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 专家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

何莲珍 应用语言学研习 2021-03-16

专家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转载自:外教社高教发布微信公众号

导语

备受关注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修订工作于2019年3月启动,2020年7月全部完成。10月18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 )发布会召开。


会上,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何莲珍教授提到,几位主持《指南》修订工作的专家业已在《外语界》《外国语》杂志上撰文作详细阐述。“外教社高教发布”将陆续刊登其中几篇文章,以期读者对《指南》修订的背景、依据与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本期推送何莲珍教授的文章《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原载于《外语界》2020年第4期。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何莲珍


01

引言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顺应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2)(以下简称“教指委”)依据《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修订工作,形成了《指南》(2020版)。本文在梳理《指南》修订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修订依据和5个方面的重要修订,以此增进大学英语教师、学生、研究者等对《指南》(2020版)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其对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


02

指南修订过程

上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领衔制订的《指南》(2015版)清晰描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程定位与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评价与测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供了参考和指引。本轮《指南》修订工作于2019年3月启动,2020年7月全部完成。 


2.1

修订启动

根据2018年12月教指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与任务,教指委于2019年3月在杭州召开第一次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修订〈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组建了《指南》修订工作组。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宗旨,《指南》修订工作组基于上一届教指委在王守仁教授带领下制订完成的《指南》(2015版),强调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确立了科学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基本修订原则。修订工作除了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调研报告、人才需求与教学状况分析,还将2018年2月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纳入参考依据。


根据《方案》,《指南》修订工作组分成6个小组,教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英语)分别担任6个小组的组长,具体负责课程概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测试,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六大板块的修订工作。各个修订工作小组组长与成员安排充分考虑个人意愿及研究专长。《方案》还明确了修订工作任务和时间计划表。


2.2

修订调研

修订工作组的6个小组根据各自负责的板块分别完成《指南》修订调查问卷设计,教指委秘书处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分为5个部分:


(1)课程概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包括课程概述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总体能力描述、教学要求的分层次技能描述3个部分,共25个问题;


(2)课程设置,包括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课程学分及开设时间,课程设置的困难、理念及改进计划3个部分,共10个问题;


(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资源3个部分,共17个问题;


(4)教学评价与测试,包括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大学生英语能力评价、大学英语课程评价3个部分,共14个问题;


(5)教学管理与教师发展,包括教学管理、教师发展两个部分,共34个问题。


问卷共设100个问题,内含18个开放式问题,在获取量化数据的同时收集更多质性数据。


教指委于2019年7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指南》修订调研,调研对象为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负责人,调研所得数据供《指南》修订工作之用。《指南》修订调研得到教指委全体委员和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单位的大力支持。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672份,其中东北地区71份(占10.57%),华北地区177份(占26.34%),华东地区144份(占21.43%),中南地区192份(占28.57%),西南地区73份(占10.86%),西北地区15份(占2.23%)。调研所涉高校的区域分布广泛,类型、层次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且答卷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十分吻合。《指南》修订调研为修订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充实的数据。


2.3

修订推进

2019年11月,教指委全体委员会议在长沙召开,各小组组长分别汇报了《指南》修订调研的相关结果,全体委员就《指南》修订的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了基本共识。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历经分(头修订)——统(稿)——再分(头审核)——再统(稿)的过程,修订工作组形成了《指南》(2020版)初稿。2020年5月,教指委2020年度第一次主任委员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会议围绕《指南》(2020版)征求意见及进一步修改完善工作展开了讨论,并确定了修改方案。同年6月至7月,《指南》修订工作组在各小组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完成了《指南》修订的收尾工作。



03

指南修订依据与内容

本轮《指南》修订过程中,修订工作组本着继承为先的理念,总体保留了《指南》(2015版)的整体框架,主要继承了以下关键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性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3个级别;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包括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三大类课程。


在继承的同时,修订工作组根据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部重要文件的精神,对《指南》(2015版)进行了相应修订。


3.1

修订依据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陈宝生2018)。同年9月,党中央召开的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部署,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同年10月,“新时代高教40条”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绘制了重要的“施工图”。2019年2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参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指南》修订的根本遵循。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科技、人文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与持续深化,英语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是全球通用语言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3.2

