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背影 | 刘晓华: ​父亲的无畏, 我们三兄妹躲过上山下乡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3-04-16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刘晓华,生于北京,现旅居英国。

原题

父亲的无畏




作者:刘晓华


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网图)


又到清明节了,对父母的思念又强烈地涌上心头。文革中的一段往事,一段最难忘的记忆又让我拿起了笔。

1968年,在小学晃荡了两年的五六年级学生,在“复课闹革命”的最高指示下进入中学了。

在中学,革命高于复课,天天读,深挖洞,喊口号又折腾了一年,69届(以前是六年级)开始分配了。他们很不幸,被一锅端去东北建设兵团,别无选择。不幸的69届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六岁,就要被送到遥远的北大荒接受“再教育”。

我二哥赶上了。学校里在做动员,宣传,高音喇叭里整天播放着豪迈激情的歌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说是动员,其实没商量,必须响应号召……

这个坏消息降临到我家,我的大哥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上山下乡。二哥身强力壮没有理由不去了。那时的人也不懂走后门开个假证明什么的。

没想到的是父亲的态度很坚决:“不去,哪也不去!”听到父亲的决定我们很震惊,那时的社会情景下怎么可能不响应号召呢,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父亲为了防止二哥偷偷走,把户口本藏了起来。我们都很不理解很抗拒父亲的决定。父亲的坚持不知道会有什么厄运等待着我们这个家庭。

紧接着,母亲被停职送进了学习班。学校工宣队、军宣队轮番到家里做工作。但父亲毫不畏惧,不予理睬。每次这些人来我家,我很害怕,不敢在旁边,总是躲到外边去。

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网图)

记得有一次父亲延安医大的老同学陈伯伯来探望父亲。他是一位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还是现役军人。军宣队的杨队长也来了,正好碰到,他还在不知深浅地动员父亲,可能以为会得到这位首长的支持。没想到首长大怒,跟他拍了桌子。这次我听到了,陈伯伯说“我们提着脑袋干革命,现在想把孩子留在身边不可以吗!”“你不要不知天高地厚,老子参加革命时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我当时吓得够呛,没想到杨队长也被吓到了,连忙说首长息怒,首长息怒。然后就灰溜溜地离开了。从那以后就再没来过我家。我想是陈伯伯的话和那身军装把他震住了。

虽然他们不来捣乱,但社会压力,二哥在学校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紧接着我的麻烦又来了,我们这届倒是有一部分留北京。我被分配到房管局当小工。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实在是干不了了。又是父亲让我辞掉了这份工作,回归家庭。我们家就有两个孩子呆在了家里,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情景,父亲需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记得那时正在搞党员恢复组织生活的认定,父亲没有通过。他说“我宁可不恢复,也不让孩子离开,他们已经很可怜了,学上不成,还要去当农民,这是我们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吗?”我当时傻傻的,惊恐地想,爸爸怎么能这样啊,连政治身份都不要了。

父亲对当时的动乱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更反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然不能随便表现出来,但在他和老朋友的谈话里我们都能了解一些,我们不敢出去说,那是很危险的。

从小父亲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习,他经常说的话是“不好好学习,没有知识什么也干不成”。那个时期,我们三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是父亲最不能接受的不幸。

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网图)

由于父亲的坚持和无畏,我和二哥都躲过了厄运。又由于母亲的努力为我俩找到了工作。记得那位帮我们找工作的叔叔说,他被我们的母亲感动了,第一次走后门为孩子找工作。

岁月流逝,亲人远去,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但对这段生活的记忆却铭刻在我们的心里。父亲是平凡的,他就是以深沉的父爱保护着我们,疼爱着我们。父亲又是伟大的,在那个疯狂的时代,他是那么的无畏,勇敢,睿智。现在的人是很难想象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由于父亲的老红军背景和清白的历史才敢于这样做 。也许有这个原因,但在那个年代,这样逆潮流的壮举也是很少见到,我们的周围真的没有。那个非常年代,谁都不能预料有什么不幸在等待着你。

清明时节,仅以此短文敬献给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爱与奉献,勇敢与无畏,深深印在我们的心里,伴随着我们的生命,直到永远。想念您们最最亲爱的父亲母亲!

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网图)

刘晓华专列

亲身感受英国全民免费医保制度

英国全科医生是如何看病的

刘晓华:八年天涯两年疫情,

女儿终于回到我身边

刘晓华:全人类都在挣扎

刘晓华:英国的至暗时刻

刘晓华:整个英国都在祈祷

刘晓华:我的女儿,我的月亮

刘晓华:女儿在英国当医生

刘晓华:丈夫在英国的住院与护理

刘晓华:别了,我的爱人

刘晓华:溥仪帝师后人,

被刻意掩盖和忘却的家世

刘晓华:我有过两个婆婆

刘晓华:国王只是一个童话

走出“至暗时刻”之英国瘟疫版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插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父辈的背影

许小济:父亲最后的几句话

焦延勇:父亲“金饭碗”里二三事
许桔: 忆父亲, 只有香如故

曹培:父亲曹庭礼,幸运者的嗟叹
李昕:父亲李相崇,
清华园里的人生咏叹调

庞沄:毕业于西南联大的父亲,
一个江南乡绅子弟的寻根溯源
张晓岚:听爸爸张世英聊往事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陈昭宜:爸爸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
朱霁云:父亲“特务案”的前前后后
刘克阳:人生如棋局,落子不悔
钟海明祭父文:
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阿城:父亲像前何以为祭,
惟有几本心血文字

陈好梅:父亲陈荒煤,
搞电影是“戴着镣铐跳舞”
张曼菱:平地比高山更伟大,
布衣父亲是我的启蒙之师

俞可平:父亲是花山村的普通农民

汪朗忆汪曾祺:老头儿“下蛋”
张抗抗:父亲的生命承受力
舒婷:很是惭愧,父亲
杨劲桦:母亲节忆父亲

张维迎:爸你放心吧!
为了你活过100岁,我不惹麻烦
李杭:我爹是台湾归来的地下党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张海惠:花溪水赤城山,怀念父亲

王云枋:柔弱的父亲,
曾是上海乡镇警长
赵絪:父亲赵俪生,在苦难中磨砺

李榕:爸爸的故事
老鬼:我的父亲

马雅:父亲马洪在改革开放年代
父亲刘建章:两次政治运动中蒙冤
对话钱宁:我的父亲钱其琛
叶小纲:父亲叶纯之二三事

李世培:十七年间我和
父亲李一氓的两次会面
陈小春:给天上的爸爸问个安

张鸣:父亲是国军少校军需官
 雷霆:爸爸帮我抄诊断书“病退”回京
父亲庄则栋:做官两年,倒霉几十年
父亲陈寅恪晚年:
无端来作岭南人,可怜空负病残身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