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邓彤老师讲座《基于学情研究的写作教学设计​》(附音频)


     阅读本文之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字“追梦教师袁建国”,再点击“关注”,并介绍您亲朋好友和同事。这样,每天我们都会收到撞击灵魂的精神盛宴,得到高境界的精神陪伴,在幸福快乐之中享受每一天。


邓彤老师讲座《基于学情研究的写作教学设计》

(附音频)


       我们有这么一个认识:教学是必须要设计的,而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聚焦需求。

       需求怎么来呢?怎么知道学生有什么需求呢?它来自于学情的分析。所以我们这一次讲座实际上就是出于这三点考虑。

       我今天讲三块内容,一个是基本的原理,一个是写作教学设计的要素和过程,第三个是设计之后的结果。今天的这个报告主要来自于这些年来我和中学语文教学杂志这个平台的一些成果。

       这些年来我们和中学语文教学在写作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深度融合研究,我们开设了写作实验室栏目,对于写作教学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具有深度性探索性质的研究。我们编了一套书,写了一本《写作教学密码》。这个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是我博士论文对写作教学做的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在今天讲座之前,和老师们交流一个当下写作教学常见的一种设计样态。

      比如一个人物描写的课例,这位老师他是怎么设计的呢?他是听一听,听几个人物描写的片段来导入新课;然后看一看,再读几个人物描写的片段;最后同学们一起针对自己读的文章讨论讨论,然后开始写;接着读一读、谈一谈,最后练一练,回去继续再写人物描写。

       老师们看这么一堂课,它有六个环节,真正属于写作的只有第四个环节,前面几个环节都是阅读、讨论,然后交流、分享这样的过程。

       事实上在现在的写作课堂中,类似的课非常多。对于这样的课我们怎么评?它是有优点的,学生的活动比较丰富,教学的环节也是很完整的,但是它的不足缺少实质性的写作指导啊。

       学生只是读了几篇文章,听了几段人物描写的片段,是不是这样就会写作了,就会人物描写了?在人物描写的过程中,学生究竟会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这个设计中没有体现。所以我们讲它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实质性的指导,没有突出写作的特征,这堂写作课异化成为阅读课、讨论课,写作学习的因素很稀薄。出现这个问题,我们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缺少学情分析,他不知道学生在人物描写这个过程中究竟有什么障碍,有什么困难,需要得到哪些帮助。

       因此我们说没有学情分析,我们的写作教学设计往往就没有针对性,没有实效性。


       在这个基础上,我谈一谈心目中比较理想的写作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什么样态。所以我先用一点时间,简单地从原理层面谈一谈。


       一、基本原理


      我们先看什么是教学。美国的教学论专家罗伯特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教学是一组精心设计的,用以支撑学生内部学习的外部世界。

       这句话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它实际上符合我们一九九零年代以来的教学观念的重大改变,他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你的教学如果不能帮助不能支撑学生的学习,这个教学设计就没有价值。

       所以我们看看第一个,关注学生的学做到了没有。

       第二,过去的教学是教学和教师中心,上个世纪末以来开始转变为学习和学生中心。

       第三,过去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现在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

       这样教学观念的改变反映到我们写作教学也是,所以我们写作教学并不是你给学生提供一堆知识就万事大吉,你要实实在在能够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那你就首先要知道学生究竟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学生的写作在什么地方需要帮助,我能够给学生提供怎么样的帮助。


       有两个关于教学的隐喻,一个叫超市隐喻,一个叫金表隐喻。

       什么叫超市隐喻就是一个超市究竟好不好,主要不是看超市的商品是否丰富,而是看这个超市能不能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

       同理,一个教学好不好,不在于这堂课的知识是否系统,而在于你所提供的是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一个好的写作教学设计,不是看你的这堂课的知识本身是否系统,这个是没有意思。你不是搞知识展览,你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

