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舟帆:隆中情思

舟帆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隆 中 情 思

 

舟帆

 

阳春三月,应朋友之邀,我又一次来到襄阳古隆中。

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一个字代表了隆中悠久的历史,而隆中就是指隆中山。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让隆中山具有灵气的是诸葛孔明。

诸葛亮曾在隆中居住耕种,并且由这里结束隐居生活,辅佐刘备成就一番天下事业。千百年来,古隆中便成了“垂千古”、“永清幽”的圣地。所以,古隆中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由此发轫。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主峰隆中山海拔306米,景区内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等。隆中山山势起伏盘旋,势若蟠龙,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头高昂,一头下垂,型如卧虎,好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隆中对、弃新野、走樊城、水淹七军、长坂坡、战当阳、马跃檀溪、司马徽水镜山庄、徐元直走马荐诸葛……这些耳熟而详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一带。据统计,一部《三国演义》120回,其中75回发生在湖北,32回发生在襄阳。三国故事湖北多真不是吹的。

记得小时候,文化娱乐资源匮乏,连环画就成了我童年时代别开生面的另一个世界。《三国演义》连环画,就让我爱不释手,不知看过多少遍。隆中更是熟记于心,到襄阳,看隆中,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

那时候,看连环画总爱分好人坏人,我相信罗贯中先生一定是刘备的铁杆粉丝。不然,他不会把好哭的刘皇叔当好人写。我年龄虽小,但心中也是有英雄情结的。好人排头的当数隆中卧龙诸葛孔明先生。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神仙级别的人物。自从刘皇叔有了孔明先生辅佐,我就觉得老刘不再可怜。

排第二名的,非常山赵子龙莫属。三国故事里其武功排名第二(此说有争议)。他不似吕布骄,不像张飞躁,和诸葛亮一样忠心侍主,关键是人还长得帅。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爱。韩国前女总统朴槿惠访问中国,获赠一幅赵子龙画像的礼品,高兴得如获至宝。这个终生未嫁的女人,把赵子龙不仅当偶像更当神一样供奉,这份爱慕与情义,也算到了极致。

可见,小说《三国演义》感动的不止是国人。日本、韩国、朝鲜和整个东南亚国家都很喜欢三国,上到总统、阁僚,下至凡夫走卒,都对三国很熟悉。三国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了西欧,北美。在日本,人们把三国英雄当偶像崇拜。出版了《三国人际关系》《三国智慧》《三国商业学宝库》等多部专著专辑,据传松下辛之助就是因善于运用诸葛亮的谋略,才做大做强了松下公司。


 

说起我到“古隆中”,还得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次因工作故,路过襄阳,专程到古隆中参观,走马观花看了一遍。一晃近30年过去。这是第二次来到这个曾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早晨的阳光,在洋溢着春之气息的天空里轻柔地倾洒,满目青山绿叶散发着勃勃生机。涩涩的青草味夹杂着淡淡竹叶香迎面扑来,似乎还缭绕着一股灵气,古隆中恰如罗贯中先生所言:“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隆中,因诸葛亮而名。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琅讶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父亲诸葛珪,做过泰山郡丞,母亲章氏,生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还有两个姐姐。诸葛亮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即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依附刘表生活,并在学业堂读书。在这里结识了名士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他们朝夕相处,抒发救国济世之志。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迁居隆中,置身茅庐,躬耕陇亩。

在刘备三顾茅庐招工之前,小伙诸葛亮也是一个爱学习、喜读书、善结交的有志农村青年。据后人研究得出的结论,诸葛亮在隆中,从17岁至27岁这十年时间里,做了以下这些事。

首先是勤奋读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隆中秀美的山水风景,给他的学习读书增添了不少灵气。其次是躬耕陇亩,勤俭养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否则他上知天文下解地理的能力不会从天而降,他的品行也不会那样高尚而令人敬仰。还有,胸怀大志,广拜名师,博釆众家之长。时时关注天下大事,研究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各种学派的政治主张及思想观点,他常自比名人管仲、乐毅就是证明。

而诸葛亮娶荆州沔阳名士黄彦承的女儿黄月英为妻,则是一段值得一记的佳话。曾经“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丑女”。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阿丑”并不丑。阿丑大名黄月英,又名黄婉贞,黄硕,小名阿娇,三国时期的女性人物,《三国志》中有记载。她从小熟读诗书,聪慧伶俐,长得花容月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传说诸葛亮的才学不少为黄月英所传授。诸葛亮五冬六夏爱不释手的那把羽毛扇就是黄月英所赠,上面写满各种锦囊妙计。难怪现在世人在三顾堂参观时,都想去摸摸那神密的羽毛扇。

长大后的阿娇听说诸葛亮学识人品不错,很是倾慕,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以此看诸葛亮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婚事。结婚那天,黄月英头盖红布,诸葛亮揭开盖头之际,面对花容月貌,应该是刹那间掉进了蜜罐吧。

