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丨刘晓华: 英国30年, 与医院打交道那些事
刘晓华,生于北京,现旅居英国。
原题
亲身感受英国
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
我在英国30年,常和医院打交道,对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即NHS国家健康服务,有些体会。全民免费医疗是民生大事,当前,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我就说说我亲身感受到的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保险制度即NHS国家健康服务。
英国是个社会福利比较好的国家,即便是在经济萧条,财政捉襟见肘的今天,也还保证着全民公费医疗,简称NHS。在英国也有不少私立医院,或是买医疗保险,但费用昂贵,好处是看病快捷方便等的时间短,医疗水平服务质量与NHS基本一样。
当你进入英国得到了半年以上的签证以后,不包括旅游和探亲,就可以自动享受英国的NHS,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内。
首先要到你家附近或是大学的诊所去登记注册(我们叫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GP),然后就可以随时预约看病了。
如果不是急症,预约都不能当天看,少则几天,多则两周。要是你一定要看你自己的家庭医生那就更说不准了,也许医生会外出度假。但如果是急症(发烧,消化道疾病等)病人需要在早上8点一开门就打电话预约,这样就可以当天看了。
再有就是急重病人出不了门,医生也会很快来你家出诊。
在英国的药房可以买到一般常用药,但稍微厉害点儿的药就需要医生的处方。处方是按开几种药收费,一种药目前价格(也在不断上涨)9磅,就是说,如果大夫给你一个处方里开了两种药,你就要交18磅,所以NHS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免费。但16岁以下60岁以上和家庭收入低的不收费,或是终身类(糖尿病,神经病等)疾病,再有就是全日制超过16岁的大学生也免费。
病人是不能自己直接去医院的,急诊例外。但英国的急诊室很忙,(医院少)除了是救护车(叫救护车免费)送去的,或是心梗、脑梗、重伤这样有生命危险的病,否则就要等,疫情前规定一般不超过4个小时,现在更长了,是8个小时。
除此之外任何疾病都需要你的家庭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GP不会根据病人的要求,而是根据病情。
医院对GP也有很多规定和限制,所以GP一定要小心斟酌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去见专科医生。随便送病人不行,该送的不送更不行。但都需要等多则一个月少则两周,当然GP 也可以根据病情安排急症病人当天去医院。
在GP看病,一个病人只 给10分钟的时间,医院是15-30分钟,所以病人不能太罗嗦,这样会延长其他病人等候时间,医生有时也会有些不耐烦。
医院的护士等级分明,从她们护士服的颜色可以判断。
在医院称呼外科手术医生为先生,小姐,其他科则称Doctor(医生)。
任何科室的医生包括 GP都不穿白大褂,据说是为了不给病人压力。
如果GP同意去医院就诊,过不久病人就会接到医院的来信,通知你去医院的日期、时间和注意事项。
病人去医院看病不用挂号,进门登记后护士会带你直接去相应的科室等候,但药方同样需要付费。
住院的病人一切都免费了,包括治疗,药费,一日三餐,咖啡,茶。
前一段海外文学城博客“人在英国”里,一直在讨论关于英国的医疗服务NHS的问题。我在英国已生活30年,身体又不太好,有很多看医生经验,我想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下面就举几个实例:
几年前发现我有个问题,就去见了我的GP,她马上同医院联系安排我尽快去检查。医院有一种特殊服务叫“一日诊断”是专门对乳腺检查设立的,就是多方面检查和最后确诊都在一天内完成。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X光,超声波和溢液的化验最后确定不是癌症,但医生还是建议手术。手术很顺利,切口也尽量避免在显眼的部位,第二天出院。所以医生,医院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再一次就是我丈夫突然肾结石发作急诊住院,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他有轻度心梗,立刻决定放支架。但他所在的朴茨茅斯医院的设备出了点儿什么问题不能及时手术,马上转到南汉普顿医院手术。医院派车,一切都由医院办理,我都没有跟着去,术后送回原医院。
