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丨程远:我们班的贫农队,清贫一家子的快乐时光

程远 新三届 2022-03-21


作者简历


程远,1952年生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77级,毕业后先在北京装潢研究所工作,1984年回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曾赴美国举办画展及学术交流。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环境设计素描表现艺术》《线绘造型基础素描》及《色彩基础》《建筑线描》《表现色彩》《建筑线描教程》《程远建筑美术教学精粹》《水彩》《走东串西­­——程远绘画之旅》等。


原题

贫农队




作者:程远


我们工美特艺77班,共有十四名同学,其中大多数,是依据中央政策满工龄五年,带着工资上学的(每月四十多块)。那么剩下的四位,我、池小清、邱坚、韩眉伦,则属于毫无收入的白丁了。


分文不挣,家境又困难,还上这种需自购颜料纸张的学校,想着头就大。幸好开学不久,校方的“助学金”评选启动。我们班按家庭经济状况,配有三个名额,池小清一级18元,本人二级16元,韩眉伦三级13元。


我对于自己的二级评定,心里很是不甘,因为除了吃饭,咱还有抽烟的习俗呐。为多获取两块钱,我便私下鼓动全班说:“大家一定要支持我啊,为咱争个一级18元的。”


班,就是家。一闹腾,班主任很快予以批准。


那么白丁,就仅剩下邱坚一个了,原因是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了30元,不予补助。她对此也没发什么牢骚,谁让自身家境相对富裕呢。


无工资,也不趁自行车,以至凡逢课余到校外写生,我们四位都会凑在一起去挤公共汽车。时日一长,“贫农队”的帽子便扣在了我们的头上。因本人是唯一的男生,又额外多获得个名号——“党代表”(有“常青指路”的意思)。


贫农队唯一一张同框照片,前面左一池小清,左二邱坚,右一韩眉伦,后面背影是程远


动物园午餐

 “贫农队”的实质,说白了,就是外出时总会在用钱的方面纠结。

一次,去动物园写生,面对五分钱的门票,我们几个全嫌贵。

那咋进呢?

咱打小就在海淀这片混,熟悉此处地形,于是一摆手,率领着其余沿着动物园外墙,朝东北方向环绕。来到“老莫”(莫斯科餐厅)的位置,再瞅准人迹更少的光景,本人以身示范,翻越了那道“维多利亚”式的铁栅栏围墙。

那仨女生推搡嘻笑了一会儿,才相继仿照而进。
 
在园内如何写的生?光顾了多少动物领地?忘了。肚子开始闹革命,记忆里却呈现得非常清晰。


照常规,此际应该去买面包。然而果料的一角五,普通的也得一毛,再加上一毛五的汽水,光靠助学金生活的我们,怎么琢磨,也觉得不太划算。那就继续转吧,万一能找到更便宜的食品小摊呢?许是天意,或者饥饿的驱使,更可能是香气的诱惑,我们几个一直徘徊在动物园中心位置,那个带有天棚餐馆的周边。

当再次转至餐馆的正门时,一个念头油然从本人脑中升起:虽说此处花销不适合我们,但里面,肯定会有廉价的馒头和米饭呀。再买个带咸味的蛋汤五六的,一顿饭不就解决了。

想至此,我一扭脸便拐进去了。

一问,果然馒头二分钱一个。但同时,不管你买不买汤,必须得点炒菜。

回头与几位一商量,终于下决心,就在这块吃。接下来,各位开始翻腾自己的衣兜,将里面所有的毛票、钢镚儿,全然掏了出来,凑了七八毛钱(当时并不担忧回程车费问题,因为每人都购置了两元钱一张的月票)。随后,我们用所凑的钱,买了一堆馒头,却只点了一盘带肉的炒菜。

菜一上桌,饥饿的几位哪还顾得上礼让,立马下箸开吃。没片刻,盘内实货便被扫荡一空。

可馒头还没吃完呢?

