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嘉禄:一只大闸蟹的艰难成长史

沈嘉禄 乐艺会 2019-05-17

沈嘉禄,《新民周刊》主笔、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曾获1990年《萌芽》文学奖,1994年《广州文艺》奖,1996年《山花》奖,1991年、1996年《上海文学》文学奖。2004年出版《时尚老家具》和《寻找老家具》,展现经典老家具的不朽魅力,引领读者在古典与时尚之间穿梭往返,开启了西洋老家具的文化鉴赏之窗,成为那个时代喜欢西洋老家具人们的必读之书。他也爱好收藏,玩陶瓷与家具,但他更愿意被人当做一位美食家,以一名上海老饕自居。



一只大闸蟹的艰难成长史

沈嘉禄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是“哈”的最后申诉:“我是一只崇明蟹。”



它刚降生这个混浊世界的时候,被人称为“黑虫幼体”,微不足道的样子,它只是凭借基因密码在长江出海口漂流,前路茫茫。几天后当它被渔人用细密的渔网捞上船后,只听到一个渔民将网内的渔获抖空后对他的同伴说:“好了,呒得哈了。”对方却用更大的声音吼道:“啥人话呒得哈了,格里还有一只!哈。”


于是,才米粒那么大小的它(学名叫大眼幼体)被放进一只大红塑料脚盆里。从此,它就把自己叫作“哈”——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哈”开始在崇明的蟹塘内生活,它想做一个无忧无虑的流浪者,逆长江而上,直扑宜昌。但现在,来到崇明这个鬼地方,一切将从头开始。是的,这里风平浪静,阳光毫无遮挡地射进塘底,苦草、伊乐藻、轮叶黑藻及水花生等植物在水中各层次微微颤动。一个养蟹人将浸泡过的麦粒洒向水面,蟹兄蟹妹围上去你抢我夺,麦粒很快吃光了。吃饱后的蟹苗们在水中游嬉。45天后,“哈”与它的兄弟姐妹长到钮扣那么大了,随随便便被人叫作“扣蟹”。


(蟹苗)


有一天,“哈”吃饱了玉米粒后正在眯眯糊糊打瞌睡,突然感到水波一阵颤动,一片阴影向它飘来,它本能地隐藏到一叶面条草后面,看到一只巨大的灰鹭用它两只又细又长的脚插进塘里,长长的尖嘴对准塘里还来不及逃蹿的扣蟹,一口一只,动作迅速而熟练,许多兄弟就这样走了。“哈”在庆幸之余感到无比悲伤。


镇江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夏季来临,危机四伏,已经长到啤酒瓶盖那么大的“哈”必须在养蟹人投料前抢占有利地形,它明白只有多吃点,才能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有时,养蟹人打麻将误了时,“哈”得提防平时相处得还算不错的兄弟,别让它们把自己吃了。不久,养蟹人开始在塘内投放螺蛳。这玩意儿是活肉,蟹们最爱吃。慢慢靠近,等那厮顶着帽子探头观望时,猛地用大螯钳住,挖出活肉来饱餐一顿。



但是“哈”深知自己也有软肋,蜕壳就是阴阳界上的徘徊。蟹的一生要蜕18至23次壳,这是告别旧我迎接新我的痛苦过程。


在蟹蜕壳后的5分钟内,壳是软的,抵抗力为零。有一次“哈”在蜕壳后,差点被一条大黑鱼吞了,幸亏它事前选择一团伊乐藻作为隐蔽。它的许多兄弟就是在蜕壳时成了鱼类的下午茶。还有一些兄弟因为力气用尽,没能蜕出两只大螯,最后也像女人死于难产一样一命呜呼。


