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左邻右舍》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董克荣 )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知青情缘 2024-02-02


【退休生活篇】

《我的左邻右舍》


作者:董克荣 


朗读:原野


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


每一个来过昆山市花桥镇的人都会说花桥的变化真大,花桥太美了!每每听到这样的感叹,花桥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


花桥巨轮形的高楼成为新的地标


放眼望去,现代化的建筑错落有致,高耸入云的楼房一幢连着一幢;新建的公路纵横交叉,快慢车道和人行步道分行有序;宽敞的马路两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条条大道成为景观马路;清澈的河面上盛开着人工栽培的鲜花郁郁葱葱,河水中游荡着鱼虾,偶尔还能看到小乌龟挤在鱼群里摇头摆尾;天上有白鹭在飞翔,岸边有野鸭在栖息;美丽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纵横交叉的河道流过民居,堪称‘东方威尼斯’


过去花桥镇上很少有车,现在交通便捷。私家轿车停满小区,新型的电动公交车四通八达,地铁从上海到花桥又向远方不断延伸;跨越吴淞江至青浦区的大桥完成了勘测设计,远景规划正在有计划的实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以前花桥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从1992年招商引资开始,先后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多家企业前来投资,2005年在这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开始打造花桥经济开发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如今一跃成为全国百强镇前12名,有了“上海后花园”、“江苏东大门,沪宁大陆桥”的美称,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花桥国际商务城还获得中国十大最佳服务外包园区的光荣称号。


花桥绿地大道的街景


我搬到花桥镇居住已经十年多年啦,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目睹了花桥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都为此而感到自豪。


绿地二十一城是花桥镇的一个大型居民区,从各地迁入了众多的居民。记得我刚搬到花桥时,老人们欣赏着优美的环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惬意的安宁,感觉这里是养老的理想住处。


绿地21城大门


可是不久一些老人渐渐住不习惯了,认为这里没有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也没有出门几步就能购物的方便,大家发现太安静了也不行,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缺少了精神生活。于是有的人来了又搬回城市,有的将这里当作度假地偶尔来住几天。


金字塔形的高楼是绿地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其实他们还没有真正融入花桥这个大家庭里。


细数老年大学里的活动队伍可真多。有张平、杨福龙夫妻带领下唱响了十多年的‘长青合唱队’,队伍聚集了小区里许许多多的老人,挤满了一个大教室,她们相聚在一起,放开歌喉高声齐唱,充满着欢声笑语。


有张惠珍老师带领的‘快乐健身队’,喜欢跳舞的大妈们每天在这里翩翩起舞,虽然有的大妈腿脚不是很灵活,但她们坚持参加,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感情。


还有杨留芳、齐凤珍带领的‘长青舞蹈队’,每每在联欢或欢庆佳节时,她们的喜庆腰鼓声响彻天空。


还有‘快乐家园歌咏队’、‘绿韵合唱队’、‘器乐合奏队’,‘时装走秀队’等。运动类的队伍有门球队、乒乓球队、溜溜球队;广场舞,木兰剑、太极拳,林林总总的队伍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加。


长青合唱队在老年大学前合影


老年大学里还经常举办声乐班、舞蹈班,有的大妈不止参加一项活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乐而忘返。


被人们尊称为‘小区总理’的果春莲大姐积极配合大同社工,经常组织老人们学习编织、插花、剪纸等活动,假期里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活动。


年纪大的老人也有去处,图书室里有叶荣芳和张曼两位大妈常年轮流在阅览室里值班,老人们可以在那里看书上网,相聚闲聊,愉快地度过每一天。


不久那些搬走的居民惊奇的发现,自己不在的那些日子里,花桥的文化娱乐活动竟是如此丰富多彩,感叹还是花桥好啊!于是那些搬走的人又回来居住,即或暂时离开也会心生牵挂,念念不忘合唱队里学了哪些新歌,舞蹈队里又跳了什么舞蹈。队友们也会催促,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都想你、等你。那些大妈们在微信群里聊起老年大学里的活动兴致勃勃如数家珍,让那些离开的人再也不想心挂两头,忙忙的赶回队里,感受这浓浓的姐妹深情。


周周有活动


小区里大妈们撑起了业余活动大半边天空,她们编排的节目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参加比赛频频获奖。


那些大妈们不但参加小区里的文艺活动,还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里,积极地为社区的公益事业做贡献。她们在马路上捡垃圾,认真参与垃圾分类,在小区里安全巡逻,为创建文明社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宽畅的马路快慢车道交通分行有序


那些大妈们在外抛头露面,家里的大老爷们尽情支持做好后勤,使她们没有后顾之忧。大妈们的荣耀也有那些大老爷们的一份功劳。


现在的大妈已经不是过去婆婆妈妈的概念,如今已经赋予了现代化精神的积极意义,所以‘大妈’作为一个新词理所当然的被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里了。


有了那些大妈们,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好,有了那些大妈们,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欢乐。我们要为那些大妈们鼓与呼!


(花桥美丽的夜景)


看到花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看到全国各地的发展一样。祖国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光明之路、幸福之路。‘一带一路’是新的征程,要让各国人民和我们一起奔向共同富裕和幸福的道路。


如今花桥镇的繁华和发展已经离不开那些大妈们,我们要为她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鼓与呼,要为她们的奉献精神点一个大大的赞!

