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美援朝纪念日丨易桂鸣:​朝鲜三八线内幕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4-04-01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易桂鸣,曾经下乡插队4年,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编辑青年刊物近10年,自费留美获硕士学位,现为资深审计员、居美东。


原题

朝鲜“38线”内幕

一张地图、俩美军上校




作者:易桂鸣

世界上两个最佳大脑,为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找一个最糟糕的地方打一场该死的战争,最无异议的选择就是朝鲜。朝鲜半岛落在美国人的膝上纯属偶然。朝鲜自20世纪初就成了日本帝国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必须决定日本附属地的命运。1945年8月,五角大楼两名年轻上校,参照地图上的38平行线,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俄国占领北方,美国占领南方。

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

01
“八月风暴”突如其来

“8月风暴行动”(又称“满洲战略攻势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日战争的一个军事计划。但是,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后,这个计划只是纸上谈兵,苏联远东的黎明一直静悄悄。与此同时,美国大兵则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与日军展开逐岛作战,伤亡惨重。总统罗斯福为此焦虑不安。

1945年2月4日至11日,同盟国三巨头雅尔塔再次聚首。罗斯福与丘吉尔再次催促斯大林早日对日宣战。斯大林原则上应承了。斯大林许诺:苏联将在战胜纳粹德国三个月之后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但是,斯大林的许诺有先决条件,例如,在欧洲,斯大林要求把波兰、以及与苏联交界的大部分东欧国家,纳入苏联的控制;在东亚,美国正式承认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来(自1924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外蒙古实际上巳经成为苏联的卫星国)。斯大林还要求,美国承认其在中国东北铁路和旅顺港的利益——对此,中国政府虽然不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参与国。但是,为了促成斯大林早日对日宣战,在没有征求中国政府同意的情况下,罗斯福和丘吉尔认可了斯大林的索求。体弱多病、焦虑不安的罗斯福总统,心中只有一个目的:让苏联早点对日宣战。

斯大林另外还提出,日本必须归还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占领的南库页岛,割让日本千岛列岛——这些要求后来也得到了杜鲁门总统的批准。

美国国务卿伯恩斯,这样解释美国政府当时的处境:“不是我们让俄国人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才能让俄国人去做的问题。”

朝鲜半岛,自从1910年就被日本殖民,1943年12月1日签署的开罗宣言,美、英、中三国均同意,朝鲜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独立——尽管这只是一个模糊的许诺,但是,遭到了日本政府坚决反对。

在重庆避难的朝鲜政府领导人感到困惑。他们要求美国政府解释。美国人没有答复。

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有了主意。他向斯大林提议,由美、英、俄、中四国,成立一个“四国托管”机构,共同协调处理朝鲜问题。斯大林原则上同意了。但是,雅尔塔会议没有就朝鲜未来达成任何正式协议。

雅尔塔会议后,随着战局的急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盟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愈益紧张,引起的焦虑与日俱增。假如斯大林失信,拒绝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将会旷日持久,美军将面临更加惨重的伤亡。于是,在稍后的1945年7月举行的波茨坦会议上,美国军方领导人再次敦促苏军尽快加入对日作战——当时纳粹德国巳经投降了两个月。

面对美国人的追问,苏联将领反问美军将领,如何看待红军占领朝鲜半岛?美军将领答复说,只有美军成功登陆日本本土之后,朝鲜入侵行动才切实可行。

根据美国掌握的情报,日本关东军其时在朝鲜有约12万人的兵力,驻守以平壤为中心的朝鲜北部;而以汉城(现称“首尔”)为总部,防守朝鲜南部的日本陆军第17军,共有5个师约23万人。

但是,苏联比美国对日本人的情况知道得更多:时至1945年,日本关东军在朝鲜半岛巳经名存实亡。它的战斗力最强的主力,早巳经被抽调到东南亚,所剩余部都是补充的新兵,战斗力早已今非昔比。朝鲜南部,主要由日本皇军第17军驻守,这是一支为了保卫日本本土而誓言决一死战、堪称亡命之徒的队伍。因受东条英机官宣的误导,美国政府高估了关东军实力,担心它会南下,和17军汇合,与登陆日本的美军展开最后决战。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双方都心怀鬼胎:设法让对方替自己干脏活,尽量减少己方战斗人员的伤亡。