清 牙雕螃蟹(私人捐赠)镇江博物馆 乐艺会资料


还有可恶的老鼠,它们先将俘虏按在泥塘边缘稍硬一点的地方,不慌不忙地掰去蟹脚和大螯,然后在蟹盖上咬一口子,吮吸美味的蟹黄,饱餐后扬长而去。


大闸蟹从小到大,看起来就是整天吃吃喝喝,但许多人不知道,这简直就是一部艰难的成长史。



秋天来了,“哈”和兄弟们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哈”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宅男,不愿意离开气候宜人的崇明岛。它高举双螯抗议,但哪里犟得过人?“哈”被重重地扔在网箱内,一路颠簸后投进更大的水域内。几天后,“哈”明白自己的新家叫洪泽湖。水面虽有浩渺之意,但伙食明显差了,肚子饿时得自己找食吃,但它的螯和脚因此得到了锻炼。


冬天到了,“哈”和兄弟们开始蛰伏。第二年开春后,蟹们进入了生命最旺盛期,一直到空气中弥漫起桂花的芳香,养蟹人又将它们捞起来扔进箱笼,然后运到阳澄湖。在那里像参加学习班似地呆上十天半月,天天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玩把冲流,洗把桑拿,乐不思蜀之际,忽又被人兜底捞起。


上岸后,又被人在大螯上套了一枚刻有18位数字的塑料戒子,塞进泡沫塑料箱子送上飞机,一路上被箱底的冰块冻得够呛。蟹兄蟹妹们头昏脑胀之际,飞机降落在香港机场了,后来它们这一批次的箱子被分送到各个专卖店,生离死别的预感让“哈”深感身为一只崇明蟹的无奈与不幸。




在灯光刺眼的专卖店里呆了一天,“哈”就和它的几位兄弟姐妹被装进一个印刷精美的纸箱里,由一个颇有姿色的女人拎着,辗转进入一个同样陌生的空间。一股姜醋味让“哈”忐忑不安,但不容多想,它已被按倒在一口热气腾腾的锅里。


当这家人在享用并用香港话呱呱赞美号称来自阳澄湖的大闸蟹时,人们发现有只相貌英俊的公蟹将两只浓毛大螯高高举起,只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是“哈”的最后申诉:“我是一只崇明蟹。”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文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老有上海味道公微号支持


乐艺会主题阅读延伸


沈嘉禄:家具是你沉默的朋友,要对它好一点

沈嘉禄:美食是五味杂陈的乡愁

沈嘉禄:好吃有道理|三曝、乌狼鲞以及黄金肚

陈海波 : 我看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的收藏

陈海波:西班牙的毕加索,毕加索的西班牙

顾村言:重读董其昌——一种评价浮沉的背后

不是永远,不是呼吸之间:芥子的“大眼萌”

最难是平常:我所认识的画家李知弥

1508:从清代补子和绣片探索织绣工艺

潘安大讲堂:扎嘴、官模子蝈蝈葫芦

潘安大讲堂:锐铍、奇虫

刘臻悦:身体、心灵,针尖上的净化仪式

陈鹏举:上林

黄广年:西洋老家具收藏已进入中高端水平

刘骅:西洋古董家具,我看好年轻一代的消费力量

舆服刘永华:与古人的神妙约会

田松 | 鸡与鸭与李约瑟——对李约瑟问题的语境分析

田松:要怎样才能留住你

向大师(沈尹默)致敬

杭间:从《手艺的思想》到“民艺馆”

半亩园:周纪文的大都市“山水园林”美学实践

邓彬《金缮:以温柔尊重残缺》

王大濛:书房,是用来修行的

"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博我以文——陈大中教授工作室师生书法篆刻展

马天谈艺系列:《印象派女画家:玛丽.卡萨特》

马天谈艺系列:《从毕沙罗看“师德”的重要性》

马天:艺术品保险—抵御赝品的守门神

马传德:《洋商客钞之王》花旗银行壹佰两流通票

马传德/徐渊:老上海“念枚"铜圆票探究

蜗牛: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银质纪念章考

计晖:《天国的宝物---十九世纪法国纯银鎏金珐琅镶宝圣体光》

江南:从圣约翰校徽戒指闲谈圣约翰大学

1508:《金光灿烂的徽章瓷》

安健:“我同花神一天生日”——瞿蜕园《花生日诗》书法成扇欣赏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欢迎转发。

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