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姓》第34集(附文字档)

请您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3111707txy


《百家姓》

第34集

黄圣松教授主讲2017年3月28日

刚刚提到晋文公流亡,离开了齐国之后,当然就不能够回去了,所以再继续周游列国,后来他又来到了宋国。当时宋国是宋襄公在位,我们春秋五霸讲到了齐桓,讲到了宋襄,那时候宋襄在位,也很热情的接待这位流亡公子重耳。而且宋襄公听说,齐桓公给这位公子怎么样的待遇,然后宋国也比照办理,把当时齐桓公给的宝物财产一样,他也给了一份给公子重耳。可是各位有没有想过,齐国是个大国,宋国基本上它不算是一流的强国,勉强算二流的国家,可是他送这一份大礼,对于宋国来讲就送得有点勉强。所以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宋襄公他也要比照齐桓公这么来办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要取齐桓公而代之,他也想要成为未来中原的霸主,所以他有这样的企图心,所以该给的面子一定也要做足。
公子重耳在宋国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前往曹国。曹国的国君就听到了一个八卦,听到一个消息,听说公子重耳他那个排骨,我们这个肋骨,排骨,一般我们都是一根一根的,听说他整片连在一起。所以他听到这个八卦之后就很好奇,于是他就趁着公子重耳在洗澡的时候,躲在后面偷看。偷看就偷看,还被发现,所以公子重耳就不高兴,你怎么可以偷看我洗澡?所以他心里面就记下了这一条,以后如果我真的回国当国君,我一定要来报这个仇。我个人猜测,从曹国之后,接下来公子重耳的态度就不一样。
所以后来他到了楚国,他表现出来的气度,跟先前的想法作为就截然不同。他到楚国去之后,楚国是个大国,所以楚王接见他,然后公子重耳也在几位谋臣的陪同之下去面见楚王,侃侃而谈。楚王当然他也就开了条件,他说,公子重耳,我如果现在帮助你回国去当国君,你怎么报答我?公子重耳就跟他说了,他说楚国地大物博,什么东西都有,所以如果您帮助我回国去当国君,哪一天如果我们真的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我退让三天的行程,让你楚国得这个面子。所以三天的路程,我们在文献里面叫做三舍。所以我们有句成语叫做“退避三舍”,就是从这里来的。这个“舍”在古代它是个长度单位,三十里为舍。所以退避三舍就是退避三天的路程,不跟他正面交锋,我先礼让,让你得这个面子,让你先赢了这个头胜,让你先赢个头胜。然后接下来,如果你还苦苦相逼,那我就不客气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就是从重耳跟楚王的对话。楚王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虽然说是一个流亡公子,可是讲起话来不卑不亢。旁边的大臣就跟楚王说,既然大王您觉得他这个人是一个将才,如果真的让他回国去当国君,会不会对我楚国不利?是不是大王您就在这边把他?可是楚王说,上天让这个流亡公子,你看流亡十多年了,还让他保留了这一线的希望,或许冥冥之中就安排要让他回去担任国君,如果违背了天意,这对我楚国不是一个好事,所以我们就帮他这一程,往宝座多送他一步。至于说他能不能够真的去坐上那个宝座,那就看他的造化了。所以他也不想要当坏人,于是就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去,因为秦国距离晋国就是隔黄河一道河流,就是比邻的邻国,所以就送到了秦国去。
