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生命与爱的重量:216场与死亡的对谈
问卷收集及整理 | 但琪 邓依云 李江梅 金圣钧 宛瑾
文案 | 李江梅 宛瑾 邓依云 金圣钧
数据分析及可视化 | 但琪
美编 | 邓依云 李江梅
特别鸣谢 | 216位分享故事的坊友
但生命的圆满,不应仅关照「生」的欢喜,也要有面向「死」的坦然。
上周,我们发起了一份关于“死亡认知与想象”的故事征集。我们相信,「死亡」,这个关乎个体存在终极意义的重要命题,需要被认真地、毫不含混地提起。
“听命于太阳的金光,树根扎进坟墓的深处,在死亡那里寻求力量,为的是加入春天的歌舞。”人注定要走向灭亡,但也绝不能放弃对峙死亡的力量。
这次征集,我们共收回了216份答卷,平均填写用时约12分钟,填写时间最长的一份答卷用时超过4个小时,所有问题回答的总字数加起来超过6万字,单个问题的回答最长有1119个字。
我们将这些回答分类进行了词频分析,并节选出一部分同大家分享。在这个清明时节,以这216份真心,敬生者,忆故人。
这篇文章很长,共计17272字,看完约需40分钟。
“我曾近距离接触死亡”
对于「死亡」,我们既抗拒又畏惧,同时也自知无法永远避开它:疾病的侵袭、至亲挚友身边人的离去、爱宠生命体征的消失、或者是一位不知名姓的陌生人在你我面前猝然长逝……我们在懵懵懂懂中见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
亲人辞世
@小c高三的元旦前,家里人瞒的太好了,在忽然听到姥爷肺癌病重的消息赶回去时,已经太晚了,他带着我骑自行车在春光明媚的柳树林中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肺癌晚期,他在病床上插着管子没法叫我的名字,枯瘦如柴,因为我订错车票,只和他见了十五分钟,然后急急忙忙往回赶。然后就是打电话时的死讯了…死亡是无法愈合的终身错过的遗憾。姥爷的死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烧锅炉的媒烟,他不是没钱换更好的,但他给我攒了整整七万读大学的钱,交代好要留给我,要好好上大学好好读书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我不能接受也无法原谅自己,家里人也劝我这不是我的错,但是这像是附加在死亡之上的期待,我无法辜负,仿佛感受到生命是真的有重量的。
@卜阳奶奶当初去世的时候,家人说我快高考不让我回去,但是当时晚自习也上不下去第二天考试也根本没办法待在那个教室里,一个人跑到操场上看月亮特别难过,感觉自己还没有力量去做一些什么就没机会了。奶奶到最后阿尔兹海默很严重了,跟我和表姐待在一起半个小时隔不到五分钟就要问一遍我们的名字。但是当时她一直重复跟我说要好好读书,她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文化。
@小王不能忘记灵堂白白的飘带和做法事的念经声,因为是很冷的冬天,以前笑眯眯的外婆穿着寿衣静静地躺着,意识到不会再醒过来的事实就像当头一棒。
@小狼同学10岁那年我读二年级的时候爷爷去世。对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死亡就意味着不可逆的失去,是要被厌恶的。爷爷生前会载我们四个小孩出去玩耍,会在我们下午放学回家之前煲好粥等我们回来……听到他去世的时候,我在回家路上,心中不是滋味,但并没有呼天抢地的伤心,站在他面前看他最后一面,内心也还不崩溃,因为觉得他还在,只是睡着了,尽管我不相信,可是留存这样的幻想。后来,参加爷爷葬礼的时候看见他的黑白照片的一瞬间,才愿意相信原来那个开着摩托带我出去玩、煲粥给我喝的和蔼老人真的离开我了,那个时候哭了好久好久。
@橙子经历过两次亲人的死亡,不会每天都想起,但是那时的悲痛早已融入自己的情感认知,只要想起来,离别的那一天就还像是在昨天。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最后一面,我至今忘不了那一晚,爷爷站在电视机前看奥运火炬传递的新闻,我在他身后对他说我回家啦,他转身看我,竟是最后一面。
@Carmen在我刚上高中的第一个月,军训的时候老师突然喊我的名字,我看见我妈妈在校门口等着我,非常平静地对我说,爷爷去世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甚至根本没做好告别的准备,我一路哭着回到了老家。农村的葬礼办的很隆重,清晨我们就提着壶去山上的小庙送爷爷,姑姑们在我身后哭的悲痛欲绝,爸爸在努力隐忍和克制,他说“爸你一路走好”,但是声音中还是带着颤抖。下了山回到灵棚,我努力观摩着棚里的二十四孝图分散注意,家人们的情绪平复一些了,直到开棺看爷爷最后一眼之前。烧纸,磕头,这些细节我都已经忘了,但我忘不了吊车把棺材拉走的那一刻我姑姑哭的撕心裂肺,连爸爸的情绪也几乎决堤。死亡带给一个家庭的改变是巨大的,不到半年,我的奶奶也过世了,大爷整个人仿佛被抽干一般,垮了下来,精神也出了问题,我爸爸带着他求医问药。死亡带给人的伤痛不是瞬间的,它像某种隐疾,在你快忘记它的时候隐隐作痛。
@热心市民小刘奶奶去世,爸妈和我回老家参加葬礼。因为从小跟奶奶几乎没有生活联系,所以我当时对她的离开其实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按部就班地听从指挥——戴孝、听哭丧、拜坟。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哭丧的那天晚上,夜很黑、院子里燃着火堆,奶奶的孩子们按年龄排成两列,我作为最小的妹妹站在最后面,默默地听哭丧人讲述奶奶的一生,始终没有特别的感觉。等到仪式结束,我突然看到我爸脸上的泪水,他背对着火光、半边隐在黑暗里的、流着泪的脸就这么刻在了我的脑子里。这是他第一次在我面前流露出感情化的、脆弱的一面,很快他又恢复了平时的样子。我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前其实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的情感状态,始终是他们不说我就不问。我对他们的软弱和恐惧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聊过这些东西,只是混沌地维持着亲情关系,没有走入过对方的内心。我好像忽然明白为什么有时候父母的不理解会让我感觉异常痛苦,我自己也从来在理解他们这件事上做得不好。
