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中丨刘澜昌:全家感染新冠!我的香港居家抗疫实录

新三届 2022-05-22

作者简历本文作者

刘澜昌,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移居香港,先后任职香港《开放杂志》《经济日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凤凰卫视、亚洲电视等媒体;策划制作《解密百年香港》等电视特辑;主持政论节目《把酒当歌》。著有《香港一国两制下的新闻生态》《ATV绝密文件》等。是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时事评论员。现为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


原题

不幸全家感染新冠!

我的香港居家抗疫实录




作者 :刘澜昌


香港市民排长队检测核酸

居家抗疫,其实是在香港自查阳性后,不得不在家里自我抵抗病毒,要命的是家里人也感染了,要一起面对。幸好,家里人都信毛主席的话,“既来之则安之”,“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而且,都信老祖宗,中药西药一起上。至今,最困难的时候度过。坏事变好事,我们就把染上奥密克戎当成打了加强剂。之前都打了三针,那就是“三个排”,现在染疫了相当一个“加强连”。


这是就个人而言,面对整个香港呢?太多老人不应离世的,通过感染而达致“群体免疫”,代价是昂贵的。可是,香港当局有些人就是不听劝。


居家抗疫期间,想得最多的是“一国两制”,这不能是一个“框框”,更不能是一个桎梏。从这次滑铁卢,我深感许许多多港官还没有领会到“一国两制”活的灵魂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去想,只以为过去港英时代是AO现在还是政务官,那就是一国两制。



一、染疫了但是自测是阴性


2月26日,觉得喉咙有点痛,但是身体没有其他不适,于是找喉糖吃想缓解。

到了下午,咳嗽多了,还出现了一点风寒的感觉。忙量体温,36°6,没有烧,但是有烧的感觉。按老经验,赶紧喝热水,捂汗。

捂了一觉。汗出了不少,感觉轻松些。

晚饭前,做护士的女儿回来了,说你还是要测一测。好吧,按步骤,打开所服务的凤凰卫视发的自我检测盒,取样,调和测试液,一滴、一滴……四滴滴玩,心里忐忑不安,七上八下:千万不要有事,否则大难临头。因为,每天都是过万的中招者,医疗当局完全瘫痪了,失查、失治、失救,病患者完全处于自理状态,我若是阳性首先问题是去哪住?


结果出来了,只有一条线,在C的位置,全家拍手欢呼!

女儿说,别高兴太早,要至少等够十五分钟。

十五分钟到,还是一条线。乌拉!女儿说,老爸不用离家出走了。

谁想,这是大错特错的。

3日1日,因为翌日要上班,再测一次,傻眼了,二条线,C和T都红线,阳性的标志。

就是因为在家里多留了三天,结果太太、儿子,还有工人姐姐,也都中招了。


值得一说的,她们仨,在我阳性时自测都是阴性,到了有症状出现时也还是阴性。

原来,这是有规律的:

1、感染奥密克戎轻症患者,一般在接触到病毒的第4天开始出现病症,也是这时才有可能自我检测到。
2出现"两条线"最明显,已是第6天。
3、第9天起,不再会传染他人。
4、有些人感到不适,连日自我检测都是阴性,直至开始退烧,才验出是阳性,证实之前已中招。
5、 从检测结果阳性(第4天),到不会传染他人(第9天),共为期六天。家居检疫者若已打两针疫苗,连续两天自我检测都是阴性,就毋须再检疫了。

C!这么重要的信息,香港当局竟然没有及其广泛宣传,连我们这些搞传媒的都不知道,相信香港有数以万计的家庭像我这样扩大了感染面。怪不得7百万人的香港已有40多万人感染。


二、竟然有奇迹发生


我拖累了家人很愧疚,不过女儿和孙子至今安全。感谢上天对两个最小的开恩。不过小,就是优势。

香港至今还有很多人没有打疫苗,责任在谁?当然是当局。拒打的人有千百个理由,问题是一个有为政府也有千百种方法去实现接种疫苗清零,解说也好,强制也好。遗憾的是,香港当局强调自愿,结果这么大的恶果谁承受?谁问责?最可怜的是香港老人,接种率最低,安老院舍感染率最高,死亡率最高。