诸葛亮这场婚姻,何止是“抱得美人归”,更大的惊喜接踵而至。结婚后,诸葛亮才发现岳父家社会关系广泛。岳父黄承彦和刘表是连襟。当年,荆州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人物蔡瑁把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也就是说,刘表现在不仅仅是诸葛亮叔叔的好朋友,还是自己妻子的姨父。而在荆州担任重要军事职务的蔡瑁则成了自己夫人的舅舅。

有了黄承彦这层关系,诸葛亮与荆州政界军界的接触就容易多了。通过这些渠道,身居隆中的诸葛亮不仅能迅速了解时局发展,朝廷和诸侯等各类人物的政治动向,也能及时掌握各政治集团的内幕活动等情报信息。这些,对诸葛亮策划出那份著名的《隆中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月的隆中,鸟语花香,轻风怡人。三国古邑风采在明媚的春光里是这样的别致。走进古隆中,迎面看到的是“古隆中”石牌坊,这是整个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1893),湖北提督陈文炳所建。牌坊高六米,长约十米,青石开榫的结构,四柱三门,气势不凡。牌坊历经岁月磨砺,古朴沧桑。上面雕梁画栋,集线雕、浮雕、缕空于一身,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两边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著名诗句,字体遒劲有力。左右两边小门上雕刻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

再看牌坊背面,坊额上写有“三代下一人”五个大字,是苏东坡对诸葛亮的评语。把诸葛孔明誉为夏、商、周之后政治、军事才能和人品第一人,这个评价空前绝后。且出自才华横溢,恃才傲物的东坡大学士之口,足见“诸葛大名垂宇宙”不是空谈。

赞许诸葛亮的,还有清朝嘉庆年间,沔县知县马允刚,他在古隆中题写的对联是: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而杜甫撰写的对联更绝: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将诸葛亮与历史上的名臣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提并论。

记得苏东坡在《隆中》一诗中赞扬诸葛亮:“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这让我联想到在三国纷乱战云中穿梭往来的“万承师″诸葛亮和他的才干与功绩:

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博望、空城计、火烧新野……无一不是近两千年里广为传颂的传奇。

隆中风景区在明代就形成了“隆中十景”,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1949年后又先后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猴山等众多景点。

这些景点个个有特点有故事,最能吸引我的,要数“三顾堂”。这或许是受小时候三国连环画故事《三顾茅庐》的影响。一旦走出连环画的画面,面对历史古迹时,我的想象就开始丰富起来,一种与智者对话,与古迹交谈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国演义》对刘备三顾茅庐写得十分精彩。三顾堂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策论的所在。刘备与诸葛亮会面的房屋早在明朝就遭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三顾堂系清朝康熙年间重建,解放前后又进行过维修。明朝吴绶在题三顾堂的诗中说“贤人隐岩穴,帝子再三寻,野处终身志,雄谈济世心。路回山隐隐,树锁昼阴阴,千载称鱼水,高风冠古今。”

在三顾堂门口,有一幅十分醒目的对联: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这是明代文人游俊所题。三顾堂有前厅三间,后堂五间,两侧回廊镶嵌历代石刻和维修记事碑文。中堂挂有三顾茅庐的古画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前门有古柏三棵,说是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的拴马树。一景一物都显得古朴雅致,能勾起人们对“鱼水三分合,风云四海生”历史的遐思。

关于“三顾茅庐”,《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句。而到了作家罗贯中的笔下,就成了洋洋洒洒,妙趣横生的《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三顾茅庐是蜀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公元207年,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三顾茅庐,虚心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全国的大计。诸葛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从战略着眼,提出了统一天下,必须走联吴抗曹,鼎足三立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三百多字,有对魏、蜀、吴三方力量的估计,也有统一全国的方针措施。最后还肯定地指出,只要按决策行事,“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这些主张说得刘皇叔心悦诚服。于是,在刘备的“卑词厚礼”相邀之下,诸葛亮有感于刘皇叔“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览英雄,忠贤若渴”。终于同意应聘,跟随刘备出山去打天下。自此,他们“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诸葛亮牢记使命,为实现隆中决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三顾茅庐后,结果怎么样呢?引进了超级人才诸葛亮,由此产生的溢出效应不可小觑。正如史书上说的:“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趋之若鹜。”这些,与诸葛亮的社会影响力不无关系。这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后的好处。

诸葛亮自公元207年离开隆中,次年就促成了孙(权)刘(备)联盟,他在羽扇纶巾谈笑间,使得曹操樯橹灰飞烟灭。从此开始了辅佐刘备,匡扶汉室的征程。

虽然后来诸葛亮六出祁连,终究没有完成匡扶汉室,统一恢复刘姓天下的事业,但国家统一的道路却是按照他所分析和提出的策论,遂成趋势。以至后人一致赞誉诸葛亮是“汉室栋梁”、“治世良材”。


