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绿色复苏新路径——主题策略周报十

陈显顺/苏徽 陈显顺策略研究 2022-05-19









声明



▶  陈显顺未创建任何形式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荐股群或实时行情分析群,请广大投资者朋友们知悉。除了公众号“陈显顺策略研究”,更多实时观点请见新浪微博“陈显顺策略研究”。






本报告导读


▶  市场风格剧烈波动下寻找超额收益方向,稳增长预期下看好财政发力新方向,推荐:能源新基建、碳中和、新兴消费三大主题。




摘要




热点事件追踪。李克强以视频形式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韩正通过视频方式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河南启动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字节跳动拟收购VR创业公司Pico,交易金额或达15亿美元。

▶新能源领域行情结构切换剧烈,锂电板块回调而传统发电和风电、特高压板块领涨。新能源领域内部显著分化,风电大涨,特高压、水电涨幅领先,传统发电企业在电价调涨预期下整体走强,化纤、煤炭、水泥等周期品表现强势,大基建央企、证券和电力板块最为吸金。新能源赛道内部轮动剧烈,锂电、光伏上游材料大幅涨价压制中游制造企业利润,而较高的盈利预期在中报验证下难再超预期,资金寻找新能源方向下估值水位与交易热度更具性价比的赛道。


▶市场交易稳增长预期,盈利抓手暂弱下新能源赛道应保持定力。上周申万行业指数表现可以看到交易财政发力稳增长的特征,水泥、基建、环保工程等涨幅领先,电力、园区开发行业在市场化电价调涨预期和北交所成立利好创投背景下走强,机场行业反弹体现出投资者对近期疫情扰动消散后的国内需求复苏持乐观态度,而证券行业在资产管理长逻辑推动下行情有望持续。中报季过后,市场盈利抓手有所松动,但在相对友好的信用、货币环境预期下,资金不断寻找超额收益新战场,建议对产业逻辑仍强的新能源赛道保持定力,同时对券商、原材料周期保持信心,增强对军工行业的研究程度。


▶北上资金连续大额净流入,新能源、周期和金融仍是加持主战场。市场流动性环境友好,稳增长预期下看好能源新基建方向。上周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279亿元,连续两周大额净流入,宁德时代(30.6亿元)由上上周净流出转为大额净流入。从结构性亮点看,券商、原材料周期(铜、铝)、消费(VR/AR、乳制品)开始获得北上资金加持,中秋、国庆旺季下消费数据成为观测焦点,大消费行业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已经进入可以相对从容布局的时期,但当前时点仍建议以相对平衡的配置策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格轮动的不确定性。


▶主题投资展望:政策稳增长预期逐步发酵,风格轮动和资金热度稳定利好主题投资。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重点推荐:能源新基建、碳中和、新兴消费主题。

 






目录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3.  主题投资展望

3.1.  主题一:能源新基建

3.2.  主题二:碳中和

3.2.  主题三:新兴消费

4.  风险提示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新能源领域行情结构切换剧烈,锂电板块回调而传统发电和风电、特高压板块领涨。上周主流指数表现排序是上证指数(1.69%)>中证500指数(1.37%)>沪深300指数(0.33%)>创业板指(-4.76%)>科创50指数(-5.37%),其中中证500指数连续两周创新高。热点主题方面,新能源领域内部显著分化,风电(11.8%)大涨,特高压(7.2%)、水电(7.1%)涨幅领先,传统发电企业在电价调涨预期下整体走强,化纤、煤炭、水泥等周期品表现强势,而前期资金拥趸的光伏、锂电、半导体板块回调。从资金偏好看,大基建央企(67.1亿元)、证券(63.9亿元)和电力板块最为吸金,锂电、半导体、钴矿板块持续失血。新能源赛道兼具产业长逻辑确定性和业绩短逻辑可验证性,在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结构分化下成为资金底仓型配置,但内部赛道轮动剧烈,锂电、光伏上游材料大幅涨价压制中游制造企业利润,而较高的盈利预期在中报验证下难再超预期,资金寻找新能源方向下估值水位与交易热度更具性价比的赛道。