@喵而在我高二的时候,我的爷爷去世了。印象最深的是在火葬场的时候。我记得我抱着爷爷的遗像坐在炉边,看着他们把遗体送进去烧,最后扫出来一堆灰烬和骨头。因为骨灰坛子里装不下那么多骨头,我看着一块像是鼻梁骨的骨头被火葬场的工人敲碎了。我那个时候才意识到,我真的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已经不是一个真实存在在世界上的人了。他的鼻梁骨甚至不是他的一部分,而是灰烬的一部分,甚至是尘土的一部分。我的爷爷已经消失了,他的骨头被去生命化了,只是一个可以被敲碎装进骨灰坛里的物品。我觉得那根锤子敲碎的不仅仅是骨头吧,可能也敲碎了我的最后一点幻想。直面火葬就像是马尔克斯说的,揭开了最后一片帘子,我直接就坐在了死亡上。
@kingdom金去年新冠期间外公去世。我很后悔,在最后一次去姥爷家的时候因为姥爷听力不太好还轻微嘲讽了一下,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我的姥爷承载了我童年的大部分,我从小在海边长大,我最爱的游泳和钓鱼爱好以及所有关于海的记忆都来自于他。几天后的葬礼是我人生中参加的第一个葬礼,我哭的很伤心,看到火化前的尸体第一次感受到生死之差。人死去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老人迟缓的步伐,聋背的双耳都是珍贵的。
@夏迟初三的时候,外公胃癌去世。放学后就只看到他的棺材,还没有盖上。曾经我觉得外公像大力士,菠菜水手那种,现在他小小的,被嵌在窄窄的盒子里了。
@阿徛。3、4岁的时候,80几岁的太奶奶总是问我她什么时候会死,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死亡,只是隐约知道太奶奶死了我就没有人带了,每次我都说100岁,那是我知道的最大的数字。一九年四月,离太奶奶的百岁生日还有八个月,无意识卧床两个月的她走了,很平静,家人和礼丧亲人围于床榻,也很平静。这是一场从新年开始准备的死亡,又或者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设想的死亡,我以为两个多月的卧床与侍护,无论是太奶奶还是我们应该被耗尽感情,但偶尔意识回笼时太奶奶对爷爷——她的二子——破碎的牵挂与叮咛让我难以平静,落棺时我下意识的流泪,有幼年深刻的恐惧和岁月叠加的亲情。人世的羁绊,糜烂的疼痛里有人求生,死亡是赤裸的告别。
@绒绒我的太姥姥,她活到96岁时在家里去世了,那天我正在上学,没法回去。我问我妈妈:“她死了的话,是不是就再也见不到她了?换了一个世界,她会高兴吗?”我妈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你的太姥姥生前,丈夫对她不好,儿子们对她也不好。她总是要做家务,给丈夫钱、给儿子们钱,活的很累、很穷。好不容易活到21世纪,得了老年痴呆,忘了很多事,其实也不见得不好。这样迷迷糊糊地活着,不过有一天老天爷突然说她要回去啦,她就回去了。其实这样我替她开心的。”死亡也许在某些时候是一种赠礼,不必因为某些死亡而难过,也许路就延伸到这里,再往后,没有路了。这种时候,要开心,因为生命最厚重的赠礼已经送到那个人手里。
@Judy3月18日,爷爷去世了。早晨5点多,我在梦里听见爸爸敲爷爷的房门,然后就听见爸爸一直叫着“爸爸,爸爸”,声音越来越大,我逐渐清醒。爸爸大声叫我:“青青,你爷爷好像走了。”我实在难以相信,冲到隔壁房间,看见爸爸光着膀子和腿,正试图将爷爷扶坐起来,却是徒劳。我往前想搭把手,碰到爸爸的手臂,感到爸爸在发抖。爸爸拿起爷爷的外套,想给爷爷套上去,但袖子那里总也穿不进去。爸爸和我轮番确认爷爷是否还有气息,从鼻息到胸口再到脖子,爸爸喃喃自语:“怎么会呢?不应该啊?医生没说有大问题呀?”他就这样一直重复着。爷爷确实离开了。爸爸立刻打电话通知姑姑们回家,在打给舅爷爷的时候,爸爸背对着我,突然带着哭腔大叫一声:“我爸爸去世了。”说完这句,他挂断了电话快速向门外走去,或许是不愿我看见他落泪的样子。
爷爷生前很爱干净,喜欢穿白衬衫,妈妈说爷爷自己洗的白衬衫比她洗的都干净。我庆幸自己前一天给爷爷换了新被罩,但转念又想起,换被罩那天,爷爷让我把原来的被罩放到柜子顶层,我说:“您以后还要换的。放那么高干嘛。”爷爷说:“以后不换了”。现在想来,那样的话,怎么能随便说呢。
天开始泛白,我蹲下来握住爷爷的手,他闭着眼睛,微张着嘴巴,就好像他只是睡着了。我想起昨天给爷爷拿药时,他还说让我先吃完饭,他不急;又想起前几天他在房门口摔了一跤,怕打扰我学习便没叫我,自己在地上躺了半天才爬起来。我开始回想自己对爷爷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只能一直来回摩挲着还有些许余温的爷爷的手心。
爸爸按照爷爷生前的意愿,将爷爷送回老家安葬。爷爷被裹在那张席子里,穿着黑衣黑裤黑鞋,脸上盖着纸钱,像木偶一样被斜放在汽车后排,我好几次转过头想看爷爷一眼,却只能看见堆得满满的要被烧掉的衣服,我想,后面那么挤,爷爷躺在那里应该会很不舒服吧。按照习俗,我们需要为爷爷守夜,然后择吉日将爷爷入土为安。前半夜的锣鼓声和唢呐声震得我头疼,后夜人群散去,四周变得异常寂静,我们开始聊起爷爷生前的好处,他在世时我们却没有这么热衷。突然刮来一阵大风,紧接着便开始下起雨来,我想,或许是爷爷来看我们了。爷爷入土那天,一直下着小雨,我们都很默契地没有讲话,术士看好地势落棺之后,我听见大家都在说,让爷爷保佑他们平安顺利,保佑他们发财致富,不知道爷爷在另一个世界会不会觉得力不从心。回到家里,爸爸看见爷爷前一天打扫卫生后的垃圾还堆在屋外,问我“你爷爷怎么那么突然就走了呢?”我说:“这样也好,在梦中离开,他自己才不痛苦。”这样的话,我说了很多次,安慰爸爸,安慰姑姑,也安慰我自己。又到了8点,以往爷爷这个时候刚刚洗完脚,他会走到我门口,说:“别学习太晚,早点睡觉。”我回头,冲着空旷的房门点了点头。
@土豆我的奶奶,喝农药自杀,我在一墙之隔的客厅和小伙伴玩耍。那时候我还很小,不懂得死亡的意义。后来长大了,才体会到我奶奶的苦难,她是一个特别特别坚毅的农村女性,操持家务下地种田什么都行,但是她却没能熬住生活的苦难。所以可能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觉得死亡是解脱,是去另一个世界守护现世的人。