我们家很乖,都第一时间抢打,第一针、第二针,第三针加强都是。孙子在香港允许三岁以上孩子接种,就不等学校组织自行找诊所打了。也许因为接种时间不长,抗体多,躲过一劫。女儿则是医务人员,疫情期间很注意防护。

从我家四人感染来看,奥密克戎病毒的破防能力太强,我家即使接种疫苗也有三分二中招。据说在美国,感染奥密克戎的79%已完成接种,33%已打加强针,14%曾感染新冠。

这是天毒。


三、只能居家抗疫


居家抗疫,也是最好的选择。

香港现在通过多次围封住宅大楼强制检验,平均确诊比例达15%,香港刨去外出人口以六百万计,估计已有90万人感染。香港医院再努力,也只能崩溃。

公立医院绝对没有床位了,私家医院以怕院内感染拒收,去年国家支持香港的方舱医院里的设备不知去向。而且,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刻,就是去了这两天内地昼夜赶工盖起来的新方舱医院,香港有人手去管理吗?又管得好吗?之前,在几个隔离营都出现,病好出不来有病进不去的情况,饮食也差。还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四个病人一商量,不要打999,也不要乱求人,就躲在家自救。

在只有我一人“两条线”时,曾叫老婆当“厅长”。四人确诊,就要保住两个小的,第一时间送出去。家里只有病人了,好操作多了。


四、还是要信老祖宗


居家抗疫,在内地可是还有上门的医生。塞拉利昂下,全靠自己。

好朋友送来了连花淸瘟胶囊、凤凰卫视发了金花清感颗粒,香港中华中医院的抗疫冲剂;还有,各种治感冒症状的西药。

香港洋奴多,不但只信西医,还要批中医。女儿也在这个体系出来,和爹也从来话不投机。可是,老头子搞新闻的,一直信奉“事实说话”:

1、大陆治疗新冠的近一年几乎零死亡,用的就是中西结合。
2、张伯礼的方子,不但可以抢救重症患者,而且没有后遗症。


当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在凤凰做过十多年“时事辩论会”节目,从没见一个人认输。

但是,自己的身体自己体会,自己治。

我的经验两条:一是,一定要用中药给自己发几次汗。发一次汗,免疫力提高一档。二是,为了睡好觉,一定要吃西药,镇咳、止痛,加入定,睡个好觉。

应该说,大的不适两天就没有了,就继续服中药,等着转阴。

元朗洪福村洪乐楼围封强检


五、朱镕基早就批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从我染疫前,香港政府就开始讨论是否要做“全民检测”,后来终于有决定做,但是何时做又成为问题,有说马上做,有说疫情高峰回落才做。

其实,第一,也不知道他们清不清楚,做的目的是什么?病毒传播链已全港大扩散,追踪溯源已无可能,也无意义了。第二,真的也不知道香港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做,都叫十八万公务员“居家工作”了,原来就不叫他们到抗疫第一线现在还能指挥得动吗?香港邮政局属于公务员体系,居然宣布,为了减低社交接触应对严峻疫情,暂停提供本地邮政速递及本地包裹服务,直至另行通知。第三,查出感染者之后,又如何,有相应的救治能力吗?坦白说,不是“全民检测”不管用,而是当局错过了使用这一手段的最佳时机。

面对已可能有六分之一感染者,我想,当局首先要设法救治老人,尽管香港和美国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香港的国是社会主义的国,“抢救生命,一个不能少”。

国泰机组人員返港后未遵守隔离规定


此时此刻,我不能不想起朱镕基当政时对香港当局的批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十多年过去了,毛病不但没有改,反而更严重了。也想起,一位新华社的同学采访时听到朱总理打趣曾荫权,你们香港公务员的高效率,我算领教了。

这波疫情,从国泰“空少”违规播疫,撕开口子,就有专家断言,疫情会几何级上升,可是做了什么应对措施,没有呀。做了一点也总是留有“女人的温柔”,封楼封一半,“安心出行”怕触犯私隐,春节车公庙十多万人流。最重要的是,病人多了要救治啊?有预先方案吗?没有。结果,老病人露天等候,死尸多得停尸间不够。朱总理还当政,更要气死了。