修订要点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体现在《指南》(2020版)的各大板块。鉴于修订工作组的各个小组将分别撰文详细介绍各大板块的修订内容,以下着重简要介绍五大方面的修订。


3.2.1课程思政


《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指南》(2020版)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与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课程设置部分指出,“通用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在社会、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出“课程设置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课程质量为抓手,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必备内容。


3.2.2教学要求


《指南》(2020版)的教学要求有机融合《量表》的相关内容。《量表》以语言运用为导向,将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划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3个阶段,共设9个等级,对各等级的能力特征进行了全面、清晰、翔实的描述(柴如瑾 2018)。《量表》构建起一个中国英语学习、教学与测评的完整理论体系和统一的英语能力标准,为我国英语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考试提供一套合适的能力参照标准(刘建达 2015)。


《指南》修订工作组充分利用《量表》研制成果,参照《量表》对相关级别的语言能力描述,结合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3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描述中,提供了总体描述和语言单项技能描述。


在教学要求的总体描述部分,除了对语言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策略的要求以外,增加了对思辨能力的要求,并强调交际的有效性。比如,基础目标教学要求的总体描述增加了以下内容:“对不同场合中一般性话题的语言材料进行处理和加工,理解主旨思想,明晰事实、观点与细节,领悟他人的意图和态度,进而进行综合与合乎逻辑的判断,表达基本达意。”发展目标教学要求的总体描述增加了以下内容:“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客观审视、评析材料的内容,理解深层含义,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能够就社会话题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有效地进行描述、说明、解释、论证和评析。”


语言单项技能描述融入《量表》相关级别的描述语,从听、说、读、写、译5个方面对3个级别的教学要求作进一步说明。比如,基础目标听力理解能力的描述引入《量表》五级能力的相关描述内容:“能听懂语速正常、有关一般性话题的音视频材料和题材熟悉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获取要点和细节,明确其中的逻辑关系,理解话语的基本文化内涵。”提高目标口头表达能力的描述引入《量表》六级能力的相关描述内容:“能就社会热点问题或专业领域内熟悉的话题与他人展开讨论,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


《指南》(2020版)对《量表》相关内容的吸收既体现了《量表》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为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与测试中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等提供了科学、客观的能力测评标准。


3.2.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材料,起到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了教材的管理职责,对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就语言教学而言,学生获得接受性语言技能的主要媒介是教学材料,而且教学材料在语言教学中的价值导向作用亦不可忽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材料的选用一方面事关语言输入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


《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选用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体现新时代新要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服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反映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要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的话语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教材内容选择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为培养具有前瞻思维、国际眼光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指南》(2020版)继续鼓励各高校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其他优秀教材,重视教学参考资料的选择或编写,尤其要在现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中选用与课程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


3.2.4教学方法与手段


《指南》(2020版)突显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对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智慧教育”概念,即智能时代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方面要有更大幅度的改革和转变。智能教育重点需要解决的是个性化教育问题。正如吴朝晖(2019)所指出的,本科教育“要打造新型学习空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建设线上教学平台,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营造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育人更加科学化”。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指南》(2020版)指出:“在信息化与智能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指南》(2020版)倡导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建设或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等精品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线上线下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不应为用而用,而应真正服务提高教与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就课堂环境建设而言,《指南》(2020版)特别指出:“教师在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引领,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相互讨论的机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论据,这正是学生提升思辨能力的过程(Gokhale 1995)。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应能促进合作学习,助力学生思辨能力提升。


3.2.5教师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品德,以德育人;应具有渊博的学识,成为知识的表率;应具有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教学中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引领;应具备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应具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本科教学。


《指南》(2020版)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5个方面的素养提升要求,即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信息素养和科研素养,并对高校推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一方面,建议高校重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结构,系统提升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实力和竞争力,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另一方面,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和科研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04

结语

本文在梳理《指南》修订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发展等5个方面的修订。本轮《指南》修订的政策依据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文件,修订过程充分借鉴并吸纳了大规模问卷调查的结果。《指南》(2020版)顺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回应师生关切,希望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挥指导作用,全面助力高等教育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Gokhale A A.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hances critical thinking [J].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1995, 7(1): 22-30.


[2]柴如瑾. 我国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发布[N]. 光明日报,2018-04-13.


[3]陈宝生. 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5):4-10.


[4]刘建达. 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 中国考试,2015,(1):7-11,15.