当时谁在位?秦穆公在位,所以几位五霸人物,在同时期他们是有交锋的。秦穆公原本他已经安排一位晋国的国君回去当国君,那一位就是重耳的弟弟,先他一步回去当国君,而且这位弟弟回去当国君之后,也往生在任上,他的儿子已经接班了,所以当时晋国的国君是重耳的侄儿。重耳到了秦国去,秦穆公也热情款待,而且穆公也觉得,看这个家伙的气度,跟他的老弟比起来,看起来这个人是正派多了,而且他那个老弟不太像话,本来穆公有把女儿嫁给重耳的弟弟,可是重耳的弟弟居然不告而别,跑回去了,所以把他的女儿就摆在秦国,也没接回去,所以穆公很生气。现在重耳来了,而且看他气度非凡,是不是再把这个女儿又嫁给重耳,所以后来他们又完婚。所以我们有一句题辞叫做秦晋之好,讲的就是秦穆公跟晋文公他们有联姻的关系。后来就在穆公强力的支持之下,把重耳送回到晋国去,所以后来文公去取代他侄儿的位置,当上了晋国的国君。所以后来秦国跟晋国就有一段时间两国邦谊巩固,和平相处了一段时间。
晋国的国君现在坐上这个宝座,各位猜猜看,晋文公发动的第一场战争就是针对谁,就是曹国,他就回去报了那偷看他洗澡的仇。所以这个事情在《左传》里面也记载得很详细。所以公子重耳的转变,我个人觉得,我在教课的时候也跟学生说,他的转变其实就在曹国国君的偷窥。如果曹国的国君没有去偷窥他,他说不定就这样庸庸碌碌,就这样迷迷糊糊的,可是他为了要报这个仇,所以他励精图治,他转变他的想法。所以有学生说,老师,按照你这样的讲法,复仇的力量很强大?对,复仇的力量很强大,而且很多人就是因为我要去报仇,所以坚持他的理念,而且支撑他走到最后,就是为了要报这个仇。伍子胥不就是这样吗?复仇当然不可取,但是在某个角度来看,它也是支持我们信念的一种手段,一个过程。
文公的后代,当然在晋国也就持续的发展,不过文公回到晋国去的时候,其实他回到国家,它已经是一个空壳子,因为他的弟弟,刚刚我们提到,先他一步回到晋国去当国君,他这个弟弟就开了很多的支票,所以基本上是掏空了国君自己的财产,所以文公回到晋国的时候他没钱,因为自己手中没钱,所以他就必须要仰赖卿大夫支持。我们看到晋文公的霸业,它其实是一个表象,这个表象背后真正的现况,反而不是我们所想像的,晋文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固然雄才大略,可是他因为自己家底已经被他的兄弟给耗光了,所以他很大的程度要跟卿大夫妥协,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后来晋国的国政基本上都是由卿大夫把持,因为国君他是个空壳子,真正的实力已经移转到卿大夫的手上。这个是我们看到晋文公背后,他真实的晋国状况。不过很多人还不太理解,认为晋文公雄才大略,如何如何,所以维持当时的表象,可是真正背后的状况却如此的不堪,这个也是我们可以去省思的。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贾姓的迁徙分布,这个都是一些资料的部分,就请各位来参看。我们看到第三堂号,堂号有一个至言堂。典故是来自于汉朝时候的贾山。贾山博览群书,而且上奏朝廷治乱之道,而且以秦朝做为灭亡的比喻,写了一本书就叫做《至言》。所以后代子孙就以这本书名为典故,然后立了堂号叫至言堂。在中国古代有所谓的三不朽,这三不朽是哪三个?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所以有立德、立功、立言,这个是三不朽。立德就是我们能够有很好的品德,然后让后世来称颂,这个是三不朽最高等的。如果没有机会立德,那我们也可以立功,建立不世的功业,让后代子孙足以得到庇荫,可以缅怀先人的功业,这个也是不朽的内容。如果没有机会立德,立功,我们还可以立言,留下言论,留下书籍,可以传承后代,让千百年后的子孙或者是后人,可以了解你的想法,这个也是三不朽的其中一项。所以现在我们大概要立德立功,或许没那么容易,可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形诸文字,可以传承于后世,这个也是足以让我们永垂不朽的方式。所以我们看古代很多的文学家,很多的思想家,他们都已经过往了千百年,可是他们的作品还流传于后世,为后人所熟悉。这个就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延续方式。所以这位贾山他的《至言》这本书,能够让当时的朝廷有所顿悟,而且也名传于子孙。