六、不要埋怨


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好的家庭应该是最团结的时候。团结,就是免疫力。

我们家做到了,我是“祸水之源”,老婆和儿子都没有埋怨我。毕竟带来了诸多不便,上个街都不方便,而是还是要难受几天。他们都体谅老爸。

工人姐姐也是,她是印度尼西亚人,三十多岁了,有个大儿子,一个人到香港打拼。她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但是能够为我们做红烧肉,煎肉饼。她也没有埋怨我们,我们早早就安排她接种疫苗了,所以病症轻微。她也愿意吃中药,好得快。


做到互相不埋怨,信心很重要。信心,也是免疫力。我们庆幸,第一,好彩打了针,病症较轻,免去死亡的恐惧。第二,奥密克戎多侵犯上呼吸道,很少侵犯肺,也免了“白肺”的恐惧。

也就是这时,得了奥密克戎,就权当是打了一剂加强剂的理念,在四个病人中产生,也成为了共识。


七、香港执政能力竟跟不上内地的援助

三件好笑的事情,自报平台:

第一,香港上水屠房染疫,不够人手开工,影响新鲜猪肉供应。广东说好,支援“杀猪佬”。可是来了,竟然没工开。


第二,香港老人因接种率低,染疫率和死亡率高。内地也支持接种人员,可是安老院接到指示,要清零后保持14天才可接种。不知哭好,还是笑好。


第三,内地援港首个方舱医院七天交付使用,有3900个床位,可是交了好几天,才住进150人。内地不是白忙乎?


香港政府掉链子。协调能力差。

总书记指示后,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天天开协调会议,中联办邀全港富豪视频会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是,香港防疫当局给人感觉还是躺平。至少,香港公务员高薪低能加推诿作风,也使内地支持香港的人员,有了更新的体会。
……


十、坏事变好事,放宽港人入内地检疫条件


3月5日这天,离有病症出现的2月26日,已经第8日,基本没有不适感,但是自我检查还是“两条线”,C和T两条,即还是阳性。不过有信心转阴,转阴了就变成好事了,多了抗体免疫力。

香港呢,也只能积极面看。即使90万人染疫,天也塌不下来。也不必再去争论清零及与病毒共存,只能因势利导,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争取香港尽早达成“群体免疫”,那么内地也可以放心放宽入内地的检疫条件。例如,打了三针,并感染奥密克戎且转阴了的,过关后就无须再隔离了。

刘澜昌(右一)主持“时事辩论会”视频截图


延伸阅读

刘澜昌:罗湖桥那边的记者生涯


节选自作者头条号,本号获许可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新冠亲历记

陶海粟:一个新冠感染者的美国亲体验

李良汉:生死火神山,
我是治愈出院的重症患者
李良汉:走出火神山,
回家之路近在咫尺
李晓平:一个武汉人的隔离日记
向品国:武汉围城中的医院亲历记

陶海粟:26天双阴+双非的回京之旅
孙超:回国难,难于上青天
归国记:八千里路熬和累,
还有测不完的核酸排不完的队
夏新民:在美国接种新冠疫苗
夏新民:一个武汉老人的
美国惊魂与万里牵挂
徐振康:休斯敦的惊魂日子
刘宇:一个新冠肺炎治愈者的感恩

刘宇:一千万武汉人的悲情,
十四万万同胞会记得
刘宇:你看你看,天使的脸……
刘宇:流浪猫狗,没家的孩子像棵草
护士+记者高歌《只要平凡》走红
贺建:武汉疫区理发记
王家平:我家的“逆行者”原来是“骗子”
姚天臣:一个退休老者的围城记事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小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续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三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生活四记
梅长钊:武汉疫中回忆,
我们也涌动过殉道和献身的悲情
邵学新:在瘟疫肆虐的日子里
阳光全落在空寂的街上,感觉好浪费
灾难中没有岁月静好,
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界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届3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