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家安,今天是和你一起共读的第27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这周我们共读的书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上一章讲到,直觉很强大,没有直觉我们寸步难行。但在利用直觉的同时,一定要警惕陷阱,用理性思维加以检验,以直觉和理性双轨思维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有一件事最令作者卡尼曼耿耿于怀。有一段时期,卡尼曼曾说服以色列教育部在高中开设判断与决策课程。他与一支团队编写课程教材。他们每周碰一次面,平时分头写作。在编写的过程中,有一天,卡尼曼突发奇想。这本教材中有个内容是关于群体判断的,那卡尼曼就说,咱们教材组这帮人能不能也来个群体判断——咱们预测一下,这本教材用多长时间能完成。结果有人说一年半完成,有人认为需要两年半,大多数人给的数值都在这个范围内。这时候卡尼曼想到,在决策科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基础比率。所谓基础比率,就是以前的人,做同样的事,做到的平均水平。而且卡尼曼知道,预测未来最好的参考指标,就是基础比率。于是卡尼曼问,别人编写类似的教材花了多久。小组中正好有一个人,之前有过类似教材编写的经验,他说据他所知,40%的编写组最后的结局是干脆放弃,剩下的60%则是用了7到1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编写。这个数字一出来,小组中所有的人都不屑一顾,都认为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结果,卡尼曼的这个教材编写小组用了8年时间才完成了教材的编写。这件事让卡尼曼耿耿于怀。可见,基础比率是一个非常实用的预测工具。这件事让我们看到,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如果别人做这件事需要那么长时间,基本上你也需要那么长时间。如果别人做这件事失败了,那么你做这件事最有可能出现的结局也是失败。这件事的教训让卡尼曼看到,如果要预测自己干一件事的结果如何,应该参考那些跟你差不多的人、做类似的事情的结果如何。自己看自己,是“内部视角”;用别人的结果判断,则是“外部视角”。卡尼曼说,用“内部视角”考虑问题容易不周全。拿编写教材这件事来说,用“内部视角”就是用自己在开头的工作进度去预测后面的工作进度。如果计划总共写 10 章,而团队四个月就已经完成了前两章,那很自然地就会认为两个月就能写一章,就算考虑到后面可能会遇到意外耽误时间,估计两年时间也够了。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外推”。卡尼曼说,这种外推法容易出现“外推谬误”。事情往往不是按照固定的速率直线发展的。可能前两章比较好写,可能开头最有干劲,更可能后面遇到极其严重的困难。事实上卡尼曼的教材编写组后来遇到了各种困难,有人离婚,有人病了,各种管理问题,再想如同一开始那样协调全组顺畅工作十分困难。这些困难既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你没做过你就想不到,而做了的人基本都遇到了。正因为这个特点,问自己会如何就不如问别人都是如何。要知道卡尼曼他们并不经常编写教材,对困难估计不足完全可以理解。卡尼曼发现,如果投资者对自己投资的项目细节了解越多,他们自我估计的回报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内部视角看到的信息越多,你的判断就会越极端。为什么孤僻的人容易产生仇恨社会的极端思想?因为他头脑里只有一个声音。遇到一点挫折,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帮他分析,他会越想越觉得这个太严重了,容易钻牛角尖。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读书,只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他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看法将会非常极端。他会给遥远的事物都打上标签,他会有各种偏见。为什么老一辈的人总让我们谦虚一点、对不懂的事情少表态?因为你一表态就是极端的,而你自以为的故作谦虚,其实更接近真相……只有内部视角考虑自己已知信息容易走极端,反过来说,只有外部视角也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读书很多,说起事情来头头是道,但是没有自己的主见,这也不行。拿做事来说,如果一个人只是听说了很多道理,但是自己从来不上手,没有过利益攸关,他就不会有好的判断力;如果一个人什么道理都没听过,就自己一厢情愿地瞎想,他一定会做出离谱的判断和荒唐的举动。小马看到前面有条河,他没有根据自己以往的过河经验就直接决定过不过,而是先问问别人的过河经验。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小马不觉得这两个说法是矛盾的,它把自身情况跟他们做了对比,得到一个判断,然后亲身试探才知道河水的深浅。做事要内外兼修,能包容两个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说法,这样才能培养自己正确的行事能力,慢慢变得智慧。1. 做决策之前,兼顾内部和外部两种视角;
2. 不切实际地计划和预测容易导致“规划谬误”;
3. 预测准确性可以通过参考类似案例数据得到提高;
4. 面对选择,不能因为事业心丢掉了理性,这种情况被称为“非理性坚持”;
人们一旦掉进“规划谬误”的陷阱,就容易盲目乐观做决策,而缺乏理性分析。多年后,卡尼曼对教材编辑出现的决策失误仍耿耿于怀。他说,因为自己心中那份责任,赋予这件事重要意义,因此没能以外部视角评估这件事,更没有考虑到完成这件事竟然需要8年之久。如果在做这件项目之前,能够准确合理的预测完成时间,那么他不会将这个项目进行下去。现实让我们变得聪明起来,而变聪明是要付出金钱和时间的代价。因此,我们要从卡尼曼这件事上汲取经验,学到方法,在做事之前,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
2023·读书计划
行动·2023
共读书合集
第1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思考,快与慢》共读回看
第01天:共读构想
第02天:共读路线图
第03天:系统1和系统2
第04天:主角和配角
第05天: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
第06天:启动效应
第07天: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第08天: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09天:字母B与数字13
第10天:第1周讲书复盘
第11天:我们如何做判断
第12天: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13天: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4天:锚定效应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5天: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6天:焦虑情绪与人生风险
第17天:第2周讲书复盘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第23天:“ 知道 ”的错觉
第24天:第 3 周讲书复盘
第25天: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第26天:直觉判断与公式运算,孰优孰劣
家安:自我探索者、长期主义者、知识创作者。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和你一起,读书、发现、思考、记录、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