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华三: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麦华三先生


出身草根矢志书法

麦华三原籍广东番禺县石碁乡官涌村,1907年出生于广州。幼时家境贫寒,其父受雇于五金杂货店,收入微薄,其母只得靠操持针线裁缝补贴家用。麦华三幼年就读私塾,但由于经济拮据常常辍学。

1927年,麦华三考入刚刚成立的广州大学预科。私立广州大学成立于1927年,由陈炳权、吴在民等人创立,金曾澄为首任校长。为解决生活与学费问题,麦华三半教半学,时读时停,1938年才从广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毕业,历时11年之久。抗战时曾任平远县长的秦庆钧是麦华三的同学,据他回忆,麦华三大学三年级时因病休学。之后由于家中无力负担学费,就设馆教授童蒙。秦庆钧于是介绍麦华三到广大任职,一面工作,一面完成学业。麦华三在广大毕业后,留校任国文助教。

麦华三少年时便醉心书法,常流连于旧书摊和参观著名的书法手迹。他早期的书法受刘石庵(刘墉号石庵)影响较深。秦庆钧说:“老麦除寒暄外,只谈书法,不及其他。视其所作,模仿石庵(刘墉),深厚雄劲,维妙维肖。”当时秦笑着对他说:“学书须学卫夫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老兄进一步当可与石庵争座位,何仅守此‘墨猪’也。”麦华三点头称是,进而临摹黄山谷。但黄山谷字体剑拔弩张,字身长而有力,麦华三的字则从容圆润,两者颇不相类。于是麦华三再次变法,由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入手。进而上溯及甲骨、钟鼎、篆隶,下则融会晋唐以及明清各代法书,自成“麦家”一体,蜚声海内。

其实麦华三早年受刘墉影响也是事出偶然。他少时家贫,无资多购碑帖,常常流连广州学府东街旧书肆,都是看多买少。他又转而观览广州名胜石刻,如苏轼“约经堂”、“归德门”篆刻以及宋湘“陕西会馆”,王令之“太乙天都”、“状元坊”等著名书迹。一次偶然的机会,麦华三在友人家中看到刘墉的行书四屏,爱不释手,于是借回家中反复临摹。在广州大学时,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著名篆刻家的黄文宽,黄文宽所藏历代碑帖极富,于是两人临摹名家,共研书学,相互砥砺,书法技艺大长。这个时期,麦华三著有《文字递嬗兴要》、《六朝碑记摹真》等。

《麦华三楷书册》


编著汇通扬名海外

麦华三留校任教后,将工薪所得用以购碑帖,有时甚至预支薪金先购为快。抗战前夕,国内出版历代碑帖甚多,而坊间流传文物资料也不在少数,而麦华三发现,还没有一部汇通上下古今的书法史志。他在大量搜集书法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发奋图强,埋头著述,准备写作《中国书法艺术史》。恰在此时,日本《书道全集》27册发行,麦华三读后喜愧交织——喜者得见此集之精美,获益匪浅;愧者乃中国未有类似著作出版,让日人捷足先登。感慨之余,他著述《中国书法艺术史》热情更炽。

在广州大学师友殷勤鼓励下,麦华三于1935年底完成书法史部分书稿,正在筹措出版之际,麦华三积劳成疾,几度濒危。然而等身体稍愈,又全力投入工作。1936年夏,麦华三删定全稿,毅然变卖祖上留下薄田十多亩,准备付印。但石印局对碑帖编排毫无经验,致使全书编次凌乱,麦华三不得已,将其更名为《古今书法汇通》。著名画家高剑父对麦华三此作甚为赞许,便欣然为其题签。秦庆钧称其“上溯殷代甲骨,周代钟鼎,秦汉篆隶,下至晋唐历代名家法书,都摹印范本,加以精辟的说明,诚传世之大著也”。

