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丨任虎成:与我偕老白头的伙伴竟然是它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6-08


作者简历
作者2013年
任虎成,1956年5月生于太原,插队两年,当兵三年,198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国家机关工作八年,2002年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律师职业,2016年退休。


原题

不离不弃,

过敏体质与我偕老白头




作者: 任虎成



上小学的时候,我得了一种被称为“黄水疮”的皮肤病。开始是起水泡,奇痒,挠破了就流黄水,然后结痂。发病部位先是在后腰,后来转移到四肢,呈对称状分布,最后固定在小腿。不理它过十天八天,它也能自己消失,但就是反复发作。父母亲带我看了不少医生,涂了很多种药水、药膏都不管用。有的暂时缓解了,过一阵子又复发了。就这样,它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

 

它复发的时间没有规律,复发的程度也不尽相同。轻的时候几天就过去,重的时候一两个月也不见好转。复发的时候,流出的黄水会在裤子上形成嘎巴。夏天还好办,可以把裤腿挽起来,不影响行走。如果赶上冬天,嘎巴就会摩擦患处,疼的走不了路,必须包扎起来。

 

1976年的作者
 
复发最严重的一次,是我在卓子沟插队的时候。那是1974年秋季,生产队里摘回来的棉花堆在库房里,晚上要有人看守。我是单身汉,心想:在哪里睡觉不是睡?看棉花睡在高高的棉花垛上肯定比宿舍的棺材板舒服(我们三个男知青的床是用老乡的“寿材”搭成的),正好一举两得,就踊跃报名去看棉花。队长大概看我不抽烟至少不会引发火灾,家不在村里肯定不会往家“顺”棉花,很爽快地同意我去看棉花。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看棉花不到十天,我的皮肤病犯了。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可能是刚摘的棉花水分大,是潮气引起的;也有人怀疑是棉花上的农药残留在作祟。不管怎么说,这次发作得很厉害。大队书记任建中见状,立即派人带我去临汾的医院去治疗。之所以去临汾的医院,是因为我刚从报纸上看到临汾有个医院攻克了白癜风的消息,心想顽固的白癜风他们都能治,我这个黄水疮肯定不在话下了。不想,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在临汾,压根没打听到那个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只好在临汾人民医院开了点药膏回来了。
 

1984年的作者
 
好在这皮肤病还算争气,这次复发之后在我剩下的插队时间里再没有复发过,使我当兵体检顺利过关。然而,是祸躲不过,该来的还是会来。1976年6月,在我当兵不久,它又复发了。我想,这次可要把它好好治一治,就请假到师医院去看门诊。谁知医生一看就说:“住院吧。”我说能不能住院我还得回去向领导请示。回到我们喷火排执勤的师仓库,曹毅平排长很痛快地说:“医生让你住(院)你就住呗!”这样,我就“大姑娘坐轿”平生第一次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医生给我开了口服药和外用药,治了十多天也不见效。接着改用针灸,一扎长的银针在大腿上进出捻转,有时还能看见针上带着肉,但还是不见效。一天,病房里来了六、七位医生,围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最后的治疗方案是给我用中医,由中医李医生给我开中药。这样,我就开始每天一付、每天三次地喝中药。喝了二十多天,皮肤病没见好,我身上却长出了五六个疖子。这可能就是李医生说的“把你身体里的毒拔出来”吧。
 
正当医生们一筹莫展之际,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大地震。这天清晨我从睡梦中被地震摇醒,由于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我还以为是邻床的病友翻身动静太大把我弄醒了,心里正老大不高兴呢。突然,同病房的一个北京老兵大声喊:“地震了!地震了!”他边喊边往外跑,我见状也立即推开床头的窗户准备往外跳(我们的病房是平房)。我之所以没有跟着往外跑而选择跳窗户,是因为窗户外面就是开阔地,而病房门外还有很长的走廊,往外跑肯定不如跳窗户快。还没等我往外跳,那个北京老兵又回来了,说:“没事了,过去了。”
 
地震虽然虚惊一场,但是医院接到命令,要抽调人员组成医疗队开赴灾区,我们这些轻病号就只能立即出院。我住院四十多天的收获是,身上多了五六个疖子留下的疤痕,皮肤病依然如故。这时候,我偶然发现涂抹可的松之类的软膏很见效,虽然不能根治,但一般第二天症状就消除,不影响正常活动。从此,我身边就经常带着可的松一类的药膏,以备不时之需。
  
