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澜沧江从我的身体流过(陈与)

知青情缘 2024-02-02


澜沧江从我的身体流过

 作者:陈与



     如果你读过玛格丽特 杜拉斯的《情人》小说,一定不会忘记那条诞生约会的湄公河,为生死离别的旷世之缘绝世之情,在平静的河里,恨不得变成一条身披袈裟的黄色大鱼,在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不嗔、不痴、不贪、乃奠定人天福乐的基础上,回到遥远的空茫。


     在湄公河的上游,就是中国的澜沧江。


 

   从青藏高原孕育的澜沧江,如同一个旧时代的叛逆者,穿着一件红色风衣,骑着玉兔青龙马,挥舞一把开山利剑,剑指大山,大山便粉身碎骨,剑光一闪,山崖开道,她颤动的双乳飘荡天空的白云,喘停的大气仿佛是峡谷的弥漫雾霭。她冲出青藏的经幡、长号、跪拜、香烛和祈求的尘土,一路奔泻而来,为了理想更为了幸福的爱情。


     当她即将冲出国门之时,突然听到一片婉转动情的歌声,她回头一看,歌声隐藏在一棵树的中间,叶片的光线滋生着白日梦的秘密张力。在十二块平坝上,袅袅的炊烟像魔鬼扭动的腰肢、掩映的竹楼像变形金刚的船形、呓语的凤尾竹像一道道瀑布、挂满佛珠的菩提树和贝叶经的潮湿种子拦住了去路,一只金色雄性孔雀准时定点在她的面前开起了彩屏,这就是西双版纳。她陶醉了,在傣家的芒锣和象角鼓的敲击声中,被俘虏了芳心澜沧江,从此就做起了“天天当新娘,夜夜进洞房”的佳梦。


 

   自从西双版纳娶了澜沧江后,傣家就有了水以人的灵性,水养育了傣家人如水的性格;温和聪慧。傣家姑娘娉婷娴静,清幽典雅。当然,对水的热爱和深情,达到疯狂发烧和失去理智的是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即每年4月13日-------15日)。在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傣家人以水“浴佛”,以水祝福,以水消灾,以水净化纯粹的岁月和雕塑般的坚强自信。在泼水中,那些黑暗的心理和尘垢的污秽,被圣洁之水洗涤殆尽,那些忧伤的鸣叫和旧梦的泛黄挂历,被清泉甘冽褪掉浑浊的风暴大漠。



     在傣家人的心中,水是创造生命走完生命的歌手;一个生命的诞生首先接受水的洗礼。一个男孩剃度出家当和尚或和尚升为佛爷都要举行水的洗礼仪式,当年,傣家领主“召片领”举行登基大典还要九个童女从九口井里挑水,由九个童男用芭蕉叶舀水为其沐浴。对于沐浴,傣家人自古有特别的喜好,据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记载:“金齿百夷,居濒江,一日十浴。”可见傣家人沐浴不单只是为了洗浴,而是对水的一次次拥抱。他们爱水,敬水的情结已深深地溶化在傣族文化之中。



     傣族认为:“水诞生,地形成。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在描绘盘古王开天辟地时说,是水形成了地,是水创造了世,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地,没有地就没有万世万物。所以,只要走进每一座寺庙,都可以看见水神大佛“喃托拉尼”的塑像,是澜沧江的化身。



    有人说,心即是佛,在傣家人的心中,佛是永恒的故事。也许昨天的佛爷变成了明日的新郎,也许今生的所有孤独、疲惫、恐惧、寂寞自嘲为一副枯骨,爱情瘫痪、穷困潦倒、身心挣扎,不用看破红尘也隐入千年古刹,佛在澜沧江里,在竹楼上。出家了还是上学了?着一袭黄色袈裟往来于寺庙和课堂之间,小和尚的书包里贝叶经与教科书同在。不论是传统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精神与物质,宗教与科学,一切中如此的和谐,就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追求来生不忘今世,傣家人的佛-------在身边,在心里。


    自从嫁给西双版纳的澜沧江,孕育出支流和浪花儿女,它们按照各自所需,爬上岸边,长成五花六树。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变成了直指蓝天的望天树、古老的树橛和桫椤、野生的普洱茶树、最毒的箭毒木、大板根的绞杀植物等,有一种思想的浪花,变为了“贝叶文化”。贝叶属于棕榈科,只要把贝叶裁剪整齐、压平、用水煮后晒干,这时碧绿的叶子成为了淡黄色,像一片片平整的厚纸片一样,就能在上面用铁笔刻写文字。刻写好后,涂上植物油,叶片就会出现清晰的字迹,装订成册后,就是贝叶经。



    据传,一个到天边寻找太阳的傣族小伙,因思念自己的妻子,在无意中发现用来书写并保存书信的贝叶,从那以后,傣族就用贝叶来互通信息,这就是傣族经书和长诗里提到的“用树叶写信的时代”。西双版纳最终留不住澜沧江,它要行走和狂奔,河流的生命注定她的飘泊和深入骨髓的躁动,无法接受第一个初吻和最后的献词,就把它圈住一生。它要走了,但它依恋西双版纳,临走时,它把那件从青藏高原带来的红色风衣抛向澜沧江,染红了澜沧江,那把开山利剑往地下一插,长出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那一条玉兔青龙马,拴在一棵树边,伤心的泪滴如同大山的钟乳化石。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陈与  (重庆知青)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十营机务连文书。

   重庆渝中区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首届创作员,重庆某杂志编辑记者。

   从1982年起,在国家级核心文学刊物《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作家》《四川文学》《红岩》《滇池》《绿风》《莽原》《春风》《鸭绿江》《青春》《现代作家》《花溪》《关东文学》和台湾《创世纪》《双星子》《葡萄园》等杂志,发表作品1000余首(篇)。199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情不自禁》诗集。200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亡命缅甸》200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抒情长诗《时间对话》。1988年获全国三峡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1992年获全国冰雪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2000年获《诗刊》新世纪诗歌大赛优秀奖。


作品荐读


“孽债” :留在红土高原上(陈与)

半个月饼:1971年的中秋节 (陈与)

视频:【配乐诗朗诵】橡胶树,我们青春的生命火焰(陈 与)

【历史镜像成为生死绝恋】原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北上请愿团40周年聚会(陈与)

【荣获2019中国知青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组诗:在兵团劳动中的爱情( 陈与)

【一九七四年】大勐龙旧景 (陈与)
怀念西双版纳( 陈与)
知青纪念碑 (陈 与)
红土硬汉(陈 与)
【组诗】逆向飞行,让大爱驰援武汉(陈与)
【组诗】众志成城,向新型冠状病毒宣战 (陈与)


隐士吻痕(陈 与)
橡胶树凤歌凰歌(陈 与 )
草房母语(陈 与 )
芭蕉林风月(陈 与)
流泪的甘蔗林(陈 与 )香瓜随想(陈 与 )
偷窥姑娘(陈 与 )
芒果情韵(陈 与 )竹林生香(陈 与 )
山桠果:在一串鲜丽中(陈 与 )
木耳听声(陈 与 )菠萝秘境(陈 与 )
木薯消失(陈 与 )
惧怕老梭边咸菜(陈 与 )
七宝古镇:大上海的江南水乡(陈与)杭州湾大桥:让大海和钱塘江奔来汇合(陈与)
上海大观园:把红楼梦搬到淀山湖畔(陈与)上海苏州河:地标影镜的外白渡桥(陈与)
苏州盘门古堡:江南梦境的绝版之最(陈与)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澜沧江从我的身体流过(陈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