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作者近影
谢思敏,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公派赴日本留学,获日本神户大学法学研究科法学硕士、法学博士。1988年学成回国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法系执教,曾任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副经理、中国法律事务中心律师。现任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深圳前海东西南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清洁碳经济产业研究院理事长,中华全国律协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监事等。
——难忘2018两场
“空前绝后”的校友大联欢
作者:谢思敏 原载博雅共观公号
北京的五月,鲜花盛开。北大的五月,诗意满园。5月4日,是五四运动纪念日,是青年节,也是北大的校庆日和校友返校日。每逢此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北大校友,无论身在何处,总是情系燕园!今年,筹划已久、盼望已久的“北京大学77-78毕业40周年纪念大会”,本来定于5月14日举行,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往后延期。至于延期到什么时候,目前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这种无奈的情形,我和许多校友一样,不由忆起了四年前即2018年接连举行的两场校友大联欢。其中一场是5月3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的“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暨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另一场是5月5日在海淀小剧场举行的“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我作为77级群体与会者的一员,当年参加这两场纪念活动时虽说也很受感动,但并未完全体会到其中的特别意义。纪念活动过后不久,中文77级刘学红同学在“未名光影”公号撰文中使用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大欢聚”小标题,当时有的校友还觉得有些夸张。但是,时过四年之后,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说这两场纪念活动是“空前绝后”的校友大联欢,一点也不过誉。关于5月3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的“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暨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刘学红同学编发了两篇作品,一篇题为《永远的北大!永远的七七七八!》,另一篇题为《青春记忆:北大1977-1978级入学40周年老照片展》,报道详实,图文并茂,我就不再赘说。
“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暨北京大学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8年5月3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校友大欢聚。刘学红供图
一是返校校友空前多。以往,校友返校聚会,大都是三五同舍或同班好友,或者是以班或院系为单位的聚会。而这一次,是以学校名义主办的包括全校各个院系而且是两个年级的校友大聚会,堪称史无前例。北大77-78级入学总人数大约为2800多人,具体不详,除少数同学因各种原因(诸如出国等)提前离校外,最后毕业授予学位的,77级是1137人,78级是1714人,两级共计2851人。这次返校参加庆典的校友多达1461人,超出总数的一半以上,比会前预计的三五百人多出了两三倍。如今记忆犹新,当与会校友和嘉宾及随行亲友汇聚百年讲堂时,可以容纳1800人的一层大厅是座无虚席,盛况空前。二是久别重逢,兴高采烈。入学40周年,也就毕业36周年。自从毕业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尤其是77-78级,不但分布天南海北,而且遍布世界各地,离别已久。比如,我们法律系77级,最后获得毕业证的共计81人,毕业后4人留校,7人考取出国研究生,其他同学除考取国内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外,分派到国内多个省市区工作。很多同学自毕业一别,已经二三十年不见面了。这次聚会有50多个同学返校,久别重逢,回首往事,共叙学情友谊,大家都感到很亲切,很高兴!
