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的招聘科技和灵活用工? HR-Tech领域的新机会 | 出海同学会No.50 期干货

出海同学会 出海同学会 2023-02-16

1

导语

疫情对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也包括海外公司的人员用工。比如,疫情之后面试线上化了,就带来了数字化的机会,就可以通过AI等新技术协助企业更加智能地筛选,提高了效率。同样,远程用工SaaS的转变,企业除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提高员工效率,也更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等。疫情和新技术,让HR领域SaaS出海涌现出更多新机会,从招聘开始、培训、发薪管理、绩效管理等。


本期主要分享嘉宾


Brix    创始人/CEO    杨戍纬

鳄梨科技    创始人/CEO    陈龙

Hireez    创始人/CEO    江海庆

LeapIn    创始人/CEO    朱倩云

SAP    前SuccessFactors产品经理    Lin Liu

Worktogether(Slash)    创始人    李文卓

(按照公司名拼音排序)



要点问题


  • 组织与用人在疫情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 疫情逐渐消退后用人的新趋势?

  • 有哪些关键科技可以优化招聘和用工?

  • SaaS厂商出海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 一款好的出海HR产品,核心是什么?

  • 招聘与灵活用工未来在哪些市场值得做?

  • 还有什么新的细分机会?



组织与用人在疫情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疫情逐渐消退后用人的新趋势?

鳄梨科技陈龙


自我和公司介绍:鳄梨科技,主要是面试场景线上化服务,关注需要大规模招聘(能标准化)的行业和岗位,像网校,房地产销售,工厂类等客户。我们有一个产品,用AI来标准化面试问题和环节;针对每年大量招聘的客户,比如招聘人数超过1000人,面试上万场等的。我原来是工程师背景,在百度,微软,square 工作过,2019 年回国然后创业,做的这个方向。


关于远程用工,我分享两点。第一,企业对于用工的述求,就是把事情做好;用办公数字化和远程化的方法,能让员工把事情做好,就不需要管理人。举例,美团的外卖的配送是可以数字化的,它就不用管理外卖配送人员。而且疫情对于这个趋势(数字化管理事和员工)是推动作用,不是改变,我原来在微软和Square的时候,这些公司就有一些远程办公了。有两家公司远程办公做的很好:GitLab,Zapier,可以参考下。第二,我觉得办公数字化和远程化是不可逆的。疫情推动了,但是疫情以后办公的方式并不一定回到疫情前。疫情催生了很多更好的工具,管理方式,让办公数字化和远程化从高端职位开始,慢慢向所有岗位蔓延。所以,关键是有没有更好的工具和流程,把办公和管理数字化,把人和岗位数字化。



前SAP Lin Liu


第一,对于远程用工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让员工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或心里安慰。有一个案例,某头部快递公司在疫情后选择了一家优秀的员工集体宿舍供应商,把水电煤安全全部纳入到高标准管理中,来帮他们员工(打工人)提升住宿方面的福利。疫情下员工也很注意安全,如果企业能为员工提供比较好居住环境,对员工是较大的心理安慰。第二,企业远程办公有一些挑战:首先是如何确保效率问题,然后是合规。效率问题,企业更多去寻找可以把工作量化或非量化的工具,去帮员工衡量绩效。合规主要是在灵活用工场景下,比如某外卖平台找第三方公司来管理外卖骑手,代发薪酬,社保代缴等。短期是节约了成本,远期还是有一定风险,因为灵活用工的业态比较新,相关政策法规都还在动态变化中,为了规避劳务纠纷,企业还是要尽可能及时与政策法规更新保持同步,避免出现合规问题。