我们看到贾姓的历史人物,我们看到还有另外一位一定要提到的,就是贾谊。贾谊是汉文帝时代的博士,这个博士先前我们跟大家报告过,他是一个职官,并不是一个学位。所以能够担任到博士这个职官的人,都是学问很渊博的人。所以贾谊很年轻就已经光芒四射,为很多人所折服,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研究学问也做得很精深。所以在民间,在朝堂之上,大家都知道他的实力。当然,有实力的人难免会遭到人家的眼红,所以就有一些大臣,像周勃,像灌婴,就排挤贾谊。所以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汉文帝就把他改派为长沙王的太傅,让他离开中央朝廷,到地方上去辅佐长沙王,去当长沙王的老师。所以后世我们就称他叫贾长沙或贾太傅。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潜,皇帝又把他召回中央。可是召回中央之后没多久,又把他改派为梁怀王的太傅。他到梁怀王的任上去当梁怀王的老师,指导梁怀王功课,指导他如何来治理国家。可是怀王那个时候很年轻,是一个青少年,然后就喜欢耍枪弄棒,很喜欢骑马,然后去打猎,结果就不慎在骑马的时候坠马,然后往生了。坠马往生谁是要咎责的这个对象?是太傅,是老师。所以梁怀王的往生对于贾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很内疚,认为自己辜负了天子对他的期待,辜负了他任上的这些同僚大家的帮助,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让主公,让梁怀王因为骑马而往生,所以就抑郁了一段时间。最后就是因为一种忧郁的情况没有改善,三十三岁就往生了。留下了很多的作品。当然也很多人对他感到不舍,如果他能够多长寿几年的时间,可以为我们留下更丰美的文学的传世作品,给我们来阅读。
司马迁也把贾谊的生平遭遇,跟屈原来做比附,他认为两个人都是很有名的辞赋家,两个人的性格也很接近,都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努力,在性格上面也都比较沉郁,所以把两个人合写在一篇传文里面,称为《屈贾列传》。也因为司马迁这样的安排,所以后世也把贾谊跟屈原并称,并称为屈贾。
好,我们再往后看,我们看到第一百三十八个姓氏路。路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路姓的起源很广,至少我们看到有这么三支起源。第一支的起源是起源于姬姓。传说黄帝的后代有一位玄元,玄元在尧的时候受封为路中侯,所以后来玄元的子孙,就以封地名路做为姓氏。另外一支是起源于古帝陆终之子求言,所以求言子孙就以陆终的陆为姓氏。当然这个陆因为同音的关系,所以它有一点点转变,转变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路。还有另外一支的起源,是因为古代有一个潞水,有一条河流,所以有加水字旁,没加水字旁,这个在文献里面的记载都有看过,所以后来住在这个地方的百姓,也以路水的路做为姓氏。
路姓的历史名人不多,我们看到有两位,跟大家介绍一下。有一位是西汉的名将路博德。路博德在汉武帝的时候奉命去南征,南越的这个属地。路博德跟当时的楼船将军杨仆进击岭南,当时岭南有一个南越国,盘踞在岭南,而且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地方政权,所以汉朝廷派这两位大将,去收复了南越地区,而且也把它纳入国家的版图,而且还设置九个郡,郡下面还设置若干县,就正式的收归中央来管理。在海南岛就设了两个郡,一个是珠崖,一个是儋耳,所以海南岛就设了两个郡来做管理。所以这是第一次在海南岛,由中国的官方来设置郡县,所以正式的纳入了中国的传统疆域,传统的版图。路博德建立了大功,可是后来因为犯法,所以被削官,被降等,朝廷另外派任他到西北居延去屯兵,所以不久之后就在居延这个地方往生。
