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丨渝笙:喘息,1962年记事
作者档案
渝笙,又名欧阳惠,1940年生,研究员,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后,点滴记忆,零星感悟,写下一些东西,希望是人类灵魂合弦中的一个音符。出版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
原题
喘息:1962年记事
五十八年前的一九六二年,这是一个特殊年份。那年也是这个时候的元月至二月份,北京召开了一个空前绝后的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不仅对我国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当年,甚至以后一些年份的经济、文化、科技、生活许多方面都和前后大多年份都有所不同。
这年有哪些特殊之处呢?这一年和我们老百姓紧密有关的又是哪些事情呢?我先就从高考和录取这段经历说起。
一, 高考
1,自从1958年起国家要求高中学生建立档案起,高等学校统考便有了不宜录取政策,后来我们这批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子女,许多都在不宜录取政策之内。我们四兄妹中,我们三人读大学都经历了许多挫折。1962年虽大学录取的人数较少,考的人数却很多,而我们兄妹中学习成绩略差的弟弟却在这年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
弟弟考上大学本应是我们家事,可是父母却因此受到所一把手在大会上的表扬。我父母在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工作,该所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在一个大院,两个单位高级科研人员和所领导居住的宿舍12、13栋挨在一起,还共有一个花园,两宿舍总共不过三四十户人家,而且两个研究所的一把手又是夫妻。因此下一代升学状况,这个群体内的人常会很快知晓,可能他已掌握两所高级科研人员子女在这几年升学状况不佳,他才会在会上对我父母予以夸赞。
2,高考的题目也脱离了多年阶级斗争的主线。
那时高考的语文只考一篇作文,没有现今的那么多的内容。这年髙考的作文题叫“雨后”,不仅改革开放前没有这种类型的题,就是现今这样的题目也不多见。
二、粮食问题
1959~1961年是我国社会粮食奇缺的一段时期。各地的执政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以渡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饥荒。1962年也是许多省份获得大大改善的年份,只是各省改善程度相差悬殊。
我们家在辽宁,这一年是全国改善程度中等偏好的省份之一。我不知什么时候允许单位和个人去开荒种粮的,新开荒地到真正粮食收入较好有个过程,到了1962年,才真正使收的粮食解决了居民的短缺。
因为定量粮食减少,每人都在经受饥饿的考验。父母的单位虽然是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仍在郊外办了个农场,种植了水稻,1961年虽分给职工一些大米,但数量不多。1962年林土所农场收的粮食分给了所里每个职工50斤大米,甚至附属的林土学院学生也分了一些。
我和弟弟在也在院外小河沿旁开了一块荒地,这年收了大约六七十斤苞米,不仅解决了我家粮食困难,还给被打成右派在劳教我的二舅20斤粮票,并支援了一些在四川成都工作我的哥哥食物和粮票。
当然一些省份解决粮食问题较差,如四川;一些较好的如湖南,食物供应开始松动,无论南(广东各地)东西(沪浙、云贵)途经湖南,许多会中途在长沙下车,购一些食物再继续前行。在议价和自由市场的粮票售价由每斤两角,正逐渐下降。
三,各项政策的松动
1,知识分子政策(含工业):1961 1962年,当时国家也采取许多办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如1961年始先后制定并颁发了《工业七十条》《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鼓励知识分子发愤图强的文件,这些文件虽大多是1961年草拟的,真正发挥较大作用也是1962年。
特别是为了让知识分子放下包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于这年的三月在广州召开中央科学工作会议,还举办了有关的专门的座谈会。这个会议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陈毅、聂荣臻、陶铸等都出席了,主要解决如何正确估价我国知识分子现状,纠正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左的错误,实事求是、全面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陈毅在广州会议上宣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改为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因此叫这个会议摘帽会)。
2,1962年9月27日,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1961年3月15日~23日,中共中央在广州举行会议。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条例总结农村人民公社3年的经验,针对社、队规模偏大,搞平均主义,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同年5、6月间,中共中央又对草案作修订,制订了供讨论和试行用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1962年9月27日,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农村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有利农业发展的经济发展的政策,甚至出现“三自一包”也没有制止,1962年,饥饿的阴影开始消退,我国经济逐渐正在恢复。
四,学习雷锋运动
1962年鞍山某部一个汽车兵因公去世,他留下了一本日记,引起了我国最高领导人的重视。这是雷锋和他的日记,于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发起了一场学习雷锋精神的运动,这不仅对社会风清弊绝起了较好的作用,且从此雷锋纪念日连续不断,直到今天,只是逐渐演变成纯粹是做好人好事的日子。
就是那年学习雷锋运动,逐渐在全国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不详)开展了评功摆好运动,不仅一反常态的批判、斗争性的运动,就是务虚的自我思想改造活动也未进行,完全在相互夸赞中进行。
五,在科技领域大力提倡学习彼维雷奇所写“科学研究的艺术”的小册子
当时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大跃进思潮余波等的影响,大多数知识分子,尤其年轻科技工作者在向科学研究探寻时,仍然觉得有些茫然,老科学家虽也言传身,影响范围有限。科学研究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方法得当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知那位科学家举荐了一本书,叫《科学研究的艺术》,它是彼维雷奇所写。光明日报将金汝煌摘译的内容,于1962年5月7日~10日发表,立即广为宣传,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尤其科技工作者的注意,后经许多单位翻印。
随之全国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便自发地形成了对其进行学习热潮,有专门关于“科学研究的艺术”学习讲座,有学习心得的报告会,不但科技工作者,就是许多大专学生也被吸引,进行阅读、揣摩和研习。
大多数人因此受到许多启发,他们一面学会了如何理清自己思绪,制定了所研究项目(课题)的方法,另外也学着去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科学技术一样有技巧,科学研究也是一种艺术,通过无数科技人员的顽强努力,虽然当时条件是如此简陋,环境是那么封闭,从这时到“文革”前的短短几年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科学技术成果,使我国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并向前大步向前发展,也对“文革”中仍然坚持的科研项目有着很大的帮助。
我得到过一本,后来被人借走,现今仍保留一本民盟在内刊上翻印的此文。
六,我的人生转折点
我因不予录取政策,进不了大学,也就在1962年,我不仅获得了大学生学籍,而且还是一个三年级的大学生,又在这一年先后读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化工和气象(关于我的求学经历我会专门撰文讲述)。我身患浸润型肺结核钙化、纤维化,痊愈了。
在1961年前后,大多数那些1957年被打成的右派被摘掉了帽子,到了1962年,被送去劳动教养的极右分子,也解除了劳动教养。
在阶级斗争的一波又一波的大潮中,在1962年得到了暂时的喘息。因此1962年,不仅同那个时代后来的许多成就密切有关,尤其对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经济(含工农业)、文化、科技、国防也因此都有较大的起色,且还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候。(据传这一年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可能他也发现已经错失我们大陆最脆弱的时机,而放弃。)
阶级斗争为纲,虽在1962年得到暂时的喘息,1963年 “四清”运动试点又开始了,接着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而越演越烈,直到改革开放才算终结。
渝笙阅览室
韩贤强:我被当年的自己感动了李谦:见证贫困刘培明:下乡插队时看过的“禁书”沈美琴:淮北岁月,我像熬干的小油灯《南京知青之歌》作者任毅:写给知青朋友的一封信李薇薇:一次半道截车引发的血案
刘培明:竹子开花了,"一打三反"在商南余更生:影落商南,饱经人间的苦难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1967年六千长沙知青大逃亡始末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王虹:插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