       金表隐喻:我们要区别一块金表和一块银表,不需要很多关于黄金的知识,你只要知道一个知识就够了——金子是黄色的。

       如果你要区别一个金的表和镀金的表呢,你知道金子是黄色的就不够了,你还要知道金子的比重。

       金表隐喻对我们教学的启发就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有海量的知识,但是我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需要最需要的最重要的知识。关于黄金的知性,哪些最重要,哪些最需要,我们必须去了解学习者;如果不了解学习者,你就没有办法区别哪些是最重要,哪些是最需要。所以对我们的启示就是,任何领域都有丰富的知识,学习有没有成效,不在于这个知识是不是非常系统,而在于你能否有效地去掌握它、运用它。


       我们选择知识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我们掌握知识的途径,就是要把这个知识和学习任务镶嵌在一起,就是你要带着任务去学这个知识。

       比如说你要区别一块金表、一块银表,这就是个任务,你要区别一个镀金表和一块真金表,这也是任务。

       根据这样的隐喻,我们来看看写作教学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究竟要设计出什么样的写作教学方案才能够真正帮到学生。

       根据刚才的思考,好的写作教学不要去追求宏大,面面俱到,这样的教学方案也是实现不了。

       所以我们要从宏大的设计方案转变为微型的才有效。因为写作是个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反复的活动和训练。而一堂课时间有限,如果你面面俱到,你就没有办法盯住关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我们要从广普式的写作范式教学设计转为靶向型。不要寄希望一个设计解决很多问题,就像王荣生老师所批评的这么个现象,我们有好多教学设计想做一锤子买卖,试图用一个设计解决很多问题,这就是广谱。

       什么叫靶向型呢?就是这一个方案,你解决一个问题,甚至几个方案,你解决一个问题。

       所以我们讲从宏大到微小,从广谱到靶向,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写作教学范式的一种转型。我今天的报告主要就是讲这样的转型。


       这样转型的依据呢简单讲一讲。


       第一从写作概念本身来看,什么叫写作?现在共识是它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和交流。这个概念有这么几个关键词:语境、表达、交流、写作,就是语境中的表达和交流。

      这样的概念和我们的微型靶向有什么关系呢?语境我不多讲了,它就是有特定的对象、目的。既然是语境,又涉及到这么多,我们在教学中你是没有办法面面俱到。而任何一个学生这些语境知识也不是一无所有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分析学生到底缺啥。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借助语境,我们可以少讲很多知识。所以我们讲借助语境写作,不要教完全系统的知识,任何人都能够从情境中调取信息,不需要老师教。

       郑桂华老师曾经举个例子非常好,她说我们过去教详略得当,同学们觉得特别玄妙,特别难以理解。实际上只要放在语境中,学生都很好理解。比如说要写一篇《我的学校》这样的文章,你只要放着一个语境,学生就好理解了。比如你这篇文章是写给新同学看的,你说哪地方要详细,哪地方要简单。而你这篇文章如果是写给老校友看的,对于学校的历史介绍你就不能多讲,因为老校友都知道。而对于学校的现状,你就应该多讲一点。

       所以一旦把作文放在语境中,好多知识都可以不教,学生自然就会凭着他的人生经验、生活经验能够处理。所以从写作的特征来讲,不需要我们教很多知识。

       第二,我们从写作的思维角度,写作从思维角度呢它是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什么叫问题解决啊?问题就是任务很艰巨,我们条件有限,我们写作经常面临的这个问题,材料不够啊,我要写一篇文章,怎么写呢?你就得想办法解决,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你用你的办法把一个条件不成熟的文章写出来。万事俱备,然后让你写这不叫写作,这叫默写。只要你写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条件都不具备,而你用现有的条件去把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让他慢慢变得很成熟,然后把它整理成文章。这个过程就是问题解决。写作能力就是用最少的资源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这个角度,我们老师在教写作的时候,也需要提供最少的资源帮助学生完成写作任务,你也不需要提供很多的东西。

       第三从写作的系统,这是国外的研究结果,认为写作要具备三大系统

       左边的是作者的常识记忆,就是我们常说的积累。那么一个人的积累对于写作重不重要?重要,但是只有积累是不够的。再看上方任务环境,就是你所面对的这样一个写作任务,比如说你面对的对象是谁,你为什么写这个文章,你面对一个什么样的题目,这都是任务环境,这个也会影响我们的写作。

