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情 | 礼露:大年初一,哥哥突然走了

礼露 新三届 2020-02-26


作者档案

大学时期的作者
礼露,满族,祖籍辽宁辽中,1954年生,小学就读于沈阳市和平一小,下乡知青近七年,其间做过农村小学教师、渔村中学教师、农村供销社售货员、发电厂化验员。1979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曾在多家媒体担任记者、编辑、采编部副主任等,有《发现伍连德》(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另有纪实文学《疫城往事》网上连载,在中国新闻社退休。

原题 
妹妹送哥下乡




作者:礼 露


 

大年初一,哥哥礼柏林突然走了。他一个人在云南的边陲,独自踏上了远去天国的旅程。接到噩耗,所有的亲友都震惊了。今年春节,让人肠断心碎。


正值武汉肺炎疫情汹涌,大家都封闭在家自我隔离中,我急匆匆准备口罩等全套防护装备,在网上买好机票,从沈阳出发,直奔昆明,然后转道芒市、德宏州。我们一行7人,此刻正在赶往勐卯的途中。


一路上,哥哥的那些少年往事,一幕幕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恍若昨日。


知青时代的哥哥

五十年前的事,今天仍残留在记忆中的还有多少?比如1968年知青下乡?只剩三五个模糊的画面吧,还有一个清晰的实物,这个老物件现在就在我眼前,这么多年“断“舍”“离”,它居然还在,很低调的待在卧室那个旧衣柜之上,一声不吭地待着。它的存在似乎在提醒我,写写送哥哥下乡这个事吧,五十年啦。



目睹妈妈被摧残



1968年12月,具体是哪一天?记不清了。总之那天哥哥突然跑回家来急匆匆和我们说,都要下乡!下星期就走,去盘锦。


哥哥那年17岁。


13岁那年,他考中学,因为爸爸是右派,一个小学生考中学,竟没能通过“政审”。备注标明:其父是摘帽右派。因此没“考上”他的理想,实验中学。后来就上了辽大附中(辽宁大学附属中学)。


紧接着文革开始,他因为家庭问题(父亲是右派,妈妈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成为“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子弟),不能加入红卫兵。也就没有了革命造反的资格,于是少年礼柏林到处流浪,不知所终。但中间也在家里待过些时日。


他喜欢装半导体收音机,我记得我还曾经支援过他15元钱,买半导体零件。这钱都是从家里买菜的钱里一点点克扣(贪污)出来的,当年借给他了,结果至今未还。


因为1967年夏天的一件事,少年礼柏林从此逃离家庭。


当时,他穿着大背心正在家里组装半导体收音机,手里拿着电烙铁,专心焊着。突然,一伙红卫兵破门而入,押着我妈妈闯进家里,我妈背着“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王XX”的大牌子,头发已经被揪光了,脸上是血,胳膊挎着,因为尺骨被打断了。


我们家的窗户就看着学校操场。当时,她已经在操场上被批斗很久,人站不住了,摊在地上,被架回来。因为我妈妈说要回家,她可能真的觉得自己挺不住了。这些红卫兵,十四五六七八岁,和我哥差不多,就押她回来楼上。


妈妈说,当着我们和红卫兵的面说,她不能再坚持了,站不住了,坚持不住了,红卫兵说不行,必须下去再认罪。


这个时候,我注意到,我哥哥眼睛呼地红了,他本来背对着红卫兵在焊半导体,突然,他呼地站起来,转身,手里攥着焊枪,眼睛冒着怒火。


当时屋里革命小将有七八人,我不知哥哥是怎么想的,他可能不想活了吧,就在那一瞬间,说时迟那时快我扑向我哥,紧紧抱住了他。我哭嚎着大叫着:哥,哥!哥!哥!我抱他死死地,不让他双手活动,不让他打红卫兵。几乎同时,我妈妈大哭起来,和红卫兵说,我马上跟你们下去,我下去,我挨斗,我挨斗,我是牛鬼蛇神,我跟你们下去。


就在那几天,一个青年死在操场边我们楼下,他也是红卫兵,不知什么原因被打死,可能是红卫兵之间派系斗争。因为天热,又很久没人收尸,绿豆蝇嘤嘤地落在那个青年满身。


后来,给妈妈送饭,妈妈说,让你哥跑吧,快跑吧!跑得远远的……之后,他跑了。去了哪里,干着什么,没人知道。家里,就我和妹妹坚守着。其实,那时候的“家”,也早都不成个家了。


我们的家在中学院内的教师家属楼上,那是在一个教学楼上生生接出来的一层简易住宅,在今天看就是违章建筑。那里有我的童年记忆:饥饿,楼上没有厕所,全楼十几家共用一个水龙头和一个厨房。


然而,说到家,真正的噩梦是从1966年春夏开始,到1968年底这个时候,家,已经被红卫兵抄了无数次,遍体鳞伤,门口贴着对联:屋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横幅:牛鬼蛇神。咱家本来也没什么东西,这时候就剩了几床破被和几个放在地上的锅碗瓢盆。

 

