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老字号,诉说着百年郑州的文化融合

郑子蒙 郑说 2022-07-20

近代以来的郑州,因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成了全国重要的物流、商贸中心。南来北往的人流在这里汇聚,带来了四面八方的不同文化。

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生根,又形成了特有的郑州文化符号。这在百年郑州的老字号店铺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河南长垣,是有名的厨师之乡。蔡士俊就是长垣人,清末时他在宫里做过帮厨。

辛亥革命后,蔡士俊流落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他在前门外开了一个小饭店,经营蒸饺、馄饨。因是皇宫御厨的手艺,做出来的东西自然讲究,深得京城人美誉。

后因政局不稳、思乡心切,蔡士俊1919年携家带口辗转来到开封岳母家,一年后又逃荒到郑州。他买些别人用过的旧家具,在郑州西二街东开店重操旧业,竖起“京都老蔡记馄炖馆”的牌子,仍是卖皮薄馅大的蒸饺、馄饨。

蔡士俊做的蒸饺、馄饨,因坚持祖传配方,选料精细、调味考究、造型美观、色泽光亮、鲜嫩可口,便很快在郑州做出了名堂,并渐渐扎根,历经百年沧桑,成为郑州餐饮界的知名老字号。

这是一个长垣人,把御厨小吃化为郑州老字号的故事。


民国初年,局势动荡。曾在北京珂王府做厨子的葛明惠,带着老婆孩子来河南谋生。

生活所迫之时,葛明惠想起了曾经被王爷点赞过的坛子肉焖饼。于是他在朋友的帮助下,1926年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一家“北京葛记饭店”。

他精心调制,做出的坛子肉浓香四溢,让过往的吃货们流连忘返。独特的千层饼加上坛子肉的焖制后,更是回味悠长。

日复一日,坛子肉焖饼在郑州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1956年,“京都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的招牌正式打了出来。

就这样,作为满族镶黄旗人的葛明惠,把他北京宫廷口味的拿手菜,打造成了郑州餐饮名吃。


据《郑州市志》记载:1946年,一家名叫“老乡亲”的饭店在大同路西头开业。1947年该店迁至顺河街东口(今二七塔附近),当时该店聘请的陕西师傅帖老六,厨艺精湛,擅长制作陕西风味,拿手品种是羊肉泡馍,故店变为“陕西牛羊肉炒菜馆”。

1953年3月,“老乡亲”、“西兰轩”、“顺和楼”三家饭馆合并,因是合伙经营,故易名“陕西合记牛羊肉炒菜馆”。

1967年,“陕西合记牛羊肉炒菜馆”迁至解放路与二七路交叉口,更名为“陕西合记牛羊肉烩面馆”。而“烩面”的诞生,据说是合记厨师赵荣光的杰作。

长垣厨师赵荣光,对面条特别钟爱。相传,抗战时期,郑州的饭店经常因躲避空袭关门,有时厨师们刚端起饭碗就要急于逃命。当时粮食紧缺,赵师傅不忍将剩饭弃掉,空袭结束后,就把剩饭加汤烩烩再吃。

久而久之,赵荣光发现重新烩过的面很好吃,就在面里放些盐、碱之类的原料,使面更筋,别有一番风味,成为店员的一个主要伙食品种。

后来,一些老顾客无意中发现店员吃的这种面很有特色,就要求饭店售卖。赵荣光由此开始精心配制烩面。他选用上好的鲜羊肉,放入各种原料将肉煮烂,面条下锅时用原汁肉汤,再放入羊肉、黄花菜、木耳等,味道十分鲜美,于是,烩面便逐渐成为该店的热卖品种。

