封灌汤包


灌汤包皮薄,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折32道。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


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有人描述,汤如诗歌,肉馅是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


小笼包漫画


杭州小笼包的皮薄馅靓是有秘诀的。做皮时开粉要用滚水渌熟,皮才软滑,若用生粉则太干。


馅要有汁才好吃,但馅料有水份会很难包。于是,猪皮冻剁细,与馅料混合,配好后放进雪柜片刻,使油和水份都凝固才包。皮冻遇热化为汁水,这正是小笼包汤汁丰盈,口感浓郁的奥秘。


对面食的爱不完


北方喜食面,南方则以米为主,这可以说是非常深入人心的地图炮了。


但杭州例外。在吃面这件事上,杭州人民丝毫不输北方人。


穿梭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哪条街是没有面馆的。有大名鼎鼎的“片儿川”作证。对于平翘舌音不分的南方人来说,光听这带着儿化音的面名,就是典型的“北方飞地”。



杭州人做面,喜欢用“潮面”,烧得软而不烂,有点嚼劲。将笋片、肉片与雪菜用沸水煮开,再加面条烧煮而成,肉片鲜嫩、笋片爽口、雪菜咸鲜,吃起来完全可以面尽汤干。将这三样材料切成片,在沸水中氽一下,故得名片儿氽。


根据佐料的不同,还有“虾爆鳝面”“猪肝面”“鳝丝腰花面”“火腿笋干老鸭面”“大排卤蛋面”“手撕老鸡面”“招牌海鲜面”。滋啦滋啦大口吸溜完一碗面,让你简直忘记这是置身于烟雨江南。


这也是渊源于千里之外的开封,源于那次900年前的南北宋更替。BBC曾这样形容杭州——“宋朝文明在这里又恢复了”


宋朝的面食品类甚多。我们现在叫做主食,宋人却叫“从食”。


汪曾祺的《宋朝人的吃喝》中写道:“面食主要是饼。《水浒》动辄说‘回些面来打饼’。饼有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锅、新样满麻……《东京梦华录》载武成王庙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余炉。五十几个炉子一起烙饼,真是好家伙!


南宋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特地用一个章节记载了当时杭州的各色面食——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面,子料烧虾面,汁米子,诸色造羹,糊羹,三鲜棋子,虾棋子,虾鱼棋子,丝鸡棋子,七宝棋子,抹肉……


漫画Dragon Valley,作者微博:伟大的扫把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礼制的发端。中华文明便在这一烹一炒之间传承,一米一粟不动声色地见证了惊心动魄的历史传承。

 

参引文献:

1、陈出云:《从东京到临安:大宋人民的幸福生活》,《地图》2010年第4期。

2、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

3、(宋)吴自牧:《梦梁录》,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

4、梁实秋:《雅舍谈吃》,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2月。

5、(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

7、那城君:《身处南方的杭州人为什么爱吃面?》。

8、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




撰文 | 俞海萍   编辑 | 刘芳滢 吴燕霞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场文化之旅

刺客 | 梁祝 | 八宝印泥 | 外滩 | 唐三彩 | 血亲复仇 | 寒食节 | 马镫 | 李商隐 |《人民的名义》太极拳 | 姐弟恋 “黑石号” | 长沙窑 皮影戏 | 离婚 | 钟馗 | 儿童 | 清代科举 | 科举题目 | 秘色瓷 父亲节 | 女德 | 花毛一体 | 周敦颐  鸦片 北大聘书司马懿 | 洛神赋 相亲  |《我的前半生》 | 黄宗羲 绣春刀 | 开封王曦之 | 地域歧视 | 地震 | 九尾狐 | 奶奶庙 旗袍 | 撒币 | 枸杞 | 台风 七夕 书札 | 中元节 | 公益 | 拜师礼 | 喝热水 | 告白 | 《兰亭序》 | 苏东坡  | 《诗经》 | 王羲之 离婚协议书  | 萝卜  | 城市改名 | 辣椒  | 书院 | 古代物流 | 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 脱发 | 救孩子 | 武侠 | 吐鲁番 | 西红柿炒鸡蛋 | 北宋首都的“城市天际线”  | 古代购物 | 失眠 麋鹿 | 大唐气象 | 佛系 | 甲骨  | 异地恋 | 下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