Brix  杨戍纬


自我和公司介绍:Brix主要是跨境的用工平台,帮在美国的快速扩张的创业公司(特别是A轮-C轮)去搭建在中国的虚拟技术团队。


第一,疫情对企业的远程用工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大,包括跨国团队用工这块。原来在硅谷,远程跨国用工(在北美和中国两地搭建双向的工程师等团队)还是小范围的,主要在华人创业公司等。疫情前我们一直大量用Message Marketing的方式去接触美国当地公司,探索他们中国用工的需求。开始的回复率是很低的,不到3%,而且主要是之前就有远程跨国用工经验的公司,比如Square这样。疫情以后,响应率提高了5倍,说明有更多企业接受远程跨国用工了。第二,疫情让用工企业更多考虑在海外找全职的员工了。疫情之前,很多企业都是找合同工(Contractor)形式,而且都是把一些边缘化的业务放出去。疫情后,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找全职员工(full time employee)了;包括开始考虑给在中国的团队一些股权,期权等。第三,疫情以后,一些美国创业公司,把原来的硅谷单核心的工程师团队模式,转变成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和硅谷双核心的工程师团队模式;两个跨国的核心团队共同去完成一些核心模块的开发,来加速研发进度。

另外,我们协助外国公司在中国雇佣的工程师团队,我们是在中国给他们发薪酬的,包括五险一金。只是远程上沟通交流,转账效率等有所延迟,发薪的及时性就是我们重点去解决的,不能有延迟发薪的情况。



LeapIn 朱倩云


自我和公司介绍:LeapIn是国内首家AI人才识别及人才管理一体化的Saas平台, LeapIn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人才识别的方法,结合行为科学、致力于通过技术重塑人才识别及发展。产品包括AI招聘、AI人才盘点等人才智能一体化方案。 


第一,在疫情期间,初创企业都非常难,是想办法活下去。资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业务调整和精简。包括砍掉一些非核心业务,裁员等;这个精简过程中管理者需要更多关注员工的忠诚度的问题。第二,疫情让企业招聘的时候,开始更加关注候选人的软技能(Soft Skill)了,包括候选人对于远程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习能力,对于新事物的适应等。第三,企业开始更多关注员工的心里健康了,包括组织心里健康的培训或请心理健康疏导的导师。主要是一些员工可能没有很好的在家办公的环境,另外长期在家办公也可能会比较孤独。第四,企业更加拥抱远程协同办公的技术了,包括AI/VR,线上会议和培训等。最后用现在很火的一些词总结下,未来企业会更多考虑“灵活用工”,“混合办公”,“共享员工”等。



Hireez  江海庆


自我和公司介绍:Hireez是做招聘软件的,客户就是HR,不管是企业corporate里的HR,还是专门招聘公司(Staff Recruiting Agency)里面的HR。


我们看到美国这边用工一个现象就是人才很紧张,企业都在抢人,所以我们的业务需求目前也是非常高。看美国2021年9月份的就业数据,有1040万个空缺岗位,其中有新增空缺岗位就有600多万;同时劳动参与率(labor participation rate)还下降到了62%的历史新低,非常缺人。在IT行业缺少很多高端人才,一些企业就开始采用各种灵活用工的形式,包括使用海外雇员等模式。其他行业,专业技能人员也很缺,比如卡车司机,医院里的助理,还有保洁等;这些岗位的招聘难度不亚于招聘一个软件工程师。目前缺人厉害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2020年很多公司裁员或者冻结岗位招聘,另一个是2020年大量人员主动辞职(各种原因都有,包括生理和心里健康方面等)。


关于招聘和用工的几个新趋势:第一,数字化招聘(Digital Recruiting)是未来几年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很多上市的大公司都在寻求更加多元化的招聘方式,数字化招聘会越来越重要。第二,HR和人才招聘上面的技术投入会越来越多,优先级提高了。第三,招聘过程也变得需求更多的合作了。疫情前,面试者可以线下来公司面试,单个招聘人员就能完成;现在需要大量的线上合作,特别是在高层最后面试之前,会有大量工作由多名HR一起合作完成。第四,AI和相关技术在招聘领域的价值和需求会越来越高。因为现在招聘岗位又多,本身HR人手也不够,就需要借助AI等技术方式来提高自动化和招聘效率。所以今年投资人也很看好在HR领域(特别是招聘)的SaaS服务,好像在过去4个月内有27亿美金的投资进入到HR领域和安全(Security)领域的SaaS企业中。



Worktogether(Slash) 李文卓


自我和公司介绍:现在新加坡,过去10多年在网易,阿里,美团做过产品和业务。2013-2018年有幸参与了美团外卖的孵化过程。2019年到新加坡,2021年4月创业,开始是给Freelancer提供一个SaaS服务,现在做的产品名Slash:为线上内容创作者提供发行和交易NFT支持的一站式SaaS平台。