咱是“老插”,脸皮厚,拿捏着半拉馒头,伸臂就去蘸盘子里的剩油汤。此举令那仨女生一愣,但紧忙效仿。最后,把那盘子给抹得干干净净……

参观同学参与的机场壁画,中间为参加机场壁画泼水节绘制的韩眉伦(袁运生设计)左邱坚,右苏宪华。
 


四川写生,前左一曾小俊,右一韩眉伦,后程远


在四川写生,左后程远,左一苏宪华,左二邱坚,右一韩眉伦

维护尊严

我们四个除去在动物园画速写外,还光顾过芭蕾舞团排练场,以及北京火车站广场。厮混久了,关系自然越来越铁。

铁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事例。

1978年秋季,我们班由海坨山实习归来,带队老师朱军山,在一家正经的餐馆请全班吃饭。席间,热闹非凡,朱老师提笔写诗,众人高歌,相互敬酒。

结果,本人喝大了。

出了餐厅,我和贫农队三位女生登上一辆公共汽车,并站在了前后车厢对接部位。殊不知车一启动,此处最晃,酒劲一涌我就吐出来了。惹得四周乘客鄙夷避之,并发出许多讽刺谴责之词。

我知道是自己的错,迷糊中一股劲儿地道歉:“对不起,实在是对不起。”

可有些乘客仍然不依不饶。

此刻,平日里挺文雅的三位女生,立即以半弧形将本人护定,同时情绪激昂地用手指及语言,奋力反击着对方的数落……

真的,我特别地感谢!

程远好喝酒且每喝必醉。当时正演日本电影《望乡》,同学笔下的程远叫人哑然失笑

同学笔下的贫农队三个女生

同学笔下的程远和邱坚

邯郸羊汤

时日转至1980年冬季,贫农队和班里其他同学,前往邯郸陶瓷厂进行实习。

别看陶瓷制品烧出来挺干净,可制作过程却总要和泥巴打交道。尤其打磨半成品时所产生的粉末子,闹得浑身上下哪儿都是,嗓子眼儿被呛得直冒烟。尽管如此,同学们干得依然非常敬业,到了下晚班的时间也不收手。

夜深人静,步出厂门,透过路灯的光芒,能看出满天漂浮着厂区所特有的粉尘。在一盏路灯的旁边,有个棚子,靠墙的地方支口大铁锅,里头煮着“咕噜咕噜”乱冒热气的羊汤。

这时,工厂食堂业已关闭,而又冷又饿的我,知道回宿舍也没啥热乎的东西可吃。就上前,打听羊汤的价格。

卖汤老头回复说:一毛钱一碗。

这价格,也太适合本人了!非但便宜,碗还特大个。我立住不走了。

而同行的“贫农队”女同胞,均嫌这羊汤太过膻气,瞅着也不洁净。所以宁可回宿舍啃中午剩下的硬馒头,也不愿领略此等玩意。

本人呢?有陕北插队的经历,对于羊的任何烹饪做法全无忌口。并且经验告知,食品经过如此煮沸,啥样的细菌也存活不了。

望了望其他贫农队员逐渐远去的身影,我想:你们走就走吧,咱自个独闷享用。之后哈了哈手,钻入棚内,坐在矮方桌旁的小板凳上,要了一碗羊汤。随之,俯下身,边吹气边抿着碗边吸溜起来。

不是说,在此天寒地冻肚中无食的状况下,喝这烫嘴烫舌烫嗓子眼儿的羊汤,真可算是达到了神仙般的境界。不一会儿,脸部开始发热,跟着能感触到汤内营养,由胃里滋滋地往浑身各处乱窜。人形姿态,也由初起的萎顿,逐渐舒展开来。待仰脖吸溜完碗底的最后一口,兴奋地站起,然后大步流星地朝宿舍走去。

一晚上如此,两晚上如此。待到第三天晚上,几个“贫农队”女成员终于绷不住劲了,也过来买碗试着喝。这一试倒好,以后每晚全来,品尝那膻味极大,既解饿解乏还驱寒一毛钱一碗的邯郸羊汤。
 

和祝大年先生在植物园写生,前面左同学陈宝光,右祝大年先生,后排左池小清,中邱坚,右程远
 
前面岳景融老师,后面左池小清,中邱坚,右程远

淄博要饭

去淄博陶瓷厂实习的困境,与邯郸不同,是因为所呆的时日较长(二十来天),以至临返京的前两天,我们“贫农队”成员囊中银两几近告罄。

如果在厂内食堂省着点儿吃,也凑合得过去,可馒头咸菜千篇一律,实在难以下咽。面对此种情况,本人献出个点子:嗨,咱不如到大街的餐馆里,去要饭吧。这样,可以换换口味。

要饭?小清和邱坚一听,难以接受。伦子虽有些吃惊,但没否定。

而我为什么会去要饭呢?是那阵自己有个观念:一个有素质的人,必须得接触社会的各种阶层,上至各级领导,下至三教九流,甚至包括流氓地痞,都要有所交流,有所了解。

去要饭,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特殊体验吧。

既然女生脸皮薄,干不成要饭的事,咱干脆自个身先士卒来做个表率。

所选择的饭馆门脸,不能太过寒酸,因为在里头的吃者也不富裕,估计舍不得给。也不能过于华丽,你进去要饭,店家肯定不让。

找到的这家,门面算是中等的,有两层的营业空间。

我寻思:一层,吃客太多,在此要忒扎眼。于是蹬踏着嘎吱作响的木楼梯,上至二楼。推开门,发现里头摆有四五张桌面,仅一张旁,坐着个中年男性,边喝着小酒,边夹着盘中的菜肴。

