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制片人生存实录:不是关系户,没作品,更没话语权

肉英 娱理 2021-02-25


前不久,娱理工作室报道了一则影视公司在与平台的合作中被洗出局的事件(前情请戳→筹备两年,我被视频平台从我自己的项目里踢出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行业各方人士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经历,这其中,制片人的声音最多。

在视频平台未介入创作之前,影视公司制片人是行业内容创作的核心,他们的眼光、经验决定着一部剧的命运,而在视频平台开始大力发展自制剧、定制剧之后,影视公司制片人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娱理工作室邀请到两位十分有代表性的制片人来讲述他们这几年的从业经历和感受。透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行业中正在发生地位巨变的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正在经历着什么,也能看到他们真正忧心的问题。

娱理工作室独家图片
版权剧,没有市场了

李莉算得上是很有经验的制片人,曾经操盘过很多部黄金档的上星剧,从业20余年,一直都在影视公司做版权剧项目,经历了互联网公司入局后影视行业的大起大落,她说:“如今这样的局面,其实任何一方都有责任。”

在视频平台自制剧、定制剧还没有规模化成型阶段,版权剧就是影视行业的主流。制播分离之后,大量民营影视公司崛起,为行业贡献了大量的优质剧目,当年的《士兵突击》《潜伏》都是在那段时期诞生的经典作品。

《士兵突击》剧照

然而,互联网公司入局却加速了行业垄断:一方面,视频平台的非线性播出方式碾压传统电视台的线性播出方式,收割了大量用户;另一层面,发展自制剧、定制剧,拥有大量版权后,再发展有平台投资的二环影视公司为自己制作内容。如此情况之下,像李莉一样,依旧从事版权剧制作的制片人,几乎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以下是李莉自述:

电视剧的观众其实是在流失的。

电视台时代,每年的爆款超不过10部,大部分都是腰部爆款作品,各有各的观众群。有人喜欢谍战,有人喜欢言情,但是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看老剧,因为老剧的故事逻辑、内容逻辑都是对的,观众不知道行业发生了什么,但最直观的反馈就是不看剧。

《士兵突击》《潜伏》剧照

版权剧这两年在行业里就是末端剧,是视频平台最不重视的内容,他们要的是提高自制和定制的内容比例,包括各大视频平台的财报也显示,自制剧方面的资金投入越来越高。

即便是定制剧,也会被买断版权,由平台去运营,去年还在说版权剧限价,影视公司都在以低价兜售版权剧,当时说是限价800万/集,今年这样的预算基本砍了80~90%,几十万到百十来万,也就这样了。今年很多一线卫视播出的剧,都是这个价格,而且还不是所有视频平台都会买单,除非是在前几年就签好了合同。

平台对于自主性更高的自制剧和定制剧的需求更大,他们有他们的经营决策,但是这样的发展现状对行业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平台掌控的定制剧和自制剧存在很多问题,承制公司带着前5集剧本给平台审核,通过了就立项,平台买单,承制公司拍摄,但是这部剧拍完之后,和承制的公司就没关系了,版权属于平台。这样的团队只是在给平台打工而已,而且为什么很多剧到了后面越来越难看,大多也和这样的评估方式有关。

四大视频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


剧本当然是一剧之本,但是以前5集剧本就定一个项目的生死,这样也是不科学的。一部作品的创作包括演员、拍摄、后期制作等等,我们之前也遇到过剧本只有60分,但是最后通过所有人的努力,这部剧最终能达到70~80分。

只是在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可能不会发生了,因为影视公司和独立制片人们完全没有内容尝试的空间。

如果能以最快速度适应新的市场规则,行业中也有人过得很好。那些有平台入股,能固定拿到项目的平台二环公司相对过得容易一些,背靠大树好乘凉。

再者就是头部的影视公司,他们还有一些话语权,但平台不下单,项目也还是不开机。现在就是完全不需要制片人和项目创作人员的任何评估意见,全都是视频平台说了算,视频平台最在意什么?是流量和数据,而不是内容本身,或许他们买剧的人,都是不看剧的。

这样长久下去,那些没有背景的中小影视公司就只有关门这一个结果了。没有这些公司和最为活跃的创作群体,行业也会失去创新的活力。

我不是不愿意去适应新的规则,而是觉得现在完全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我曾经带着自己的项目去给平台方提案,平台方给我的回复是:“这个项目我们不要。”结果过了两天,平台方的直接合作公司就打电话到作者那里,想要通过作者来和我们要版权回购。

《怪你过分美丽》中展现的“版权游戏”

平台方就是这样,通过他们的合作公司,来直接抢我们的项目,他们总是觉得有钱就可以砸出一切,但是在影视行业,真的不是这样的。

平台每年在自制剧上面的投入成本那么高,但最终成为爆款的作品十分有限,大部分也都是沉没成本,总结数据在内容创新面前永远都是落后的。

最近这三年,我们都没有再做新的项目了,当一位演员的片酬要1亿多,一部剧的制作要7~8个亿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了,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现在的市场冷静下来了,但具体情况却没有好转,让我更看不懂。

无法适应新规则,暂时也没有破局的办法,现在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没有项目的这三年,我尚且还能靠着之前作品的N轮发行赚取版权费,但如果有一天行业再一次巨变,那些给平台打工,没有任何版权作品的影视公司,又要如何过活呢?