著名经济学教授、北大光华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在纪念大会“重温经典大课”。刘学红供图
三是与会校友互动热情非常高。多名校友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为纪念大会创作了多个文艺节目。图书馆77级刘嘉波同学、计算机78级杨明伟同学分别创作了歌词《未名咏叹》和《燕园传说》,地质77级林克邦同学分别为这两首歌词作曲,并自任指挥,带领十个老同学一起登台演唱。
歌曲《未名咏叹》,图书馆77级刘嘉波作词、地质77级林克邦作曲,歌曲《燕园传说》,计算机78级杨明伟作词、地质77级林克邦作曲,地质77级林克邦指挥,地质77-78级校友演唱。海菡供图
最早发布到校友群的歌曲,是中文77级李矗同学作词作曲的《梦回燕园(咏叹调)》。李矗说自己五音不全,不能登台演唱,想在校友群里物色一位唱高音的歌手来演唱。旅居美国的物理77级吴刚同学听说后,当即微信联系在北大歌剧研究院当博导的好友蒋一民老师帮忙。蒋一民与李矗虽然互相知名,但从未谋面,经吴刚说了原委,欣然答应。他亲自担任艺术指导,从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挑选女高音牛俊人同学(曾先后饰演过歌剧《魔笛》女主角夜后、歌剧《北大1918》女主角杨开慧)担任演唱,并让该院钢琴指导教师孙冰慧担任钢伴。演出当天,因孙冰慧远在广州参加另一场大型演出不能赶回北京,蒋一民又临时安排该院另一个钢琴指导教师牛闯接替钢伴。像这样的演唱搭档,在乐坛上单是试唱录音,就要花几千元乃至一两万元。但是,他们为校友参演,全程分文不取。经济77级海闻同学,是这次纪念大会的总主持人,他看过李矗同学这首歌曲后认为独唱加上伴舞,效果会更好。于是,他又联系北大校友会和北大学生会,由北大学生艺术总团舞蹈分团安排十几个小师弟小师妹扮演伴舞。时任学生艺术总团的指导老师,是北大艺术学院的佟佳家副教授。有一次走台排练时,恰遇家里带小孩的保姆请假外出了,佟老师就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从十多公里远的西城区住所打滴赶回四环外的北大作指导。纪念衫的设计方案,也引起了校友们的极大兴趣和议论。好几个爱好美术的校友,纷纷毛遂自荐,提交了各自的设计图样。李矗也提交了一个设计图,T恤上方是一枚校徽,象征新生入学,腰部是三条波浪线,既像腰带,也象征未名湖,波浪线上是博雅塔,塔尖对着T恤心房部位,表示情怀燕园。他这个图案一发上微群,立即引起了校友的热议。有正经的批评,也有搞笑的调侃,总之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李矗却不为所动。最后,纪念衫采用了北大校园资深平面设计师李印白的设计图。李矗称赏李印白的设计,却又不舍得放弃自己的设计,他把自己的设计图交给淘宝自行订制了十几件T恤,送给十几个伴舞的小师弟小师妹当作舞服。当他们穿着这些舞服登台表演时,却也别有一番风采。
歌曲《梦回燕园(咏叹调)》,中文77级李矗作词、作曲,歌研院研16级牛俊人演唱,歌研院钢伴指导牛闯伴奏,北大学生艺术总团舞蹈分团伴舞。作品表现了77-78级的群体记忆和群体情怀,引起了与会校友的强烈共鸣。刘学红供图
关于《梦回燕园(咏叹调)》这首歌曲,还有一个故事。女声独唱表演者牛俊人的导师,是北大歌剧研究院的院长金曼教授。金曼是我国著名的歌剧艺术家,是经典歌剧《江姐》中江姐的著名饰演者。在纪念大会即将召开的前两天,她听到牛俊人在练习这首歌,感觉歌词写得很好,但歌曲对“咏叹调”的意思表现得不够。她一时技痒,就提笔对歌谱作了修改。牛俊人依照金曼老师的修改版作了试唱录音,咏叹的情调果然比原版更胜一筹。李矗听后也认为金院长的改版好,但考虑到原版录音已在多个校友群传开了,很多校友已经熟悉原版的曲调,而且伴舞也是按原版排练的,临时改版恐怕难以适应。李矗经与金曼、海闻等最后商定,在百年讲堂演出时仍按原版演唱,金曼院长的修改版放在5月5日在海淀小剧场举行的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上演唱。这也造就了一支歌曲两个版本,接连在两场联欢会上演唱的花絮。如果说5月3日在百年讲堂举办的纪念大会是“空前绝后”的,那么5月5日在海淀小剧场举办的“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更是“前所未有”的。这是由北大77-78级几个校友临时创意提议,在极其短促的时间内,通过微信和微群方式联络召集的一场跨院系跨年级跨国界的校友大联欢。与会北大校友代表、经济77级海闻为联欢会揭幕