谈到居延,我也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先前有跟大家报告过,有提到过在古代有一些竹简出土,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竹简里面有很多的文献资料,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竹简出土的时候,它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大致上有两种状况能够被保存下来,一个是极度干燥,另外一个是基本上是泡在水里面。像现在我们看到的战国楚地的竹简,大部分是出土在现在的湖北,少部分在湖南,因为湖北、湖南,传说中在先秦时代这边是一个大泽,就是文献里面所说的云梦大泽。所以那个地方本来这个土壤的湿度都很高,当然人们居住的地方一定不是在水泽里面,可是因为那个整个地形地势,湿度相当高。而且当你人埋葬进去之后,经过了几年的改变,因为地下水,它的水位有时候上升,有时候下降。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竹简,基本上出土的时候都是泡在水里面的,因此而被保留了下来。很多人都会觉得说,泡在水里面不是很快的就会腐败了?没有,因为它泡在水里面,在墓穴它基本上是真空的状态底下,它泡在水里面反而可以跟空气隔绝,反而没有细菌去侵蚀,所以它不会腐败。开挖出来之后,把这些竹简从水里面打捞起来,就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已经保留在这种真空的状态,无菌的状态已经一千,甚至于更久,两千年,所以你开挖之后空气进来,而且你又把它从水里面打捞起来,很快的它就会氧化。所以打捞起来之后,要立刻浸泡在特制的药水里面,让上面竹简的墨迹不会消失。然后接下来就要用红外线摄影,红外线拍照,把这个墨迹赶快拍下来。那个竹简就要长期浸泡在水里面。然后经过一些处置之后,经过脱水,经过烘干,它才能够变成展示品,摆在一般的展示柜给大家看。所以那个过程是非常繁杂,没有那么简单的。
另外一个是极度干燥,像汉朝就有很多出土在现在甘肃一带,戈壁沙漠边缘的竹简。其中有一大批,我们把它称之为居延汉简,就是我们刚刚看到路博德他屯兵的那个居延。那个地方所出土的汉简,就是因为极度的干燥,所以被保留下来,因为它没有水分,基本上是脱水的状态,所以它不会腐败。居延汉简出土的这些文书都跟屯兵有关,譬如说某某人,他原本是什么地方人,什么时候被调到这个地方来戍守边疆,然后每一天他分配多少米粮,如何如何,就是庶务性的一些资料。大家会认为说,这些庶务的资料好像是流水帐,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可以研究的?没有,其实这些资料反而是补足了我们在文献上的不足。因为我们看到汉朝的历史,最主要的就是《史记》跟《汉书》,可是《史记》跟《汉书》,它会记载一个小兵他每天吃多少米,他可以配置到多少的衣服,他用什么兵器,它会有这些很细琐的资料吗?没有,所以正是因为有这些最直接的所谓的流水帐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当时汉朝的这些军务概况,所以也是很宝贵的材料。所以保存文献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开拓一些出土的材料,可以来补充传世文献的不足。这个是我们这一代人比清朝人,甚至于比更古老的、更古早的那些研究者,我们的优势所在,因为清朝以前的这些学者专家,他们看不到这些新材料,而我们可以。所以跟大家介绍一下居延汉简。
我们再看到下一位,路敬淳。路敬淳是唐朝贝州临清人,年轻的时候就有志于向学,而且足不履门,足不出户。后来因为父母亲往生,所以后来就在家守丧,守丧三年,基本上都没有出过门。所以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一位路敬淳就是标准的宅男,就是在家里面都不出门的。可是因为他立志向学,苦读用功,所以最后也考取了进士,然后也在官场上有所发展。他着重研究的就是我们这门课的核心,就是探讨姓氏的起源,所以他有《姓略》,有《衣冠系禄》这两本书,就是探讨各个姓氏的根源,还有它的支脉。所以唐朝来讲,他是第一个用全力来研究姓氏起源的学者,所以往后也开启了这门学问的研究。后来的这些研究者,他要去引用参考书目,去引用前贤的著作的时候,路敬淳的作品是一定大家要引用的,一定要参考的。