在国内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担心,觉得我一人在这照顾病人很辛苦,担心我会吃不消。其实在英国,病人只要住进医院就没有家属什么事了,一切都由医院照顾。丈夫也很喜欢医院的饭菜(医院的饭很像飞机上食物,只是主餐更丰富一些,另外还有水果)。我每天就是去看看,不做任何事情,比在家里照顾病人轻松多了。住医院两顿饭之间会送茶送咖啡,还会有服务人员把报纸和书籍送到你的床前。
但如果病人要在床上看电视,上网则需要交一定的费用。
医院没有护工,一切由护士做,医生为病人做的事也比中国的医生多,比如为住院病人抽血等。
但有一点我不喜欢,英国的医院基本都是大病房,病人与病人之间用帘子隔着。
还有就是我有个慢性病需要每半年看一次专科医生,我每次去看病都要等很长的时间。但我从不抱怨,因为我了解这个医生,他是个非常耐心非常负责人的好医生,同病人谈话从来不着急,对病情了解得很仔细。他感觉到我是个紧张类型的的病人,所以每次都非常耐心地安慰鼓励我,从不给我压力和负担,让我很感动。由于他的敬业,所以好像没有正点下过班。我很同情他,也很钦佩他。
当然任何制度都没有完美的,由于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可国家的财政有限,不可能像中国有那么多的大小医院(中国的医院已经成了做生意),对有一些GP认为不太重要的病就会拖延时间,做一个超声波也许要等一个月,出结果又要两周,有时也真是很急人。如果你忍受不了这种等待就要自己花钱去私立医院。
个别医生不负责任的现象也存在。再有就是他们的经验没有中国大医院的医生那么丰富,中国人多五花八门的病例也多。
英国的大多数医生还是很敬业的,也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在他们的职业培训中病人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他们知道怎样同病人交流才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不像有的中国医生为了给你多开药就把你的病说得很严重。(不是所有的,但很普遍)
在英国老年人是NHS最受益的人群。人老了自然会多病,60岁以上就彻底的免费了。
我丈夫查出了眼睛黄斑症,这是个比较常见的老年病。需要每4-6周注射一种昂贵药物(Lucentis中文好像叫乐明睛)据说在美国一次注射要收费2000美元,中国听说也是上万元一针。而在英国是一分不收。丈夫的病发现的比较及时,左眼注射了三次基本稳定,然后又开始注射右眼。在眼科的等候室里与其他病人交谈,有的已经注射了30-40次。试想如果没有NHS这将是一笔多么可观的花费,所以很多中国老人患这种病以后,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或者说没有钱治疗最终导致失明。
英国人对眼睛和牙齿的保护很重视,一般都有自己登记的牙医和optician ,就是眼镜店,但里面有专门检查眼睛的技师(不是医生)。眼镜店每两年会写信通知你来检查,NHS的眼睛检查免费标准就像医生处方,就是交费也不贵,大约20-30磅,检查时间是45分钟,非常仔细全面。如果你有眼病,或是你的家族有眼疾病史(青光眼等)也会免费。但眼镜很贵没有免费。丈夫的眼病就是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
最后说一说牙医 ,牙医在英国是独立的诊所,大多是完全私立的,有一部分诊所NHS会给予一些补助,收费会便宜一些。
一般两三个牙医合伙运作,这是个赚钱的机构。但任何牙医诊所对16岁以下,全日制大学生,孕妇,生活困难(领取国家贫困补助的)都不收费。(这些人也是NHS付费)但老年人没有补助,照样交钱。
如果你的牙齿很不好,也许买保险更划算一些。看病的程序和看GP差不多,只是每半年牙医都会写信提醒病人做例行检查或清洗,所以英国人的牙都很健康干净。和现在中国的牙医比较,价格也不是很贵,补一个比较简单的牙(不需要烧神经根管治疗)在NHS补助的牙医诊所里一般20-30磅,镶牙,牙冠最基础的要200-300磅,种植牙要2~3千镑。
英国的国家健康服务制度NHS是1948年建立的,经过不断补充完善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相信它一定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也是英国人引以为骄傲的社会福利制度。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有一个节目就是表现NHS的。英国的NHS、大学前教育和社会服务是政府三项最大的支出,它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是纳税人的沉重负担,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实在是难以预测。