自杀的念头
@二狗子几年前,妈妈精神病刚刚恢复,我做好了早饭,她不见了。爸爸责怪我,我跑出去找她,坐在别人的坟地里,折了一块草杆,割开了手腕。但是太浅了,流了一点血就凝固了,不怎么疼。
@柴初中遭受校园暴力的那段时间,我有过自杀的想法,就是不想面对学校的任何人,所以一个人暗自努力学习,希望摆脱那些糟糕的人和事。
@喵而很早的时候就想过死亡这件事了。小学的时候,因为做错了一件什么事,有幻想过如果马上死掉会不会好一点,这样就不用面对羞愧和责骂。但是那个时候我就是一个极度爱面子的人了,我简单思考了一下可能的几种自杀方式,觉得割腕比较痛,而且画面不太美观;我家附近也没有比较高的楼可以跳,所以都不太可行。当然,最主要的是,我发现如果我立刻死去,我在他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因为做错事死去的懦夫,所以在我眼中社会评价猛于死啊。
@Irene想过自杀,想过很多次。在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死亡或许是我主动的选择,在离去的那一刻,或许依然会很遗憾,会想念爸妈,但更多的是解脱。但我现在的状态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如果这时候死亡,我会很遗憾,我的爸妈一定会悲痛欲绝,而我有一个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
@挣扎在自我怀疑中的节食减肥后暴食催吐,觉得生活如此压抑沉重,无法掌控自己的人不配活着。
@简单十岁的我,在六七十人的瞩目之下,数学老师的一耳光狠狠的摔在了我的脸上,“死”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是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教育给了我准备死亡的开始。
@元宝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萌生了自杀的想法,没有具体因为什么事情,现在想想应该是心里负面情绪积压太久,无人疏解,触发器应该是一次考试,得了班里第二,但是那天晚上爸爸很冷漠,我们背对背睡觉像隔着一座冰山一样,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感受到阳光的父爱是什么样子吧,莫名其妙的难过和自卑。
@土土小学三年级,和父母吵架,我很生气坐在没有护栏的三楼窗户上,脚就垂在外面,我和父母说“我跳下去了”,但他们没有理我,直接睡了并让我“有本事就跳”。我当时就想“他们真的不在意我会不会跳下去吗?如果我真的跳下去了他们会是什么表情?”当然最后也没有勇气,还是很怂地爬下来了。
@zz初三时成绩下滑,老师把我当眼中钉肉中刺,一边带头孤立我一边无数次请我家长,作为涉世未深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怎么面对,就偷偷自残,在手腕上划了很多刀,有一次跟我妈吵架之后划得太深流了好多血被她发现了,她一边哭一边给我包扎说什么都可以千万不能轻生。那之后再没有伤害过自己,在此之前感觉我对于生死只有惧怕没有敬畏。
@Y.六年级,被母亲家暴。头被抵在床头柜,眼睛望着床底的空档,她拿高跟鞋一下一下砸过来的时候。就在想如果能被打死该有多好啊,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可能遭受的苦痛就不会再有了……
濒死体验
@小肖大一刚开学不久,我有一周间歇性的腹部疼痛,当时没太在意,只是后来忍不了了去校医院检查才知道我肚子里有一个很大的肿块。我家在山东,跑来兰州上学,知道我情况后我姐姐连夜赶来接我回家,那天下午,我躺在床上睡觉,突然一阵疼痛让我清醒,想坐却做不起来,动一下就是撕心裂肺的疼。那会儿还挺能忍,如果不是室友看到我,我可能还不会让我姐从校外的酒店赶过来陪我。这种疼痛持续了有近半个小时,每动一下就像是有人向我的腹部砍了一刀一样,当我终于挣扎着坐起来时,全身已经湿透了,那个时候疼的死去活来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赶快结束我的生命。
@李同学初三毕业时,因为毕业高兴和小伙伴外出“野泳”,但是深水地貌复杂,脚被水草缠绕并被卡石头缝里,使劲呼救被朋友误以为嬉戏,经历了几秒钟神智清醒但无力回天的感觉,慢慢的睁着眼看着自己沉入水下,再醒来后已经在岸上,朋友们正在给我做心肺复苏。
重病
@北方沙发就在去年,复读第三年的表哥被诊断出白血病。家里卖了两套房子,原本一个美好的家庭濒临破碎。一家人现在生活十分窘迫。迄今为止,表哥已经在医院呆了一年半的时间。我第一次感受到病魔摧毁一切的威力,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可怕。
朋友、师长、同事去世
@May今年年初经历了同事的离世,去参加送别会时看到棺木中的人那么瘦小,难以跟之前的人关联起来。因为年纪相仿,所以格外感慨生命很可贵。离开送别会跟朋友聊起来,会想把那些想做没有做的事,都去尝试体验一把,一切名利物质都无法带走,唯一跟随自己的就是活着的体验。真正活过、活出自己生命丰盛的人才会在面对死亡时更有勇气。所以,现在更会抱着这样的信念去生活,活在当下,也心怀远方。
@清风见证自己的宠物金毛离开人间,从40天抱回来养到去世为止,当时它已经昏迷,我来到它身边喊着它名字,把手放在它的胸部,可以感受到心脏一阵剧烈急速的跳动,然后慢慢地地停下来。
@Rita家在成都,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野外郊游,看见平地上的瓦房摇得厉害,但那个时候我才八岁,对“地震”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我知道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回去之后发现妈妈在抢购东西,超市里的货架都空了;班里一位同学自那以后就没有了消息,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还有夜晚聚集在小区广场不回家过夜的人群——当时和父母一起睡在车里过夜的我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大家似乎在逃避什么。