好,来,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一百三十九娄这个姓氏。娄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娄姓最初的起源有两支。一支起源于周代,是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就找了颛顼的后代封在娄这个地方,建立了诸侯国邾娄国。这个诸侯国名字叫邾娄,所以后来邾娄国的公族,就取这里面的邾或者是娄做为姓氏。所以邾姓有一支也是从这个邾娄国的国名派生而来的。另外一支娄姓的起源是起源于姒姓。夏朝开国的君王夏启他的父亲大禹,我们先前跟大家说明过了,他的本姓是姓姒,所以后来夏朝的君王繁衍到了少康的时候,他的裔孙有一位东楼公受封于杞,后来这个杞国在春秋时代被楚国给灭了,所以杞国的公族,有一部分就迁居到了娄这个地方,于是就以娄为姓氏。因为大禹是姒姓,所以这一支就是从姒姓派生出来的。当然后来少数民族在融入中原文化的过程里面,也有改姓为汉姓娄姓的,这个也不在话下,就请各位来参看。
我们看到历史名人,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位娄敬。这位娄敬其实他后来被汉高祖刘邦赐姓为刘,所以在文献上面也记载他叫刘敬,可是他的本姓是姓娄的。这位娄敬其实他几次建议刘邦,刘邦本来都不太接受,可是后来,再再证明娄敬的智慧是值得来尊崇的。第一次是娄敬他建议刘邦,当时建立汉朝要定国都的所在,所以当时就有两方意见,一方意见说要定都在咸阳,在关中,就是原本秦朝的旧都;有另外一派就主张要建立在洛阳,这两派就各有所本,各有他的意见。娄敬就建议刘邦应该要建都在关中,刘邦本来就疑而未决,本来二边都有人支持。最后是谁拍板定案?是张良,张良给了刘邦最后的谏言,所以就建都在关中。当时娄敬也是建议建都在关中,而且也条分缕析,为什么建都在关中,它的好处在什么,在洛阳有什么样的缺点,为他很清楚的分析,意见居然跟张良不谋而合,所以表示他事实上是很有智慧的。好,也因为这样,刘邦认为这个娄敬还是不错,他的想法很值得尊重,所以就赐姓刘姓,而且让他拜为郎中。过了几年之后又派娄敬出使匈奴,所以娄敬他到匈奴去做了使节,所以对于匈奴的概况他有一番观察,所以回来之后就禀报刘邦,匈奴暂时不可用强攻,不可以用武力去驱逐或者是去侵略。他给刘邦这样的建议,刘邦不听,还破口大骂,反而把他关在广武这个地方,因为他当时心意已决,要用武力来驱逐匈奴。刘邦就先到了平城,可是他自己的主力部队还远远落后在后面,他人已经到了前线。这个时候冒顿单于,这个比较破音的读音,不要念ㄇㄠˋㄉㄨㄣˋ,ㄇㄛˋㄉㄨˊ,冒顿单于倾全国四十万大军,包围当时刘邦所驻跸的白登,把他团团围住。后来陈平率领大军兼程赶来解围,所以解了白登之围之后。刘邦就回到了广武,特赦娄敬,而且当面向他认错,而且还褒封他。所以娄敬也藉这个机会跟刘邦建议,现阶段匈奴的国力还很强,而且我们才刚刚打完国内的战争,所以老百姓需要休息,所以我们只能够以和为贵,不可以以武力来驱逐匈奴。怎么来和?我们就跟匈奴和亲,所以靠着裙带的关系,至少我跟匈奴可以保持和平共处的状态。而且为了要充实关中,因为关中很残破,人四处的流散,所以他也建议刘邦,把关东的这些豪强世家,还有东方六国的后裔,统统把他迁到关中来,可以充实关中的人口。刘邦也答应了这个建议。所以后来奠定了西汉两百多年的国力。
刘邦也很了不起,他知道他自己错了,当面跟娄敬认错,而且还予以褒封,这个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做得到的。所以很多人去探讨刘邦他的人格特质,为什么他一个地痞流氓出身,他真的是地痞流氓,他原本在秦朝末年的时候,他担任一个亭长,一个亭长,凉亭的亭,亭长大概就比较像我们的里长村长,那就是一个地方的小角头,一个小势力,他就是一个泼皮无赖,有的时候就是在地方上也算是巧取豪夺,可是他就有这样的人格特质,让聪明如张良,勇猛如韩信,还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能够以他马首是瞻,他就是有这个人格特质,有这个领导人的特质,所以这些文臣武将为他来卖力,建立了汉朝。所以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探讨的人物。
