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之间的小摩擦,会越来越多,但是不值得这么较真
家大业大,存在感就强,各种屁事就多。
各种神头鬼脸鸡零狗碎的东西,当空射一箭,就容易让你躺枪。
爱国群众喜欢逐条批驳,睚眦必报,一条一条给他怼回去以示我们的不好欺负。
但有些时候,你真把他当一回事,反倒着了道。
学会正视,也要学会无视。对于不值得跟他一般见识的人和事儿,太过于较真,的确是对人生的一种浪费。
在泰国做华文媒体,最近有一个感触:中泰之间的爆点——或者说泰国网上单方面对中国的热点,多了起来。
早几年前,中国是泰国眼中一个巨大而遥远的存在,泰国是中国眼里一处美丽而模糊的过所,彼此都不怎么关心对方,也不怎么了解对方。
中国相关事务要是上一次泰国热搜,那可真是十年难得一遇。
现在呢,不知为什么,冷不丁就来一记。
具体为啥火了,我们这些在泰中国人,自己都觉得很迷。
比如最近,泰国网上突然就在流传一个图,说是中国一部抗疫主旋律电视剧《在一起》涉嫌“辱泰”。
具体“辱”法,是剧里有一幕,说收到了来自泰国的不合格口罩,坑了八辈子的爹。口罩纸箱上印着泰文的“医用口罩”,于是就怎么怎么着的,辱泰了。
那两天,泰国这边网上,好多这个。连我N年以前教的泰国学生,也在Facebook上贴这个图。
后来,咱们自己去看,发现那个“辱泰片段”全程压根就没提泰国这俩字儿。
就是收到了一批外国的发霉口罩,于是剧中人物就在那儿讨论怎么办,是要报警还是退钱怎么的,最后还突发奇想干脆咱们去生产口罩算了。
泰国网上截图的“泰语字幕”,压根就和中文对白,对不上号。
里头对白在说“你别想一出是一出,生产口罩哪有这么容易”。泰语字幕愣是给写成“泰国口罩质量不达标”。
这显然就是“有心人”在故意恶搞了。
退一步说,你这剧里确实口罩发霉了吧?纸盒上确实是泰语字幕吧?
就算如此,这也不是“泰国东西不达标”,而是主角收到了黑心商人从泰国寄来的过期货。是被中介给诈了,而不是说泰国东西不好。
讲道理啊,比如我网购一个香格里拉酒店的月饼,结果收到了前年的砖头老饼。我辱的是无良网店,还是骂的香格里拉?
怎么就辱泰了,箱子上印着几个泰文,就辱了?
港片里的大哥,经常收到曼谷运来的假白粉呢,你要不要去找向华强对一下线?
这两天,又出了另一个事儿。
泰国网上出了个“让泰国学生回到中国”的话题,短暂地冲上了热搜。
大概意思就是,疫情之下,中国不给留学生入境了,于是泰国留学生就哭了,我这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本该在大明湖畔紫金山下迎风怒放的啊,中国怎么这么绝情啊啊啊啊……
然后,网上留学生代表就去请愿了——不过还挺讲究,没去找中国使馆,而是去找泰国外交部,让一天不骂浑身不舒服的巴育政府的官员们,去找中国人求情。
至于为啥不直接去找使馆?估计是怕被记小本本吧……
这个事儿吧,值得讨论。
泰国学生想去中国读书,希望中国网开一面,哪怕被交叉双检隔离21天也行——这心情也可以理解,人家想来中国,也算不上对中国的“黑子”。
另一方面,中国防疫严格,你也不是不知道,我们自己人回去都难,您这几位一时半会儿过不去,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现在泰国疫情这么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算谁的?
泰国学生去了中国,不想呆了又想回来,到时候是不是又要在推特上说中国不让你回家?
泰国学校也都不开学,你说你自家学校都不开门,却责怪别国学校不放人,这个也有点过于双标。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
问题在于,这些个事情,怎么就能上了泰国的热搜?
一个中国人都不怎么看过的“主旋律抗疫剧”,一个几秒钟的镜头,怎么就被能上得了另一个国家的热搜?
疫情时代,全世界留学生基本都是家里蹲,怎么就留学中国的这一群,被单独拎出来,成了一个“事件”。并在这个天下大乱劲爆新闻满天飞的泰国,神奇地脱颖而出,成为整个国家短暂的热搜?
这事儿,有这么大的排面吗?
