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教师节,孔子收了腊肉干
文明的细节
第一课
第33个教师节紧随着新学期的脚步到来。9月10号到了,除了那颗放飞在外的玩心和没有写完的暑假作业,去学校见老师的时候,是不是还需要带一些其他的东西呢?
来看看这位江苏的小朋友,第一天背起小书包上幼儿园,先放上一把葱,再放几颗苹果,又拎上一袋烤果,还有几颗梨。到了学校记得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了吃哦。
葱哥的幼儿园装备:大葱(聪明)、苹果(平安)、烤果(考试必过)、菱角(伶俐可人)。
溯源君就想弱弱问一句:“沉不?”
为什么上学要带这些呢?这可不是故意搞笑,而是有所依据的!欲知详情如何,请听溯源君慢慢道来。
十条腊肉干就能拜孔子为师啦
最早的时候,上学是一种特权,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够享受。
相应的,老师就是朝廷中的一个官职,叫做“保氏”,教授的内容就是后来所说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保证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太子的老师就更加不一般了,毕竟太子毕业了做国君,老师也是可以监国或者辅政的,不能随便招聘一个普通老师,而是要精挑细选,最好是朝廷重臣或者名家大师。因此,做太子的老师要经过一定的仪式,叫做“拜为太傅/太保”。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首先打破了这种特权,收了一批平民学生。孔子这样的大圣人,天下闻名的老师,想要做他的学生,那得交多少学费啊?
但其实,拜孔子为师比今天进名校要容易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十条腊肉干,就可以拜孔子为师啦!
学生们,为师的腊肉可否都带来了?
虽然学费这么便宜,但还是有人不满意,南宋大儒朱熹就吐槽道:“圣人教人也要钱。”
其实朱熹误会了。以南宋人交往送礼的标准:“古人空手硬不相见。束脩是至不直(值)钱底(的),羔雁是较直(值)钱底(的)。”有钱有地位的如天子,可以赏赐官职、爵位和金银;家境小康一点的,可以送点羔雁(羊和鹅);实在囊中羞涩,那就送几条肉干意思一下吧。
可见,十条肉干可以算是一份薄礼了。孔子之所以强调这份礼,并不是因为他一定要收学费,而是因为在拜师的时候带一些见面礼,这是必要的尊师重道的礼节,以显示自己拜师求学的诚意。孔子在意的并不是礼物本身,而是那份心意。
太子拜师,腊肉干也少不了
拜师礼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一直到唐代才有了具体详细的记载。唐人在《通典·开元礼纂类》里记录下了当时皇太子拜师的礼仪。
首先还是准备见面礼——五匹帛,一壶酒,五条腊肉。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让皇太子穿好校服在学门外面等着,老师则穿好正装在学堂东阶下站好。
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之后,皇太子请求拜师,老师推辞一番,皇太子诚心再请,直到老师同意。之后皇太子将准备好的礼物献给老师,老师接受,皇太子再跪拜行礼,整个拜师礼才算是结束。
老师,请您收我为徒吧!
您是太子,我不敢收啊。
您把我当成个普通学生就好。
好吧,您等我来拜见您。
我来拜师,应该我来拜见您才对。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你带上腊肉进来吧。
现在看来,这套仪式真的听着都累。即使是贵为太子,拜师也要这么诚惶诚恐,跪拜行礼,这样想想,今天开学还是很轻松的嘛。
束脩六礼——拜师的硬通货
再后来,人们在拜师礼中又寄寓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老师好好教,孩子好好学,早点考上好大学,于是就在拜师礼中加了一些彩头,例如“束脩六礼”。
“束脩六礼”有芹菜(意为勤奋好学)、莲子(意为苦心教育)、红豆(意为鸿运高照)、红枣(意为早早高中)、桂圆(意为功德圆满)和肉干(表达弟子心意)
再后来,“束脩”就变成了拜见老师时所带的礼物的通称,即使没有腊肉干,只要是送给老师的见面礼,甚至是老师的工资,都可以叫做“束脩”。
所以,那位带着葱的小朋友,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期待了吗?
话又说回来,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现代社会,这种显得繁琐的礼仪正在逐渐被抛弃。
但是,礼仪二字,最重要的并不是外在的仪式,而是其内在蕴含着的礼节、规范和精神。送给老师的束脩之礼,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承载着对老师的尊敬之意和自己求学的诚意。虽然送礼的仪式不再流行了,但这样的心意不能消失。
又是开学季,又是教师节,你的腊肉备好了吗?
撰文 | 熊酱 编辑 | 张伟 陈雪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每个关键词都是一场文化之旅
二十四节气 | 剪纸 | 查干湖冬捕 | 冰灯 | 酸菜 | 二十四番花信风 | 灶王爷 | 蒙古族祭火 | 爆竹 | 鸡鸣枕头 |《小河淌水》| 食印 | 《百鸟朝凤》 | 孙悟空 | 惠山泥人 | 灯笼张 | 刺客 |梁祝 | 八宝印泥 | 黄梅戏 | 年画 | 武夷茶 | 外滩 | 唐三彩 | 血亲复仇 | 寒食节 | 马镫 | 李商隐 |《人民的名义》| 太极拳 | 姐弟恋 | “黑石号” | 长沙窑 | 皮影戏 | 缂丝 | 火药 | 离婚 | 钟馗 | 儿童 | 清代科举 | 科举题目 | 秘色瓷 | 父亲节 | 女德 | 花毛一体 | 周敦颐 | 鸦片 | 北大聘书 | 司马懿 | 洛神赋 | 相亲 |《我的前半生》 | 黄宗羲 | 绣春刀 | 绣春刀 | 开封 | 西瓜 | 王羲之 | 地域歧视 | 地震 | 九尾狐 | 奶奶庙 | 旗袍 | 撒币 | 枸杞 | 台风 | 七夕 | 牛郎织女 | 书札 | 人参灵芝 | 中元节 | 公益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光明日报 ·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