咬牙买下毛毯



我迅速行动起来,给哥哥准备下乡行装。一到太原街,发现所有的店都是挤满了人,联营(最大的百货商店)里人头攒动,外面很冷,里面人挤人,头都冒着热气。我根本挨不到柜台的边。那时候人们是不讲站排的,谁力气大谁先买。


热销的是衣服被褥脸盆什么的,我给哥哥买了里外三新的一套穿的,秋衣秋裤不到三元一件,当时没有化纤的都是棉料的,被子是不是新的?记不清了。


印象最深的,大家都在抢购一种双人棉毯深咖啡色的,我好容易挤进去了,但犹豫了,12元,太贵了!手里全部只有100来块钱,我和妹妹妈妈爸爸还要活。所以,我退出来了。经过一夜激烈的思想斗争,第二天到底回去把那个毯子买了,因为我知道盘锦很冷很冷的。



那只藤皮箱


老沈阳都知道太原街圈楼副食市场吧,外面有个日杂商店——园路日杂店。那是我爱逛的地方,一直喜欢看那里的竹制品藤制品。但舍不得买。当时下乡的似乎都有长远打算,那时没有旅行箱,很多人家里给拿的是木制箱子很沉很大。我家没有箱子给哥哥带,于是我盯上了那里的藤皮箱。那是我心仪已久的。也是第一次没买,第二次才下了决心。有两个规格的,小的16.5元,大的21.5元,我咬牙买了大的。

实话说,那个时代,下乡拿这么漂亮的藤箱,会被人质疑的,真的很小资。我和妹妹过去,以瘦弱之躯,愣是把它扛回了家。这个箱子有人说好看不实用,单薄,忘了谁说的了。但我哥说:挺好的。

兄妹三人抱头痛哭


我和妹妹一起送我哥下乡走的那天,是个阴天。时间大概是1968年12月19日到25日之间的某一天。傍晚,沈阳南站又冷又暗,不记得有敲锣打鼓那情形,但站台上有些忙乱的人,也有家人送行的。那个年代,很多家五六七个孩子,不太拿人当人的时代,家里没来人送也正常。当时我哥就说不用送了,爸妈被圈着,还要给他们送饭。我们也答应了说不送。但我和妹妹还是赶过去了。当时我哥自己已经上车了,也觉得不会有人来送了。

我们找不到哥哥,恰巧看到一个我哥的同学,就让他到车上找到我哥告诉他我们来了,在南站广场的苏军纪念塔下面等着。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和妹妹都不知还能最后见哥哥一面不,还能送成我哥不。

想不到,我哥真的从站台那边出来了,他疾步奔向我们。我,我妹妹,我们三人抱头痛哭!
 
哥哥下乡走了。后面的日子,就我和妹妹和在牛棚里的爸爸妈妈继续煎熬了。

哥哥后来在盘锦三年,之后很快,我们全家都被下放到辽宁兴城农村,哥哥后来也归到兴城。大约1974年,他从农村抽到葫芦岛锌厂做工,之后的经历还很多,以后慢慢再叙吧。

“哥,给我回话!


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哥哥在遥远的云南勐卯。他在微信里说,今天就是年三十了,带上祝福,捎去祝愿,尽量宅家,避免感染,远离病毒,平安过年,谨此给小绿并转劼克拜个年,祝新春快乐,身体健康,诸般如意,ID少被封两次,鼠年吉祥。


“哥,给我回话!


可是,任凭我怎么呼唤,他都再无回应了,就这样消失在了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之中。


延伸阅读
礼 露:那年,我从非典中死里逃生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少年往事

周大伟:我记忆中的北京三十一中

李杭:我那遥远的北京四中

陶洛涌:青春绽放在师大女附中

陶洛诵:我在圣洁美丽的北京女十二中

张大青:小提琴之殇

杭雪:挥之不去的红色记忆

杭雪:荒芜年代和我的第一个闺蜜
刘晓华: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天一夜

刘晓华:与尼克松一起看北京人表演

周总理指挥我们歌唱"共产主义接班人"

刘晓华:在庆祝十一游行的彩车上

萧蔚:东八楼,我儿时的记忆
田沈生:我们到中科院偷吉普
 田沈生:京城里那些忘不了的儿时旧事
于光远长女于小红:白花丁香树
于小红:石榴花开人无语
顾晓阳:儿时的夏天
张亦峥:少年诗酒如浮云
杜欣欣:看电影,夜幕下灌了"迷魂汤"似的
杜欣欣:拍婆子的考证(美女不论出身)
刘索拉:小女生为加入红卫兵苦练骂人本领
北京顽主们的血色青春
北京"老莫",梦开始的地方
王宗禹:我目睹了毒打老师父母的野蛮暴力
夏新民: 我的沙湖记忆
余琼琼:肥腊肉,瘦腊肉,永远的痛
蒋蓉:革命洪流中的小水滴
周初:我那淘气惹祸捅娄子的童年岁月
邱炜煌:一个少年眼中的革命时代
我们那一代人的奇葩芳华
邹坚峰:文革中的无聊往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