@zz小学三年级,经常摆着藤椅在楼下抱一壶茶晒太阳的邻居老伯去世了,外面搭起了大大的棚子,三天的流水席之后,我知道他再也不会在我放学时叫一声我的名字朝我笑了。
@一瓦小学四年级,对门家比我大一岁的好玩伴因为意外过世了。有天午觉后我去找她,她跟我说她踩到椅子上的那一瞬间没站好,直直的往后摔,头很痛。我问她没事吧,她说:“应该吧。”当天晚上她上吐下泻,邻居们和她的奶奶一起把她送到医院,她父母也马上从出差的地方赶回来,但她第二天就去世了。这个故事我小学的时候写进了作文里,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太大了,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太小了,没法表达我复杂的心情,父母也没想过这种情况下的我需要疏导,作文成了我的出口,但没想到我的语文老师点评作文的时候第一句就是“这个不会是你编的吧?”后来我就再也没说过这件事。死亡真的很残忍,她的生命永远停在了12岁,慢慢长大的我之于她也变成了“大姐姐”,每次想起她来只有那句让人崩溃的“应该吧”。
@沈绿啦啦高中政治老师去世,高中所有的同学都特别讨厌他。因为他管的比班主任还多,自习课查岗,晚自习查岗,还很抠,一个夏天只有两件短袖,从崭新穿到了布满油渍。高中毕业觉得以后再也不会联系了,大二的暑假传来他的死讯,下雨天为了带病重的父亲看病,冒险开车开过漫水桥,打捞上岸时发现与父亲相拥而亡。追悼会他教过的所有班级都派出了代表,或捐款或献花。以前大家都很讨厌他,最后又都在纪念他。他是个很好的老师,真的只有长大了才明白。
“躺在阳光下离开这个世界”
也许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也许是一次毫无征兆的意外,也许是一场隆重的自我诀别。在那之后,你也许会责备自己曾经的不勇敢,会好奇至亲好友是否会为此流泪,自己爱而不得的人是否会表露愧疚,葬礼上的人们说着什么,又有谁会为自己守着那盏长明灯……
死亡或许是灵魂与肉体一分为二,死后的世界或许是毫无知觉的虚无。叔本华说:死亡是意志与表象的分离;尼采则说,每个人应把自己的死亡转变为一场盛宴。如果你是如叔本华一般的悲观主义者,愿你能以悲观之心行乐观之事;如果你是如尼采一般的乐观主义者,愿你能以乐观之心度死亡之悲。
@石皱会很疼,会很害怕,一切会消失然而活着的人在继续承担着我逃避的事情。
@az没有想象,没有期待,于我而言是规格最大的断舍离。
@明天会更好的小顾我希望我死亡的时候爱我的人我爱的人都在我的身边,和我说着他们与我一同经历过的最好笑的事情,直到我的呼吸停止,他们可以帮我盖好被子,然后说一句“晚安咯,一定要睡个好觉啊。”然后我就可以安心地陷入黑暗之中,就像一只鲸坠入深海一般,平静的,安心的。
@姚易瑶我希望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吧,有微风和蝴蝶,我躺在阳光下离开这个世界。下葬的后代们带着鲜花,我画着漂亮的妆容,不放哀乐,放那种柔和的轻音乐,平静、安详。
@张议安我希望自己活得尽可能地长,但又不会过分地长——最好是长到刚好我的家人,朋友,爱人,以及我在意的人们都先于我离开人世——在他们中的最后一个走后,我便独自在世上多活三日。三日之后,死亡准时赴约,这样的生命长度最令我满意。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被缠绕、包裹在一张外在规定性的大网里,摆脱不了社会生活这一悲惨的现实也注定了我没有办法走上发现真实自我的道路。在这三天里,我可以抛下一切的诸如责任,道德,知识等一切有害于自我主体性的社会关系。在这三天里,我才有机会把那些原有的规定性全都逐出我的精神世界,让我的世界里那些被窒息的畅快呼吸,那些被埋葬的重见天日。虽是垂垂暮年,但我却高昂激越,像是能够永生的活火。我会在生命里第二次睁开眼睛,第二次迈开步伐,第二次像一个婴儿一样走进这个世界,也是第一次发现自我。这三日过后,我不会再眷恋或怨恨世上的任何东西。这是最后的生活,是我最好的道别。
@余光宗顺利的话,躺在躺椅上享受子女的几天照顾,喝喝粥用力说说话,吊着一口气等孙子或孙女回来见我一面,也许等得到也许不行,但不论如何,快死前一天会打起精神,吃点想吃的,最好有零度可乐,玻璃杯放冰块那种,吃点米饭吃点肉,可能会交代一下后事,也可能尽力看一部最喜欢的电影或者游戏视频,晚上躺倒床上,一睡不起。
@十四一定是美好的,我这么棒,又这么善良,一定会去天堂。那里满是花草,有一座座小草房,我见到了曾经逝世的亲人,和他们住在一起,一起耕耘,一起烟火。我一定还是个小女孩,天真烂漫,快快乐乐。
@胡思乱想的井井小学的某个暑假看《希腊三部曲》,作者在书中写自己母亲对一个地方的最高评价是:“我愿意死后埋葬在这里。”一开始觉得很好笑,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恐惧和难受——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人的必然死亡,也是我第一次开始想象,我要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生命中的衰老和难以回避的告别。在那个夏天的晚上,我花了所有剩余的时间列了一张清单:18 年用来学习,13 年用来回报亲人并且当别人的朋友,7年用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加在一起,刚好 38 年。然后在一切都很如意的时候去死,埋在挑中的地方。
@小琳死亡的时候我的四肢先失去知觉,周围的声音逐渐消失,眼前一片黑暗,最后大脑意识停止,我会感到恐惧和不舍,因为对死亡的世界是未知的。
@郁鲤最近真的真的非常非常害怕。看到这样一首诗:“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落,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看到视频里“我的女孩可以陪我一辈子,可母亲不能”,看完《白夜行》之后默默哭到凌晨一点等等等等类似的故事发生之后直接泪奔。我对于身边人的生离死别完全完全不能看开,也许自己可以接受离开世界,但是自己的父母,家人,朋友,老师,宠物如果先一步离开,我到底要怎样说服自己接受?