人人都会生病,都会老去,谈谈我的不幸和有幸,为大家增加点经验吧。
那一年真的很不幸,我的丈夫老高的身体还没有从上次摔跤完全康复,8月10 日再度摔倒在花园里,这次股骨颈骨折。从救护车来到那一刻,我又开始了照顾失能病人的日子,并对英国NHS有了更进一步的体验和感受。
到医院以后不像上次在车里等了很久,而是立刻进了急诊室,马上照相,确诊股骨颈骨折,准备手术换股骨头。后来由于一些原因改到了第二天,但没有确定时间,第二天上午我到医院的时候老高已经进了手术室。
手术顺利,剩下就是修养恢复,还像上次住院一样,老高的神志不清楚了。手术后的第二天中午我到医院看到他已经坐在椅子上了,摆在面前的午饭基本没有动。一直低着头闭着眼睛,跟他说话就艰难地睁一下眼睛基本不回答,我有些紧张。叫来护士给他量血压,说血压低需要躺下休息。又来了一位护士帮助把老高扶上床,在她们搬动时老高突然休克,护士马上按了床边的红色按钮,警报响起,就听到外面嘈杂的跑步声,七八个护士医生都跑着来到老高的病房实施抢救。
一个护士把我带到办公室沏了一杯茶不停地安慰我。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外淌,面对生命的脆弱,面对亲人的生死我怎么能不难过呢。一会儿一个医生进来告诉我没事了,就是血压太低。
后来女儿说病人平稳坐着已经是半昏迷状态说明血压很低了,再一挪动,血压会骤降造成休克。我说如果我不在现场,出事了都发现不了啊。女儿说,不会的,一般护士每半个小时来量一次血压,如果病人不动不会有什么危险。这才让我一百个不放心的情绪渐渐平稳下来。事过之后回想起那场面还挺震撼的,那么多的医护人员紧张的往老高病房奔跑,真的很感动。女儿说,医院规定,红灯一亮,这个科的所有大夫无论在哪必须跑步前往。
手术过了十天,理疗的护士过来帮助老高做体能锻炼,练习走路,还要练习上下台阶,为回家做准备。在英国,病人不能达到一定自理能力是不允许回家的。然后又有人安排为我家浴室安装了另一个扶手,送来了洗漱池边的座椅,轮椅恭凳········。还要检查家里的门槛台阶高度。
药房按期送来的药盒,一周一盒,一日四次都是摆好药后密封,每次送四周药量,避免病人不能按时正确吃药
从那一天开始,直到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根据老高的情况,又有做理疗的护士每天过来帮他做体能恢复。由于老高在吃稀释血液的“法华林”所以需要经常验血,护士会到家里抽血。
为了怕病人不能按时正确吃药,NHS还提供送药服务,每四周按照GP(家庭医生)处方把药送到家里。当然随着病人的逐渐恢复,护士来的次数会逐渐减少,逐步地停止护士服务了。
每周会安排老高去参加一个老年组活动,内容就是怀旧,唱老歌,做一些简单的智力游戏。还会每周接他到医院参加体能平衡练习。
总之,当家里没有失能的重病人时,我们不了解NHS是如何服务的,一旦有了,就会感到他们的服务太周到太人性化了,时常深深地感动着我,有时候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让她们做一些很私人的服务,但护士们总是非常客气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关系。他们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让我由衷地钦佩。
当然在社会福利上也会有更多的帮助,会减免政府税,不但会给照顾病人者一些经济上的支持,病人也会有,充分体现了英国社会的安全性合理性。让病患无论在医院还是在家都能得到最周到和全面的照顾。好像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照顾不到的。
我为老高申请了停车卡。行走困难的老人经过审定会发给家属一个残疾人停车卡,街道任何地方都可以停车,停车场免费。还申请了身上佩戴的一个小仪器,摔倒或稍强的碰撞就会报警,马上回有声音询问,如果没有回答就会来人救护。
由衷地感谢NHS为老高和我所做的一切,当然还有亲爱女儿每天的专业指导和鼓励,进而让不够坚强,也不够能干强壮的我,能够独自承担了照顾失能病人的责任。虽然经常会有一些悲观失望的情绪,但我深深地感到,有的时候我们的承受能力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要强大。更要庆幸生活在英国这个美好的国度里,病有所治,老有所依,处处充满了关爱与帮助。
养老是英国社会的责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第一,是老年公寓 ,主要是为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年退休人士。公寓里有专用设施,报警设施,也有护士之类的专业服务人员,但都是需要付费的。