尽管如此,会后双方还是达成了默契:苏军负责对付以平壤为中心的关东军,美军则负责解决总部在汉城的日军第17军……总之,苏、美两军,有责任解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武装,让朝鲜从日本殖民统治独立出来。

尽管两次雅尔塔会议都没有就朝鲜问题达成任何正式协议。但是,美国政府内部,还是有人考虑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日本投降和占领敌战区的问题。

早在1945年5月,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资深成员、海军上将威廉·李希,收到一份来自国务院的建议书。作者是一个名叫哈恩·孙的韩国人。哈恩写道,基于朝鲜和满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建议美国用武力永久占领该地区,防止俄国人获得控制权。李希上将将此“非同寻常”的提议,转发参谋长联席委员会的成员,希望有人能够为如何答复这个建议书,提供参考意见。综合战略调查委员会的成员,阅读该提议后,要言不烦地指出,美国没必要为此目的而从对日作战转移资源……

在波茨坦会议上,两军代表的确讨论了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美、苏两国军队,在朝鲜对日作战时,两军如何划定界线?美、苏两方人员沟通后,同意在日本和满洲里的一般区域的海上和空中的协调行动。但是,对于在朝鲜半岛地面行动界限的具体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

1945年7月29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突然正式向西方盟国提议,要求美国和英国出面,再发表一封邀请苏联对日作战的正式信函。刚刚上任两个月的杜鲁门总统,当即表示拒绝并解释说:“我看出其中讽刺性的外交动向:俄国在这个时候参战,似乎是致胜的决定性因素。”

杜鲁门总统本能的政治嗅觉令人震惊!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

8月8日午夜前1小时,尽管没有如愿收到美、英的正式对日作战邀请信函,苏联政府正式发布对日宣战书。

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原子弹爆炸的尘埃尚未落地,9日午夜刚过,也就是刚好在德国投降(5月8日)整整三个月后,苏军在苏、中边境3条战线上,同时对驻守日军发起了史称为“8月风暴行动” 的全面军事进攻。

苏联红军对日宣战、三面出兵满洲和朝鲜

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苏联红军,一共有160万人,共89个师。苏军在3,704辆坦克、1,851辆自驱炮、二万七千27,000门野战炮,还有3,721架飞机的支持下,直扑满洲和朝鲜半岛。

山田乙三大将指挥的70万日本关东军,由2个方面军及3个独立军组成,是日本在满洲占领军主要组成部分。此前,日军并不把苏军的威胁当回事,因为沙皇俄国曾经在日、俄战争中败给日本皇军。山田乙三大将估计,来自苏联的进攻,至少会延至1946年春节。苏军对满洲的突然袭击,着实惊呆了关东军。苏、日曾经签有《苏、日中立条约》,苏、日属于二战期间的非敌对国。日本政府甚至一度寄望苏联政府,能做为第三方代表,出面斡旋它与美国达成有条件终战谈判。然而,斯大林在条约期限终结前几个月,突然背信弃议,对日宣战,彻底动摇了日本人顽抗到底的决心。

苏军人多势众,进入满洲的攻势十分迅猛。在平阳屯一役,850名日军与苏军对决,头两天日军即死伤650人。在短短两周,苏联红军巳经距离日本最北端的北海道仅有50公里。苏联陆军第25集团军,绕开满洲战略攻势行动,直接从堪察加一侧进入朝鲜半岛,仅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进入平壤市,切断了关东军退守朝鲜的所有通道。

8月15日,苏联红军进入朝鲜三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而此时,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美军,依然远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的冲绳岛。他们要在9月8日才能赶到仁川。

不出一个星期,苏军将会占领整个朝鲜半岛,逼近日本本岛……

在中国旅顺港的苏联海军水兵

02
鸿儒案牍劳形,
三千里江山一分为二

苏军平壤升旗的消息传来,美国人坐不住了。日本对朝鲜半岛统治的突然崩溃,使处理朝鲜和有关日占领土问题成为同盟国的当务之急。

1945年8月10 至11日,华盛顿特区波多马克河南岸的五角大楼一个静谧的办公室,国防部业务处的参谋们,受命起草对日终战书:指示麦克阿瑟将军占领日本、接受日本投降。

