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40年回眸 | ​张兆刚:省内招生全国分配,我们是空前绝后的孤例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5-27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张兆刚,1958年出生,安徽六安人。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在安徽省长丰师范学校工作,高级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学历。退休前为长丰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


原题
岁月如歌萦心怀




作者:张兆刚



相山烈烈,学府巍巍。回首向来峥嵘处,槐绿榴红又一年。2022年,我们中文系78级学子毕业离开母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如今,昔日的学院已经发展为淮北师范大学。

四十年,沧海一粟,四十年,世事沧桑,四十年,初心依旧。一路风雨兼程走来,时光沉淀了我们太多的人生故事。

大学期间同学合影。前排左为作者

01

坚冰乍破,万物生长。改革开放伊始,文革刚刚结束,国家百废待兴,求贤若渴。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1978年,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允许高中生或有同等学力的人参加高考,且不限届别,不限出身,不限身份。当年,神州大地共有610万热血青年潮水般地涌进考场,参加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站出来让祖国挑选。由此,87位学子走进了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大门。

那一年,我们的班长王继华同学被命运之神频频操弄,人生大起大落好比坐过山车,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年初,当了五年侦察兵,军政素质优异,即将提干的他,因部队突发事件被迫复员回乡,成了一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不久,恢复了他入伍前的民办教师身份;夏天,他毅然走进了高考考场并成功逆袭,成了一名大学生。一年之内,他的身份在军人、农民、民办教师、大学生之间快速切换,命运跌宕起伏、大起大落,这种连电视剧都很难出现的故事情节,偏偏就在王继华班长身上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为了迎接中文系78级新生,我们的系主任、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吴孟复教授欣然作《蝶恋花·欢迎新同学》:

今岁重阳秋未冷,菊秀枫丹,胜似三春景。桂子风香传好汛,珊瑚一网收才俊。

才运由来关国运,大治花开,朴棫菁茂盛。玉海千寻帆力劲,乘风破浪为君咏。


好一个“珊瑚一网收才俊”,入学后有人统计,我们班级的87位同学中,老三届、结过婚、带薪上学的就占了一大半,其他多为下乡或回乡知青,应届高中生只有两三个人。

上大学之前,我们的校学生会主席马骐是行政干部;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任启亮是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班长王继华当过兵又当过民办教师;学习委员齐沪扬是上海知青,但已经在淮南化三建公司工作;孟凡力和张正良是中学校长;马贤章、胡祥民、黄智等是中学老师;彭介林、祁兵、金科、王峰等人或是插队知青或是工厂工人。班级最小的同学是黄凯杰,竟然比年已36岁的崔海楼同学小了整整二十周岁。

班级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擅长琴棋书画的同学常常林下雅集,逸兴遄飞;能吹拉弹唱的同学竟占了学校乐队的半壁江山,在学校的元旦文艺联欢会上他们大显身手,嗨翻全场;梁爱国同学弹跳力惊人,从学校一直跳到省里,一举打破了安徽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男子跳高纪录。可以说,我们班级的87位同学,每一个人的经历与命运都有几分传奇色彩。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副院长葛旭初教授曾激动地对我们说:“你们78级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罕见的一批大学生”。

02

课堂上,同学们与老师论奇析疑,辩是非、争高下,常使年轻教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跟这帮少长咸集的特殊大学生打交道,年轻、沉稳且聪慧的辅导员段素华老师,谦恭虚己,细心重情。非公开场合,常以老、大、小分类,来对应称呼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出生的学生,比如崔海楼、孟凡力、尉天骄、左绍华、黄凯杰、唐劭等同学,段老师就分别称呼老崔、老孟,大尉、大左,小黄凯杰、小唐劭。

段素华老师勤勉、宽厚、负责,赢得同学们的爱戴和尊敬。多年以后,大家回校团聚时,回忆起她对这些“老大哥、老大姐”和“小弟、小妹”的关心、体谅和照顾,无不深深感动,有的同学甚至哽咽落泪。段老师也说,她与同学们相处4年,没有把自己当作老师,一直视大家为兄弟姐妹。

因学院基础设施跟不上,于是将一排由工棚改造成的简易教室分配给了中文系,大家笑称教室为“草堂”,但视书香四溢的“草堂”为“圣殿”。

为了“把失去的时光夺回来”, 一千多个月落日出,同学们在“草堂”里,攀书山、游学海,致知穷理、学古探微,焚膏继晷、耕耘不辍,不辞寸进、日新月异。

“草堂”不仅留下了我们为梦想奋斗的足迹,还见证了我们的欢笑与泪水。丰富的人生阅历,艰难的求学经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还加快了我们精神成长的脚步。