我正迟疑着,耳闻背后有响动,一回头,是伦子跟进来了。可她怕丢脸,选坐在了吃者的邻桌,算作间接的支持吧。

回头的瞬间,我还瞅见餐厅双门对接的缝隙处,小清和邱坚的眼睛在朝内窥视。

是督促?还是检验?或者看热闹?可能兼而有之。反正就这阵势,表明咱已没了退路。于是静了静气,尽量稳住步履,走到那位就餐者的桌边,然后,伸出了一只手。

对方表情很诧异,但未掺有嫌弃的成分。他沉默了稍许,便朝我所站的位置,推过来一盘花生米。

我脑子在飞速转动:你只给一盘已消费过半的花生米,这能解饿吗?更重要的是,咱还有另外三位待食者呐。

后边的意思也说不出口啊!我索性霸王硬上弓,拉过把椅子,坐下,既而把花生米一粒一粒地往自己的嘴里送。眼睛,却盯住对方继续看。

另一桌的伦子旁观至此,受不了了,起身,捂着嘴就朝门外跑。

她这一逃,使得我心理的“坚定”防线全然崩塌,也立起身形,冲对方点了点头,不忘抄起那盘花生米,尾随着伦子的路线遁迹而去…….

后来伦子告知,当时,她觉得我挺深奥的,随身老带着本《五灯会元》参禅悟道的书。所以约摸着我这次要饭,是在修行什么功法,模仿僧人的乞食,以便渡过心理上的一道关口。

受我影响,伦子隔年去山西时,也买了《五灯会元》的上下册,一路背着,看得头直大。
 
家庭互访

以上所言,似乎我们“贫农队”生活挺惨的。其实也不然,在京期间,我们几个经常会互换着到各家走访,谈天侃地,饱餐一顿。

登门造访次数最多的,是池小清的家。其地址,位于新街口太平胡同北影住宅区,正经的老北京四合院,头进制靠南的一溜儿平房之内。


之所以频繁去,主要是小清父母已去世,呆在那里自由。再有,是她家的画册及影册极多,而且净是大部头的、年头久远的。去看了多少回,也没能全给浏览完。

由于父母均已去世,所以小清的大姨妈常住于此照应她的生活。大姨妈,南方人,每回我们去,都会嘘寒问暖,并且负责供给饭辙。大姨妈一点也不刻板,见到我,总直呼本人的绰号——“老大”。令我感动的是,若干年以后,大姨妈都九十多岁了,还老问:“老大怎么样了?”

而小清,是位很清高的女孩儿,平常不怎么喜欢与外人交谈。但只要我们几个聚在一块儿,便会滔滔不绝地述说起来。口中念叨最多朋友的名字有,李新、凯歌、凯燕、李清、棉棉、张红年什么的。可这些人,基本没在我们聚会时出现过。

棉棉(北影谢添之女)例外,她老来,长得胖胖的性格特好。

还有另一位。有一次,我们在小清家里进行人物写生,模特为小清的原同事小丁。画像的自始至终,居于同大院的陈凯歌,都站在后边默默地给予观看。画完与我们聊天,也是笑容满面,赞不绝口。
 
小清的哥哥池小宁(小名毛头儿)也露过面,只是不大爱说话,给人以性格内向的感觉。然而他对于自己的爱好摄影,绝对判若两人。不管是造访我们班教室,还是在首都机场壁画的制作场所,他所选择的拍摄角度着实与众不同。从不跟对象打招呼,忽而蹬桌或攀架高高在上,忽而哧溜钻入桌下仰面用镜头冲着你。

以至日后,池小宁成为了多部著名影片的摄影者。影片有《秋菊打官司》《西夏路迢迢》《汉武大帝》《乔家大院》《走向共和》,等等。
 
老礼儿风范

韩眉伦那块儿,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她闺蜜王珍妮的家。地址位于大会堂以西的绒线胡同。

