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肇民:一位倔强的静物诗人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王肇民(1908—2003)安徽萧县人。著名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兼擅油画、国画、诗词等。受业于李苦禅、蔡威民、方干民诸位先生。曾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及广东省文联代表,出席北京第四次全国文联大会。1987 年离休后为广东画院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水彩画会顾问,又被广州美术学院加聘为终身教授。曾获教育部“德艺双馨”荣誉称号等重要奖励。主要水彩画作品有《长江大桥钻探船》《杜鹃花》《睡莲》等。有《王肇民水彩画选辑》《画语拾零》《王肇民水彩作品集》《王肇民诗草》等出版。



有人曾说,王肇民的一生是一场“在沉寂中灿烂”,“以韧性赢得艺术”的远行。他不跟风,不趋时,在艺术探索之路上独自远行;他“慎思明辨”,敢于“学人之所不敢学,想人之所不敢想,言人之所不敢言,行人之所不敢行,而又不失其正”;他信奉“尺幅片纸有尊严”,对于创作始终保有初心;他学养深厚,在素描、水彩画、画论及古体诗词等领域成就斐然……



《荷花玉兰》


王肇民的纯粹与素朴

文/诸迪


在20世纪中国水彩画的历史上,王肇民先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和成果构成了20世纪中国水彩画史乃至近现代中国美术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几十年在淡泊而寂静的艺术道路上孜孜求索,蔚成一代学人传颂的佳话;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浑厚、大气的艺术格调自成一家风范。



《绿苹果》



与时同行  葆守“真我”


20世纪20-30年代,在当时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水彩画进入第一个发展的高潮,王肇民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这一代画家的特点在于把水彩画作为长期用力的方向,他们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的“科学与理性”精神,在推动水彩画技法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以卓有成效的实践为水彩画创作中的“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现实”等严肃的学术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王肇民除了具有同时代画家的共性之外,也在几十年的水彩创作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理念和独特的风格。


王肇民早在杭州美专学习期间就参加了“一八艺社”,树立起要“学习革命的文艺理论,进行革命美术创作”的理想,此后进入北平艺专学习,又发起组织了“北京木刻研究会”,继续为艺术的革新而努力。纵览他不同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那些饱含深情的作品间,处处嵌印着时代发展的痕迹。此次展览中一批1950-1970年代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就体现了他以个性化视角反映社会现实的倾向。在那一幅幅宏大的、生动的建设工地上,倾注了他对新生活的热爱,在那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劳动现场的特写镜头里,透溢着他内心的激情。改革开放之后,王肇民又创作了一批反映城市新貌的水彩作品,作品中清新、和煦的格调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一派欣欣向荣的社会新风和让人憧憬的现实新貌。



《大叶紫薇》



难能可贵的是,王肇民的艺术在表现出与时代同行的特质同时,还坚持个性、葆守“真我”,这种“真我”不是单纯自我个性的彰显,而是他不盲目追随潮流,更不刻意地彰显时代精神的结果,由此形成了个人艺术的成长轨迹与时代发展的位移路径各自独立而又同向而行的态势。王肇民的这种艺术特质在长期坚持的静物画创作中可以得到印证,他在水彩静物画这样一个不大的天地和朴素的形式中寄予无尽的观照,由此形成了个性化的格调与境界,那一件件静物画如同鲜活的生命体承载着画家的精神世界和人文情怀。因此,他的艺术既属于发展中的现代社会,又属于他单纯而寂静的艺术世界。如果说这种纯粹的动机产生了纯粹的精神,那么这种精神也必然会幻化为一种有力量的艺术。



《刺桐木瓜》



画以写形   “诗”“论”言志


对王肇民来说,画、论、诗三位一体才是他艺术世界的全貌。1983年出版的王肇民著《画语拾零》,代表着当时中国水彩画理论的重要成果,潘耀昌认为该著作“影响波及90年代,其影响力不限于水彩画,而且辐射整个绘画界,甚至理论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出自一位长期用水彩画材料从事创作,又保持一定距离审视水彩画的艺术家之手,其精深的心得和理论主要是从水彩画实践中获得的,挑战许多习惯认识,大大丰富了水彩画理论,提升了水彩画的影响力”。



《扶桑》



与其他很多艺术家不同,观览王肇民不同时期的创作,很难分辨出哪一件才是代表作,只是因为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一种内在的震撼力,这些作品构成的整体“为我们展示了水彩艺术的另一个天地,这是庄严、宏伟的,也是朴素、单纯的,这种宏大的气魄不是因为他描画了某种重大题材,而是由于他的艺术处理,也就是由于他的艺术气质。”(水天中语)。相比王肇民的“画”与“论”,他的“诗”与“画”也形成了相呼相应的关系,正如他自己所说,画写形,以志所见,诗言志,以志所想,“诗”表征艺术的格调,成为隐含在“画”背后的一种情愫,“出诗入画”显示了他深厚文化学养,更润泽了“画”的凝重与力度。“论”与“诗”支撑和滋养了王肇民的“画”,使得他素朴的艺术具有了一种个性化的“艺术气质”。