03

1982年6月,风轻云白,榴红正艳。正当我们沉浸在即将毕业参加工作的喜悦中时,学院领导向我们传达了煤炭部下达的分配方案:经煤炭部和安徽省政府研究决定,这一届毕业生要面向全国分配,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要分配到全国各地的煤炭系统工作。

由于我们当年考上的是安徽师大淮北分校,87位同学除了几位上海下放知青外,都是江淮儿女。我们进校几个月后,学校才改建制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按理毕业生应该是省内分配,所以大家都没有出省工作的思想准备,这消息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炸得大家目瞪口呆、晕头转向、手足无措。

困难和问题接踵而至,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年纪大的同学纠结的是父母年迈、子女幼小、爱人柔弱,家庭的重责难尽;年纪轻些的同学面对的除了父母在,故土难离的困难外,还有已经确定了恋爱关系的对象怎么办?且用人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单位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饮食风俗及生活习惯与安徽有很大的差异。

一省之内招生,全国统一分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78级开创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孤例。

毕业生的分配工作难度大,推进缓慢,段老师跟大家一一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系领导不停地给我们开小会、开大会,慷慨激昂。经过段老师和系领导走脑入心的工作,使我们明白了顾小家更要顾国家的道理,知道了在国家和人民的需要面前,挺身而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才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

在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我们中文系78级87位同学均向系党组织庄重地递交了出省工作申请书:“服从组织分配,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用奋斗和奉献书写忠诚。”

我们离校前夕,恩师吴孟复先生满怀深情,赋诗赠八二届同学,为大家壮行:

欣逢盛世才争出,
展望前程锦不如。
学海扬帆多胜境,
云衢跃马又征途。

时代召唤,使命在肩,骊歌轻唱,大道无边。没有毕业典礼,只有互道珍重的执手和不忍分别的相拥。我们打起行囊,告别母校、告别父母、告别家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时间,淮北煤炭师范学院78级四个系的255名学子星散开来,闪亮的足迹,遍布了白山黑水,林海草原,京津沪渝,云贵藏川,晋冀陕甘,苏鲁豫皖。仅东北一地,我们班级就有14位同学被分配到内蒙古的海拉尔、伊敏河,黑龙江的鹤岗、双鸭山、鸡西,吉林的辽源、通化、珲春,辽宁的北票、铁法、锦州、本溪、沈阳等地的煤炭系统工作。

毕业生派遣方案宣布后,我们寝室的一位帅哥被分到了东北,突破了女朋友家长划出的不能出省工作的底线。因自知这段美好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他半瓶濉溪大曲浇入愁肠,嚎唱起了《橄榄树》,并以歌词为内容,给女朋友写了一封分手信: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04

青山遮望眼,晚风断炊烟。按下无尽的离愁别绪,同学们纷纷踏上征程,勇闯天涯。当年交通十分落后,且大家盘缠不宽裕,尤以去东北、西南的同学,山长水远,行路异常艰难。

去东北的同学须先乘火车到北京,去东三省的同学转乘京哈线的火车,再分别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中转去各自的单位所在地。去内蒙古的同学则转乘K274草原列,一路向北,终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伊敏河。大家基本上是转完火车转汽车,转完汽车有的同学还要搭乘顺道的拖拉机(或者是马车、牛车),有的甚至还要步行,这样马不停蹄地走上近一个星期,历尽千辛万苦,才能赶到单位报到。

马贤章、黄凯杰、金科、徐怡翔等去西南的同学,有的走水路,乘江轮顺长江逆流而上,过武汉、宜昌、三峡,从重庆下船上岸,再转乘汽车到川东各地;有的走陆路,坐火车由陇海线转宝成线,横穿秦岭,抵达成都后再中转汽车到川南、川西各地。

首次出远门,沿途草原辽阔,江山壮丽,但大家一路风尘劳顿,一路孤独憔悴,既无心也无意看风景,只有长路漫漫的远方,没有诗。

05

去年夏天的一个月圆之夜,退休在苏州定居的黄智同学向我推荐了一首歌,歌名叫《往日时光》。黄智上大学前是中学的音乐老师,大学期间,我很喜欢听他的手风琴弹唱,不仅琴声悦耳悠扬,而且他的男中音也浑厚纯正,动人心弦。

他在给我的短信中激动地说:

“这首歌听得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因为歌曲中唱到的海拉尔和伊敏河,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是我1982年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地方。海拉尔是座美丽的草原边城,蜿蜒如画的伊敏河就从我们伊敏河矿区指挥部的旁边缓缓流过……遥想当年,自己是英姿焕发的小伙子,现在已是两鬓染霜的退休老人,抚今追昔,这首歌仿佛就是为当年开发建设边疆的我们创作的一首岁月之歌,怎能不令我感叹青春的短暂和美好!”