@阿徛。想过一百种死亡的方式。所有的感受里,总是担心爸妈难过。无缘社会里死时的[一个人]不可怕,但如果有人牵挂,我就很害怕无人知道的离开。
@kingdom金在病床上死亡的时候,你的气息消失了,但是残存的意识会停留些许时候,你会听到亲人的哭喊,直到这个声音渐渐淡去。我觉得濒临死亡的那一瞬间一定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是激发起人脑的所有动力和潜能,使得意识翻阅出这一辈子经历的成长瞬间,“过电影”般的将一生翻过。当然,停留时间最长的应是父母的样貌和他们离开世界的那个时刻。
@关关我一直觉得,自决是结束自己生命最美的一种方式。卧轨自决像在赎罪,吞安眠片像在做冗长的梦,从高处跳下更美:生前的爱恨对错都在短短的几秒间变的微乎其微,然后在落地的那一瞬间,周身的献血似硕大妖艳的红花般迸溅开来——我恨自己无法无牵无挂的走上这条路。我想,我死去的时候该是快乐的,无憾的。
@也马因为我对生活一直妄图有完全的掌控感,所以想的是自己的生命最好也能由自己结束。发生的可能就是身体慢慢冰冷,死亡一点点进入自己的身体。感受的话,或许还是会不舍吧!虽然在清醒时自行结束生命必然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尽量不会留遗憾,但世界的美好是无尽的,有限的生命永远看不完。
@王很可天气不好的时候,担心人类的时候,对自己生气不满的时候,会想要死。我很多时候都在焦虑、嫉妒、掩饰坦诚然后坦诚地掩饰,在不同的地方哭泣,在想死的瞬间自己浮起来,被新的人用新的方式爱,然后不再和一些事情死缠烂打,放过那些够不到的东西。打算不去死而是好好活着的那一瞬间是这样想的:死亡这么快乐、这么一劳永逸的事情为什么人一辈子只有一次,它太宝贵了,这一次还不能用掉。什么之中都有好笑的事情,死亡里也有好笑的事情,当死了这件事情成真的时候,活着便也不重要了——这是一种事实陈述,也可以说我在搞修辞手法。释怀倒也说不上,但哭都哭了,泪都为它流了就够了吧,快乐很难存鲜,我们先活着就好。
@张如果可以,我想死在海里。可能在别人看来很奇怪吧,但我站在海边,就会萌生出一种归属感,我认定海就是我的故乡,就是我的归处。我没办法忍受身体的衰老或病变,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可能会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并不觉得这是软弱的表现,既然生非我所愿,我希望我的死可以由自己来抉择。
@江云端可能会在某次爬山的时候碰到大暴雨泥石流,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因为我喜欢到处跑。觉得死亡过程很自然,应该也挺快的吧,来不及想啥。不过有一回梦到自己给别人背锅,众目睽睽之下被逼从十二楼跳下,砸在地上滚烫的血从后脑流出的感觉非常真实,跳下去之前我都觉得自己已经没感觉了,没想到濒死的时候突然情绪涌动,眼角落下两行热泪,然后瞬间惊醒,脸上犹带泪痕。醒来感觉自己仿佛死过一次,恍如隔世。
@咚咚想象过被高空抛下的花瓶砸死,坐摩天轮由于零件松动,突然掉落,坐飞机空难,出车祸,感觉都是很痛哈哈哈。我觉得(死亡)应该会像放学后的感觉,或者毕业了的感觉,走到另外一个死人的世界,学会新的生存法则。
@Del Rey初中的时候,我想像的场景是坐在教室的窗户栏杆上睡一觉,如果运气好就能自然而然掉下楼摔死,或则被楼下的大树杈刺穿,还为此写了一封信,叫做遗忘之书,后来发现不可行,死前是睡不着的而且会很痛;后来成熟了一点,希望走在路上被车撞死,乘坐的出租车速度再快一点会冲进河里,大街上会砸下广告牌,在楼梯口不小心滑倒摔下去之类的,因为自己不敢,所以特别希望是意外,那个时候真的好想去死啊,可是现在想想都后怕。
@喵而我无数次地幻想过自己的死亡。我不希望打扰到别人,所以最好不要是车祸或是会让其他人惹上麻烦的事;也不能是死状太惨烈的,所以也没法是跳楼之类的自杀。所以,我只好期待一场意外的死亡。完全意外的,一场大病,或是突然地老死了,都很好。这样,我身边的人就不会太为我的死感到难过,她们会想:“哦,她活得还不错,死得也很干脆,多么有趣的人和离去的方式。”而我心中那些龌龊的、向往死亡的想法都不会被发现,我会是一个乐观阳光的、只不过因为意外而结束了自己生命的、躺在棺材里的人。所以在我想通这一刻的时候,我无比感谢生命。
@庄子吧就像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一样,记不清书叫什么名字,死亡场景就是阴暗的隧道里脱轨的车厢一样,也像韩剧《鬼怪》里面一样,看着自己因故去世后短暂的场景,或是人群熙攘或是空无一人,很多介质路过了我的死亡,我也彻底的离开这个世界,就像路人一样。
@苏齐我被关在棺材里,埋在地底下,但我的旁边是马路,是车,是立交桥,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意识能短暂地脱离我的身体,但只能飘在我的墓地正上空,在那一个角落去观察整个城市。我能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能看到人们手里使用的高科技产品,能听到嘈杂的人声,但我动不了,只能埋在土里,没人记得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存在。
@张张灵魂被黑白无常带到地府,网上一查就知道有没有做坏事,没有就送到孟婆那里喝汤,去的一路上都有彼岸花大片大片的开放,偶尔还有几个死状凄惨的鬼飘来飘去,因为太丑了暂时不能投胎只能在地府打工,喝汤之前问问孟婆下辈子是个啥,孟婆不乐意说,于是只好含泪饮下去投胎了。
@也马死后的世界和现在生活的人类世界一模一样,完全重合。我能看见人类,但无法和他们交流、无法触碰他们的东西、无法产生任何联系,从人类角度说我是透明的、如空气一般、和不存在一样。
@鹿丸或许在死后的世界,生命是倒着过的。比如20岁过世,那么在死后的世界,就是从20岁开始逐渐变小,直到某一天不能再变小了,就到了可以重新开始一段全新人生的时刻。幸运的话,在死后的世界,我们还可以遇到过去失去的亲人、朋友,陪伴小时候的妈妈做游戏,读书,一直是我很向往的事。
@一个很喜欢北京的女孩我觉得身体会变得轻飘飘的,然后俯瞰父母绕着我哭,所有欺负过我的人都瑟瑟发抖。
@土土我希望死后的世界什么都没有,可以有别人,但是不可以有我。有思想、有活着的感觉、有意识、有感觉已经很痛苦了,不想再在死之后去面对任何东西。
@小狼同学我不止一次浪漫地构想死后的世界是真如柏拉图苏格拉底所说的,虔诚纯净者自有其最美好的归宿,死亡是美好的值得期待的而非可怕的,死后灵魂会离开身体,认知突然从狭隘的人类世界上升到一种形而上的高度,这是我对死亡浪漫的幻想。
@姜饼是AI人死灯灭,魂作清风肉化泥
@喵而我无比向往意外死亡,以至于我如此热爱生命。
“如果祸与福都躲不过,
就每天当没明天,捉紧爱人过”