     


读者精彩留言


《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马家林―――《与时俱进的大妈们》全文与当今社会上网络传送的各种毁损中国大妈形象的视频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在公共场合走路成堆,疯抢食物,大声喧哗,占据最佳景点换装摆拍,不頋其它游客感受的那些大妈,仅仅是“中国游客”中的34.3%(据统计),如果放在整个“中国大妈”中则更是微乎其微。文章的作者提倡“与时俱进”,就是要我们“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投身和谐社会,文明社区,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提升自身修养和健康生活理念。让我们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吧!


花月仙―――由衷的让我敬佩!拜读了你所写的每篇文章,读后总让我感慨万千!你的故事真多,记忆力超强,每篇文章内容丰富、文句有声有色有味!想想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是像年轻人那样的勤奋又好学!写出一篇篇那么有正能量的好文章,看了你的每篇文章带给我们的也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啊!谢谢你经常让我们分享,在此我为你点赞!


顾世惠―――《与时俱进的大妈们》写得真好!从作者的笔下,看到花桥翻天复地的变化。一切都在与时俱进。大妈们, 你们太棒了!为社会、社区增添丰富多彩的的生活!


吴立盼―――中国大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理应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如何提升大妈的活动质量,各专业团体如能分出部分力量,作些好曲儿,编些优美舞姿。那居民整体的文化空气会提升几个数量级,皆大欢喜。我们的战友作曲家姜一民先生如屈就一下,为大妈写一些好的曲子那就再好不过了。市民们也不会因广场舞而不悦。


陆春燕――—看了《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这篇文章,花桥确实建设得很好,我去过那里,马路很宽敞有八个车道,房屋有中式、欧式,非常漂亮,绿树成荫空气也很好。那些大妈都朝气蓬勃,花桥的建设有她们的一份功劳。为她们点赞!


韩沧新―――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这标题起的太好了。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在不断提高,大家安居乐业,欢渡晚年生活,尤其小区大妈们想得比老爷子们开,锻炼,唱歌,跳舞,聚会,忙得不亦乐乎,花桥镇是这样,其他小区也一样,与时俱进的脚步正伴随她们度过幸福晚年生活,花桥镇我去过,确实很美!


宋丽敏―――最美不过夕阳红,生命之美不在年龄、不在青春年少,老有所乐是最大的幸福。为与时俱进的大妈们点赞!


陈美玲―――在作者的笔下看到了花桥这么好地方,也体现在一带一路的方针下,祖国到处都建设得美丽壮观,所以在人们概念中已经没有城乡差别,人们的精神食粮也越来越丰富,现在这些退休年龄段人群在各个社区和各个领域都称得上是主力军哦,不仅丰富了社区气氛,也展示这些退休群体曾没有机会展现的魅力,现在都能趁机展现。作者所写的这些都体现了我们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


徐正魁―――作者是:慧眼觅房潜力“股”、居家养老花桥住、延年益寿乐陶陶、人生赢家长青树!


克 玲―――看到花橋鎭優美廣闊的環境,讀者覺得怡然自得置身於其中,那些設計新頴的高樓,在寧靜中表現了前進和動力,這裏的確是退休人仕理想的生活環境。文中提及多姿多采文娛活動的參與人,如果作者寫的是「她們」,我就會認定是一班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聯繫友誼,分享一些調劑身心的活動和美麗樂章。她們的活力來源是喜樂的心情及支持及鼓勵她們的身邊人。如果花橋鎮被認為全國環境優美地,她的女居民就應獲頒「積極與時俱進青年」的美名。


冯文杰―――为原创点赞,为积极的生活态度喝彩!


崔紫君―――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大妈们的夕阳无限红!


Linda Pang―――花橋的大媽們,你們好。看到你們發出的正能量,很羡慕。


彪 汉―――《与时俱进的大妈们》都是人生赢家!是唱响绿地欢乐之歌的主旋律!让我们这些大老爷们为她们点赞并骄傲着!也谢谢董克荣老师慧眼识英雄尽展半边天的风采!就让我们喜悦地彼此携手步入百岁殿堂吧!彪汉恭祝!


翰林方竹―――花桥,以前是苏州的贫困乡镇,上班时,我几乎走遍了苏州大部分乡镇(听课,年会),但花桥连一次听课都没有接待过(苏州工作二十年),更别说承接苏州市级学术年会,上海人买房子拉动了花桥的发展,省级重点投资,使花桥富起来了!但绿地21城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乐观!为保障这里的空气,我们自发组织与花桥、青浦政府交涉多次,赶走了一些私营垃圾回收场,我们还去花桥小学屋顶拍摄取证。写些回忆录,是退休生活不错的选择。给新朋友一段人生交流,酸甜苦辣俱往矣!回首百味都己淡!


应福康―――其实就目前我们的年龄状况而言,我们已经很难创造奇迹与书写辉煌,但是我们可以回忆过去、铭记初心,笑谈古今、感恩时代。


快乐鸟―――花桥真的不错。来了十年目睹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超市应运而生,一所所学校按部就班。唯有遗憾的是没有可用上海医保的医院,如有个大型医院类似嘉定的瑞金北院,那么我们这些上海老人就没有后顾之忧了,也不用到上海去轧闹猛了!


吕志中―――花桥的环境非常优美恬静,对在闹市区的人们是可望不可及的。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六、夜行(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七、打井(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八、临时卫生员(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九、那山、那水和那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四、“厕所”梦(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五、文字工具的演变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七、鸟儿情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八:幸福养老 (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九:台湾行(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的左邻右舍》十一、与时俱进的大妈们​(董克荣 )

我们身边的人和事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