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原题
40年后归来,
北大向77、78级致敬
5月13号,800多位77、78级本科生重返未名湖畔,举行了毕业4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大学隆重地向毕业40年的77、78级致敬!
77、78级本科生40年后归来
77级是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的第一批本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同一年夏季,78级入学。他们毕业后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今天的活动中,看见了许多政界、商界、学术界的熟悉面孔。2022年初,在北京大学1977-1978级毕业40年之际,一些同学策划举办一次特殊的纪念活动。由于疫情防控的缘故,计划在2022年5月举办的纪念活动,一再延期,从5月延到8月,又从8月延到10月,最后推迟到2023年5月才如愿以偿。这期间,又有一些同学因年事已高,或身患重病,不幸辞世。今年除夕,我熟悉的一位曾在光明日报工作过的同学因新冠肺炎去世,永远没有机会重返北大。(编注:据了解,北大77、78级本科毕业生,去世者已近200人。)8点,来自海内外的同学陆续在“百年纪念大讲堂”广场集合,我遇见的一位女生是专程从美国回来的。白发苍苍的同学们纷纷穿上学士服,以弥补当年未穿过学士服的遗憾,补拍了毕业合影。据说,这张大合影很牛。北大合影人数最多的一次是600名毕业生,这次是800多人,超过了纪录。这张大合影由200张照片拼接,每个人胸牌上的名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40年后的毕业合影
9点,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大讲堂”(当年学四食堂的位置,多数学生们都是蹲在地上吃了4年的饭),举行了北京大学77-78级本科生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暨 “归来仍少年——时光穿越毕业典礼”。会前播放纪念视频时,许多同学年逾古稀,看见自己入学时的少年模样,热泪盈眶。在制作纪念视频时,需要征集大家40年前后的人像对比照。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有16个系670多位同学发来了自己的对比照。
北大学生乐团为爷爷辈的毕业生演奏
这次活动专门制作了纪念品,其中有一本珍贵的北京大学 77-78 级毕业四十周年校友回忆录《未名不改旧时波》,据说只印了一千本,每位同学只能领一本,可谓洛阳纸贵。还有非常可爱的纪念马克杯、纪念T恤衫等。活动结束后,是 “毕业怀念午餐”时刻。大家来到学一食堂,和在校学生们一起排队打饭,端着盘子,找位子坐下,重温了40多年前的北大学生生活。对于这些爷爷辈的毕业生来说,许多人此刻将是今生最后一次重返北大。难得相聚,难说再见!
陶海粟感言
参加今天北大7778纪念活动的一点儿感想:
感觉今天活动的整个基调是比较得体、实在的。没有那些令人厌倦的政治四六句和高昂的口号。有的是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欣慰、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对这两届人的过往也没有过于自我陶醉和无限拔高,当然,对人生历程的感叹、唏嘘和某种程度的自足感还是有的。毕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现在已不是这两届人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时代了,但认识到这个现实,也并不妨碍我们以乐观平和的心态看待一切。不知是因为组织者有意进行了把控,还是这两届人的本身素质使然,总之还是比较得体的。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张曼菱:考入北大并不是天之骄子
刘学红:关于对“迎新站”
老照片的质疑及考证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