信步在古隆中景区里,我漫无边际地遐想着、思索着,看着满山青青的翠竹,仰望湛蓝的天空,遥想着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世间烟云,似乎看到暗淡了的刀光剑影,听到了远去的鼓角铮鸣。远远看见诸葛亮轻摇羽扇,儒雅翩翩地从古隆中的竹林绿叶里笑吟吟地步出。他那羽扇一晃一摇,便轻轻改变了天下纷乱的版图,导演了一出出缤纷多彩的历史大剧。我兴趣盎然地来到草堂后厅,只见这里悬挂着大量匾额、诗句、楹联和各种碑刻。

这是历朝历代的名人题写所留,内容多是对诸葛亮的颂扬。这让我产生一个疑问,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忠臣不少,为什么只有诸葛孔明得到的点赞最多?这应该与那篇著名的《出师表》有一定关系。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忠臣。而诸葛亮《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应该最受他们亲睐与欢迎。统治者们要使自己的江山长久,必须要有像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卫道士来捍卫。为给朝中官员们树立“忠臣”的典型,这诸葛亮当然就是最好的标杆和榜样了。


古今中外,正面典型总是榜样,反面典型是为镜鉴。在隆中,既有万古流芳者的遗迹,也有遗臭万年者的遗痕。这个“遗痕",就是三顾堂背后残留着的一座土土堆——明襄简王朱见淑陵墓。

据《襄阳府志》记载,明朝时期,隆中诸葛亮故居和三顾堂曾遭到巨大破坏。起因是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袭封襄阳王的简王朱见淑,见隆中是一块风水宝地,想将隆中作为自己的墓地。为此,他上奏皇帝,将隆中封为藩陵,把隆中山改名为座山,与隆中山隔谷相对的山定名为面山,偏东的山定名为旗山,用以衬托藩陵。他派人毁掉诸葛草庐,在隆中山左边另建草庐。迁走隆中书院。他封山驱民,大造墓地,使原有的土木建筑,特别是两晋以后唐宋时期的碑刻石铭,破坏殆尽,荡然无存。这是隆中遭到的最大一次浩劫。

只是天道昭彰,因果来的得太快。翌年,这个妄想“拆毁他陵,增己阴寿”的朱见淑便一命呜呼,死后埋在隆中。想当年,这个无道贪求者为“永葆万年”,设置“风水陵寝”。岂料自身百年后,墓穴却被李自成的义军捣毁。朱见淑,非但未能以此来福荫子孙,就连自己的骸骨、棺椁也在烈火中化为灰烬,仅剩下在历代风雨鞭挞下、在无数游人唾骂下,一座孤零零的土堆。

一座隆中山,漫漫长史、世事沧桑,给后人留下多少慨叹。贪婪狂掠的王爷和鞠躬尽瘁的丞相,都留下可供游人追思的景观。二者相同的是,刻意追求的事物,都随着时代风雨而飞灰烟灭。不同的是,一座遗迹被人含泪轻抚、仰视凝望。一座遗迹被人指指点点、唾骂践踏。

有人说,如果把古今中外的书籍做个畅销书排行榜,《三国演义》当不了第一,也一定是前三。我想,要是作家罗贯中先生活到现在,光卖卖书籍版权,影视版权,游戏版权等等,估计很轻松就成了首富。多年来,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剧影视剧长演不断,经久不衰,游戏和动漫一直火爆,占据着互联网的半边天。当然,还有陪伴了几代人成长的《三国演义》连环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光岁月在日出日落中逝去,诸葛孔明故事在代代相传中绵延。老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想,古隆中本是一座自然景观的山,因为诸葛亮留下太多的逸闻和传奇,才渐渐演变成为了一座文化的山,故事的山,智慧的山。

正是: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资料:

1,《舆地志》.(南宋陈)顾野王、顾恒一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

2,《三国演义》.(明)罗贯中.人民出版社.1980.

3,《三国志》(全5册).(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中华书局.1982.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引注《襄阳记》 )

4,《品三国.上》.易中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7.

5,荆楚故书丛刊 :《襄阳耆旧记校注》. 舒焚 、张林川 校注.习凿齿 原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12.

6,《襄阳府志》(清乾隆25年(1760年).襄阳知府陈锷主持纂修.光绪丙戌(1886年)王万芳总.。2009.1.湖北人民出版社.

7,《隆中匾额楹联注释》.襄樊市隆中管理处.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9.


2019.5.16于武昌两湖院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舟  帆:皇帝与诗人

舟 帆:“五七指示”下的城关中学往事(1972-1974)

舟帆:远去的书信

舟帆:收音机

舟帆:端州赏砚

舟帆:古人的题壁诗

舟帆:“徐九经”朱世慧的艺术人生

舟帆:想起婆婆的鞋样子

舟帆:舌尖上的乡愁

舟帆:我的家乡天门龙潭湾

舟帆:天门方言趣话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秋秋:桥·老汉·我

陆羽金鱼:同一片蓝天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四)

郭良原:南北行吟--诗词一辑

小熬浆糊:万顷海涛鉴兴替

阊门阍人:九死一生

曾腾芳:茶经楼镇馆之宝《陆子茶经》归国始末记

棉花格格:我的母亲

方子:故乡的云

老渔翁:难忘荷花潭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欢迎赐稿,本公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