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二位是一位女性,娄昭君。这位娄昭君她是北魏时代的人物,后来她也成为了几代君王的母亲。娄昭君她身为王妃,可是她平日都很节俭,很谦虚自守,而且还亲自纺织,亲自来补衣服。而且把夫君所生的诸子都视同己出,所以她做衣服的时候都是每人一件,不分这是不是我亲生的,不分是不是哪一个贵妃所生的。所以这个娄昭君就非常有妇德。我们昨天有谈到三从四德,妇人家有所谓的四德,德、言、容、功。就是妇德受后人所钦仰,所以她的儿子,几位儿子都成为国君,都成为君王,也就是因为她的妇德所感召,所以值得后世来钦仰。文字的部分我们就不细讲,就请同学们自己参看。
好,我们看到一百四十危这个姓氏,危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在台湾都没有进入到百大,也是一个很少见的姓氏。它的典故是出自于,在《尚书》的舜典里面有一个记载,说舜迁三苗于三危。三危是现在甘肃敦煌那一带。三苗其实是原本盘踞于湖南岳阳、湖北武昌、江西九江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这一带的少数民族在地方上算是蛮有实力的,后来舜就把它迁徙到甘肃敦煌,让它离开它原来的地盘,然后迁徙到西北去。所以后来这一支到了三危之后,原本三苗的后裔就以三危的危为姓氏,就繁衍于后世。这个是比较主流的一个起源。
我们看到危姓的堂号有一个太史堂。太史堂一看就知道是跟老师有关,明朝有一位危素,他很年轻的时候就通达五经,元朝的时候,这位危素已经担任经筵检讨。什么叫做经筵?经筵就是为皇帝来讲课。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硕学大儒,能够得到朝臣的认可,而且能够得到皇帝的钦点,让你来担任讲课的老师,那他的职官就是经筵什么什么,它还有分等第,像他就是经筵检讨,来为皇帝讲课,所以不容易,能够当皇帝的老师。而且通常能够当皇帝的老师,其实就是一个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如果你是一个私心自用的人,你就会藉着这个机会来跟皇帝攀关系,然后建立很深厚的情谊,然后利用职务之便来为自己谋私利;可是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为国为民着想的人,你就会透过这样的机会来接近皇帝,然后用言教,用身教,用很多的方式来潜移默化,让这个君王能够向上向善,这个对于国家的统治跟发展有很关键的地位。
清朝的皇帝他们很重视经筵的讲学,所以皇帝他会亲自挑选老师给诸皇子教学,所以都是皇帝亲自挑,就是为了要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大家不要认为说,清朝的皇子们生活可以很优渥,没有,根据文献的记载,他们每天一大早天没亮都得起床,起床之后先到书房去默书,去背书,去写字,然后到了天亮了吃早饭。吃完早饭之后,接下来就是一整天文武的学习,文的就是老师来讲课,武的就是要去练习骑射,骑马,射箭,相扑,所以他们是允文允武,很扎实的训练。通常这一整天的学习下来,都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够休息。所以他们是戒律很森严的,不要以为皇子就可以过着很悠哉的生活,没有。
所以有史学家说,我们把中国历代的王朝,我们把它摊开来,用一个很客观的角度来做评判,哪一个朝代的皇帝的平均水平是最高的?很多的学者投票,答案是哪一个?各位猜猜看,是清朝,清朝的十几位皇帝,有四分之三都是达到七十分以上,是高水平的王朝。哪一个朝代是最差的?是明朝,明朝有很多的皇帝,事实上是很有问题的。但是明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朝代,它的公务系统做得很好,它那个制度非常的完整。就是说皇帝没有批奏折,那个奏折会自己跑,它有它自己的一套公文传递的流程。所以有好几个明朝的皇帝是从来没有上过朝的,从来没有批过奏折。可是他这个公务系统就可以很顺利的去流转,而且那个工作可以执行。所以明朝会有这么长的国祚,要不是有这么好的公务系统,否则早就已经灭亡了。所以这个很有趣,来做一个比对。
中国的朝代刚刚也提到了,很多朝代都是重复前面朝代的名字,所以像什么唐,宋,还有什么?秦,在中国的王朝里面经常会出现。真正有创意的朝代名称,反而是后面这三个,就是它完全是自己开创,没有去抄袭前面的,哪三个?元、明、清。元朝这个国号先前是没有的,明朝也是如此,清朝也是如此。否则你看之前那个国号,以前你在历史上面都找得到,所以这个是很有趣,反而是后面三个朝代是自己创发朝代的名称。
