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中国社科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纵向上,本书在上起约公元前7000年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最早城市的兴起,下迄公元1922年奥斯曼帝国的终结论述西亚城市发展;在横向上立体呈现不同阶段西亚城市政治生态、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大致样貌。





01

本书概况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


英文名:Between the Sacred and the Secular: Blending and Conflict in West Asia's Urban Belt (7000 BC - 1922 AD)
作者:孙宝国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页数:321页
定价: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20398275


作者简介

孙宝国,1968年生,历史学博士,全国十佳广播电视理论人才,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重点学科带头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与媒介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上海市专家评估院评审专家、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能力考察测试专家、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广播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主持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项目各11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论文100余篇。70余件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2件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件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城市史、跨文化交流史、世界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等。


内容简介

从文明演进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西亚既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亦是世界城市的起源地之一。从中外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角度来看,西亚城市既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系列支点,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结点。纵向上,本书将西亚城市发展分为城邦主导时期、原生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伊儿汗国时期和奥斯曼帝国时期七个阶段,上起约公元前7000年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最早城市的兴起,下迄公元1922年奥斯曼帝国的终结;在横向上,本书从“政治生态”“发展概览”“典型城市”等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立体呈现不同阶段西亚城市政治生态、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宗教文化和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大致样貌。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城邦主导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城邦时期的建城活动

二  王国时期的建城活动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埃布拉

二  乌加里特

三  巴比罗斯

四  哈图沙

五  卡尼什

第二章  原生帝国时代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亚述帝国的建城活动

二  新巴比伦王国的建城活动

三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建城活动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尼尼微

二  巴比伦

三  埃克巴坦那

四  苏萨

五  波斯波利斯

第三章  希腊化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 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亚历山大帝国的建城活动

二  塞琉古王朝的建城活动 

三  帕提亚帝国的建城活动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米利都

二  塞琉西亚

三  安条克

四  帕加马

五  尼萨

第四章  罗马帝国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罗马帝国的建城活动

二  萨珊王朝的建城活动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推罗 

二  耶路撒冷

三  以弗所 

四  君士坦丁堡 

五  泰西封

第五章  阿拉伯帝国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原有城市的保护与改造

二  新建城市的功能与形态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麦加 

二  大马士革

三  萨那 

四  巴格达

五  萨马拉

第六章  伊儿汗国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汗国前期的城市政策与后果

二  汗国后期的城市建设与成就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阿勒颇

二  撒马尔罕 

三  大不里士

四  马什哈德

五  苏丹尼叶

第七章  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西亚城市第一节  政治生态第二节  发展概览

一  奥斯曼帝国的城市化进程

二  伊朗诸王朝的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  典型城市

一  伊斯法罕

二  赫拉特

三  卡尔巴拉

四  德黑兰

五  伊斯坦布尔

附录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参考文献





02

本书序言

深入开展 “ 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研究

苏智良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成为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和建构国际新格局的国家战略,对于促进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出。它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人类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南海丝路从中国经中南半岛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茶叶、瓷器、丝绸、香料等经海上丝绸之路而传播。



国内学界很早就已开始对“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研究, 当时一般是涵盖在“中西交通史”“南洋交通史”“海交史” 等研究范畴之下,侧重于航海交通路线、航海工具、途经地点、贸易货物等具体问题的考证。198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对“丝绸之路”进行国际性的全面研究,国内随即出版了一些对主要港口城市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此后 “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愈加深入。但是,前人著作或成果主要专注于海上丝绸之路物资交流和航运交通的历史,或专注于作为港口的单体城市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发展过程,并未从整体地域的尺度上提出城市带的概念,也未由此展开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带的整体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研究进一步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相当一部分成果主要是从宏观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角度来展开研究,聚焦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 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 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研究,也多偏重宏观经济、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研究,而对这些城市的文化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