年轻时的迪恩·腊斯克

美军上校迪安·腊斯克和查尔斯·博内斯蒂尔(绰号“虱子“),是《第一号总命令》的俩名具体执笔人。俩人刚参加完国务院、国防部和海军部人员在五角大楼召开的综合协调委员会会议,时间已是深夜。俩人退至相邻的办公室,开始伏案加班。他们俩人负责起草《第一号总命令》,在条令中确定美国、苏联和中国军队在日本投降地区的责任——换句话说,就是为各个同盟国划定势力范围!

上校迪安·腊斯克——未来的美国国务卿,出身于乔治亚州一个贫穷的家庭。此君天资聪颖,自幼发奋,一直学业优秀,后来成为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圣·约翰牛津学院的“罗德奖学金”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征加入陆军,成为后备役上尉,曾经在史迪威将军摩下的印度、缅甸及中国战区担任非作战参谋官。在此期间,腊斯克曾经亲自授权,向他未来的敌人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游击队空降、供给抗日作战武器。二战结束后,腊斯克被提升为上校,在五角大楼马歇尔将军手下任职。

腊斯克在印、缅、中战区的印度盟军指挥部

另一个执笔人,名叫查尔斯·博内斯蒂尔上校(绰号“虱子”)。在一号总命令开篇第一段,他必须明确将在远东地区接受日军投降的各项条令。博内斯蒂尔很清楚苏军当时在朝鲜的位置,美军仍在千里之外。他认为,最明智的选择,是尽可能让尽可能少的朝鲜领土落入俄国人手中。

“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是美国不多的三代“将门之子”:他的祖父是美国内战时期的少校,父亲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二星将军。他本人,像他父亲一样,也毕业于西点军校(在西点军校期间,同班同学给他起了跟随他一辈子的绰号“虱子”)。博内斯蒂尔西点军校毕业后,获“罗德奖学金”,前往牛津大学深造。二战期间,他在欧洲盟军总部服役,任英军蒙哥马利元帅的高级幕僚。

确定美、苏、中国军队在各个日占区作战及受降责任,殊非易事。他俩都知道,国务院与国防部,对于美军在何处、何时接受日本投降一事有分歧。腊斯克和“虱子” 上校俩人虽然都是罗德奖学金学者、美军中不可多得的博学多识之士,被戏称为军中最佳大脑。但是,俩人并非朝鲜问题专家。

腊斯克在1990年出版的回忆录《正如我所见》一书中,讲述俩人当时如何为朝鲜半岛问题,做出了一个对未来影响重大、却几乎是喜剧性的决定:

“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的事情起了重要的作用。遍布各地的日本军队必须投降,国务院和国防部意见不一致,美国军队到底应该在何地、何时接受日本人投降。国务院要求我们尽可能把受降点向北方推进,有可能的话设定在中国大陆境内,包括满洲的重要地区。但是,美军不愿为自己没有部队驻扎的地区担负守卫责任。事实上,美军根本就不想进入中国大陆。尽管如此,经过多方反复磋商、考虑,决策人员达成妥协,一致同意,美国在亚洲大陆要保持一些军力,至少在朝鲜半岛保留一个像征性的立足点。”

俩人在五角大楼昼夜伏案工作。国防部大楼内,除了楼道里外还有昏黄的灯光,整个五角大楼静悄悄的仿佛是一座空城。办公室内只听到俩人掀动地图的响声——那是一张“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的朝鲜半岛全图。清晰的地图经纬度线,横穿东西和南北。俩人对着地图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试图寻找答案:美军该在朝鲜何地接受日本投降?美军占领区划到哪里为止?—— 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俩人必须立即拿出方案,天亮之前交上《第一号总命令》初稿。

国家地理杂志地图上的38线

在国家地理杂志的地图上,俩人试图找一条汉城以北的自然分割线。把汉城划入美国占领区,对于他们俩人来说,理所当然。尽管五角大楼不主张占领大片地区,但是,汉城是朝鲜半岛最大城市,政治意义重大,美国当然不能放弃。他们眼前的国家地理杂志地图,找不到一条汉城以北的自然分割线。但是,他们在地图上看到,汉城以北,一条地球北纬38平行线,跃然纸上 ——“38线”,也很自然地把仁川港划入了美国的责任范围。

