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战友阿金和建平(陈志强)

2017-09-15 作者:陈志强 知青情缘


我的知青同学阿金


      阿金是和我同一批到云南的知青,又分在同一个连队--二团三营十三连五班。因为出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两人的性格脾气又十分相像,到了连队后就成为最好的朋友。和我一样,阿金也是个楞头青,重朋友义气却极少考虑后果,每次我闯祸总有他的一份。阿金虽然做事莽撞,但为人灵活有些小聪明。

 

     1970年连队到勐棒坝子的傣族村寨去支农,知青们也都住在傣族村民家。支农劳动的最后一天趁劳动休息时一伙人到寨子里转悠看谁家院子里种有香蕉树,买一串香蕉带回连队吃。寨子里每家门上都分别写着贫农、中农和富农。在一户富农的院子里大家停住了脚步,因为这家人的院子里种的香蕉树上,沉甸甸的挂着一大串香蕉,青翠欲滴的香蕉足有几十斤重。象当年的红卫兵小将冲击地主富农的家一样,一伙人敲开了这户人家的门,逼着主人卖香蕉给我们。傣族人用刀砍下了这串香蕉,然后就开始讲价钱,大家也没听懂傣族人讲的话,阿金从口袋里抓出一把分币,丢给傣族人把香蕉扛到肩上就跑,众人也跟着一起跑,等到傣族人数清钱币。一伙人早跑得没影了。傣族人只好自认倒霉,谁让自己是富农呢。

 

     平日在连队里抽烟、打架、唱知青自己创作的怀念家乡的所谓反动歌曲《南京之歌》,这些行为在连队领导眼里肯定都是落后青年的表现。要想入团或评上个五好战士甚至当个副班长班长什么的是想也不要想了。但阿金就是阿金,他好像什么也不在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像缺心眼似的。


      1973年连队派我率一个排的人到离连队6公里的勐哈大桥下的河边挖河砂,这些沙子将用卡车装到团部的水利工地上用于水利工程的设施建设。我和连队知青们有的用锄头将沙子装到大簸箕里,有的用扁担挑起两担装得满满的沙子从河边挑到停在公路上的卡车下,再走上一晃一晃的跳板,将沙子倒进车里。在我们干活的时候,大桥上常有附近水利一团的知青驻足观望。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从桥上气势汹汹地冲下来六个一团的知青,走到我们中间寻衅打架。几十年后才知道是奉贤知青蒜苗和川沙知青根龙和他们有口角之争。这6人嚣张之极,口里骂骂咧咧,全不把工地上的人放在眼里。工地上13连的人眼里都喷出了火,攥紧了手里的扁担锄头,用眼睛望着我,在这种场合示弱和这6个人讲道理是没用的了,更不能任凭他们打我手下的人。一声“打”字从我嘴里喊了出来,“打”声还没落地,站在我旁边的阿金的扁担早就落到了这些人的头上了。30人打6人,逃跑的肯定是这6人了。事后我也反省自己,怎么能带头打群架,辜负了领导对我的期望,后来家里人知道了我打架的事,来信严厉批评,我也是后悔莫及,发誓从此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同时更加深了对阿金的看法,即这个阿金也是个性格很冲动的人。


     1974年我调出了连队后和阿金来往就少了。连队并到农场后物质生活很差,但阿金是个适应环境能力很强的人,听说他又养鸡又养鸭的,一直坚持到79年的知青回城。

 

      阿金是知青中较早回沪的人。他是作为顶替已退休的父母亲而回沪的。回城后他进了他父母亲所在的某个饮服公司上班。不同常人的是当大多数回沪知青正忙于生计时,阿金捧起了书本,并且以坚强的毅力硬是通过大学自学考试,拿到了大学的文凭,在果品公司当领导。公司解体后又在鸿雁商场当副经理,在他那个单位大学生凤毛麟角,凭他那个聪明的脑子,想不当官也不行啊。

 

       以前在连队里风光无限的人回到城里反而弄得连好好的工作都没有,要么就是下岗工人,要么就是帮人打工。而阿金却成为回城知青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之一。


    阿金手里有钱就开始买房子,在回沪知青中是较早地在海南三亚买房的人。每年冬天就猫到三亚去避寒了。

 

     09年在知青聚会时见过阿金一面,还是这样的热情,这样的豪爽。阿金的运气很好,这好运气来自于他对时事的准确判断和及时地把握。他及时地走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大潮。


后排左一阿金,左二连队指导员,左三烈士王红扣的父亲



我的知青战友建平


       建平来自上海奉贤一个小镇,到云南后先是被分到水利二团三营十七连,以后才转到我们十三连。建平1米68的个子,说话稍微有点口吃,两只肩膀有点杠肩,比起我的削肩,穿西装应该是很有样子的,平日身穿一件篮色横条海魂衫。建平为人随和,从没见他和谁发过脾气,没见过他有生气的时候。建平到13连后很快就和我成了好朋友。

 

       在连队的5年里,因为无休止的艰辛劳作和枯燥无味的连队生活,我的心里一直充满着忧虑无助和压抑。每天晚饭后我就要到连队河对面的公路上去散步,以排减胸中的郁闷。莽莽的大山里,除了山上的密林,就是这条公路及和与公路平行的南腊河。走出连队时我喜欢叫上一二个人陪我一起散步,起初是阿金或晓龙陪我,以后就经常是浦东的老闵和奉贤的建平。大山里特有的安宁和清净,我和建平在静静的公路上慢慢地走上1公里的路,夜暮渐渐地降临,才返回连队。