一次次经历重塑着我们的生死观。我们学会更加热烈地拥抱生命,加倍珍惜身边的人,我们明白死亡也可以是一种勇敢、一种自由、一种解脱。我们学会理解并接受死亡,然后更努力地活下去。
@抹茶去年,偶然得知中学暗恋的人6年前意外去世了。而他一直活在我的认知里,我用普通人的人生经历想象他的状态:ta参加高考了,ta上大学了,ta大学毕业了,而实际上ta没来得及参加高考。虽然6年前ta就不在这个世界了,但ta一直活在我的脑海里,过去6年是,未来也是。
@慌慌父亲的突然离开,让我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去计划的,想做什么就去做,不要等待所谓的以后。
@小胡爸爸(的去世)让我觉得死亡太重了,爱他的人全都非常非常痛苦。我尽管很多时候压力大,崩溃,难过,遭到校园暴力,遭受各种人生打击,但我也不会说出我要死的话,因为我怕我妈妈多想,我不能让爱我的人担心我,我也更不会轻易死去,他们会很痛苦很痛苦的。一个人的死亡可能不只是一个人的死亡,也是他的社会关系网中那群人的精神崩塌,由此,我也加倍百倍对妈妈更好一点,不离开她,她也不要离开我才好。
@Rita初中,半夜地震,和我一起住的姨妈来叫我和表哥,我光着脚就冲了出去,表哥穿了鞋,那晚我站在他的脚上,大家一起等天明。长大以后我也在半夜里被震醒过,那一瞬间突然觉得,就这样吧,就这样结束似乎也可以了呢,但是好舍不得啊。我感觉到恐惧,不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和最爱的人分开——当时想到睡在隔壁房间的父母,就感觉,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在一起。
@夏迟高一的时候,带妹妹洗澡,突然她开始抽筋,口吐白沫倒在我面前。那个时候没有想过她会死,后面越想越觉得,可能离开会更好。(那之后妹妹智力受损,至今不会叫爸爸妈妈。)
@小黄在我很难受、要晕倒的时候。自己身体不好,遇到肠胃炎或者低血糖的时候就很容易晕,一个人在外晕倒身边根本没有依靠。在那些差点要晕倒的瞬间,我都会想着怎么办、我是不是要死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经历多了这样的瞬间,我真的很害怕死亡了,只想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
@小娆当我高考完跪在爷爷的坟前,当我从爷爷坟前离开后又接到了干妈离世的电话,几天后我抱着干妈的骨灰盒一路回她老家,看着她下葬。作为他的孙女、作为她的女儿,我不能在他们最痛苦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没能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陪着,是我一辈子不能忘记的痛。爷爷是因为癌症,干妈是因为抑郁症。爷爷走后老家就变了,干妈走后妹妹强作的坚强,让我知道生命真的很脆弱,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也都会离开,多做点什么别让在世的人留有遗憾吧,在世的人也不要仅是在忙碌,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曾经陪伴过你的已经离开的人。
@也马我对生死看法的改变开始于吉田秋生的漫画《Banana Fish》。从中学到的:一是我不再惧怕死亡,二是彻底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要用爱和热血去燃烧生命,即使最后燃烧殆尽甚至留有遗憾,也能让自己和别人觉得,“这确实是非常非常精彩的一生”。 从这部漫画开始我对日式生死观发生了兴趣,在日本的文艺作品中获得过不少启发。动漫里,从《Banana Fish》到《海街日记》到《野良神》;文学上,从石川啄木的“随后死吧”“把死当作常吃的药一般”到村上春树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到吉本芭娜娜的“感谢你一次又一次地朝我挥手作别”,这些「死亡」被日本作家们艺术化处理之后,带着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浪漫面纱,让这件曾让小时候的我害怕得痛哭的事情,变得不那么血腥了。 最近很火的《咒术回战》里,男主爷爷第一话那句“你要在众人的拥簇下死去”让我很震撼——对「死」的无惧和凛然的使命感赋于了「生」本身更深重的意义。正如男主一直在追求所谓“正确的死亡”,我们现实中的人也一样,生或死,只要“正确”、值得就好,而追寻「值得」的过程,就是生的意义。
@土豆有一本书叫《三和大神》,书里的年轻人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虚无。浪费生命的人真的很让人遗憾,有些人想要健康的身体却得不到,但有些人拥有了确是毁灭它,更难过的是心灵的枯萎和意志的枯萎。
@33高中时期老师给我们看过一个谈生死的纪录片,里面有句话叫做“向死而生,转身去爱”,自己还蛮有感触的。自己对死亡也很害怕,因为未知,因为传统的丧葬习俗让人觉得恐怖,但是好像有一部动画就是说死后自己的亲人也会定期回来相聚,叫什么环游记来着,那个时候就觉得其实死亡也许没有那么恐怖。我的外婆跟我,你不要怕我死啊,就算我死了,我也会保护你的,如果有人敢欺负你的话,我不会让他得逞。
@桂花花总觉得到了一个除了死亡没办法解决事情的年代。最近见证了那么多人死亡。大连理工的学长,素味平生的墨茶……每一个都像是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谋划自杀的人。他(她?)把死亡形容成游戏销号,他谋划了很久自杀,在准备去死的时候接二连三遇到了自杀事件和疫情。他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因为什么压力或者跟风,他是真的只是想去死亡。他觉得人生没有什么乐趣,就像玩腻了的游戏。这种没有乐趣并非是万念俱灰,生活中的小确幸似乎还是存在的,只是结束后还是觉得没什么继续的必要。然后他就退出了人生这场游戏,去了另一个地方。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死亡真的不是绝望。死亡是退出游戏,死亡是自由。
@热心市民小刘永远不要因为政治性抑郁自杀,如果失去可以辩论、抗争的肉体,只能被迫接受脏水、篡改和造谣,那会是人格的死亡。
@浅其实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有些时候我也会想不开,我的朋友会一直劝我,还半开玩笑的说不想在社会新闻上看到我,之前我觉得死了挺好的,清静而且没有烦恼,后来上了大学一两年吧,通过打游戏交到了很多新朋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龄从80后到00后都有,偶尔我心情不好也会找他们聊聊,感觉活着也挺好的,虽然有很多烦恼,但是也有很多美食,很多好玩的游戏,还有很多关心我的朋友。真的很感谢我的朋友们。