1983年5月,我们人大档案系历史档案专业80级的20位同学到位于雅安的四川省档案馆实习。刚实习没几天,我的两支小臂内侧就起了密密麻麻的水泡,小的黄豆般大小,大的状如花生米。档案馆的老师说,是土漆过敏了。原来,档案馆刚刚做了一批办公桌,使用的油漆就是土漆。几天后,女同学王亚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不过她的症状比我轻得多。
 
当时四川省档案局的张仲仁局长听说我病得较重,就安排我到四川省省直机关门诊部治疗。门诊部的两位女医生——李医生和冯医生,担心水泡破裂引起败血症,给我大量输液,以至于后来两只手上都没有可以扎针的地方了。我让冯医生在脚上扎针输液。大约十天后,我胳膊上的水泡逐渐被吸收,胳膊上褪掉厚厚的一层皮。这种现象在我们山西绛县叫“中漆”,体质过敏的人接触漆树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如果不发生感染,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一两个月就会痊愈。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国家档案局工作。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人闲聊,我谈起了这种皮肤病给我带来的苦恼。同事吴宏达很热心地说:“我妹妹在协和医院当护士,她可以帮你找大夫看看。”冲着协和医院的盛名,我欣然同意。
 
1983年6月作者与同学石为昭在青城山合影
 
协和医院不是国家档案局的合同医院,这意味着我看病要自费。我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只想彻底摆脱这个已纠缠我很久的顽疾。
 
在协和医院,为我诊治的是一位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她告诉我:“你这是过敏体质导致的,需要改变你的过敏体质才能根治。”为了找到过敏原,她在我小臂上做了一个皮试方阵,包括二十来种皮试。最后确定我对花生、土豆、玉米和芝麻等物质过敏,让我以后别吃这些东西了。我心想,这些东西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食物,怎么可能戒得掉呢?接下来的治疗是,先用针在胳膊上划两道口子,然后滴上一种药水,每天一次。我坚持了一个疗程,见没有什么效果,就放弃了。此后,我也就接受现实,安于现状,不再求医问药了。
 

北京协和医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个病复发的次数越来越少,间隔越来越长,症状也越来越轻,我也逐渐习惯了与它和平相处。目前,我能确切知道的是,我对芒果和腰果过敏。过敏的症状是面部、颈部的皮肤变得粗糙,伴随着轻微的瘙痒。无须用药,一般一周左右症状会自动消失。
 
这就是我与过敏体质相恨相杀的历史。它不离不弃,与我偕老白头;我默默接受它的存在,与它和平共处。古人云:“九折臂终成良医”,我没有成为良医,但我的切身体会是,过敏体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试图改造它,也不要乱投医、乱用药,在保持卫生的前提下用一点激素类外用药即可。
 
2022年3月4日
于北京家中

 延伸阅读

 任虎成:我的大学梦,

鱼与熊掌都有了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健康顾问

沈克明:与心肌梗塞的一场殊死搏斗

刘爱民:43年老病号的“乙肝遭遇战”

李开复:从患癌到肿瘤消失,
我更加确信睡眠比什么都重要
人民日报记者肺癌晚期的8大感悟
作家马原:他和癌症和平共处12年
卢红:如何养老,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全球胃癌一半在中国,

这4种人离胃癌最近

被吃辣毁掉的中国人……的胃

肠道益生菌群可调节衰老速度

王一方:有一种疾病叫健康焦虑

防范老年痴呆,这19条建议请细读!

这里有“寿命计算器”,

算算自己能活多久

99岁神仙奶奶不生病,

秘诀三不吃四不做

老中医:50岁后要少动,

休息是最好的运动

最佳保健品原来是家常食材

吃素还得脂肪肝?

原来脂肪肝最怕的不是脂肪

常识逆转:出汗既不减肥也不排毒

适量类黄酮能降低癌症和心脏病风险

肠道益生菌群可调节衰老速度

睡眠不足是老年痴呆症元凶

心梗预兆:做过8000例手术医生谈

16条健康警戒线影响寿命长短

科学家发现,人体细胞可"返老还童"

为啥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眼黑?

早晨起床后,是先刷牙,还是先喝水?

上床前1到2小时洗澡,

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

小心肝!做这几件事护理你的肝

晚餐与体重和寿命的关系,你知道吧?

集体辟谣:老人家别再误入迷津了

一桶水毁了一个家!六种情况下别洗澡

熬夜、喝冷饮、早上洗澡⋯⋯

五大名医眼中的作死指南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界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