       建平虽个子不高,但他的机灵却是有目共睹的。连队门前的南腊河在进入雨季时河水暴怒,旱季时在河上搭建的浮桥顷刻间都被冲到下游去了。连队知青过河需撑竹排摆渡。有一天上竹排到河对岸去劳动的人太多,竹排向一边倾斜,竹排上的人象下饺子似的纷纷从竹排上滚到河里。最后整个竹排翻了个身, 除了建平外,所有的人都翻到了水里。原来当竹排倾斜时一头慢慢地沉入水中,而另一头慢慢向上翘起,当别人随着往下沉的竹排也一起往下沉时,建平却往翘起的竹排一头跑,当整个竹排变成了直立,最后翻过来时,王建平在空中完成了翻过翘起的竹排的动作,最后象耍杂技似的稳当当地站在竹排上,身上一点都没湿着。

 

       在另一次事故中,建平的机警又一次得到了显露。一天中午全连都在吃中饭,一部分知青从伙房将饭带回宿舍吃,另一些人在伙房里就地吃完才回宿舍。伙房建在山坡上,。连队知青在伙房靠坡的一面树了两根木桩,用竹子象现在城里盖违章建筑那样又向外搭出了6平方米的一个平台。平台的下面是一条山涧,平台离山涧有6米高。大山里的淙淙泉水通过山涧流向南腊河。那天包括阿金建平等有近10名知青都盛了饭后端碗蹲在平台上吃饭,因为风吹雨打日晒的侵蚀,支撑平台的两根木桩突然断了,端着饭碗还没吃上几口饭的知青随着竹篱笆平台的倾斜全体滚向山涧,最后都鼻青脸肿的掉在涧水里滚爬,只有建平逃脱厄运。原来建平吃饭的地方离伙房只有一步的距离,当咔嚓一声木桩子断了的时候,他已有警觉了,当别人身体向外翻倒时,他拼命扑向伙房,在其他知青的帮助下,他被拉进了伙房。


       建平对生活的要求非常之低。当年如果有人问知青现在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10个人中9.5个都会说我想回家。但建平的愿望是想吃肉,非常实际。连队的房子被飓风吹倒后,连队派了部分男知青上山割茅草,用以编成草排一层层地叠在屋顶上,风吹不掉,雨滴不进,遮阳挡雨。茅草山在大山深处,海拔高于周围的群山,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厚重的云团似大海绵延无边无际,也不知云海的那头是什么国家。心情也如同那云团沉甸甸的永远压抑着。在劳动休息时,建平坐在我旁边,边看着远方的云山雾海,边对我说:“如果每天能让我吃上一个拳头大的肉圆,我宁可一辈子呆在山上。”这山上哪是人呆的地方,建平说这话想是想吃肉想疯了。这日子过得活着一天就这么过一天,一点也没有希望。唯一盼着的就是知青每2年可以回上海探亲住上10天。盼着这一天快快到来。在山上割了5天的茅草,吃不好睡不好,人人都想早点下山,一天也不想留在山上。反正家也回不了,肉也吃不上。


      建平后来因长年的劳累患腰间盘突出病,这种病的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直不起腰来。在79年知青回城前,提早病退回沪。回沪后起先在家养了几年病,病痛有好转后被分到食品店操刀卖肉。最近听和他一个地方的回沪知青说,建平夫妻俩都在卖肉,那一定是夫妻肉档了。

 

       当年建平在茅草山上虔诚的发自内心的许愿,一定是被天上的神灵听到了。上天没有让他永远呆在山上,但上天让他永远有肉吃,让他一家永远有肉吃,有很多的肉吃。

 

       建平是个安于现状的人,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回上海后他从来不参加知青的聚会。他就安心地在他家乡的这个小镇上生活,每天看着小镇的天空日起日落,云舒云卷,和说着和他一样的家乡话的小镇上的居民来往。我已近四十年没见到过他了,如果有朝一日我碰到他还会认出他来吗!



左一为建平


作者简介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回忆】买菜的苦与乐(陈志强)

【知青回忆】难忘的南腊河(陈志强)

【知青回忆】工地上和茅草山上 (陈志强)

【知青回忆】45年前的边陲小镇勐腊(陈志强)

【知青回忆】1970年3月的一场大火(陈志强)

【知青回忆】连队生活回忆(陈志强)

【知青回忆】水利二团的团长政委(陈志强)

【知青回忆】恋爱与婚姻的困惑(陈志强)

【知青回忆】西双版纳的雨季(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腊中学语文教师周新寒(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沙仁的两年教书生活(陈志强)

【知青回忆】半年的老白寨教学生活(陈志强)

瑶区公社中学的那些日子(陈志强)

【知青爱情】火车上的偶遇~~~(陈志强)

【知青回忆】公社教师的轶事(陈志强)

【知青回忆】在瑶区的5年里(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在瑶区的奇遇 (陈志强)

【2016年六六届小学同学会发言稿】难忘的岁月(陈志强)

【知青回忆】 我的小学同学庄群(陈志强)

【知青回忆】拉练(陈志强)

教师妻子探亲记(陈志强)

怀念父亲(陈志强)

【知青回忆】13连副指导员马振清(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同学周勇和他的姐姐(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李颂源(陈志强)

【知青回忆】我的知青兄弟小擦板(陈志强)

【知青相册】逝去的青春(陈志强)

【知青回忆】胡湾行(陈志强)

【知青回忆】芜湖鲁港中学任教的四年(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花和尚(陈志强)

【知青回忆】建设兵团的单玉珍(陈志强)

【知青回忆】瑶区的上海知青(陈志强)

【知青回忆】知青开会(陈志强)

【知青回忆】勐满行(陈志强)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冤死的知青
知青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沪郊农民知青下乡及回城始末
上山下乡运动中知青自杀现象有多严重?
离合两维难——嫁给农民的知青艰难返城路
伊国华:永难忘怀的知青岁月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