@Irene我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是无数次想过自杀的,也试图采取一些行动。但是有一个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带给我源源不绝的力量,让我抵抗着我生命中的所有愤懑、委屈,他让我明白,活着、好好爱惜自己,或许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瓦我没亲眼目睹过死亡,也没参加过葬礼,对于“死亡”,脑子里只有一个复杂又模糊的感觉。直到去年,我跟我妈闲聊的时候说外婆找她去办点事,我问什么事呀,她说外婆和外公想买墓地了。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觉得提前买墓地好像是一种不好的象征。后来我去外婆家吃饭,心里还挂念着墓地的事,外公看着僵硬地提及一些关于生和乐观这类话题的我,或许是发现了些什么吧,他和外婆很自然地突然提到“死亡”的话题,外公说:“生老病死很正常,我和你外婆的经历已经很丰富了,算是过了很长很美好的一生,别担心,我们不担心,你们也别担心,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很长很美好的一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两句话是我对死亡的理解。死亡很复杂,它是可怕的、残忍的,也是平常的、美好的。尊重死亡、理解死亡、接受死亡,但不要别被它牵绊,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泽园去年吧,新冠期间,太多人留在春天里了。
@合鸟去年2月6日的深夜到2月7日凌晨,与几亿的网友“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的的死亡。他的死像堤坝上被冲开了一道裂隙,让积洪终于找到出口。我相信那个夜晚,很多东西坍塌、崩解,也有很多事物在重塑。我借此窥见这个国家、民族核心驱动的力量是什么,也看到真正的联结。不会忘记那场惊心动魄的事实接力,不会忘记一遍遍追问般的“我不明白”,不会忘记那晚武汉上空的哨声和号声。不会忘记网友们存档的,有关这个人的鲜活瞬间。这是一堂真正的公民课。清明节会去那堵著名的哭墙再看一看——它和它的主人一直照亮着我。
@Lwg777成为医学生后,疾病与死亡与我不再遥远,与死亡对抗成为了我的职责。
@一个需要勇气追梦的人会吧,就是在看到很多人都在努力活下去的时候。
“不要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讲再见,
因为我真的是专程来同你道别”
很多人还特别提到,要“向我爱的人诉说爱意(@为什么小姐)”,伴侣,至亲,子女,朋友,还有暗恋的人。“所有那些妨碍我们相爱的东西是多么不必要,多么渺小,多么虚妄”,哪怕这个东西就是死亡。
或许,死亡带给我们的,除了最后一次选择的自由,还有和解的善意与说爱的勇气。
@北方沙发我感觉我自己一直有心理障碍,大概六七岁后就不怎么叫“爸爸妈妈奶奶”这一类对亲人的称呼,所以我想再叫他们一次“爸爸”、“妈妈”、“奶奶”、“姥姥”、“舅舅”、“姑姑”。
@柴如果将来我能如愿当上记者,我希望能在生命结束之前发表一篇好的作品,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存在。
@50对世界说谢谢,笑一笑。
@陆晓曼晒晒太阳。
@小狼同学向我的父母亲人朋友们道别,并告诉他们不必担心,只需相信死亡是一次奇妙的体验,是上天的恩赐便够了。当然了,如果像现在这样,我有自己喜欢的人,我会向她说明我的心意,尽管我们两个彼此心有灵犀,但我还是必须向她分享喜欢上她以来的经历,那很浪漫。
@Linda感觉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一颗小小沙砾。我想去别的地方转转,更重要的是,我想和我爱的人在一起,在我知晓自己即将死去的每一分钟,我都想要和爱的人在一起。
@HorizonZhu给我爱的和爱我的人说一声谢谢,我也爱他们。如果当时的我还有重要的国家任务/科研任务在身,我一定会把自己所有的思考和想法都和同事或者学生家人交代清楚。
@仝某某没有道别,我本就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是人生的记录者,当我离去,便是离去了。
@s不道别。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就像大象一样自己走到自己的象冢静静等待他的到来。
@#潘达我不愿道别,在我看来,死亡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Pinguicula尽管哲学经常讨论死亡,死亡却往往并非和哲学相关。琐碎的小事使人易感于绝望。我一直以来存活在一种被稀释了的绝望之中。只是有时稀释得多,有时稀释得少。我不认为这是一种精神性或心理性的问题,而这并非是讳疾忌医,作为一个生活在有家族精神病史的人是有自觉去衡量自身的精神健康问题的。我清楚地知道绝望是出于理智,而非出于癫狂。
他人之爱不能对我施加以任何义务,比如回报以等值的爱或存有生命。因而我并不认为“自私”与否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我一直对神秘主义抱有一定的探寻的热情。我隐约觉得轮回之类或许真的存在,而这使我或多或少有些失望。我所求本就是彻底的停滞/结束,而不是换一种形态的虚无。所以大概不是真正的“道别”吧,“离开”“这个世界”的指涉太模糊了。
@钟女士如果明天要赴死,可能会平常的度过一天吧。起床、刷牙、吃饭、感受阳光、感受气息、与家人闲谈、与同事朋友聊聊天,但可能会很不舍得,想要更加用力的拥抱这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卜阳不会道别吧,应该会提前把自己的痕迹都稍稍整理好,不要太打扰别人才好。
@咚咚嗯~我觉得没有什么需要道别的了,大家继续生活吧,我下班啦~
@太阳和父母说好好生活,尤其是妈妈,虽然我知道她没了我过不好的,不过还是希望父母好好生活吧。其实没有想过和世界道别,因为世界并不会因为多你一个少你一个而改变,只想和最亲的爱人道别就好了,因为怕他们的突然消失,他们也会同样怕你突然消失。
@周周和妈妈说对不起,别人无所谓。
@kingdom金让自己的后辈带着自己回到家乡的大海边,吹着海风,停留一会就好。
@月亮河想过年老的时候写回忆录,但是想想其实记忆是不可靠的。
@大象正常的生活,突然的离去,好好的道别!
