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观察 | “纸片人”只体现工具性吗?《清平乐》的黑与粉“大混战”

韩思琪 影视前哨 2022-03-18

导 读

是什么让《清平乐》的观众陷于如此混战呢?如果全网皆“饭圈化”,那么问题很可能不只出在某一个群体,而是“圈化”后互联网上更浓郁也更极端的爱与恨。



文 | 韩思琪

从张天爱与江疏影的“拉踩”之撕,再由角色上升至演员进而引发的粉丝掐架,《清平乐》戏外之“戏”似乎总能让观众投入更高、更持久的热情。出于各自对内心所爱的捍卫之情,原著粉撕编剧“魔改”,历史粉撕剧方不尊重史实,演员粉撕角色被当做工具人……《清平乐》热搜的关键词从 “魔改”“女性角色”再到“导演编剧”,舆论场里的观众一边声讨着把“历史人物饭圈化”的行为,一边在发声中自己似乎也变成了内心所鄙视的“饭圈”。



只是,我们把问题再往下推一步,是什么让《清平乐》的观众陷于如此混战呢?如果全网皆“饭圈化”,那么问题很可能不只出在某一个群体,而是“圈化”后互联网上更浓郁也更极端的爱与恨。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场风暴中几方:


首先是原著粉痛骂“魔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角色OOC,尤其是原小说主角徽柔处的改编,第二点即是对于《孤城闭》原著内核的背离:“既然不认同孤城闭的内核,就不要买版权啊。既然不会写剧本那就照抄原著啊”。《孤城闭》的内核是什么呢?书粉对此有一个经典概括,“每个人都没有过错,只是被时代误伤”的悲剧内核,每一个人都困在命运里,没有痛快做自己的自由。小说对此有极为精彩的对话:


“所有人都没有选择。”皇后旋即答道,语调温和,但凝视公主的眼神透着她惯有理智与冷静。“出身使我们无法决定和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接受现状,去适应我们的身份,去尽到我们的责任。天家女子,一生衣食用度,无不极天下之养,受万民供奉……我们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寻常女子,而是画中的美人,书上的贤媛,庙里的菩萨,一些可供他们让妻女效仿的神像。保持完美的形象,做国朝女子的典范,便是我们泽被天下的方式。所以,你不可以露出血肉之躯的真相跌入凡尘,否则他们会惊诧,忧虑,甚至愤怒,步步紧逼,一定要请你退回到神龛上去。”


公主泫然,只是摆手:“我不要做他们的泥塑菩萨,我也不要他们的供奉,我什么都不要,我可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只要他们不干涉我的生活……”皇后眼波一横,略微提高了声调:“可是你已经受了他们二十多年的奉养!”公主一怔,敛眉垂泪,无言以对。


(节选自《孤城闭》)


一个如此言路开明、河清海晏的时代,仍不免会以某些个体的牺牲为代价。问题在于,当《清平乐》选择将视角转向皇帝的一生,观众共情的首先是官家处处掣肘:“君临天下,不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而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当剧试图将小说“忍”与“不爽”的内核上移,并试图将种种牺牲合理化,公主于全剧中最有力的一句诘问:“你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有罪”,几乎被抽空了内涵而只余“小女儿家胡闹”。而小说中李玮作为公主一生悲剧的开端、她最厌恶的人,在剧中被改编为公主的青梅竹马,这一点则直接触到原著党的“逆鳞”。



其次,历史粉愤怒的点在于“不顾历史事实”,“将曹丹姝和赵祯写成真爱,将本属于温成皇后与仁宗的爱情梗‘帝御飞白书’‘温成影帐牌’‘温成阁中香’‘珍珠冠簪花’偷给曹丹姝…赵祯我就当你们在碰瓷历史人物而已”。另一方面,演员粉丝对于皇帝的“心疼”,让观众也倍感“历史上能叫得上名字的皇帝哪个不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干嘛一天天的心疼这个心疼那个,还要对历史人物饭圈化吗?”


一旦“心疼xx”的情绪被带动,角色粉也纷纷感慨书中血肉饱满的角色被矮化为衬托男主女角的“工具人”:“皇后粉”认为全剧都在靠cp撑主流量,“皇后被当做中规中矩的完美工具人”;与此同时“帝妃cp粉”则认为其他女性角色都因衬托皇后的完美而被阉割;当然也有跳出故事从性别立场出发的观众,认为《清平乐》没能真正写好任何一个女性角色:“以男性角色为出发点对女性角色的功利塑造,然后观众还真情实感地跟着编剧的思路从男性视角对女角色进行审视,最终只能看到哪个女角色变成了哪个女角色的工具人。”



实际上,《清平乐》的情况并非是个例。甚至原著小说越是精彩、作者对角色塑造越是丰满立体,粉丝对“纸片人”的“人权”之争便会越激烈。比如《全职高手》的书粉、动漫粉、剧粉之间就经常围绕角色及人物关系展开“战斗”。上个月国产动画《如果历史是一群喵》宣布停更,起因是该动画在讲述三国故事的时候,被部分观众认为有“捧曹操,踩刘备”的嫌疑,最终演变成“作者是曹操粉,在动画里加私货”“作者丑化历史人物”等一系列的口诛笔伐。