俩上校的视线定格在了“38线上。交换意见后,俩人一致认为,似乎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于是,他们决定将“38平行线”,作为朝鲜半岛美、苏两国接受日本投降的临时分界线。

“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执笔的《第一号总命令》全文共有12条,朝鲜属于第一条第五款,关于“38线”的条令是:“(戊)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日本主要岛屿、附近各小岛、北纬38度以南之朝鲜半岛及菲律宾之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陆军总司令投降。”

“虱子”上校博內斯蒂尔的四星将军档案照

在天亮之前,俩人终于完成了《第一号总命令》初稿,送交参谋部主管的联合计划处复审。审核时,海军少将加德纳提出了唯一的一个异议:他建议把朝鲜南北方分界线,推到北纬39度平行线,这样的话,可以把辽东半岛的重要城市大连也划入美国占领区。但是,美国陆军准将林肯回复:苏联不会接受一条如此靠北的分界线。在非正式地咨询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詹姆斯·邓恩时,邓恩支持陆军准将林肯的意见。海军少将加德纳的“39分割线”提议因此被否决。

时至8月14日,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执笔完成的《第一号总命令》稿,经过细微的改动后,通过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的审议,最后获得杜鲁门总统批准。

次日,美国以杜鲁门总统的名义,给斯大林发了一份《第一号总命令》,正式向苏联提出美、苏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38分界线”方案。

斯大林立刻回电:“我对此令无异议。”

苏联政府的迅速答复,令美国人诧异。斯大林为何没有讨价还价就接受了美国的建议?这不是格鲁吉亚人的性格。

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当时也纳闷。他们本来就对“38线”方案不是很有把握,毕竟只是按图索骥、临时决定的分界线。他们一度担心,斯大林可能会坚持把分界线向朝鲜半岛南边推进。

斯大林完全可以等上一两天,然后才回复杜鲁门总统。他可以告诉美国人,苏军正在朝鲜半岛全面解除日本武装,美国不用为此操心了。华盛顿也许会为此感到懊恼。但是,当生米煮成熟饭时,山姆也毫无办法。谁让你的大部队仍然滞留在冲绳岛?

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后来才了解到,斯大林对“38线”提案的积极表态,完全是事出有因!

美军士兵奥伯莱因1945年11月在“38线”北侧拍摄的一张照片:在分界线站岗的红军士兵。奥伯莱几天后因再次前往该哨所时,苏联士兵已经不允许他拍照


早在1903年,日本、俄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霸权,曾经为军事分割线划定事宜进行过艰难的谈判。日本人要把两国瓜分朝鲜的分界线,以地图上的39度平行纬度线为准,俄国沙皇则坚持在38平行纬度上。两国你来我往,双方意见争持不下,一直确定不下。最后,一个垂垂老矣的沙俄帝国,与日本新兴军事強国,兵刃相向于中国东北平原。沙皇俄国被日本帝国打败。日本人当仁不让、独吞了朝鲜半岛。时至今日,斯大林不费吹灰之力,轻易拿到俄国沙皇梦寐以求、以“38线”为界的半个朝鲜,何乐不为?!

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吃亏在,俩人都不是朝鲜问题专家!事前不了解日、俄在朝鲜的这段历史掌故。真相大白后,俩人悔青了腸子!他俩后来表示,如果早知日、俄这段大国纷争史,他们一定会在五角大楼那个不眠之夜,将朝鲜分界线向北推至39纬度线!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韩国首都首尔今日距离南、北分割线(后来又叫“非军事区/DMZ”) 的距离,就不会只有区区91公里(约1小时14分钟车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提出的“38分界线”,在斯大林看来,是西方承认并接受了俄国人在朝鲜半岛的影响范围。

03

从上校到国务卿、四星将军


腊斯克和“虱子”上校博内斯蒂尔,以“38平行线”分割朝鲜半岛的提议,成为朝鲜独立后,南、北统一无解的历史悬案。

俩人在促成这件事情上,无疑起到了着关键作用。但是,俩人当时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上校。二战史料中关于朝鲜半岛“38线”的来龙去脉,对俩人也是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不过,二人此后的仕途,倒是一帆风顺。腊斯克后来当上了声名远扬的美国国务卿,“虱子”上校继续行伍生涯,成为军中威风凛凛的四星将军。