[5]吴朝晖. 本科教育的未来[N]. 光明日报,2019-06-18.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相关文献延伸阅读(爱书人指南)

敬告:本公号友情分享书讯或提供索引书目链接,

以方便爱书人前往第三方平台自行选购。

语言学图书精选推荐



推荐阅读:
第二届中国外语教育高峰论坛 一号通知
“第二届话语、认知与社会高端论坛”会议通知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发布会隆重举行(含发布会视频回放)
文秋芳教授:中国外语教学70年,未来道路究竟向何方?
重磅 |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出炉(中国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
重磅!USNews 2021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公布
书讯 | 利奇《语用学原则》中译本出版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外国语言文学
博后招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招收博士后
会讯 | 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2020年会
新文科背景下语料库应用研究高端论坛(2号通知)
文秋芳教授早年专访: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21世纪英文报
美国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
心灵与认知文库 · 原典系列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外国语》2020年第5期
会讯 | 第三届(功能)语言学融合、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暨第17届英汉语篇分析研讨会
预告丨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0)将于10月底在线召开
会议征稿 | 面向教育应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研讨会
陈力:西方现代教学理论真的反对语法教学吗?
会讯丨“2020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会议通知
教育部:大幅增加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全球语种谱系图,看看机器翻译需要跨越的大山
接触理论:生成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荐书 | 徐烈炯著《生成语法理论:标准理论到最简方案》
会讯 | 第四届“全国学科英语研究学术讨论会”通知
会讯 | 第六届“全国话语研究高层论坛”征文通知
合辑 | 双语版《美丽中国》( Amazing China ):1-58集(全)
文科生可以学会的Python——雷蕾《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
收藏!76种学术研究必备科研工具
麦蒂森论翻译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
语言趣谈 | 为什么感觉你的翻译不是说“人话”
干货 | 哲学社科领域有哪些出版项目可以申报?赶快收藏!
冯志伟教授谈计算语言学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访谈
冯志伟: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胡壮麟教授专访: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
荐书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图书书单
重磅 | 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语言学经典文丛”
视频 | 听胡壮麟教授讲《语言学教程》那些事儿
中国访谈丨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培养跨文化交流引领者
戴炜栋 胡壮麟 王初明等: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学跨学科发展
戴炜华  吴国玢:论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大师课程 | 乔姆斯基等:语言,思维和大脑
沈家煊:比异求同 融会中西 |《共和国学人》系列专题片
李葆嘉 | 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来源:兼及荀子约定俗成的原意
韩东育:汉字的变与不变和正统的争与不争
王缉思:浅谈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科基础
会讯︱全国外语类院校首届“一带一路”多语种外语教育高端论坛(10月29-30日)
程琪龙:语言研究的超学科意识 |《外国语》2020(2)
语用翻译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出路
胡壮麟先生讲《认知隐喻学》的前世今生
申丹 | 西方文论关键词:隐性进程 |《外国文学》2019(1)
视频 | TED Ed:语言进化编年史
陆小飞、刘颖颖: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程式语研究与教学应用
语言学年报 | 2020下半年语言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0年7月-12月语言文学类学术会议集锦
李建波 李霄垅 | 外国文学和国别与区域的交叉研究:国情研究专家的视角
陈坚林:试论人工智能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体现与应用
书讯 | 2019年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全年书单
文秋芳:加速我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进程:思考与建议
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特别推荐 | 语料库与语言对比研究
荐书 | 德古意特认知语言学研究丛书+应用丛书(13种)
外语教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语言学类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国家形象研究”高被引论文排行榜 TOP 10
蔡基刚:学术英语? 通用英语? 对学术英语再认识
高雪松 : "人文 vs. 工具" 也许是过去四十年外语教育大辩论中的伪命题
中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对照
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分享英语学习方法
乔姆斯基:三个讲座,国内少见
Lakoff《不要想大象!》| 重建框架,就是变革社会
视频 | Metaphors We Live By 内容导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梁茂成 |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疫情防控外语通”为例
重磅资源 | 外语教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免费下载论文写作资料大礼包)
LingPress | 语言学中外文重要期刊目录一站式阅览
所以,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微课堂

扫码关注,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1.77万语言文学、国别区域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我们,交流分享,共同学习!

一个,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