好,来,我们看到这个危素,他担任经筵检讨,而且他自己也修撰了《宋史》、《辽史》跟《金史》,所以是一位很成功的史学家,所以后世子孙就以此做为典故,立堂号叫太史堂。
在历史名人的部分我们再介绍两位,第一位叫做危全讽。危全讽是唐末五代时人,是江右的豪杰。这边出现了一个江右,来跟大家说明一下,江右是讲什么地方?是讲长江下游以西的地方,叫做江右。大家会觉得长江下游以西,怪怪的,长江不是由西往东流吗?哪有什么以西的地方?在长江下游的时候,有一段河道事实上它会变成南北流,南北流向,所以南北流向的时候,它就有西跟东这两个方位。在中国传统的方位,左边是东边,所以我们讲江左就是讲江东,江东就是讲现在的,像太湖,还有像苏杭,这个就是传统所谓的江东。江右就是在那一段河道的西边,所以就大致是讲湖北还有江西这一带。所以江左跟江右有这样的分别。江左又叫江东,刚刚讲过了,那一带传统来讲又叫做江南,还有另外一个词汇叫做江表,表兄弟的表。因为表有外面的意思,所以如果以中国北方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江表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所以江表大致上就等同于江南。江南理论上它应该是讲长江以南,可是长江在中国南方,至少在中游到下游,它经过了好几个省,可是传统我们的江南不包括湖南,不包括江西,传统的江南只讲长江下游以南的那个地方,所以大致上就是江苏,黄河以南的那一块,就是我们刚刚所讲到的江东跟江左那一块,太湖周边,包括了南京,包括了苏杭,这一带就叫做江表。所以这个地理名词也藉这个机会跟大家说明一下。
这一位危全讽他是江西抚州,就是我们刚刚讲到江右,所以它可以讲现在的湖北跟江西这一带,他是江西的抚州人,所以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他就是以地方父母官的名义,来占有抚州全境。原则上他就是地方的一个豪雄,不过这个地方的豪雄,他没有藉此来鱼肉乡民,他反而来保护抚州的居民。所以在他主政之下,他虽然说割据抚州,可是在唐朝末年黄巢之乱,各地方战火不断的时候,危全讽却保全了抚州全境,不仅让大家可以安居立业,还可以充实米粮,发展农商。所以在当时,抚州就变成战乱之下难得一见的桃花源。很多人都收拾细软,然后披星戴月,就是为了要逃到抚州去,到抚州境内可以躲避战祸。所以在唐朝末年的时候,抚州是一个人民向往的乌托邦,是一个桃花源。
谈到桃花源,应该大家都知道它是陶渊明的一个作品,桃花源是不是真有此地?是不是真的有桃花源这个地方?其实一般我们都认为桃花源是,陶渊明他所想像出来的一个理想国的境界。不过后来这几年,中国大陆为了发展旅游观光,所以很多的地方都宣称,桃花源在它那个省,在它那个县。所以现在就有四个地方宣称桃花源在它那个地方,但是禁不起考证,因为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它是一个想像的,一个理想国。桃花源的这个文字不长,《桃花源记》的文字不长,可是里面却给我们非常多的想像空间。所以刚好这一次有一位学生,他想要来研究桃花源,然后还有后来桃花源所衍生的一些诗歌,所以我也藉这个机会,也把《桃花源记》,把桃花源的这个概念,还有后来以桃花源为母题所创作的诗歌,我也通篇的来看了一次,才发现在不同的年代,大家对于桃花源的想像是不太相同的。本来桃花源是一个躲避战祸的世外桃源,一个理想国,可是到了后来,也有人把桃花源把它翻出了一个新意,主要是苏东坡,他认为桃花源事实上是四处都在,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只要你心里有桃花源,任何的地方都是桃花源,这是苏东坡他翻出的新意。王安石他也有不同的见解,他说桃花源,事实上这里面它是没有君没有臣的,只有父,只有子,所以他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君臣制度的地方,所有的人伦关系就变成是唯一的关系,没有君臣,没有贫富,这是王安石翻出的另外一个新意。所以我后来才发现,桃花源这个母题也有很多不同的角度,也有后世自己的阐述,很有意思。