美国国务卿迪恩·腊斯克与肯尼迪总统

1950年,腊斯克毛遂自荐,出任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他告诉他的上司:“我了解亚洲。”两年后,他辞去公职,出任著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腊斯克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时,喜欢回忆这样一件事:“日本占领满洲的时候,我是一名大四学生,电影新闻片中的一个镜头,永远刻入我的脑海:一名中国大使站在‘国际联盟’组织代表前,恳求帮助抵御日本入侵……这个世界上,由于政府的无能,导致了无法避免世界大战的灾难。”

腊斯克这样评价自己当初参与划定的“38线”:“对于朝鲜而言,沿着平行线划分,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地理上都没有任何意义。”

正如国务卿艾奇逊所说,“世界上两个最佳大脑,为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找到一个最糟糕的地方打一场该死的战争”。俩鸿儒案牍劳形,凭着一张地图,参照地图的“38线”,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

和当时绝大多数人一样,两位年轻的上校,绝对没有想到,他们匆忙选定的日军受降分界线,会分裂一个历史上统一的国家,隔断千万个家庭,后来还发生了一场死亡近二百万人的残酷战争……

腊斯克上校日后成为美国外交界的重要人物。他对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决策、战后日本向战胜国赔偿的问题,还有后来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决策,扮演着有影响力的角色。

1960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第35届美国总统,肯尼迪邀请腊斯克出任国务卿。博学多识的腊斯克,成为肯尼迪“静悄悄的顾问”。他从不让其他政府官员知道自己的观点。肯尼迪遇刺身亡后,腊斯克继续成为继位的约翰逊总统的国务卿,直到1969年离任……

“虱子”上校博內斯蒂尔,在他战后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顺利晋升至四星将军。他先后担任过一系列高级外交职务,例如为协调振兴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出任国务卿特别助理、驻欧大使馆武官、北约副大使等职。

四星将军、“虱子”博內斯蒂尔出任美韩联合军司令部总司令时摄于韩国

最富戏剧性的事情是,“虱子”将军后来被派往韩国,出任美韩联合军司令部总司令。昔日鸿儒纸上谈兵,弹指间,三千里江山一分为二。今朝驻守剑拔弩张“38线”,他亲历1966年至1969年间发生在“38线”韩、朝非军事区的冲突事件,见证了“被遗忘的战争”导致朝鲜半岛天人永隔,哀恸逾恒之痛。

“虱子”博內斯蒂尔将军1969年退役,殁于1977年10月13日,安葬在华盛顿特区的阿灵顿国家公墓,与其祖父、父亲为邻……
 

参考资料:
1.Dean Rusk Oral History Collection
2.National Geographic, Korea, and the 38th Parallel
3.How 2 Colonels and a      National Geographic Map Divided Korea
4,The Joint Chiefs Staff & National Policy 1950-1951 The      Korean War
5.How 38th Parallel became demarcation lin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Korea in 1945?
6.It may be called the      'Forgotten War,' but the Korean conflict set the stage for decades of      tensions


易桂鸣专列

美军登陆台湾的“海堤行动”,
为何胎死腹中?

德特里克堡:

谣传泄漏新冠病毒的神秘地方

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日子

延安1944,

毛泽东与美国军人欢度佳节

 易桂鸣:1946年延安,

毛泽东接待美国五星将军马歇尔

易桂鸣:老校长司徒雷登,

一波三折的魂兮归来

东京上空30秒,浙赣冤魂25万

普利策奖照片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帝国坟场,英军喀布尔大撤退

赴美打工的越南厨子胡志明

易桂鸣:墨西哥大毒枭越狱记

为什么1/3美国人对新冠疫苗说“不”

美军南海打捞F35战机,

打捞船中国造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追忆朝鲜战争
弱国无外交吗?落后一定会挨打吗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马承伟:中国农业教授的朝鲜印象
朝鲜半岛那条三八线究竟谁划的?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