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罗琳的厉害在于,她不止写过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最近,”神奇动物“成为了一个热门大IP,作为一名小哈迷,小编自然也P颠P颠着去电影院抢座去了。
那天随手搜了一下,惊奇发现:早在15年前,罗琳阿姨就已经出版过这本书,英文名叫《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号称“《哈利·波特》前传”。这本书的销量比起《哈利·波特》,在当时简直不足一提。幸好这部电影把它炸出水面,让我们再次重温童年关于魔法学院的回忆。
而有趣的是,爱换笔名的罗琳阿姨为了营造出读者读这本书,就像读哈利·波特在学校读的书的感觉,竟用主人公纽特作笔名,邓布利多作序,真是童心满满的阿姨~
如果你能买到英文原版,还可以看到上面满是哈利,罗恩,赫敏三个人的涂鸦和吐槽。
比如“麻瓜对魔法怪兽的认知简史”一章,“简史”二字就被圈了出来,旁边标上了“你个骗子!(You liar)”(一点都不简短好嘛!)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本来小编想通过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大家上点中文版书摘的,但是出版社告知旧版的已经过期啦,新书将于明年3月份上市,哈迷们慢慢期待吧!
鉴于网上聊神奇动物的已经被炒烂了,今天我们换点口味,聊点阿姨别的书吧。PS:这还是她换了个男性化笔名后的作品哦~
忘了J.K.罗琳吧,
请关注罗伯特·加尔布雷思
文 | 谭山山
2007年7月,J.K.罗琳推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并宣布哈利·波特系列就此终结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猜测,后哈利·波特时代的罗琳会写什么?是守着“哈利·波特”这个金字招牌,写读者和出版商都乐见的各种前传、外传(比如哈利·波特父辈那一代的故事,或者少年邓布利多的故事),还是彻底忘掉“哈利·波特”,转型写成人小说?再不然,她大可以什么都不写,反正她早就是比英国女王还有钱的亿万富姐了。
亿万富姐选择了继续写作,而且是彻底转型。2012年,她出版第一本针对成人读者的小说《偶发空缺》;接下来,她开始创作以私人侦探科莫兰·斯特莱克为主角的系列侦探小说,目前保持的是一年出一本的节奏:2013年4月出版《布谷鸟的呼唤》,2014年6月出版《蚕》。尽管读者对罗琳这三部“后哈利·波特”作品评价不一,但一个亿万富姐,不是为了钱写作,而只是为了喜欢写作而写作、为了证明自己而写作,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J.K.罗琳
那个写过哈利·波特的罗琳
街上,嗡嗡声不绝于耳,好像有无数苍蝇在飞。警察把守着路障,路障后面聚集着大量狗仔队:长枪短炮准备就绪,呼出的气息犹如升腾的蒸汽。雪花不断飘落在帽子和肩上,戴着手套的指头不停地擦拭镜头。不时响起一阵断断续续的喀嚓声,那是狗仔队为打发等待时的无聊,在拍摄路中间的白色帆布帐篷、帐篷背后那栋红砖公寓大楼的入口和顶楼阳台,死者就是从顶楼阳台掉下来的。”
这是《布谷鸟的呼唤》的开篇,之后罗琳还写到了一个关于围观者的细节:有个小伙子不清楚到底哪个才是出事的阳台,干脆用手机把所有阳台轮着拍了一遍。罗琳对这一场景的描述,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早年间英国作家、布克奖得主A.S.拜厄特对哈利·波特系列的抨击:
在罗琳女士的魔法世界里,没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它是为那些被电视限制了想象力的人所写的,这些人整日生活在电视卡通,以及肥皂剧、‘真实电视’节目和名人八卦新闻所构成的夸张(更令人兴奋而不是恐惧)的镜中世界里。”
《布谷鸟的呼唤》
(英)罗伯特·加尔布雷思(J.K.罗琳)著
梅静 楼武挺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年4月版
A.S.拜厄特及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是罗琳最激烈的批评者之一(布鲁姆称罗琳是蹩脚作家)。《偶发空缺》出版时,有记者特意问了罗琳一个问题:或许你已经没有商业上的野心,但会不会在文学价值方面仍然有想向人证明的东西?罗琳的回答是:“我开始坐下来写这本小说时,绝对一丁点都没有想到我要证明什么。我没有什么要对别人证明的。”
虽然她否认,其实,她还是想证明自己的。早在2005年,哈利·波特系列还没终结的时候,罗琳就曾担心,“哈利·波特”后她写的第一本书说不定会非常糟糕,可人们仍然会买,这一点让她不安。她不希望自己永远只是那个写过哈利·波特系列的J.K.罗琳,不希望人们买自己的新书就因为作者是罗琳。所以,她想过用假名来出版《偶发空缺》,想“勇敢地”看看读者对她新书的真实反映。后来没用成,是因为她觉得,署上真名并接受各方批评,是“更勇敢的做法”。
到了《布谷鸟的呼唤》出版之时,她终于用上了假名“罗伯特·加尔布雷思”,还为这位加尔布雷思塑造了形象:一名退伍老兵,做过保安专家,在皇家宪兵队及特别调查局工作过,书的内容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市场反应相当惨淡,据说在出版的头三个月里,美国市场只卖出了449本。这事要是不揭穿会很有趣,一来可以检验读者的反应,二来可以看看罗琳接受差评的底线。不过可惜,秘密很快被揭穿,《布谷鸟的呼唤》火速登上畅销书榜首,罗琳还得到洛杉矶时报图书大奖(推理/惊悚小说类)。
《偶发空缺》
(英)J.K.罗琳 著 ,任战 向丁丁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版
披着侦探小说外衣的社会小说
正如罗琳所说,“我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作家。我的账单都付了——我们都知道我有能力付自己的账单——我没有任何合同的约束”,从理论上说,她确实可以不考虑市场反应、不顾及各方批评地写任何题材的作品。不过,为什么是犯罪小说和侦探小说?