从“电视剧辱泰”、“龙眼禁令”到现在这个“求中国接收泰国留学生”——近期一系列泰国网络涉华议题,都呈现出一些相似的特点。
首先,事情都很小,除了疫苗事件以外,都不是什么关乎国计民生的紧要事体。
什么主权领土、历史矛盾、经济纠纷、国际对立,统统不沾。鸡毛蒜皮的事情,本不足以酿成对立情绪,却造成了比其本身价值要大得多的舆论影响。
其次,细小的事件,意味着细致的视角。
将话题炒热之人,对中国相当了解,不是一般泰国人所能发掘。
“热心网友”总能从冷门的中国影视剧,细微的中国政策,新鲜的中国社会热点当中汲取灵感,用刁钻得我们都为之叹服的角度去挖掘冲突敏感点,进而在泰国网络空间发动“主场作战”。
有些时候,要不是泰国人在讨论,我自己都不知道中国出了这事儿。
第三,舆论热点出现后,所谓“舆论主体”本身似乎很少直接向中国喊话,而是敦促泰国官方有关机构,向中方进行“接洽磋商”。
而且,事件本身与泰国内部事务多少有些牵涉,被针对的对象,与其说是中方,倒不如说是与中方沟通不利的泰方,或者更具体一些——“在中国的操作面前洋相百出的泰国官方”。
对中国的怨言,往往与对泰国政府本身的嘲弄互为表里。
中国做了一件打脸的事情,说明泰国做了一件值得被打脸的事情,中国不厚道,巴育更糟糕,泰国变成这样都怪他们——
多数泰国网上的涉华热点,都带有这种一箭双雕的倾向。
从这些现象当中,我们可以提出很多解释和假设,但哪一种原因才是正解,我们很难得出一个笃定的结论。
那么,泰国网络对华关注的上升,泰国网络空间对华冲突性议题的增加,来源于何处?
第一种解释:树大招风。
中泰两国体量的差距,造成了视野的差异。中国的发展和臌胀,造成了自身存在感的上升,自然地导致泰国舆论对中国关注度的加深。
你变大了,人家走哪儿都瞅见你,躲都躲不掉。
第二种可能性:指桑骂槐。
泰国对华舆论,乃至一切对外舆论立场,都是泰国内部政治格局的延伸,这一点十分明显。所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愤怒是对自我的批判”,泰国如此,中国也一样。
有可能,对中国议题的炒作,只是泰国内部政治议题的副产品。对中国的立场预设,本身即是攻击巴育政府或者正大集团的工具。
泰国内部政治局势的紧张,让中国成为泰国国内冲突的出气筒。这也是中国突然“异常上镜”的其中一个原因。
“指桑骂槐”的逻辑延伸,是外部势力的刻意造作。
既然泰国有心人,可以通过点名中国,来实现对泰国政府本身的打击。那么必定也会有人,能够利用泰国社会的冲突,去诱使泰国人向中国输出伤害。
“奶茶”们,从2019年以来,不遗余力地将中国塑造为泰国颠覆自身统治结构的阻碍,将对巴育政府的怨念引申为某种隐性的反华倾向。
倘若这一点,是中国主题在泰国突然走俏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所谓的“泰国网友”会突然天纵奇才,对中国有那样细致入微的了解。
当然了,或许,答案没有这么复杂。
也许泰国人当中的一部分,就是对中国不耐烦,就是在世界范围的舆论风潮影响之下,对中国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
对中国了解的多了,满腹才华无处可用的中文系泰国学生多了,便也就将这种厌倦与挑剔,变得越来越常见了。
或许,人家只是没那么喜欢你罢了。
中泰之间,没有情比金坚的爱,也没有不共戴天的恨。这是历史地理所命定的天数,即便在久远的未来,也很难改变。
然而,无论泰国网络上,对于中国的揶揄与挑剔来源于什么,它其实都不值得我们过分挂怀。
因为,它并不能体现泰国这个国家,最广大民众真实的态度。
况且也不会对中国,产生多少真实的影响。
在未来,泰国一部分网络舆论,对中国的埋怨和批评,注定会越来越多。
我们随便一个什么人的什么言论,一个本国的什么政策,一个电影中对泰国过于刻板的呈现,中泰之间的某个什么合作项目——都有可能引发泰国人的不爽。
能纾解,就纾解;是我们的问题,就好好说。
实在不能说清楚的,人家又不乐意听的,咱就当没听见好了。
那是大国的胸怀,也是展翅九千里的大鹏,对犬吠虫鸣的态度。
中国人除非特别了解泰国,不然泰国发什么牢骚,多半也是听不见的。
既然这样,也就没必要非得去较这个真了。
说句重感情的话,那些并不想要伤害你的人,不应得你的愤怒。
说句伤感情的话,那些没有能力撼动你的人,不值得你的关注。
天天为了那些无法伤你分毫的怨言,而付出真实的愤怒,那是对一个民族的精力,多么无谓的浪费。
记住那些善意的,忽略那些恶意的,反击那些强大的,忘掉那些渺小的。
中国在将来与泰国相处的方式,想必这样是最合适的吧……
+++
监制:王新宇
文:岳汉
图:综合自泰媒
编辑:布周十面派
来源:泰国网
华人语言学校泰好学视频号开通啦!
往期头条回顾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