身边很多公司都已经远程办公,并且开放给员工自主选择,类似一个HR政策福利;我们公司也是跨国多城市远程办公,研发团队在中国,本地销售和市场等。远程用工,分享下我们总结的两步check方法,来确保线上方式找到符合我们标准的人才。第一步,我们所有面试(一般好几轮)是完全的线上的,按照整理的线上面试流程/标准等进行。第二步,有明确的检查标准,线上办公工作效率标准。比如我们会统一线上办公的软件;明确的线上讨论机制;定期了解员工产出或者工作时间等。这样两步下来,不适合的就淘汰,就能兼顾线上远程和用人标准。


有哪些关键科技可以优化招聘和用工?

Hireez  江海庆


技术在招聘和HR方面也有很大突破。比如AI,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方面的技术,来协助对简历数据的聚合处理,定向匹配,再进行优化推荐,来减少HR的前期筛选简历的工作量。同时,在面试环节,除了用Zoom这样工具远程面试,也加上一些自动化面试的内容。比如结构化的视频面试Structuralized video interview,用提前录制好的问题来提问题等,对于面试规模量很大的场景也有很大帮助。还有在员工心里健康方面,也看到一些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协助的,特别是心理科学psychology science方面前言研究和应用。



鳄梨科技  陈龙


我理解,招聘和用工上其实只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对人的数字化, 第二个目标是对人做的事情的数字化。面试视频化以后,视频的内容就是数字化的,数字化以后AI就可以协助进行高效的处理。比如,图像识别技术来提高效率举例,有一类工厂客户招聘要求是候选人不能在面部/脖子/手上等有明显的纹身。视频化和数字化的面试过程,AI就会很容易识别出来候选人是否有明显纹身了,效率就比人去筛选要快很多。另外自然语言处理方面也对招聘面试有帮助,比如用来协助判断候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技术在用工上的协助也举一个例,酒店行业的。酒店行业针对保洁阿姨开始不好灵活用工的,因为不好检查清洁效果。现在可以在保洁完毕后,让阿姨拍摄一个房间的小视频等,来验收下打扫的效果。



SaaS厂商出海需要做好什么准备?

一款好的出海HR产品,核心是什么?

Brix  杨戍纬


第一是信任问题。中国团队做的产品要让海外客户信任还是很难的,而且也有少部分国人在国外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会影响整体的口碑;比如我们在Upwork就需要一些中国人做的假简历。我们每年在Upwork(临时用工发布平台)里面会发布很多项目,大概有100-200个项目。Upwork宣传他们除印度外的亚洲用户少于5%,结果发现有大量账号都是假的简历;用户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欧美的,但是结果收款地址是中国的。

第二是信息差。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很发达了,但是中国和美国双方人员的信息差还是很大的。我们做跨国招聘的业务,就经常需要大量去教育和备注来补充信息差的问题。举例我们可能需要告诉美国客户帮他招聘到一个工程师来自于美团,然后要给他解释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那个 O2O 平台之一。同样中国工程师对于美国的VC也不是很熟悉,除了红杉Sequoia和软银他们比较熟悉外,其他机构比如Benchmark等他们都不熟悉。

第三是文化差异。中国工程师比较喜欢回答 “YES”然后及时自己对该事情还有一些疑惑的时候,先答应了去把这个事情给做出来。而欧美的工程师比较喜欢说 “NO”,会表达对事情的担心,喜欢说“worst case scenario”等。文化背景的差异,会造成大家对于整个业务的核心逻辑理解的偏差,最后产品的调性的理解也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公司也在前期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一些文字或视频的文化差异上介绍,FAQ等。

总结下,如果企业能很好解决信任、信息差、文化差这几方面的话,企业在HR方面的间接成本overhead也会减少很多。



鳄梨科技  陈龙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市场做 SaaS还是很难的。第一,针对中国市场的SaaS公司的市值确实和跟服务海外市场的SaaS公司市值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第二,中国的有意愿为SaaS付费的企业客户数量也比国外的企业客户数量要少;就是国外的“鱼”更多,所以很多公司就出海。

