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文: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路遥专练

2020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陈忠实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作品精练:钱钟书专练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名家名作精炼——周国平专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巴金《家》专练
刘禹锡作品精选精练
刘禹锡作品精选精练
2020届高考小说阅读名家名作精练:阿城专练
从语言入手鉴赏古诗词
高考语文备考阅读题之老舍《四世同堂》主题专练
谦辞敬辞专题训练
高考二轮冲刺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
高考二轮冲刺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2)
高考二轮冲刺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3)
高考二轮冲刺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4)
高考二轮冲刺之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5)
文言文文意理解和分析题答题技巧
文言文7个容易混淆的虚词
高效运用四类素材,打造最佳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彰显例子的组合魅力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议论文素材运用与分析说理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
《韩非子》如何取法老子 周苇风
名家论述杂篇
十一贝子《大家·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
刘文嘉《美好生活的中国表达》
假如你是一头大象
 胡菊人《小说红楼》
议论文素材及论证角度
材料作文“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例文导写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孙绍振《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世界》
葛晓音《杜甫七绝的“别趣”和“异径”》
创意写作思维训练
高考作文备考指导:如何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和张力
标点符号经典例句分析
丁成际《悌之道》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詹丹
《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为人物命名的?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论《红楼梦》中的“四春”
《红楼梦》若干经典问题解析
全国卷近五年高考文化常识类真题汇编
县令和知县,有区别吗?哪一个官职更大?
高考考场作文应急处理十法
人物素材运用:抓特质、求鲜活,借人发声
【名著阅读《红楼梦》考题集锦(含解析)】
语言凝聚文化,文化承续国家;思辨,使作文走向深刻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主观表述新题型备考管窥

高考作文谋篇缜密,行文严谨

分析到细处,方显其“深刻”——材料作文“初心”升格指导与示例

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30道(上)

作文拟标题之选择题30道(下)

作文审题训练: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

作文审题训练:品味言论,明辨哲理(一)

作文审题训练:解读故事,领悟哲理(二)

作文审题训练:解读故事,领悟哲理(三)

议论文结尾写作:回眸一笑百媚生

高中作文六种类型语段训练及典范示例

推陈出新,文有别致

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与应对的逻辑办法

学作文首要便是“多情”

近年高考满分作文标题100例(高考作文拟题五妙招)

材料作文“敬畏自然 行有所止”审题分析及例文导写

联考优秀范文——围绕“选择恐惧症”写一篇文章

材料作文“爱国是个人的本分”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多维思辨让论证更深刻

思维有深度 作文才有高度

写作时政关联性辩论稿——统一了发型,统一不了人心

作文:山河今有恙,吾辈当自强

丰富论证手法,精心锤炼语言

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

国家兴盛,“诗家”幸哉?不幸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
但也有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星辰。
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作文给出一组相对的材料:有人认为,国家不幸,社会动荡,使文人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也有人认为“国家繁盛诗人幸”。考生须认真辨析国家之幸与不幸,与文人创作优秀作品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有针对性,并有一定创见。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为《人民日报》要举办的“文学与时代”征文比赛”写一篇文章,这里包含两个任务:首先,考生的写作对象是广大读者,要有读者意识;再者,考生要阐释的是双概念之间的关系。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发表看法,阐发国家与诗家二者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体现“认识与思考”,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3.价值判断的限制。本材料隐含的价值观是:文人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所处时代与社会生活的高度参与,或弘扬正气如孟子、文天祥;或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或抨击时弊如白居易、鲁迅;或盛赞美好生活如李白、王维等。我们要能够通过辨析国家与诗家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导青少年阅读真正好的作品,理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理想抱负,从而涵养自己,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放性


1.选取立意角度是自由的。考生可以从材料所给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综合立意,题目给了考生展示自己的较大空间。


2.联想和思考是自由的。基于材料的内容和文章的立意,考生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跨越不同的时代,写诗家之幸与不幸与国家以及时代的关系,可选事例很多。考生可自由选材,但要写自己擅长的内容,做到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解题】


这是一道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国家”“诗家”“幸”与“不幸”等关键词来分析。要运用理性思维,深入辨析二者的关系,选定主题,完成写作任务。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能够放开视野,具体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