一曲听罢,我也喜欢上了这首歌,情感丰沛的中板俄罗斯小调,让歌曲的旋律充满着浓郁的北国边地风情,那凄美隽永的歌词直击心底,让人感动不已。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虽然穷得只剩下快乐,身上穿着旧衣裳。海拉尔多雪的冬天,传来三套车的歌唱,伊敏河旁温柔的夏夜,手风琴声在飘荡……

06

青春岁月,时代芳踪。我们走出大学校门时,热血在心中,青春在奔涌,大家有着改天换地的豪气,有着澎湃的家国情怀,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着勇挑祖国现代化建设重任的行动自觉。

我们像蒲公英一样,飘散在全国各地,但不管飘落在哪里,不管土壤肥厚或是贫瘠,大家都能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随遇而安,排除万难,扎根、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时代浪潮中,我们这群人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书写在了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用奋斗见证了历史,用成就书写了历史。

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入学30周年师生联谊会上,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朱学忠先生激动地说:

“你们当中有长期耕耘在一线的普通教师、地方名师、省级名师、特级教师乃至全国名师;你们当中有硕士、博士、博导、专家、教授;你们当中有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作家,有商海成功人士,有县处级、地厅级乃至省部级的领导者,可谓是行行有拔尖,行行出状元。不管干什么,你们都是国家的人才和栋梁。你们为中文系的发展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我们文学院为拥有优秀的78级,人才辈出的78级而自豪和骄傲! ”

07

人生需要前瞻,也需要回眸,而重聚可以让人生的前瞻和回眸得到升华。

天隔一方,心心相连。岁月长河,隔不断我们纯真的同窗友谊,万里江山,挡不住我们师生相聚的脚步。1997年7月、2002年10月、2008年10月、2018年8月,我们班级全体同学四次跨越山海,重返母校,欢聚一堂,共话窗谊师恩,同唱友谊地久天长。

手足四年,草堂苦读,槐绿榴红,魂牵梦绕盼聚首;
风尘卌载,劳燕分飞,星移斗转,把盏开怀晤知音。

师生欢聚,真情永在;少年归来,人生无悔。母校的领导曾这样赞誉我们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

“你们是最有活力和最有激情的一届,也是最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届,更是重情重谊的一届。”

为了岁月的回望,青春的怀恋,精神的交流,幸福的分享,在王继华、任启亮、尉天骄、胡长树、金科等同学的不懈努力下,2019年,一本图文并茂、内容珍贵、印制精美,兼具纪念意义和史料价值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纪念册》问世了,她的问世,见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奋斗,见证了这个集体亲如兄弟姐妹的纯真友情。

四十年来,除了四次返回母校的集体团聚外,近些年,同学们还以组团旅游的方式,在沈阳、济南、大屯、六安、池州、苏州、合肥、哈尔滨等地开展过聚会活动。也有同学以两三人结伴的方式,走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一些同学,体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受他们的奋斗艰难,并分享他们功成名就的喜悦。一次次的重聚,浓缩了珍贵的岁月,跨越了遥远的距离,升华了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的纯真友情。

08

2021年7月,我们班级有十几位同学携老伴组团去黑龙江旅游聚会,班上年龄最小的黄凯杰同学也请了年休假参加了活动。黑龙江省发改委原巡视员、副主任,省东北振兴办公室主任彭介林同学当仁不让地成了东道主兼导游。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旅游聚会的倡议者,团支部书记任启亮同学却缺席了。记得一年前在微山湖旅游聚会时,大家在铁道游击队纪念碑下唱罢《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任启亮就是积极倡导和推动东北行的同学之一。

我们在哈尔滨成团之时,任启亮在我们的大同学小聚会旅游微信群里,向大家致歉:“很想和大家一起游大美黑龙江,但因公务在身不能出京,望老同学们见谅。”

原来,自6月初以来,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十五指导组的组长,任启亮同学正带队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社、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广电总局等单位进行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因而无暇参加这次活动。