被平台思维操控

和李莉的情况不同,王颖算是第一批拥抱互联网的制片人,在大家都觉得网剧很Low,传统影视公司都不屑于参与其中时,王颖就带着自己的团队,做了一个当年的现象级作品。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里,即便是有作品加持,她的职业生涯也在一次又一次面对挑战和不信任,“用作品说话”这条路似乎有些走不通了。顺应新的规则,也抓住了机遇,可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平台的接触中,她发现这其中充满了暗涌。

以下是王颖的自述:

以前大家都会说,电视台时代生意难做,但其实现在和以前相比,更难了。

网络刚兴起的时候,大家会觉得网络是电视台两边都能做生意,蛋糕越来越大了,但事实上,随着视频平台话语权越来越大,属于制作公司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了。


最开始做第一部网剧时,视频平台根本没有那么强势,和他们沟通过程中,很多条款都还有商量的可能,也没有任何地位上的落差感。但是现在,如果再与视频平台合作,想要谈判或者改合同,基本不太可能了,而且强势的条款越来越多。

即便地位已经如此不平等,想要拿到平台项目做承制还是越来越难。前不久,有一个平台拿出一个项目找承制方,需要竞标,而另外一些项目则分给了更有人脉的制片人。

资源型制片人在行业中越来越如鱼得水,而创作型制片人则需要开拓自己的社交能力,去迎合市场的需求。

平台思维正在主导行业,影视剧项目在立项之初就被定好了三六九等。如果是一个S级的项目,那就要从一开始全部都奔着爆款的姿态去做,搭最好的班子,讲最爆的故事;如果是一个腰部项目,那平台就会期望你以小博大,就像《传闻中的陈芊芊》一样,投资不多,但是要能挣钱;再不济就是有创新,平台投一点点的钱,期待作品能成为圈层爆款。

《传闻中的陈芊芊》剧照,仅为示意说明,与本文无关

创新项目被排在了最后,只能投入最少的钱。举一个例子,《燕云台》这个项目为什么能拿到S的评级?为什么这样一个很守旧,人设、故事都很老套的项目能匹配到S级的制作成本和宣发资源?

平台宁愿把钱砸在这样一个有数据支持和以往有过类似成功经验的项目上,也不愿意拿同样的钱去扶持几个有创新性的项目。

这些创新性项目背后,多半对应着一些初创或者中小型影视公司,他们没有任何平台背景,做项目尤其艰难,我就是从这种情况中走出来的,尤其能理解他们的处境。

长此以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行业已经没有创作激情了,大家都在适应平台的喜好和规则。对于作品的评价也仅停留在爆与不爆上,爆了就是好作品,不爆就是失败。

《燕云台》截图,仅为示意说明,与本文无关


我最近在筹备一个新的项目,聊了好几个编剧、导演,他们甚至开始和我分析平台想要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

如果不在小公司,在大公司也是一样的。比如,视频平台对于正午阳光的期待就是下一部《欢乐颂》《都挺好》,对于柠萌的期待就是下一部《三十而已》等等,但如果其中任何一部作品做得不好,或者想要跳脱出原有内容去尝试一些新的,也会被马上质疑。

大公司的老板们也基本都是平台思维,要么就做头部,要么就做圈层头部,可是这些东西真的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制片人没有办法从作品源头就控制一部作品爆或者不爆,或者是否一定会成为头部。

《欢乐颂》《都挺好》《三十而已》海报,仅为示意说明,与本文无关

互联网思维正在把影视行业量化,以数字化的标准去评判风险、去管控,这样操作就失去了文创本身最为珍贵的创新尝试。现在市场留给影视公司和制片人们的创新空间就在于分账剧。

然而,分账剧却让平台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了制片公司身上,评级和分账模式由视频平台说了算,但匹配的宣发资源却不确定,除非制片公司自己去做宣传的投入,不然依旧没有盈利的可能。

很多时候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制片人,更像是一个去研究平台和观众喜好的产品经理。

结语

相比于视频平台制片人的“大权在握”,在影视公司生存的制片人们多少都有一些苦楚,话语权的流失已经是老生常谈,而在话语权之外,则是创作环境的艰辛和选题内容的收紧。

有人选择休养生息,静观其变,也有人选择顺应潮流,但如今的市场情况绝不是最为科学与健康的,这一点从资金投入和作品产出的情况就可以得知。对比之下,同样是1亿元的投资,美剧的内容水准和国产剧的内容水准依旧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影视公司制片人们的困境,更直接反映的是影视公司的生存状态,在面临行业逐渐被垄断的现状时,谁都无法从泥潭中走出来。

影视行业正在失去本该有的活力。

(本文李莉、王颖均为化名)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台剧文艺复兴  我们都是湖北人  90后三十而立

疫情下的综艺   疫情下的剧组  疫情下的电影人 

疫情下的临时工  疫情下的电视人  疫情下的影视行业 

疫情下的新人演员  训练生节目版权费调查 2020年中观察

偶像公司CEO谈新人标准  音乐综艺修改歌词之谜 

影视剧综艺配音  粉丝运营请就位  青春有你四色解码

国产剧滤镜调查  韩国N号房事件  清平乐背诵天团

庆余年  囧妈  寄生虫  想见你  安家 隐秘的角落 

花木兰  三千鸦杀  王国  青春有你2  三十而已  

八佰 金刚川 风平浪静 我和我的家乡 姜子牙 鹿鼎记 

一点就到家 隐秘而伟大 燕云台 令人心动的offer2

张国荣  巩俐  汤唯  梅小青  孙俪  贾樟柯 孟美岐

黄晓明  佘诗曼  李宇春  许光汉  邱泽 蒙淇淇

李诚儒 黄轩  孔雪儿 楼姐楼炅择  刘维  黄觉

李易峰 王智 蓝盈莹 白冰 沈梦辰 张萌  金莎





微信公众号最近更改了推送机制

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

也就是说,需要大家

将[娱理]设置星标

多点在看

这样算法就能

提升我们和你们之间的联系啦

亲爱的你

就能更及时地收到我们的信息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