要善于总结学过的素材,发现优秀文人的共性,剖析他们的成长、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把握文人自我精神塑造对于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决定作用,明确时代对文人精神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能辩证分析,提出创见者为上乘。行文时要有条理性、深刻性,尽可能展开横向、纵向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国家不幸诗家幸。
2.国家繁盛诗人幸。
3.生逢盛世,文学之幸。
4.任何时代都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


偏题立意:


1.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题目要求阐释 “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这里将双概念变成了单概念,丢了“文学”)
2.文学的盛世。(审题不准,忽略对文学与时代二者关系的分析)
3.欲为文学大家,必生于乱世。(观点太绝对,立不住脚)
4.文人、国家。(观点不明)
5.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鲁迅只可以作为“文学与时代”“国家与诗家”关系的例子存在,若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是立意偏跑)
6.潦倒的文人杜甫。(同上)
……
【范文展示】
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


一考生


无论是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还是他人所讲“国家繁荣诗人幸”,都表明了时代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无论是盛世还是衰世,文学总可自踏一路繁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李太白笔下气吞山河的盛唐气象;“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是杜子美在《兵车行》中对国破家亡的晚唐的由衷慨叹。毋庸置疑的是,他们二者都在文学创作中取得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近乎相同的时代条件下,李白的豪情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都彰显了无法湮灭的文学光辉。


所以,仍是那句:文学歧长路,时代泽芳华。


文学的繁荣并不由时代的盛衰决定,时代影响的唯有文学的风格与特性。因此,文学始终在长路上前行,时代便独加以润泽。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借时代变迁与文化存留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时代与文学在一个庭院里厮磨,所存留的无非是至甘于至苦之言”。的确,时代的不幸映射至文学上便同一杯苦茗,时代的幸折射至文学上则似一口甘汁。二者无论有何等差异,终可以品出一番沁人心脾的时代余味。


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可折射出世象万千。


新中国伊始,农民文学成为时代特征,赵树理的《黄土扎根》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时的一派欣欣向荣。文革时期,尽管整个社会呈现百废待兴的局面,文学创作始终生生不息,管成笔下的《回首往来》深刻阐述了对民主法治的渴望。时至今日,改革开发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新时代的中国凯歌已经奏响,文学创作仍然向前发展。青年作家刘本华创作的《中国新世纪》成为畅销书籍并斩获多项大奖,文联主席徐骏用几首现代诗歌概括了中国所取得的世界成就。这些无不在说明着:时代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代兴衰有时,文学高昂低沉有别。


见时代之兴衰兮,美文学之未央。我相信,文学自会踏一条千里长路,时代终会回以润泽万分。
【点评】


文章视野开阔,认识问题深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李白和余秋雨等人的名句引用,使文章增色不少,也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
【范文展示二 】
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


一考生


你可知,诗词之美美在何处?美在它生于苦难的土壤,却在诗人的创作下,长成一朵诗词之花,香远益清,芬芳了历朝历代,也芬芳了诗词之花园。


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诸如此类之事,何可胜道也哉!


君可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人间的浮沉、国家的兴亡后,创作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诗将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妙哉!妙哉!


君可见,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创作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名句,以直白重复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愁之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接抒发愁之初。再看,“又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化作有重量的事物,别出心裁。她在生活的苦难中,将诗词之花扎根下去。待他日回首,春满园。善哉!善哉!


君可见,爱民诗人杜甫在经历宦海浮沉后,创作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这是何等的爱民思想。杜甫之苦,何可胜道也哉!


可如果他们没有经历人生的苦难,又会如何?


南唐多了一份安宁,却少了诗歌的花朵。李煜夜里不再愁苦,或许会寻欢作乐,那么他还会是诗人吗?


杜甫若仕途顺达,在他当上高官后,还会这般忧国忧民吗?


毛泽东曾言:“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沧桑为肥,培育诗歌的花朵。不仅有忘忧花,亦有迎春花。


正如,罗曼·罗兰曾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便是如此。


在遭遇乌台诗案后,他并没有一振不起,而是更加超脱、更加向上。


大雨滂沱时,他一人仰天长啸,对着老天爷喊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对苦难的态度,可赞!


苍颜白发时,苏轼仍意气风发,自信地说道:“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这是他对无情岁月的态度,可敬!


待他日回首,春满园。
 
【点评】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形象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给人深刻印象,感染力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