基于上述学术和现实思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结合中心多年来对都市文化的研究积累,开始对“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的历史文化展开研究,并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应以文化为先导,通过深化与包括东亚、东南亚、 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在内的沿线城市带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研究,填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在文化层面的空白。因为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来看,城市带所包含城市如上海、 东京、首尔、高雄、新加坡、胡志明市、孟买、科伦坡、吉布提、阿巴斯、伊斯坦布尔、亚历山大、耶路撒冷、罗马、马赛等,都是在人类文明的不同阶段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研究,既能丰富“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文化层面的咨询,又能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抓手,推动都市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提升跨学科协同创新的水平,并拓宽国际都市文化研究和世界城市群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自2016年起,中心将“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文化研究作为“十三五”规划主攻方向,以沿线的东亚城市带、东南亚城市带、南亚城市带、西亚城市带和地中海城市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从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展开个案研究。研究聚焦于“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历史演进的轨迹,探讨其城市文化发展、演变的基本特征,从城市文化研究的视角,拓展了“一带一路”建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立项。

“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系列研究中的“西亚城市”由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孙宝国教授承担。项目成果汇集成为这部名为《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 (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的著作。该研究成果涉及内容跨越时段绵长、关涉地域广袤,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

2018年为了能够完成该基地重大项目,宝国教授申请获得年度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留学基金资助,并于该年9月到英国利物浦大学考古学、古典学和埃及学系开展为期一年的访学活动。在此期间,宝国教授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爬梳各种数据、文献,完成了与西亚城市带研究相关的大量原始文献收集和数据采集工作,以及相关学术专著和论文等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工作。最终,该项目提前完成并顺利通过结项。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缩影,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主线。西亚是人类城市的发源地,更是三大宗教文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祥地,是人类文明和城市“神圣的起源”。西亚文明的发展史,亦可视为西亚诸文明单元或复合体基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教育等目的,建立或再造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等各级各类城市,并建构和完善城市网络共同体的历史。《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一书正是在上述理念基础上按照西亚主导文明体演进的时间顺序,纵向上,将西亚城市发展分为城邦主导时期、原生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时期、伊儿汗国时期、奥斯曼帝国时期七个时段进行考察,时间上限为公元前70世纪以杰里科为代表的西亚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的出现,时间下限为公元1922年奥斯曼帝国的解体, 跨度约9000年;在横向上,从注重宏观空间的全球史和侧重微观空间的城市史两个视域,分别从“政治生态”“发展概览”“典型城市”等三个层面逐章展开论述,将不同时段的西亚城市带的政治军事、 经济贸易、 社会生活、 宗教文化、 规划管理等的演进大致脉络立体地呈现出来。



宝国教授本着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将考古资料等第一手参考文献充分运用到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在确保研究成果学术性的同时,强化了内容文本的可读性,将文献性、学术性、可读性熔于一炉,呈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将西亚与近东、中东等概念和范畴区别开来,并对西亚城市发展史进行了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时期划分。同时对不同时期城市演进的历史背景——也即文本中的“政治生态”——进行了简单扼要而清晰准确的论述,从而使整个研究奠基在扎实的历史语境中。

二是根据主要特点或者说“希腊化”“伊斯兰”等关键词,对不同时期的西亚城市的发展样貌分别进行了详略比较适宜的评述,从而初步形成了一个西亚城市通史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

三是在西亚城市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中遴选出四至五个典型城市案例(城市传记),以期形成对前面通史类型叙事的补充,同时也使相对枯燥的课题研究文本显得血肉丰满。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 一书将宏观叙事和微观个案相结合,从内到外无不透露着作者运用史料的严谨和研究方法的独到之处,该成果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学术价值来看,该研究在国内外世界史和城市史学术界累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新时代背景下,以中国学者的视角,对公元前 70世纪至公元1922年西亚城市发展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述评,为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做了理论、文献、 观点等方面的前期准备;从现实意义来看,公元前70世纪至公元1922年西亚城市之间通过频繁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成就了长达9000年的融合与冲突表象背后的共存共荣,这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契合之处。该书的问世将是中国学者对西亚城市带文化研究的重要开端,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成果推出,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学者的智慧和力量!

是为序!

(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供稿!序言图文来自“ 上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公众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


关联阅读

序言:深入开展 “ 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研究——《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

中心成果推介:孙宝国著《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公元1922年)》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
往期精彩回顾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
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
《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
《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
《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


本号目前建有  历史社科读书交流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群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