但是现在阶段中国公司出海也有优势和机会。第一,中国的产品和研发工程师等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人员的成本又比海外的低,就是投入产出比ROI会更高。第二,中国企业出海在一些“标准化”程度高的领域,还是做的很好。比如像声网agora在国外做的很好,也是在标准化的API方面。在海外提供的产品形式越标准化,中国厂商所具备的优势就越好。

另外如果SaaS出海要做非标准化高的产品的话,建议还是还去海外搭建本土团队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海外用户的需求。包括自己海外公司的管理,就需要去解决文化的差异,和合规相关的问题。



LeapIn  朱倩云


HR领域SaaS出海的一般挑战我个人理解的:

第一,产品能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用标准化,自动化的形式等比如LeapIn AI是解决企业招聘/面试环节的需求,帮企业把关人才的软技能,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产品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我们的中国客户的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很多,我们出海就是要把这些需求更加精简,标准化。

第二,拓展问题,从解决HR的某一个细分需求的切入,拓展到整体的企业人才发展和管理的需求上。比如我们LeapIn AI就是需要解决,怎么从面试的需求开始拓展到更多HR服务。

第三,在拓展客户方面的挑战,你的BD人员能不能找到企业中的关键人物(Right Person),而且让他能否感受到你们企业的产品给他们创造的价值等。

第四,我觉得未来合作的话一定是一个共赢的生态,资源是可以相对去开放,相对去互补的。


另外回答一个嘉宾的问题,LeapIn AI是否会面临的中国客户和外国客户的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具体就市在招聘人的需求或者标准上面不一样,中国公司可能很务实,国外公司可能会有Diversity的要求,这样产品可能就有标准化的挑战。我们目前的客户世界五百强会比较多一些,虽然是中国客户,但好多也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的。目前看到的需求更多是要求人员在软技能Soft Skill层面,比如一些零售Retail行业的客户,他们更看重客户导向,团队合作等,也包括员工的动力motivation等。这些正好是我们AI软件可以去解决的,帮助企业去分析和筛选更加匹配match的候选人。



前SAP Lin Liu


SaaS企业出海两个注意点:第一,谨慎选择出海国家和市场,特别是文化和价值观跨度过大的国家,通常不该是出海的第一站。第二,研究清楚标的出海国家的一些合规政策,以防不必要的后果。


另外一些建议:第一,重点就是要抓住核心用户。一些初创公司出海,可能在前期会选择服务中小企业;但我建议在能力能满足的情况下,不要服务放弃大型头部企业。头部企业在产业内的延伸和外延价值的带动是很强的。服务好这样的企业,你的产品力,还是在行业中的口碑都会有很大提升,在获客和市场份额占领上会有很大的势能。第二,重点是就要海外生态。中美在SaaS领域的创业环境还是差异很大的,国外是百花齐放,行业是一个很好的生态。企业出海融入生态,可以把自己的SaaS应用开放更多的接口,去接纳和包容更多的技术平台,去相互的融合。另外多和行业中服务类的公司合作,比如HR方面有很多服务企业,猎头公司 Michael page,人才领域的咨询公司 Mercer,Korn Ferry,薪资外包的公司,ADP,TMF等。这些公司通常会和他们的客户保持非常好的粘性,可以给我们带来比较优质的客户和生态,减少我们的获客成本,帮助我们在海外站稳脚跟。



招聘与灵活用工未来在哪些市场值得做?

还有什么新的细分机会?

鳄梨科技陈龙


第一,中国公司的 SaaS 化和信息化的机会非常大的。像在 ATS 这个领域里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北森和Moka他们的客户数量和中国总体潜在客户数量比还是非常少的。Moka声称有 1200 家公司,北森声称有大概 4000 到 5000 家公司;再对比中国的潜在客户,不说200 万了,最少有20 万家公司。所以今天中国这个市场渗透率其实是非常低的,未来会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

第二,HR里面的很多维度,未来都可能长出很成功的中国公司。比如招聘用工、培训、发薪管理、绩效管理等,每一个赛道看起来是红海,但目前成功的公司其实是非常少。美国有一些对标公司,而且SaaS 的核心的商业逻辑是成立的—企业自己研发的成本是远高于去购买SaaS公司提供的服务。另外,HR领域的SaaS服务主要是人和事情的数字化,回答两个问题:这人对不对?这事干得好不好?比如灵活用工就是评估这个人做的事情产出,你干三小时产出多少,我应该支付多少。而且新技术比如GPS定位,视频化,AI等都会对该领域有很大的帮助。还很看好跨境用工支付这个领域,前面有嘉宾提到美国的公司Deal, AI Alex等,他们在支付领域虽然已经做的很好了,但是也相信未来还有中国公司的机会。