然而,这个创意刚提出的时候,很多校友不禁有些担心,因为当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离五四校庆和定于5月3日在百年讲堂举行的纪念大会,也就只有十多天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另行筹组这么一场大型的联欢活动,有必要吗?有可能吗?这也是我们几个发起人当时审慎思考的问题。首先提出这个创意的,是中文77级李矗同学。他第一个联系的是我,他信心满满地对我说:很有必要,完全可以。他谈了“三点感受”:一是77-78级毕业离校各奔东西已经36年,分别已久,相聚太少,好不容易返校一次,如果只是匆匆相聚一场,感觉意犹未尽。尤其是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的校友,仅仅是聚在一起吃一个午餐、开一个堂会,肯定是不足以尽兴的。这就需要再来一个自行组合的补充,再来一个自由自在的释放。当然,我们自由组合的联欢活动,并非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为了另拉“山头”“争风吃醋”,而是作为校办纪念大会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久别重逢的校友再搭建一个更好地释放自我与交流联谊的平台,是为母校和校友增光添彩。二是现在是互联网+微信时代,信息交流比以往便利千百倍,工作效率更是突飞猛进,过去需要花费十天半月甚至大半年才能沟通的事情,如今只需弹指一挥间。校友个个微信在手,无论远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即时关联沟通。三是他毕业后长期在媒体工作,与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借助媒体和海淀社区的优势,携手海淀作协的朋友一起联欢。对于李矗同学的“三点感受”,我也深有同感,深表赞同。我们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当时,有的同学还有这样一些顾虑:单凭个人发起,单凭微群联系,没有单位和组织出面,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赠送的纪念衫和校徽等纪念品,有人相信吗?有人愿意参加吗?我是法律科班出身,从本科读到硕士、博士,李矗本科读的是文学,但他后来又到政法大学进修了法律,又长期从事法制新闻采编实务和理论研究,我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对于公民来说,法无禁止便可为。况且,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出版、言论、结社、集会自由。校友相邀聚会联欢,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合宪。李矗还深有感触地说,单位、组织、机构,是由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具体的人,也就没有单位、组织、机构的生命。我们可能叫不应抽象的单位、组织、机构,但我们可以叫得应具体的人。再说,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还有三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公民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有了很大提高。北大人,尤其是77-78级校友,更具有独立自主而不为利诱的秉赋,他们是经历斑驳的群体,也是珍视感情的群体。我们相信,联欢会是与校友们的意愿和期待相呼应的,即使没有免费午餐、没有赠送物品,他们也是会欣然而来的。后来的事实表明我们的感受是符合实际的。2018年4月20日凌晨4点40分,当李矗把刚刚出炉的《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启事》发布到北大梦回燕园校友群时(随后又发布了根据“启事”制作的小视频“集结号”),立即就引起了校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之后,“启事”和“集结号”又在北大博雅论坛、酋长朗诵部落、三角地、5.3聚会等多个校友群转发,“集结号”还粘贴到优酷等传媒,广为传播。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报名参会的人数,就从开头的三五十人,迅速增加到三百余人。报送的参演节目,也从三五个,增加到四十多个。他们之中,既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海内校友,也有飞越重洋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的海外校友。2018年4月20日,李矗在北大梦回燕园校友群发布《“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启事》。(截图)