第二,家庭照顾,如果你的家人有能力照顾,对老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政府会给老人和家属一些经济补助。分别给予,老人多一些,家属少一些(一共五百镑左右。如果没有没有养老金,失能的残疾人会补助1000镑左右,我在上边介绍了),还会减免政府税。照顾者按就业待遇算工龄视同缴纳社保。同时也可以从政府雇护工帮助,任何时间,最短15分钟,根据老人养老金收入支付护工工资。低收入者,政府会减免费用提供。如果照顾人需要假期,可以把老人送到专门机构暂时托管。
对家属护理人员也有专门机构为他们服务,培训,心理辅导,组织活动,解决问题,每年会发放购物卡,不可以用于 超市,只能用于娱乐,餐馆,假期。
第三种,护工照顾(社区),这种情况都是针对还有基本自理能力没有老年智障的老人,没有亲属可以照顾。每天按老人的要求护工来帮助做一些老人感觉有困难的事情,帮老人做饭,起床穿衣洗澡更衣睡觉等等,付费标准同第二种一样。也可以向专门服务机构订饭,会按时送到家里。
第四种就是失能老人,智障老人。这种情况的老人需要社工评估,财力审查,确认的确需要进老人院专人照顾的,社工会为家属提供老人院资料,选中合适的,价格可以承受的。老人如果有存款超过三万英镑,或有房产,总之有属于老人名下的财产,开始的养老院费用需要老人自己支付。养老院费用一般都比较高,中等水平的一个月也要三千镑以上。有财产的一直要自己付,直到存款低于三万,政府会根据你的养老金收入情况,家庭情况给予 补助。如果是低收入的政府才会买单。但就可能得住差一些的养老院了。
房子如果有配偶居住暂时不算,但如果卖了,一半要拿去付养老院。也许这就是英国人不存钱的原因之一吧。配偶子女不用负担费用。
这就是英国的养老制度,也许不够完美,但也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减少了后顾之忧和亲属子女的沉重负担。
为了使财产不被全部做了养老费用,父母会提前把财产转给子女,但要在去世前七年转走才有效。也需要逐步地转,每年好像有数额限制,这点我还没调查清楚。
人人都会有衰老的那一天,合理妥善周到的养老制度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如何才能有尊严,温暖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是人类都要面临的,也是衡量一个先进文明平等国家的重要标准。
我在英国生活三十年,最开始对这方面的了解,只是从一些公共设施上为残疾人提供的方便看到的。比如公交车轮椅可以直接上去,路边的马路牙都有缓坡,基本做到了轮椅无障碍在便道上行驶。直到老高病重才对英国对残疾人的照顾有了一些具体的感受。从而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想法。
英国政府所有的法律都有相关的规定及相应的措施,公共交通工具(地铁,火车等)都有专门的通道。建筑和道路一定要有残疾人出入和行走的保障设施。当然一定会有保障他们温饱的社会救济和补助,家属是不用承担的。
这个社会没有因为弱者自身的缺陷而抛弃他们,而给予他们平等的帮助和尊重。
对残疾人的照顾是政府部门一个繁杂细致的工作。记得那时为老高申请停车许可(任何地方都可以就近停车,即便是不允许停车的双黄线标志路边),有关部门要对申请者进行评定,根据病情和行走的能力而定。
对残疾人的评估也是分等级的。我在这,只介绍一下重度完全不能行走的残疾人,在家里生活所得到的照顾。由点到面,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是如何做的。
首先,多数腿部失能者不能工作,生活都是国家负担。不仅如此,还要负担照顾他(她)亲属的生活。政府给予的生活补助分两部分,病人大约一个月五百镑左右,家属四百镑左右。一般水平的生活,这个收入没有任何问题,我感觉仅吃饭没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两个人一个月四百镑就差不多了。
如果没有自己的住房,政府会提供免费住房。每个家庭每月必交的政府税以前是不用支付的。现在有所改变,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会减免百分之八十。(公民所交政府税平均一个月150镑左右,根据住房大小而定,独居的减免百分之二十五,政府税用于学校,警察和社工。)
能源账单还是要根据病人情况而定,一般要病人自己支付,但会有一些补助。
出行,政府配备汽车,都是新车,三年不需要年检和维修,三年以后可以更换另一辆新车。如果用户愿意继续使用可以再保留三年。车型供选择,有一般通用的车辆,也有为残疾人方便特殊装配的车型。驾车除了汽油的费用一切由政府承担(路税,保险)。
但近些年增加了收取押金,因为发现有一些不自觉的车辆使用者不爱惜汽车,三年后损坏严重。但押金很低,根据车型只交几百到一千多镑。还可以选择电动车,在英国有些充电点是免费的。这样就省去了油钱。
在家里政府会为他们免费安装改造一切可以为病人提供方便安全的设施,洗浴设备,轮椅行走无障碍。