麦华三虽然家贫,但仍以学术为重。1937年《古今书法汇通》出版后,他将该书分赠全国各大学及省市图书馆,以宣传书法艺术。1938年,日寇攻占广州,麦华三开始四处逃难的生活。抗战胜利后,麦华三回到家中,发现书物早被洗劫一空,所余《古今书法汇通》也全被掠去,以旧书旧纸售至文德路书肆,当时也有日本人购其携回国内。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文化交流渐开,日本书法家提出要会见麦华三。1957年11月,中日书法第一次交流展在东京开幕,麦华三的两件书法作品也在展览中,引起日本书法家关注,日本书法家西川宁更直呼麦华三为美术史家。原来《古今书法汇通》被日人购回后译成日文发行,名为《中华书法史》,所以日本书法界对麦华三之名早已知晓。

麦华三临写王献之小楷《玉版十三行》


宣传抗日倡导书风

广州沦陷后,麦华三避居香港。当时香港文化名人云集,仅广东书画界名流即有叶恭绰、容祖椿、李仙根、邓尔雅、黄文宽等人,麦华三与他们过从甚密,时相切磋。1940年,叶恭绰等人发起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叶恭绰请麦华三撰文介绍广东历代书家与书迹。麦华三本着研究乡邦文化及发扬民族精神之旨,经数月时间访谈搜集,整理论述,完成写作,发表于《广东文物》上。麦华三此文载述历代广东书家95人,多为端人烈士、名将通儒,其文字典雅、评述中肯公允,堪为岭南书学史力作,学术水平之高与文献意义之重要无可替代。

当时麦华三还协助广州大学校长陈炳权组织香港书法座谈会,并主编《书法研究月刊》。1940年,陈炳权倡导举办“广州大学书画展览会”,会中麦华三展出其所作《历代书风》巨册,所列各家各体180种,金曾澄为之作序。其长子麦广达当时正读小学五年级,亦书“还我山河”四个大字参加展出,笔力雄浑,引人瞩目。香港报纸当时报道麦华三父子参展书法,宣传抗日救国,引起香港民众极大兴趣。在他们的倡导推进下,香港书风盛极一时。

国内文物专家为避免日寇侵蚀,将大量文物转运香港,其中包括居延汉简万余枚,麦华三通过陈君葆教授,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得以见之,汉简浑厚古朴,琳琅满目,包含传统文化魅力,麦华三大饱眼福,以为平生一大快事。事后,他更名其室为“万简楼”。

太平洋战起,香港沦陷,麦华三徒步逃难回乡,全部作品资料尽失。当时广州大学已北撤韶关,麦华三携长子几经周折北上韶关,重返广州大学,但因广大人事更迭,未能及时获任教席。因经济困难,父子俩节衣缩食,其子麦广达也弃学卖报以求糊口。麦华三于逆境中仍日夜挥笔不辍,1942年底至1943年7月,麦华三书成《书法源流》,摹上自殷周下及民国各家各体,共计作品300余幅。广东省图书馆及中山大学图书馆长杜定友十分感佩,遂于同年8月置省图书馆展出。麦华三书法展既宣传抗日,又倡导书风,深受观众欢迎。省图展出后,《书法源流》又移至坪石中山大学展出。

1943年2月,麦华三与黄文宽联系召集当时在韶关的书画名流冼玉清、马小进、冯梁、麦永汉等百余人,雅集于韶关河西茶座,以联络倡导书风,传为战时艺坛佳话。


30年陈茅台从酒瓶到包装盒都用了麦华三写的“贵州茅台酒”


开门授徒嘉惠后学

抗战胜利后,麦华三随广州大学回穗,仍任该校文学院副教授。1949年后,广州大学与广东国民大学等高校合并为华南联合大学,麦华三受聘为文学系副教授。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华南联合大学并入中山大学,麦华三未获教席。这年1月,他应冼玉清教授之请,为中山大学鉴定历代碑帖。