一个长垣厨师,在陕西风味饭店里发明的烩面,成为了郑州烩面的鼻祖。而“合记”,也成为郑州人舌尖上最爱老字号之一。


李竹轩是河南巩县人,他入行之初在开封“和鸣斋”从事配镜业务。

1930年3月26日,李竹轩在德化街创办了精华眼镜行。营业之初,他带着侄子李钦殿和一个学徒三人经营,卖的品种有近视镜、老花镜、风镜等,多为水晶材料制作。

店里的眼镜主要是从苏州、上海一带进货,如上海的老牌子“吴良才”、“澄明斋”都是精华长期的供应商。此外,他们还销售德国蔡斯等国际品牌。

民国期间,该眼镜行讲信誉、重质量,配镜技艺高超,深得当年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赞誉。这一时期,创办人李竹轩逐步将店铺的工作交给了侄子李钦殿。

1956年公私合营,精华眼镜行归属郑州市钟表眼镜中心店,李钦殿任私方代表。文革初期,精华字号被视为“四旧”,红木匾额被砸,顾祝同的题字被烧。

90年代德化街改造后,李钦殿的女儿李雅娟,在纬二路重操旧业,传承家族老字号。

如今,在纬二路精华眼镜店主理店内工作的,是位来自无锡的老先生。他在店里从学徒干起,一直坚持到现在,传承着这家“中华老字号”的工匠精神和历史印记。


河南省会迁郑后,为了提高郑州服务行业水平,时任市长的王均智找到广州第二书记赵武成(曾任郑州市委书记),希望他动员服务业从业者来支援郑州。经过前期的调研和对接,广州艳芳照相馆于1956年初北上援郑。

在艳芳工作了一辈子的梁师傅,是位土生土长的郑州人,但他在家却说广州话,出门才说郑州话。因为他父母都是当年举家从广州来郑州的,当时在一个车皮里的时候还不认识,到郑州才相识、相知到结婚。

提起这段往事和在艳芳的经历,梁师傅动情地讲道:

(视频:老字号)

没错,艳芳这个老字号,也是靠着广州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变成了郑州人特有的情怀和品牌记忆。

艳芳经理老赵也曾说:我们就要做的“老得掉渣儿”,时尚的东西很多地方能拍,但老的东西,只有艳芳能拍!

相信这些坚守初心的匠人,一定能把郑州的这些老字号继续传承下去,让已落地生根的融合文化,枝繁叶茂。






除了这些名声大噪的“老字号”,郑州也在融合孕育出许多新的品牌。


比如,来自周口逍遥镇的方中山胡辣汤,俨然已与合记烩面平起平坐,成为郑州特色餐饮的另一张王牌。


再比如,于安阳起家的重庆火锅巴奴,也在郑州发展壮大,让毛肚火锅和产品主义成为餐饮界竞相效仿的标杆。


相信这个榜单,还会继续书写下去。毕竟,多元和包容的郑州,埋藏着无数的机会和挑战。


-END-本文是郑说与郑州二七纪念馆合作,推出的“百年郑州系列视频”第三集,请您继续关注后续推文。第一集:一个年轻老郑州的回归    第二集:铁轨上的乡愁
郑子蒙:80后,生于郑州管城唐子巷。“郑说”创始人,城市记录者,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关注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转载、商务、合作老郑州群城市文化群请加主编微信往期精彩回顾

文创,有内涵郑州地标/郑州方言/啥是郑州人城记,有情怀MV:关于郑州的记忆管小红/唐子巷/管城西郊/小区/城西路/阜民里/二厂/北大寺言论,有态度抵制造假公号/讲郑州话/不是火车拉来不是郑县/乡土河南与市井郑州观察,有深度撤县设区/郑州中心/商都文化区/高教短板杜甫/5号线站名/郑州对比成都/比杭州人物,有个性市长:宋致和/王均智/王辉/刘源/陈义初往事,不如烟非典/黄河大学/老纪录片/纺织/抗战旧闻趣谈,有味道烩面/年味/方便面/烟盒/校服/艳芳/公交经历,有故事开滴滴/打车奇遇/幼儿园/台湾自由行排名盘点,有角度一把手/高楼/十佳建筑/小学/中学/大学镇都之宝/医院/2019/2018/2017







读懂郑州,就听郑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