像罗琳这样半路出家创作侦探小说的作家还真不少。狄更斯写过《荒凉山庄》、《艾德温·德鲁德之谜》,艾柯写过《玫瑰之名》,童话作家A.A.米尔恩(《小熊维尼》作者)也曾为父亲写下一部《红屋之谜》。有一种说法是,作家们费尽苦心创作侦探小说,是因为侦探小说能满足他们对欲望的表达:侦探小说中的英雄设定(侦探)是多元化的,情节则包罗万象。
某种程度上,侦探小说和魔幻小说有共通之处:都是童话。比如劳伦斯·布洛克的伊凡·谭纳系列,一切都基于伊凡·谭纳的睡眠中枢被破坏,不睡觉的密探因此有了无限的可能。
罗琳的邻居、英国犯罪小说作家伊恩·兰金就曾说过,哈利·波特系列其实就是披着魔幻外衣的侦探小说(那么哈利、赫敏和罗恩倒是少见的侦探三人组合)。罗琳同意这一说法,并承认这就是她在“哈利·波特”之后开始写侦探小说的原因。不过想在罗琳这里得到阅读侦探小说的快感的读者,恐怕要失望了。归根到底,罗琳想写的,还是社会小说,只是披上了犯罪小说或侦探小说的外衣而已。
先说《偶发空缺》。罗琳一直想写像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安东尼·特罗洛普那类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透过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剖析其内部的每一个人物——《偶发空缺》就是这样的小说。
天空是冷冷的铁灰色,如同盾牌的背面。一阵刺骨的风掀起裙边,吹得小树的树叶哗哗作响。这风仿佛心怀恶意,专挑人们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吹得颈背和膝盖凉飕飕的,让你连从这现实逃开的梦也不能做。”
像这样阴郁的段落,还有“今天像坨屎。昨天也像坨屎。明天还是会像坨屎”等出格的说法,难免被认为尺度过大,但罗琳自己可不在乎,她说:“我没有义务来当你们孩子的保姆或老师。”
再就是《布谷鸟的呼唤》,从严格意义上说,作为侦探小说它是不及格的。科莫兰·斯特莱克和女助手罗宾·埃勒克特的组合,让人想起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笔下的帕特里克和安琪,而且《布谷鸟的呼唤》和丹尼斯·勒翰那部《雨的祈祷》在情节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家里备受疼爱的小妹妹被杀,死法也一样,起初都被认为是跳楼自杀;凶手则是那个从小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哥哥,要到最终章才会被揭穿真面目。
但和丹尼斯·勒翰一比,罗琳在写侦探小说上简直是小学生。《布谷鸟的呼唤》人物众多、枝节繁杂,往好里说是体积庞大、精密细致,往坏里说,则是絮絮叨叨、冗长拖沓,什么故事布局、什么推理技巧,统统欠奉——科莫兰·斯特莱克居然让罗宾·埃勒克特在谷歌上帮他找线索,而且他们的技能也就仅限于此了。
罗琳说了,科莫兰·斯特莱克系列她是打算一部一部写下去的,肯定不止7部,比哈利·波特系列更长,“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只能希望罗琳阿姨在擅长的世情人心之外,在推理方面稍为加强,至少不要辜负了“侦探小说”这个名头。
哈利波特系列最新图书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约翰·蒂法尼 / 杰克·索恩 / J.K.罗琳 著,马爱农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10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讲述的是第7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19年后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哈利在魔法部的工作以及与自己三个孩子的关系。
哈利·波特37岁了,如今他是个超负荷工作的魔法部雇员,一个已婚男人、三个学龄孩子的爸爸,日子也并不轻松。哈利在和他那阴魂不散的过去搏斗,而他的小儿子阿不思则必须不断抗争,摆脱自己不想要的家族传承。随着过去和现在不祥的互相融合,父子俩得知了那个令人不安的真相。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并非哈利波特的续集,只是哈利波特官方承认的舞台剧,其同名舞台剧已于2016年7月30日在伦敦西区上演。这本书由索恩(Jack Thorne)在罗琳(JK Rowling)的帮助构思下所写,罗琳主要是给故事主线把关,防止有些情节跑偏,比如阿不思的分院,哈利和巫师界经历的重大变故等。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小春日和 | 威廉·特雷弗 | 他者中的华人移民 | 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 | 托宾 | 莱昂纳德·科恩 | 马家辉 | 一个人的出版史 | 人类的心理病,隐藏在祖先的基因里 | “小王子”之父其实没那么纯情 | 奥威尔 | 《动物庄园》 | 王澍《造房子》| 美食中的“人道主义” | 王文兴 | 鲍勃·迪伦 | 为中亚探险而生的普尔热瓦尔斯基 | 日本电影的“拿来主义” | 阿城 | 布罗茨基美学 | 布罗茨基艳遇 | 人人都是斯通纳 | 曾经的黄金时代 | 王尔德 | 艾柯 | 诗意的沦亡 | 薛忆沩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