1952年,麦华三编成《王献之年谱》。第二年,他与学生陈华二人畅游杭州、苏州、南京、上海、济南、天津、北京等地名胜。途中得原拓王献之《玉版十行》一帧及怀素《圣母帖》、吴荣光《衡岳开云图》。抵北京后,经叶恭绰介绍,于收藏家张伯驹家中畅观陆机《平复帖》真迹,为平生另一快事。

1956年,麦华三应聘入广东省文史馆,任书画研究组长。1961年,广州美术学院向省文史馆商调麦华三。从此,麦华三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兼省文史馆馆员。麦华三一生从事书法教育事业,他任教美术学院甚得其所,此时他的书法教育已经走上面向群众与培养下一代的新方向。冼剑民1968年拜麦华三为师,他记述道:“时逢上山下乡,我到三水当知青,在求学无门的时候,写信给久已仰慕的麦华三先生。当初我只出于一种幻想,出乎意料的是麦老师竟然给我回信,叫我到他家学习。那天我兴奋得一夜没睡。当我第一次登上万简楼时,我既惶恐又激动。麦华三老师高瘦的身材,天庭高耸,稀少的白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渊深和博学的风采,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麦华三对冼剑民说:“写信向我求学,有胆量!不过学习书法要以王羲之为师,王羲之是泰山,我是白云山,如果你光学我的字就只能成越秀山了!”


冼剑民还回忆道:“麦老师的万简楼是一座十分破旧的房子,一条木楼梯,已被众多前来求字的客人踏得呀呀作响。阁楼虽小却满布字画,这是一个艺术的天堂。”

广州美术学院毗邻中山大学,麦华三晚年与容庚关系密切,受容庚教授指点,其书法艺术又有精进。1986年,麦华三因患癌症在广州去世,享年80岁。陈永正教授也是容庚弟子,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近年所著《岭南书法史》对麦华三书论多有引述,并称麦为“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麦华三楷书册》字帖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杨善深黄胄关良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卢沉王学仲于右任高永坚林散之李苦禅刘济荣吴作人赵兽王肇民贝聿铭庞薰琹赖少其赵无极刘文西•东山魁夷•黄云陈白一•蒋兆和•黎雄才•潘天寿•钟增亚•林丰俗•关良•吴冠中•杨福音黎明陈炳佳林墉陈新华陈金章叶其嘉徐章麦华三林蓝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梁江孙其峰陈丹青何婉薇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吴山明詹鸿昌司徒绵王琨刘巨德贾博鸿刘其敏贾又福孙洪敏金城黄永玉陈衍宁杨佩璇韩书力王来文叶绿野•靳尚谊•毛焰•李劲堃•何家英•艾轩莫肇生•司徒立•方土•党禺•区广安•林秋霞邱大尉•潘喜良杨雪来•廖学军陈湘波刘春潮林峥明•侯一民•冯远•刘小东•刘革郭子良•徐芒耀黄中羊•钟涵王季华梁欣基于小冬潘鹤梁器奇•曾宪锦•刘国辉•许钦松•邱健彬•梁世雄•冷军•梵高•石虎苏华•马顺先•黎柱成•何利荣•崔小冬•徐悲鸿•郭润文•冯少协•周刚•杜滋龄

齐白石来广州了!

黎雄才又进北京!

赵少昂来广州了!

1年1张,100年重庆

1年1张,100年西安

家里为什么要挂书画?

太牛!黄胄速写手稿 100张

达芬奇手稿全集

林风眠:我喜欢单纯和干脆

敦煌莫高窟线稿大全

郭润文:写实不等于保守

崔小冬:画人体,要的就是生猛

据说画画的人都有的30个优点,不信?

马蒂斯:真正的艺术不是一场“秀” 而是一场修行

为什么你画不好?看看画家成功的六个级别

马顺先:写生不在于画什么、画多少,而在于体验多少,感受多少

重磅!李劲堃当选新一届广东省文联主席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凤凰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2005年零伍老饼茶(普洱熟茶)

100元/盒,点击购买

在看的您正在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