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 修身诗课24

莫砺锋 程门问学 2022-07-15


今日主题词专一  


朗读 | 爱在深秋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经·曹风·鸤鸠》



元·倪瓒《六君子图》


鸤鸠就是布谷鸟,传说它哺育幼鸟的时候,总是做到平均如一。本诗以鸤鸠起兴,其比喻之意,西汉的《毛传》认为是讽刺在位无君子,执政者三心二意,予夺无常;东汉的郑玄则进一步认为是表示有德的君主对待国人,也应当像鸤鸠对待幼雏那样一视同仁。这是一首明褒暗贬的政治讽剌诗,从修辞上说,是用鸤鸠反衬“淑人君子”,也就是权贵们的失德背义。


“其仪一兮”的“仪”,意为法度、标准、原则。而“一”的具体所指,则可以是用心专一,也可以是处罝均一,总之都是为人处事应当遵循的原则。从为人的角度说,“一”意味着专心、忠诚、公平和持之以恒。在人治社会里,执政者个人的这种精神对于社会的安定发展尤显重要,《鸤鸠》正是因此取象起兴,提出了忠告。从为政的角度说,就是要赏罚分明,尺度一致。战国时期,提倡法治的法家人物对此颇表重视,《商君书·赏刑》就说:“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此所谓“壹”,在当时,为的是树立君权的尊严和独裁,是巩固集权政治的手段;假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不妨认为其中包含着朴素而冷峻的平等观念:在权利和责任面前,人无差等,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有教无类。《韩非子·五蠹》则说:“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明确说明了赏罚的原则和作用,又特别强调了法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老百姓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在人治社会下,无论强调“德治”还是“法治”,作为标准的“一”的客观性都难免大打折扣。尤其是当执政者认为自己是“淑人君子”的时候,“一”更是牧民的绝妙手段。当然,在自我修养方面,“一”永远是值得向慕的人格境界。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往期回顾】

01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02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 03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0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05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 06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 07 身贵心弥下,功多口不言 | 08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 09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 | 10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 11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 12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 | 13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 14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 | 15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 16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 17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1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 | 20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21 无言暗室何人见,咫尺斯须已四知 | 22 坚金砺所利,玉琢器乃成 | 23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上期打卡精选】


“程门问学”新开“修身诗课”栏目

与你一起品读古诗词中的格言警句

欢迎留言打卡,参与互动

不定期送出学术大家签名本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