旅游聚会活动是从观赏哈尔滨之夏江畔音乐会开始的,我们游览了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中央大街、伏尔加庄园、金上京博物馆、索菲亚教堂等景点,品尝了哈尔滨马迭尔原味老冰棍、华梅西餐厅的俄式大餐、阿城的铁锅炖,让大家尽情地领略了哈尔滨这座中西方文化交融之都的魅力。

旅游聚会活动的高潮是去佳木斯的抚远,登上2008年10月14日才回归中国的黑瞎子岛,揽胜华夏东极。

我们得知,黑瞎子岛回归后,根据省委的安排,彭介林同学就以省发改委负责人的身份兼任了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建设指挥部的总指挥,为回归后的黑瞎子岛保护、开放、开发,呕心沥血、勋业卓著。为此有同学笑称彭介林为“彭岛主”。

09

时光为念,岁月成诗。2022年,我们中文系78级学子离开母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已经整整四十年了。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今年,我们班级最大的崔海楼同学已经年逾八旬,最小的同学,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的黄凯杰今年也将离开领导岗位退休,至此,除了团支部书记任启亮同学还担任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外,我们中文系78级同学已经是集体谢幕职场了,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班级还有很多同学在老有所为的道路上,奋进不已,硕果累累。

年逾七旬的齐沪扬教授老而弥坚,他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经过评审,荣获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尉天骄教授还在带博士生;王继华教授、王峰教授、赵江荣教授等还活跃在高校的讲台上。特级教师胡长树同学自苏州木渎中学退休后,心系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连合肥五十中望岳校区都留下过他讲学、带徒的足迹。

全国地方志“十佳”先进工作者马骐,退休后研究、写作不辍,接连出版了《连战家族》《刘铭传家族》《唐定奎家族》《马英九家族》等皇皇巨著,成了淮军研究、台湾研究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

张亚明同学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鉴于他在国土资源领域报告文学创作的成就,2022年7月30日他和中国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等八位领导专家一道,作为专家智库,出席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政府指导,3060零炭产业基地在京主办的3060零炭产业基地启动仪式,见证了国家重大战略行动的历史时刻。

身为河海大学博导的尉天骄、四川省煤管局处长的金科和国务院侨办副主任的任启亮三位同学在繁忙的教务、政务之暇,诗心文骨,笔耕不止,成就非凡。同窗情深,更是散文创作理念与实践的契合,促成了他们三人合作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故园与远方(78级同窗散文三人行)》,为中文系78级演绎了一段堪称经典的佳话。

四十年家国,八千里山河。我们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78级的87位学子,因高考改革而改变命运。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筑梦的征程道阻且长,我们不忘初心、只争朝夕、风雨兼程、勇往直前,我们奋斗的人生已经与祖国的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融为了一体。平凡的我们,奋斗的身影是可贵而美丽的,高唱的青春之歌是感人至深的,我们是一群平凡的江淮儿女,但我们是我们自己心目中的平凡英雄!

2018年8月,入学40周年聚会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安徽新三届
任启亮:大队支书高考圆梦,
数学卷面漏计30分
金科:分配时有女生晕倒,
有同学悲言永别
金科:三位78级,联袂写“远方”
尉天骄:“四无”学校,
陋室也是殿堂,也出人才
徐文卓:理科班有文科生,
一个宿舍住24个学生

张先发:"霍乱"惊魂,
大学时代亲历肛检与隔离
张先发:高考完了身无分文,
回家的路还有百里之遥

哈晓斯:那年冬季的特殊高考

韩贤强:考入《决裂》原型劳动大学
梁进:从劳动大学到南开大学进化史

汤晓华:人生三次大考,未来的路漫长
汤晓华:终生不忘的三位恩师
潘杰:看到高考卷子就知道能考上了
陶世明:录取通知书掉招办桌缝了
汪骢:写错的名字,
且行且珍惜的青葱岁月
汪骢:歌声背后的宿命
北奥:那年,我送小安子病休回乡下
丁毅信:我保存着乡村中学的学费清单
李云斌:家庭出身地主,求学艰辛屈辱
忆万平:你在我眼里是一位英雄,
只不过有些悲剧色彩
中国第一个"神童班"在中科大诞生
宁铂:从少年班神童到云海法师
黄慈萍:怀念出家神童宁铂
张亚勤:心理健康这一课,
少年班"神童"们都落下了
岳中琦:我选择北大地震地质专业
查曙明披露胞兄海子鲜为人知的故事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景洲: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
蔡晓鹏:人大新三届校园往事钩沉
韩贤强:饥饿,令人永世难忘!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