好,来,我们再往下看,我们看到下面一位,叫做危素。危素他就是,刚刚我们在前面有讲到,通习五经的这一位经筵检讨,这边有比较详尽的文字说明,大家也就可以参看。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下面一份讲义,一百四十一江姓。江姓在大陆是排名第七十九,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五。江姓的远祖是来自于夏禹的时代,相传大禹的大臣伯益,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就受封在江这个地方,所以后来他的子民也就以江为姓氏。
周朝时候,因为这个江国跟姬姓的周朝不同来源,而且它又因为在长江流域,所以以中原的、以北方的角度来看,他就认为说,你们江这个国家,因为又在长江流域,是一个蛮荒之地,所以就把它视为是淮夷来看待。这所谓的淮夷,就是南方长江、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所以后来江国就渐渐的脱离了北方的中原文化,然后自己又被楚国侵略而灭亡,所以江国后来就以江为姓氏。伯益他原本自己是赢姓,所以由这样的脉络我们可以知道,江姓是从赢姓派生而来的。这个是江姓的主要起源。
江姓的迁徙分布我们就请大家来参看。我们看到堂号的地方,江姓有一个堂号比较特别,叫做忠廉堂,是起源于宋代有一位江灏,江灏因为勤王有功而被升职为建浦丞,后来又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的两州知府,为官很忠心耿耿,又很清廉,所以子孙就以这位祖先既忠且廉,所以以忠廉堂为堂号。
谈到历史名人,江姓的历史名人一定要提到的就是江淹。江淹他也是神童,六岁就能够写诗。而且文章写得很好,大家都争相传抄。后来也在官场上有一番历练。民间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就说江淹为什么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江淹自己曾经宣称他作梦,他有一天作梦,就梦到有一个神仙在梦里面给他一支五彩毛笔,五色笔,所以在梦中江淹他就接过了这个笔,然后梦醒之后写文章怎么写怎么好,所以就说他仿佛有如神助。然后到了晚年的时候江淹又作梦,又梦到了当年送给他毛笔的那位神仙,在梦中跟他索回那个五色笔,江淹莫可奈何,只好把五色笔还给这位神仙,梦醒之后从此写文章就没有灵感,就写不出好文章了。所以后来有一句成语叫做“江郎才尽”,那个江郎就是江淹。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外一个类似的案子就是李白。李白他诗也写得很好,也据说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作梦,梦到他在梦里拿毛笔写诗,写诗的时候那个毛笔,居然那个笔头冒出了枝芽,然后很快的长出了花苞,然后很快的居然那个花苞开花了,所以后来他梦醒之后写诗就突飞猛进,那个造诣提升了。所以后来我们也以这个典故派生了一个题辞,叫做“妙笔生花”,典故就是从李白来的。
所以作梦这个事情真的很有趣。
好,来,我们最后来看到江永。江永是清朝很有名的经学家,而且他是一个音韵学家,所以对于声韵,对于乐律,对于天文地理都有非常深的研究,主要他是以三礼为研究的范围,尤其《周礼》又很有创见。所以我们现在在研究小学,研究尤其是音韵,江永的这个学说是我们必要的参考书。
好,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就先到这边。我们就下个礼拜四我们再见面。请大家趁这一个礼拜的时间,我们就去做一下简单的族谱。好,我们下个礼拜四再请大家来分享,谢谢。
《百家姓》往期回顾:

《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4集

《百家姓》第2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3集(附文字档)


图文来源于慈光文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