@胡“我的故事在最精彩的时刻结局了,我觉得非常满意。”
@小c我会把自己的往事写个小说什么的,乱七八糟地杜撰自己,谁也别信,到别离时,希望爱我的人可以笑着同我告别,我是爱笑的人啊。
@老李如果我要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能在最后放着Gun&Rose的《Don't cry》,在爱人(如果有)的拥抱里离开。
@孟小姐会把自己收拾的精致一些体面的离开,跟重要的人说句感谢说句再见。
@阿虾这世上有许多种爱,我要告诉不同的人,我爱他们。
@33会告诉自己的爱人孩子自己很爱他们吧,会让他们不要难过,自己去了另外一个地方保佑他们。
@王 我并不想预知我的生命,如果提前知道了,或许我会喊上我最爱的人,去一个空旷、安静的草坪上,就那么躺着。
@金成宽慰一下我爱的人吧,给他们一些活下去的动力,然后告诉他们在我葬礼上多放点鲜花。
@明天会更好的小顾我会好好和父母亲人告别,和他们回忆一些开心的瞬间,多拍几张照片,把自己和他们的生活都记录下来。然后去一家足够大的花店,和老板娘/老板商量好之后的每一年父母生日都给他们送花,提前准备好每年的生日礼物。再然后打个电话给闺蜜们,告诉他们自己要去另一个星球了,好好地道别,并希望她们有空可以来参加自己不那么悲伤的葬礼。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把闺蜜们婚礼的红包钱都给他,让他千万不能私吞,一定要随份子,顺便祝福那个幸福的姑娘!最后的最后,打算和喜欢的人(虽然还没有)去周游世界。
@柚子仁首先留下各种电子账户(游戏,社交账号)的账号密码,这也是个人遗产。其次去把想吃的东西都吃一遍,毕竟不能做饿死鬼。最后的话看看以前的照片,走马灯一下,然后安稳睡去。
@小狗狗我对着我的卧室的家具鞠躬三次,感谢它们的陪伴,我的灵魂十分孤独。
@小茅套用五月天的一句歌词“来时呜呜哇哇,走时嘻嘻哈哈”。在死之前尽力把自己想做却没做的事情都经历一遍,不是说不留遗憾,而是我觉得临死前的这份“自由”很难得,也很有意义。
@喵而那我就无敌了!!!我马上把课退了去把图书馆文学艺术书库的书全都看完。
@山宝去旅行、做极限运动。
@绒绒我要把自己的书都分好类,告诉爸爸妈妈哪些书送人,哪些书可以随他们卖掉,但绝不可以烧掉、丢掉。如果爸妈知道我要死了的话,我还要打个电话给他们,若有下辈子,我希望他们和他们的家幸福,不要再充满痛苦和看不见的眼泪。我要写一封信给好朋友,写我自己,写我的想法,向她道歉,让她承受了我这么多的负面情绪。如果我有勇气的话,我也许还会写封信给一个特别的人,其实我喜欢那个人好久啦,反正这时候也不会社死了!手办、周边全部送给好朋友,希望它们有更好的归宿。最后再跟朋友们吃一顿吧,毕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吃了。我的世界太小了,道别也就是如此简单。
@关关来过,体验过,经历过,再见啦。可以的话,扫一下我墓碑上的二维码,听听我听过的歌,看看我年轻时候的日记。
@小胡给远方的人写信,给亲近的人录视频,首先当然是为数不多的财产分配,然后是我所期待的葬礼,埋葬的地方,最后就是告诉每一个我爱的人我有多么、多么爱他们。
@王我认为活着的时候,就少做点让自己后悔的事,我不想到死的时候,我爱的人还以为我不在乎他们。
结语
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想象,是有着粗糙河床的激流,死的默念承载着生的沉思,在一次又一次痛苦的涤荡与冲撞中,是说不尽的感谢与珍重。不管是亲历还是见证,那些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我们”的一次又一次死亡,也在告诉我们,所有因死亡而生的恐惧与焦虑,也只有正面死亡才能消解;那些因爱而生的重量,也注定只能用爱来对抗。
他们守着这项“萧条”的手艺,为逝者打造离去后的“居所”|人间
“我社会性死亡了”:说得出的尴尬瞬间和走不出的隐私困境
她用逝者亲人提供的衣物,制作出无法复制的“思念熊” |人间
技术前沿
报道规范
趣闻杂谈
数据新闻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