说到底,每一方的初衷都是为表达和捍卫自己的喜爱与坚持,当然这些行为我们并不认可、也不支持。但是,这其中是否也有主创的问题呢?当剧情不够精彩、逻辑不够自恰,一部分观众的注意力似乎也只好转移向各自为战“扯头花”。


梳理至此,我们发现几方混战、各自的诉求其实本质相同:希望每一个人物都被尊重。随着争议出现的热门话题“国产剧女性角色”,只说出了问题一半的原因。其实,“工具人”并不会独立出现,对于《清平乐》而言:剧中描写的本质上仍是“女命男定”时代,其中君臣、搭档、人父人母、夫妻等分工相互交织,他们关系的复杂程度远超出现代两性关系。女性角色被“工具人”化的原因还在于,她们所围绕的男主角没能真正立体化,同样被“工具化”了。



说“戏平”不只针对叙事节奏的快与慢,致命伤在于人物的扁平,《清平乐》中绝对正面的赵祯如同被熨斗熨平一般。当编剧不舍得为这个角色添一笔阴影,那么,他本身就被低幼化处理了,不再是能够为自身所有选择真正负责的成年人——因为他所有犯下的错都需要寻找一个外部原因。在剧中无论是他在感情生活上展现出某种不连贯的矛盾,还是出于“赎罪”心理将女儿嫁给李玮,情感逻辑一旦不能自恰便将配角写“坏”。于是,男主粉们只会觉得官家“委屈”,自然其他角色粉也同理,总能找到一个为悲剧“埋单”的 “工具人”。


如果说《孤城闭》的内核是:没有人真的做错但困于城池的悲剧,谁做出了牺牲、谁又成为了代价?《清平乐》的平和的确没能触及到这层深度。从目前的呈现来看:写前朝,确实没有其他历史正剧的宏图野心;毕竟“只有不干事的人才不会犯错”,朝堂清议之纯洁性也抹平了现实中种种必然存在的缺陷。而号称为照顾女性观众加入了大量后宫戏,似乎又缺乏对于每个困于此的女性角色的共情。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因为“国产剧女性角色”,《甄嬛传》再次被捧上热搜。暂不讨论其中可能存在的厌女情绪及消极价值观,仅从角色的塑造来看,《甄嬛传》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每个配角都立体生动。不将人物标签化的道理听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歌词用两句话可以点出要旨 “不要以为西装革履就是战袍,不要以为浴帽围裙就是渺小”。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说,人物的立体往往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可能是角色的“原罪”,也可能成为他们的软肋,也正因此角色被赋予了更多的真实、更有“人味儿”。


《甄嬛传》的万艳同悲,因为每个配角都被画下了一笔阴影:华妃凶悍、皇后阴毒、安陵容小心眼、夏冬春无脑…即便皇帝也有“局限”,后宫生活不是他的主战场,所以他真情有限,真心不足;果郡王不敢有野心,只能把时间花在女人和爱情上,所以显得过于“恋爱脑”。因为编剧舍得让他们“受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所不能及,所以在剧中也赋予了他们真实的人生。



华妃凶悍却也活得痛快明艳,安陵容如同被豢养的黄鹂鸟也让人惋惜。即便甄嬛是开了金手指的大女主,编剧在最大限度上做到了尊重配角的“角色格”。不同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白浅拥有剧情的“绝对权威”,女配角都是因她存在、或为她而存在的。《甄嬛传》中浣碧这一角色,从未靠模仿甄嬛、或与她相似而去获得果郡王的爱。


反观今天的电视剧,之所以被批评剧情空洞、人物扁平、逻辑幼稚,正是因为“以主角喜欢的方式被对待”正在成为第一重要事,这也无怪于观众在网上对线,并驱逐复杂性出自己的“理想国”。不舍得让笔下的角色“受委屈”,那么价值和观念都如同是建在空中的楼阁,无论“大女主”还是“大男主”都殊途同归:极易被祛魅。




往期热门

《都挺好》|《小欢喜》|《长安十二时辰》

《明日之子》|《早餐中国》|《忘不了餐厅》

《哪吒》出海 | 韩剧 | 日剧 | 美剧 | 英剧 | 偶像剧

迪士尼 |《致命女人》中国新说唱2019 | 奈飞 

综艺市场 | 分账剧 | 影视“出海” | 中国电视

偶像养成节目 | 综艺衍生节目 泛文化 | 传媒监管

互动剧 | 古装剧 | 张曼玉 | HBO | 电视剧审美





稿件合作&读者交流

微信:Rinna503

邮箱:deepmedia88@126.com



影视前哨

现已入驻企鹅号、网易号、一点资讯、头条号、界面、百家号、搜狐号、360众媒等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