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舟帆:想起婆婆的粉蒸肉

舟帆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中秋夜,想起婆婆做的粉蒸肉

舟帆

 

自古以来,“月是故乡明,饭是家乡好”。中秋时节,望月感怀,望月思亲,望月生情。凡是漂泊在外的朋友,无不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亲人。
 
读李白的静夜思,品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到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亮,变幻的是月下的芸芸众生。
 
有人说,这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人远离了故土,才有了故乡,才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而中秋阖家团圆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被勾了起来,魂牵梦绕,便成了乡愁。
 
乡愁对我们而言,不过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怪,爹爹的零花钱,婆婆的家乡菜。这一切,也是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而我的乡愁,则是婆婆做的粉蒸肉。
 
大凡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这或许与我们国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有关,而且节日还多与农时的节气相关联,这样,所有节日的吃便与大地相亲近了。“民以食为天”,吃饭就是天大的事,食物才是身体的刚需。这也应了《礼记·大学》中“齐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而“齐家”中吃饱吃好既是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按照我国台湾学者张起钧在《烹调原理》一书序言中的解释:“古语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食色,性也。中国传统文化把男女关系隐蔽化、神秘化,认为其有悖礼教。所以,国人的人生精力就更多地转向了饮食,这样,不仅使得烹调艺术得到高度发展,而且还赋予了饮食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家婆婆是位能持家过日子的传统家庭妇女,尽管厨艺算不上精到,但并不妨碍她在厨房里展示身手,做几道家常菜,而那在我眼里,绝对是美味佳肴。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婆婆做的粉蒸肉。
 
在餐饮文化不得昌盛和物质匮乏,食物严重不足的年代,普通家庭在传统节日到来时,割上一两斤猪肉,让全家老少改善一下生活,美餐一顿,成了家人的一种企盼,而粉蒸肉是最受大家欢迎的。
 
婆婆做的粉蒸肉,首先是把五花肉洗净切成薄块,用盐、胡椒、酱油、生姜等,浸渍腌制(那个时候没有料酒、蚝油之类的调料)。然后把猪肉倒入一个盆内,放进自磨的米粉拌匀,让每块猪肉外面都沾满一层米粉和调料。
 
接下来是蒸,那时候也没有听说过电饭煲,高压锅。平常吃的米饭,都是用饭甑蒸熟的。
 
婆婆蒸粉蒸肉就是在饭甑蒸米饭时,在米饭的上部铺上几片青菜叶,再把刚浸渍拌过米粉的猪肉,一块一块叠放到菜叶上,与米饭一起蒸熟。这样在大灶上隔水蒸制大约半小时之后,饭甑盖上缝隙里冒出来的蒸汽由围着饭甑盖缭绕变成徐徐直升时,说明米饭熟了,粉蒸肉也熟了。 

刚出锅的粉蒸肉,香气四溢,肉香里透着大米的香味,猪肉外层的米粉上渗透着猪油,有着酱油红的颜色,看上去晶莹剔透。婆婆把蒸好的粉蒸肉一块块夹出装盘,这时候我最喜欢拿着筷子去抢铺在猪肉下边的那些青菜叶吃,菜叶很油,而且沾上了米粉,拌着米饭一起吃特别香。
 
后来,我下乡农村,也曾自己学着做饭。每次回城关,婆婆想方设法都会给我蒸一碗粉蒸肉。记得一次,我问婆婆,粉蒸肉怎么做才好吃?婆婆告诉我,做粉蒸肉,猪肉拌米粉时,米粉的潮湿程度是关键,水分太多米粉太潮,蒸出来的粉蒸肉会比较粘,不清爽。水分太少米粉太干,蒸制后米粉会脱离猪肉表面,吃起来感觉干巴巴的,要恰到好处才行,凭的是猪肉拌米粉过程中的手感。另外,肉最好选择肥瘦均匀的五花肉。肉买回后,不要急着改刀,可以先用擀面杖或菜刀的刀背将五花肉敲打几分钟,让肉质松软一些。
 
婆婆做的粉蒸肉成了我们家的美味。记得她老人家在世时,那些年的中秋,月色如水,天地一清。那些年的时光,温馨、美好。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绝唱,相聚只有在梦里了,可望而不可及。说句孩子气的话: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粉蒸肉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饭是家乡好。最美的中秋永远停留在梦中,它停留在曾经的记忆里,成了我今生最珍贵的财富。

 

多少年过去,婆婆早已离开了我们,驾鹤西去。但婆婆做的粉蒸肉,那种滋味,想起来仍然让人垂涎欲滴,难忘之极。

 
再后来,我成家了,也学会了做饭。虽然我也曾多次尝试过做粉蒸肉,但总是差强人意,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那滋味总不如婆婆做得那么好。久而久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粉蒸肉早已不是稀罕物,我便很少做粉蒸肉了。因为我终于明白,我做的粉蒸肉里缺少的一种滋味我永远也无法弥补,那就是婆婆的滋味。这滋味是我的基因图谱里早已注定了的,深入骨髓,遍布我血肉之躯的各个角落,每个毛孔,而且必定与我同处一生一世,共生同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血緣之亲。虽然这么多年我走南闯北,走过千山万水,尝过不少地方的美食和一些名厨打理的精致菜肴。但是,我家婆婆做的粉蒸肉是别有滋味,它随着婆婆的离去而成为了绝版,永难复制,只能被永久怀念。 

"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明月,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婆婆在的时候,全家人团团圆圆幸福欢乐的时光。
 
于是,我只好像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似白居易“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学高适,“故乡今夜思千里,鬓愁明朝又一年。”借月借雨借鬓把无形的乡愁有形化,了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意愿。

2019.9.12于武昌两湖院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舟帆:宋家台村的知青岁月(上)

舟帆:宋家台村的知青岁月(下)

舟帆:印象喀什

舟帆:隆中情思

舟  帆:皇帝与诗人

舟 帆:“五七指示”下的城关中学往事(1972-1974)

舟帆:远去的书信

舟帆:收音机

舟帆:端州赏砚

舟帆:古人的题壁诗

舟帆:“徐九经”朱世慧的艺术人生

舟帆:想起婆婆的鞋样子

舟帆:舌尖上的乡愁

舟帆:我的家乡天门龙潭湾

舟帆:天门方言趣话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棉花格格:记忆里的秋天
小小:岁月悠悠学徒情(外一篇)
四巷子:林彪秀水河子之战(下)
四巷子:林彪秀水河子之战(上)
荆楚山樵:心祭——魂兮归来
教师节征文集锦(三章)
陆羽金鱼:我当孩子王的日子
飞鱼:那些年,你们曾光耀在我生命里
榕树:我和我的老师们
门外窥易:舔碗兜子
小熬浆糊:到更远的海边画个圈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