经过短促紧迫而紧张有序的准备,2018年5月5日下午二时许,这场由北大校友个人自行筹组的“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在海淀小剧场如期如约如愿举行。
“纪念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暨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于2018年5月5日在北京海淀小剧场举行。这是北大首次由校友个人通过微群方式自行召集举办的大型校庆纪念活动。这是揭幕后,四位主持人(从右至左)李军、柏荷、张宇坤、隋源闪亮登场,致开幕词。海菡供图
这是一场不受官方单位、组织、机构约束和任何物质利诱的欢聚,与会校友不问西东,不图名利,不问职务高低,一律以同学或校友相称。这是一场由与会者自由组合而情投意合的欢聚,也是一场赏心悦目而永远难忘的欢聚。其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和情景。旅居海外的地质77级林克邦等多名校友,原计划是参加完5月3日在百年讲堂举行的纪念大会之后,于5月4日返回海外旅居地的。为了参加5月5日举行的联欢会,他们不惜花钱把机票往后改签,在北京多逗留了两天。在这次联欢会上,酷爱歌曲的林克邦同学再次登台,演唱了计算机78级杨明伟填词的《满江红》,表现了北大人的家国情怀,赢得了与会校友的掌声。
独唱《满江红》,地质77级林克邦演唱,计算机78级杨明伟填词。海菡供图
毕业后远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82级张蕾同学,人在东北,情系燕园。看到“集结号”后,她很快就申报了一个节目:《青年圆舞曲》女声独唱。接着,她在校友群里遇到了有同样意愿的经济82级吕随启同学,于是把节目改为男女声二重唱。她想到歌名叫圆舞曲,只有歌,没有舞,感觉还是不够如意。于是,她又在校友群里邀约了8个伴舞的校友,最后节目改成了歌舞相伴的作品。因为这些校友大都是在校友群里联系上的,有的还未见过面,也不在一个地方,无法在一起排练。张蕾就提前从哈尔滨飞到北京,并邀约其他参演的几个校友也提前赶到小剧场会面。她们临时在签名展板前的大厅侧边,作了短促的“火线排练”后,就直接走上了舞台。歌舞《青年圆舞曲》,图书馆82级张蕾、经济82级吕随启演唱,北大校友伴舞。海菡供图
专程赶回参加联欢旅程更远的,是旅德西语76级顾裕华同学。她酷爱京剧表演艺术,是德国京剧协会的秘书长。当同是旅德的物理78级于芳同学把“集结号”转给她时,她当即申报了京剧唱段《莉花颂》。随后,她不远万里,专程从德国飞回北京参加联欢表演。这份燕园情怀,令人十分感动!
京剧唱段《莉花颂》,西语16级顾裕华(中)演唱。演唱结束时,北大旅德校友会会长于芳(左)和副会长李振军走上舞台与顾裕华一起为母校和校友们祝福。海菡供图
参加联欢的校友中,年纪最长的当数国政50级石太有学长。他是上世纪50年入学的,也就是新中国的北大第一届。他毕业后长期从事党建和法制宣传工作,经历过“三反”“五反”“四清”“反右”“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处事十分谨慎。他也素有北大情结,看了联欢会的“集结号”后,他也很想参加,却又放心不下。他打电话问李矗:这事经学校批准吗?李矗说:这个不是学校主办的,是校友自行邀集的。他说:没有单位和组织批准,这行吗?李矗说: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校友聚会,没有什么不行的。您过去习惯了听党和政府的、听单位和组织的,这次不妨也听一回您自己的吧。老先生还是犹豫不决,他在聚会前几天他专门亲自到小剧场去作了一番考察,看到小剧场大厅搭起了巨幅签名展板,其他工作也差不多准备就绪了,这才放下心来。他不但自己报了名,还邀约同班的老同学陶和谦以及他的儿子、数学02级陶大江,也一起报了名。聚会前一天,陶和谦同学因为感冒,身体状态不佳,不能与会。李矗看到报名与会的校友中,既有像石太有这样的上世纪50级的老校友,又有像陶大江这样的本世纪02级的以及10-17级的年轻校友,恰如新北大的“祖孙三代”,不禁灵感勃发,临时策划了一个由主持人张宇坤与国政50级石太有、数学02级陶大江和中文15级张赵乐组成的“祖孙三代”共同登台互动的情景访谈短剧《新北大全家福》。这个临时创意的节目,虽然简朴短小,却表现了跨世纪、跨年代、跨院系、跨年级的三代北大人的不同经历和不同感受,以及他们的共同心愿和共同祝福,生动地充盈和丰富了联欢会的内涵与意蕴。情景访谈短剧《新北大全家福》,主持人张宇坤(左)、国政50级石太有(左三)、数学02级陶大江(左二)、中文15级张赵乐(右)联袂表演。海菡供图整台联欢会,围绕“梦回燕园”主题,以北大人、北大作品,演绎北大故事、北大精神,基调鲜明,气氛活跃。与会校友各展风骚,异彩纷呈。