《苹果》



并蓄中西   形兴兼具


“中与西”是贯穿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命题,也是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课题,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主张和实践的方向。在这方面,王肇民秉持的是“并蓄中西”的理念,这种艺术观念的形成与他的艺术履历密切相关。王肇民最早在国立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蔡威廉等老师学习西方绘画,受到了他们思想的熏染,与此同时,他还在李苦禅等先生的影响下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蒙养,这使得他的艺术主体从孕育阶段就融入了中西两种文化基因。此后,他到南京进入国立中央大学,跟随徐悲鸿、颜文梁等继续学习西画,主攻素描,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对他毕生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定的学习经历也使得王肇民在几十年的创作中,始终把如何继承传统和学习西方作为重要的实践课题。



《香蕉与李子》



这种“并蓄中西”的态度延伸为一种朴素而单纯的追求,成就了其作品中“形”与“兴”兼具的特点。具体来说,“形”既指形式语言本身,也指形体塑造的效果,王肇民提出的“形是一切”足以证明“形”是他所观照的重要问题,倘若将这句话置放在他艺术的整体中理解,就可以发现,对“形”的重视其实是他对绘画基础的强调——没有好的基础就没有创新的资本。王肇民水彩作品的形式意味中蕴涵着“兴”的韵律,“兴”指创作的“起兴”,也是指兴味的传递,王肇民把“兴”隐藏在“形”的背后,他的作品总是在浓郁的色彩,结实的形体,精到的构图之外沉淀着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这种超越形式本身的力量源自于他纯粹的精神追求,更是对生命的咏叹!(作者是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1 荔枝




1975 岭南佳果




1976 苹果




1976 苹果




1976 茄子




1978 白布苹果

 



1978 凤眼果

 



1979 苹果

 



1979 青蕉赤李

 



1979 小苹果

 



1979 紫苹果

 

 


1980 初摘的荔枝

 



1980 罗汉果

 



1980 三束荔枝

 



1983 礼品

 



1983 荔枝一束

 



1984 石榴

 



1984 椰子石榴

 



1985 潮州柑

 



1985 黒背景的桔子

 



1985 可可果

 



1985 可可果

 



1985 荔枝

 



1985 绿桃

 



1985 苹果

 



1985 桃

 



1985 香蕉和苹果

 



1986 黑盘苹果

 



1986 黑漆盘柑子

 



1987 苹果和桃

 



1988 桔子梨

 



1988 苹果瓷瓶

 



1988 石榴

 



1989 苹果

 



1989 桃

 



1991 石榴

 



1991 小白桌上的水果

 



1992 白桌荔枝

 



1993 苹果和桃

 



1993 香蕉和梨

 



1996 石榴

 



桔子和梨

 



石榴和梨

 



香蕉和苹果

 



 



白盘水果

 



荔枝

 



中秋喜庆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邱思泽高永坚董克俊李宝峰苏天赐林丰俗潘喜良刘斯奋杨福音苏百钧黎明莫肇生陈炳佳林墉陈新华董希源陈金章袁武马顺先蒋兆和张蓉叶其嘉陈大羽林散之徐章曹宝麟孙晓云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林蓝戴士和俞晓夫周刚贾科梅蒂袁炽彬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郑鹤芝邹传安张铁威李苦禅金城江汉城塞尚任伯年萧朗吴长江潘天寿潘行健李家馨史国良杨晓阳白羽平方向王镛曾宪锦曾振伟刘勃舒孔维克苏华陈子毅方土梁江苏小华孙其峰叶献民胡一川丰子恺梁善刘昌潮王孟奇潘梦露陈丹青于小冬何婉薇杨峻尉晓榕王西京梁如洁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刘济荣吴山明詹鸿昌陈衍宁梁世雄涂国喜郭振山潘建民马波生杨佩璇杨长槐

重磅!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21项大展征稿通知

广东万众拍卖公开征集藏品,家有宝贝的速来!

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4月12日14:30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刘济荣: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全国美展金奖得主詹鸿昌:美美的100幅人体速写,美感十足!

陈衍宁笔下100幅绝美油画里的中国女性,一饱眼福

吴山明:画画要有一点“狂”气、“狠”劲

涂国喜:用自己的热忱、思绪和对自然的关注而创作

杨长槐:画出水的生命力

杨佩璇:我画画只是一种爱好,仅此而已

马波生:都市水墨的开拓者

吴正斌:不装、不争和不跟

潘建民:我画游鱼

这样的色彩静物才叫经典——郭振山水粉静物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