       再看下面这一块,就是我们头脑里面的内部构思过程,包括我们的写作过程。

       也就是说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它是这个三个系统同时发生作用。我们想一想,一个学生他的作文如果写不好,它不可能是这三个系统都出问题,很可能只是某一个系统出现了某个障碍。

       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你就要诊断学生到底是哪个系统出了问题。你如果各个方面都去设计,就变成光谱了。光谱的万金油是不起作用的。         所以我们讲从写作系统角度来看,我们的写作教学设计,不应该面面俱到,必须找准问题。从这个角度写作知识不要全盘授予,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整体空白,是局部的缺失,三大系统学生都有一些积累,存在的只是部分的不足。

       因此我们的对策就是根据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指导。讲白了就是缺啥补啥,不要一揽子给学生。因此你要研究学生,你要研究学情,到底学生缺了什么呢?

       第四从写作能力的角度,我这边给老师们提供一张图,老师们不知道看出来没有。



        这是什么?这是一个叫高玉宝的人写的入党申请书。

       高玉宝是个很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写小说的时候居然还是个文盲。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从写作能力角度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我们知道在数理化这些学科里面,往往先是低水平能力,然后慢慢发展成高水平。

       但是写作不是这样,高水平能力和低水平能力是脱节的,没有必然的相关。比如说书写能力,这是比较低层级,但是他的高端构思、创造能力很高,所以从这个角度写作教学不要按部就班,你往往可以用跨越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我们看高玉宝连写一封入党申请书都要用图画来写,你看他这是怎么写的:我写了一个我字,那个虫呢是重,他画了一个图表示。然后心他画了一个心,眼画了个眼睛,里面的里他画了个梨子,要他不会写,写了就咬。入党,入他们当地的方言叫玉,所以他画了一条鱼,党他也不会写,就画了个铃铛挂在树上。所以他的这个申请书是“我从心眼里要入党”。这么一个申请书很别致,他连文字表达都不具备这个能力,但是居然能写小说,当然是口述。

       所以从写作能力的角度,高水平能力和低水平能力没有必然的链条式关联。所以有时候不需要低阶思维参与,这就是高玉宝呀,对不对?文盲,还是作家,他写了《我要读书》一本小说。

       这个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写作教学不要去追求系统,也不要拘泥于学科知识序列,你根据需要只教最重要、最需要的知识就可以了。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写作学习是微型的学习,一次只学一点点,根据需要来学习,这种学习效果往往不错。

       因此我们讲从宏大到微小,从光谱到靶向,特别适合写作教学设计。


       这就是我从原理角度的几点判断。合适的写作教学方案就是细化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难提供恰当的知识,然后把这个知识放在情境中。最后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这就是我们写作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一些要求。


       为什么我们这个讲座叫基于学情分析呢?它是最核心、最关键的,根据学生的写作状态,我来确定一个小目标,如果学生存在好多问题,我也不可能一揽子解决,也不搞广谱,我聚焦到一两个问题,确定一个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去设计活动。

       然后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如果存在困难,我再给他提供一些支架帮助。这个就构成了我们整个的写作教学设计的一个路径。


       附:邓彤老师讲座《基于学情研究的写作教学设计》本部分音频


       (未完待续)

   ============================更多教师成长文章,请点击阅读袁爱国讲座:2021年中考作文,我们如何应对?(附PPT和音频)
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四部分  (附PPT和音频)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三部分  (附PPT和音频)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二部分  (附PPT和音频)李海林讲座《诗歌教什么》第一部分  (附PPT和音频)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积极创新“升旗仪式”,把舞台交给学生从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我们的理解或许更加全面和深刻(张晓东报告)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五部分 (附PPT和音频)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四部分 (附PPT和音频)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三部分 (附PPT和音频)

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二部分 (附PPT和音频)

赵宪宇讲座《诗词的想象力》第一部分(附PPT和音频)

魏书生老师报告《做最优秀的教师》

林崇德:基于《教育的智慧》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想法(附课件和音频)

温儒敏老师讲座《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 (附音频)

张玉新老师讲座:语文教师偏态教学行为研究(附音频)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4)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3)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2)

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1)

20200913程翔老师讲座《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漫谈》录音_100105.m4a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听课笔记(附讲座地址链接)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我们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