诗朗诵《船》,中文80级于慈江朗诵,中文79级沈群原作。海菡供图
旗袍秀《媛梦雅韵》,数学80级张亚莉策划,法律82级李小梅、哲学82级陈小兰等表演。海菡供图
经典朗诵《校长就职演讲》,海淀作协侯志刚朗诵,北大第11任校长蔡元培原作。海菡供图
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律84级翁童朗诵,法律79级海子原作。海菡供图
经典朗诵《湘江评论》(节选),海淀作协李士光朗诵,北大前图书馆职员毛泽东原作。海菡供图
诗朗诵《大海的追求者》,海淀作协李军朗诵,中文77李矗原作,表现了北大人的远大理想和执著追求。海菡供图
独舞《桃夭》,中文15级张赵乐表演。海菡供图
诗朗诵《深深的小院》,中文78郭力朗诵,中文77孙霄兵原作。海菡供图
诗朗诵《再别康桥》,法律86级贺芳朗诵,法律1917级徐志摩原作。海菡供图
诗朗诵《相信未来》,海淀作协阿桐朗诵,诗人食指原作。海菡供图
名作朗读《永远的校园》,计算机17级徐宇朗读,中文55级谢冕原作。海菡供图
诗朗诵《跨越太平洋》,中文85级班主任李黎创作/朗诵。海菡供图
独唱《芦花》,对外汉语11级赵文凤演唱。海菡供图
诗朗诵《归来初心》,法律05级田其申创作/朗诵。海菡供图
联欢会谢幕后,部分与会校友与海淀作协朋友走上舞台合影留念。海菡供图
与会校友轮番走上舞台合影留念。右起卜凡舟(中文78)、海闻(经济77)、谢思敏(法律77)、李矗(中文77)、于芳(物理78)、郭力(中文78)、孙霄兵(中文77)、赵文凤(对外汉语11)。海菡供图这次联欢会得到了海淀作协的大力支持。作协秘书长王威竭诚襄助,从策划到会务,全程不遗余力。在审定节目单时,王威说,这次联欢会是李矗提议策划的,主要参与者是你们北大人,主要工作也是你们北大人承担的,策划署名理当写上你们几个。李矗和我都说,我们都是退休人员了,不必署名,最多也就列名顾问好了。在我们执意坚持下,我们几个参与策划的北大校友也就列名顾问,总策划和总导演等则由海淀作协王威和王海滨、陈相国等署名。这是北大校友和海淀作协朋友的首次大联欢,也是一次愉快和圆满的大联欢。联欢会还得益于互联网+微群。北大梦回燕园等几个校友群,在联络召集与会校友、征集传递参演节目、为校友互动交流联谊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非常迅捷而密切的作用,堪称这次联欢会的“喉舌”和“纽带”。联欢会后,与会校友纷纷在群里留言,感叹这是一场“触动北大人心灵”的“温暖、温馨、热烈”的“精神盛宴”,是一场“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联欢盛典”。联欢会后与会校友纷纷在校友微群里留言表达自己的欣悦之情后来,李矗同学因为忙于写作,顾不上群主事务,就把北大梦回燕园校友群改为轮值群主制。他当时选列的七个轮值群主是:倪子-邱慧梅-郭力-叶宝生-谢思敏-野岛-田其申。轮值群主,每人值岗两个月。可惜的是,当轮到郭力把群主交给叶宝生之后,也没多长时间,也不知什么原因,这个群就被疯了。
李矗为联欢会创建的北大梦回燕园校友群,联欢会后改为七个轮值群主轮值制。可惜的是,再后来却莫名其妙地被疯掉了
这次联欢会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北京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15家媒体的盛大支持。会后,人民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等十多家媒体相继编发了多篇报道,盛赞这北大百廿校史上一次别开生面的庆典,是一场异彩纷呈的文艺盛宴,是一场永远难忘的校友大联欢。(北京大学官网转载人民网2018.05.08发布报道链接:http://www.pku.org.cn/zt/bjdx120znxq/1217507.htm)为便于群友领略“梦回燕园主题联欢会”风采,现将化学88级邱慧梅同学推荐的视频美编张芳女士重新剪辑过的联欢会图片视频集锦,粘贴如下——《纪念北大百廿华诞暨梦回燕园联欢会(集锦)》。张芳重新剪辑
行文至此,最后再说两句。希望全国疫情早日消退,世界早日全面开放,我们期待已久的“北大77-78级毕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得以早日举行,再谱校友联欢佳话新篇章!北大新三届
张曼菱:被春雨洗浴的北大
张曼菱:考入北大并不是天之骄子
刘学红:关于对“迎新站”
老照片的质疑及考证
不想与您失联
请关注备用号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