当然医疗费用也是全部减免的,包括一般人要付的处方费用。
如果家里没有人照顾,就会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了。
先天性残疾的孩子,自闭症儿童,母亲在家里照顾会得到相应的补贴。孩子长大后政府接管有专人照顾。
我曾经有过一个工作,就是每周三个小时接待一些曾经的精神疾病患者,一起喝茶聊天。他们都是经医生鉴定可以在医院以外生活的患者,但是没有家庭,或是家庭没有能力照顾的。只能集中生活,有专人照顾,政府也会发给他们一些零花钱。
英国政府对残疾人的照顾几乎面面俱到,非常人性化,实为难能可贵。甚至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是我的亲身体会,非常感动。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能够做到这些,需要巨大的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家里没有病患的可能都不太了解,像我以前一样。
纳税人也许不知道他们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而一个国家的稳定,文明与进步,为所有人创造适宜的生活保障,才是国家应有的状态,是全体公民为之努力的目标。
对一个先进国家的评判标准不应该是强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疫情开始以后,每周都会和远在美国的表妹聊聊,以解思念寂寞牵挂之苦。昨晚我们又在一起闲聊,说起了抑郁症的话题。
妹妹告诉了我几段她在英国牛津一个精神病医院工作的经历。(妹妹在中国是医学院毕业的,到英国没有取得医生资格之前只能在医院申请护士。20多年前她在英国学习工作,后移居美国)从中让我们更加了解NHS是怎样为病人服务的。
她在医院的病房工作,她说护士医生都没有制服,就穿自己的衣服,是为了不给精神病人压力。
有一次她负责照顾一位二十出头的中国男性,这个孩子是过来留学的。后来在伦敦唐人街认识了一些不法分子,染上了毒,又发展成精神失常。因为病人的英文不好,必须由表妹照顾。
刚入院时病情严重,是那种妄想型的,一天到晚乱说,说自己是某某名人私生子。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有了好转。他在英国是没有合法居留权的,必须回中国。医院派了两名医护人员一男一女护送他回国,在上海机场亲手把男孩交到他父亲手里。这就是英国NHS的服务。
妹妹还曾一对一地看护一位女病人,因为她有自杀倾向,护士必须寸步不离地守护。妹妹说经过治疗病人表面上看基本正常了。有一次她要出去走走,妹妹跟着她进入了医院周边的一个树林,正值深秋,踏着落叶往树林深处散步。妹妹意识到不能走的太远,劝病人回去,但她不听直径往前走,吓的妹妹赶紧给医院打电话,叫来人才把病人劝阻回去。
妹妹说,抑郁症病人有时候看表面很正常,但很可能是一种假象。这同病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些人会尽力掩盖,特别是男性。我们还说到了最近自杀的舞蹈演员王迪,他有可能就是这种性格。
还有一次,一个病人(年轻姑娘)自己偷偷跑出去了,好像跑进了一大片麦地,医护人员非常着急又实在抽不出很多人寻找,最后找来了直升飞机帮助才发现了躺在麦地里的女孩。
表妹说,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非常负责任也非常耐心。精神病人有两大问题,一是拒绝吃药,二是不去厕所,必须要耐心地开导,劝说,看着他们服药,帮助他们去卫生间。
那些医护人员对妹妹也很关心帮助,妹妹那时怀孕了,上夜班是需要轮流休息,一次一小时,值班的护士长就把她的休息时间留给了妹妹,妹妹可以连续休息两个小时了。
听完妹妹的叙述,我又被深深地感动了。英国医疗制度的人性化,责任心和对生命的尊重爱护已经让我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中国男孩,NHS不但给他治病,还派两位医务人员送他回中国。病人走丢了派出直升飞机寻找这在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呢!
英国NHS系统建于1948年,曾在二战时期团结了英国人民的心。记得2012年奥运开幕式上,展示了英国人为之骄傲的全民免费医疗的大型舞蹈。参演的1200演员都是来自伦敦各个医院的护士。
NHS遵行救济贫民的选择性并提倡了普遍性的原则。无论穷富,为英国人民提供了统一标准的医疗保障,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系统。
最后表妹深情地对我说,太喜欢英国了,真不应该离开英国,时时想念在那里的生活,那里的日日夜夜……
刘晓华专列
健康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