王珍妮家的院落很大,藤萝架、金鱼缸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居所之内,则是古香古气一水儿的明清家具。其家庭成员不管男女老少同出一辙,接人待物均笑容可掬处处得体,很有股老礼风范。

伦子在我们群里如遇到讨论话题,算是思维敏捷语速快的了。而她的闺蜜王珍妮则更胜一筹,一口地道的老北京话,性格开朗得什么也不怵,谈天谈地谈风俗,说话间总是乐得嘎嘎的。长相好,身段也佳,腿极其修长,以至画家袁运生让伦子将她请来,做首都机场壁画《泼水节》中的形象模特。

这种家庭所款待的饭局,自然也是礼仪十足,满满的一大圆桌。我能记住的菜名有,红烧狮子头、京酱肉丝、芥末堆、打卤面。

掌勺者为王珍妮的父亲。据伦子讲,由于喜好做饭,他常去京城各处餐馆进行品尝。吃完回家,便效仿着做上一顿。如果味道不对,他会再次回到那家餐馆,重新领略一番。

至于此次饭局,出于老礼氛围,本人没敢太放肆,吃得挺中规中矩的。

细管胡同的下午时光
 
好为人师

邱坚所住的地名很怪,叫做“细管胡同”。

她家院落,属于单位改造的宿舍区,所以房屋排列稍显无序。在此院中,她家有两个住处,大的坐北朝南带套间的,为父母所居,东边小的归邱坚自己所属。

邱坚父母都是文化人。父亲邱陵,为中央工艺美院书籍装帧领域的学术权威。而母亲,则是涉外展览公司的设计师。

老两口对于我们的到来,凸显热情。尤其邱坚的父亲,见面的头一句话是:“我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好为人师。二、性情乐观。”

尔后,他就认真地给我们讲解书籍装帧的各种路数,如何排版、如何做封面设计、书号怎样放、书脊怎样标明……

临近开饭,厨房便成了聊天的场所,主角也换成了邱坚的母亲,她教女生米酒的具体做法。我对此不感兴趣,眼神,总瞄向炉子上的那口好大好深的锅。因为里头,煮着露出骨头棒的两个大肘子呐。

也鉴于此吧,这顿饭局,是自本人上大学以来,吃得最香、最无拘束、最心满意足的一次。
 
结语

令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遗憾的是,出于贫农队性质,自然不趁相机,也就无法记录当时的行为影像资料,只能以文字回忆的方式进行表述。

文章的核心意义在于,尽管我们贫农队在经济方面很拘谨,然而实属精神富足的一家人!

几十年后和敬爱的权正环老师在一起



小清八十年代远赴美国成了自由艺术家,老大成为清华建筑学院教师,邱坚、韩眉伦成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装饰系的教师同事,几十年过去了真心期待再次同框的合影


延伸阅读
程远:工艺美院特艺77班,
参与首都机场壁画制作,
没暑期没周末跟着干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原载作者美篇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新三届菁英

陈丹青:央美78级油画班,

一群渐渐老去的油画天使

刘溢:我们班同学有过不杀之恩

裴庄欣:对西藏不是重拾也不是回归

唐伟杰:“四进宫”艺考生,
终于收到工艺美院录取信

唐伟杰:北京火车站的免费美术培训班

揭湘沅:从宣传画作者到好莱坞动画师

赵汀阳:一个哲学家的漫画生涯

刘索拉:把声音抛出去有时搭上命
查建英:80年代是一个浪漫时代
查建英 :离开后才逐渐懂得中国
侯杰:77、78级音乐人,
走向国际的一代人
古灵精怪的音乐奇才谭盾
叶小纲:父亲叶纯之二三事
龚巧明:诗和远方,在天边的雪域高原
田文: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
顾晓阳:先锋小说家马原
樊建川:一个痴迷于收藏记忆的敲钟人
陈凯歌张艺谋:当年拍电影
“暴露阴暗面”,也曾受到围攻
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谁是最好的影帝?
周大伟:悲观与乐观之间:陈凯歌之问
北京电影学院78级校友40年再相聚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张大青:我是怎么误入电影圈的
张维迎:我是有自由意志的人,
说话要对得住良知
查建英 :离开之后才逐渐懂得中国
彭小莲:我带着一份满满的爱上路了
庄稼婴:怀念彭小莲,一辈子的朋友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赵汀阳:一个哲学家的漫画生涯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
用哲学的眼光看世界
方鸣:手机上写作的文字雕琢者
陈丹青:纪念星星美展40周年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