前SAP Lin Liu


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比如客户选择出海招聘,不仅仅是一款工具,还要从该工具外延到更多需求。比如一个潜在盈利的机会点:结合招聘SaaS上的猎头服务抽佣。和猎头合作,猎头通过SaaS等先进技术工具给企业匹配和推送候选人,猎头收取企业费用,SaaS公司抽猎头的提成。另外,就是从远程办公方面,包括前面提到的gather, teamflow等是解决远程办公体验的。其他机会包括解决远程办公效率和交付结果导向的,也包括远程办公的过程向导的,比如工作记录等。举例,一家在旧金山的本土time by pin,应用场景是帮助律师lawyers去记录他们的工时(比如什么时候打开邮箱给客户写邮件,给客户打电话等),然后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去自动形式一个timesheet,律师在用这个timesheet给客户做账单。这个是在律师行业,也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就比如企业服务公司的售前顾问就是需要记录工时的,有了这样的工具就能够把售前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服务客户。


还有在EHS(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办公环境健康和安全) 管理方面的机会。我们的一些客户比如高危行业,像是建筑和工厂等已经对于EHS应用比较多了,比如我们跟健康管理(health care)的供应商合作,帮助企业更准确的去claim医疗保险等。那在疫情以后,EHS方面也有新需求产生,比如需要大量接触外界人员的岗位等,员工要经常出差,要经常去做核酸检查等。



LeapIn  朱倩云


目前在招聘方面的机会就很多。企业招聘最大的一个诉求就是怎么能够“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快”就是效率;“适合的人”就是候选人质量。在效率方面,有ATS,有管理offer,有薪酬绩效管理的。在候选人质量方面,有AI面试协助早期筛选,也有能力测评等。

招聘只是一个开始,企业招聘到人以后面临的就是如何去发展、培养、保留人才,让员工创造更好的业绩,并且有归属感。我觉得对于人才发展和管理的话,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空间。国内在ITS上线还是蓝海,目前有一些薪酬管理做的还可以;但是对标美国,在员工的软技能(Soft Skill),心理健康,满意度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机会。



本期编辑:Martin


—往期精选文章链接—


 科技与企业服务 

全球化SaaS如何理解用户需求?| 出海同学会No.60期干货

全球化SaaS创业的挑战与机会(上)| 58期干货

全球化SaaS创业的挑战与机会(下)| 58期干货

女性向App出海的产品密码与破圈之道 | 56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上) | 51期干货

从“工具出海”到“全球化SaaS”(下) | 51期干货

如何在远程协同办公出海分一杯羹 | 49期干货 

实时视频与底层技术出海的痛点|33期干货

音频应用与底层技术出海前景|32期干货

出海企业如何部署智能客服|25期干货

云计算如何赋能出海|24期干货

CRM的下一个十年 | 23期干货

 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流量新形势(上):流量获取 | 59期干货

跨境电商流量新形势(下):如何优化ROI | 59期干货

跨境电商企业眼下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57期干货

社交电商出海的最终形态 | 46期干货

出海供应链赋能走向精细化时代 | 42期干货

Anker和SheIn模式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35期干货

跨境电商SaaS与赋能行业出海|34期干货

跨境电商2021的确定性在哪?|出海问答

跨境电商的后疫情突围 | 出海问答

 应用与游戏 

游戏数据的应用策略 | 45期干货

游戏行业“地震”加速“被动出海” | 43期干货

游戏出海,抢滩东南亚 | 线下活动 

游戏标准化和自动化引发的机会 | 39期干货

游戏成为泛娱乐出海标配?| 38期干货

2021游戏出海的底层变化 | 37期干货

 底层逻辑 2022出海赛道怎么投?| 53期干货2022出海重要赛道核心观点 | 52期干货初创企业如何吸引国际化人才 | 特别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