市场交易稳增长预期,盈利抓手暂弱下新能源赛道应保持定力。纵览上周申万行业指数表现,可以看到交易财政发力稳增长的特征,水泥、基建、环保工程等涨幅领先,电力、园区开发行业在市场化电价调涨预期和北交所成立利好创投背景下走强,机场行业反弹体现出投资者对近期疫情扰动消散后的国内需求复苏持乐观态度,而证券行业在资产管理长逻辑推动下行情有望持续。资金偏好角度看,金融、地产和饮料制造行业均有较大额资金净流入,电力、基建、煤炭行业资金流入金额领先,而化学制品、计算机应用行业资金净流出额最大,半导体、电子、汽车行业资金净流出规模居前。中报季过后,市场盈利抓手有所松动,强盈利弹性方向估值支撑有所减弱,但在相对友好的信用、货币环境预期下,资金不断寻找超额收益新战场,建议对产业逻辑仍强的新能源赛道保持定力,同时对券商、原材料周期保持信心,增强对军工行业的研究程度。




北上资金连续大额净流入,新能源、周期和金融仍是加持主战场。上周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279亿元,连续两周大额净流入,宁德时代(30.6亿元)由上上周净流出转为大额净流入,隆基股份、迈瑞医疗、招商银行延续近期净流入格局,而中国平安、平安银行、格力电器延续大额净流出格局。从结构性亮点看,券商、原材料周期(铜、铝)、消费(VR/AR、乳制品)开始获得北上资金加持,其中消费两个细分领域受到相关龙头公司超预期中报的催化,让市场认识到大消费板块整体羸弱背景下,部分新兴消费领域景气度仍在提升,大众消费品尽管整体基本面底部难测,中秋、国庆旺季下消费数据成为观测焦点,大消费行业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已经进入可以相对从容布局的时期,但当前时点仍建议以相对平衡的配置策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格轮动的不确定性。




市场流动性环境友好,稳增长预期下看好能源新基建方向。上周各大指数表现中,沪深300指数维持平稳震荡,科创50指数再度下挫,8月以来已回调超10%,而创业板指结束上上周反弹重回8月以来的调整趋势,连创新高的中证500仍是最强指数,指数新高的背后量价齐升,兼具成长和估值优势的中盘成长层面仍是阻力最小方向。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低于预期,Delta变异病毒对美国经济复苏节奏的影响开始显现,市场对美联储收紧政策的预期或将边际减弱。反观国内,地方债发行提速和MLF大额到期背景下,流动性对冲需求强烈,稳增长预期持续发酵,保就业、保收入和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不断增强,继续关注财政发力新方向,看好碳中和背景下能源革命浪潮带来的能源新基建投资机会。




3

 主题投资展望


政策稳增长预期不断发酵,风格轮动加快和资金热度维持高位利好主题投资。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重点推荐:能源新基建、碳中和、新兴消费主题。


3.1.    主题一:能源新基建


事件:

 

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3日以视频形式出席2021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论坛开幕。李克强就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合理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二是结合历史责任和国情实际,持续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三是强化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携手实现世界经济均衡、绿色、可持续复苏。

 

李克强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将坚持实施能源安全新战略,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切实推进能源转型。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同时,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手做“减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规模;一手做“加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资料来源:新华网)

 

二、9月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日在北京通过视频方式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韩正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体现了中国坚决履行《巴黎协定》、持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决心,以及中国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一直是言必信、行必果。

 

韩正指出,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要回归到《巴黎协定》这一重要基础上来。希望双方聚焦落实《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下继续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应对气候变化是中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信任为前提。希望美方按照两国元首通话精神,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克里表示,美中应保持建设性接触,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美方认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作巨大努力,愿与中方加强接触沟通,加紧落实《巴黎协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三、9月4日,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开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平稳向好亮点纷呈”。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保持快速发展,2021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超过170万辆,同比增长两倍,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占比达到20%。此外,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增加200公里,钠离子电池超过每公斤160瓦时,并取得产业化突破,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四、河南启动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部分试点县政府、开发企业、产业链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开展了集中签约。9月1日上午,河南省屋顶光伏发电开发行动启动会议暨集中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将推动一批整县、整市屋顶光伏试点落地见效,高标准打造一批“光伏+”特色工程,带动全省屋顶光伏提速发展,有效增加绿色能源生产供给,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河南全省共有66个县(市、区)开展屋顶光伏整县开发试点建设,全部建成后,可有效开发屋顶面积2.4亿平方米,建设光伏发电约1500万千瓦,直接投资约600亿元,年发电量可达15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费450万吨,通过电费优惠推动工商业企业降低电费支出约6亿元,通过屋顶租金实现群众增收约12亿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河南省教育厅、住建厅、交通厅、商务厅、事管局有关负责同志,部分试点县(市、区)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国开行河南分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省投资集团、省铁投公司、国电投河南公司、大唐河南公司、中石化河南公司、华为、正泰、隆基等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资料来源:财联社)

 

五、海上风电迎抢装潮,安装船价格翻倍仍“一船难求”。从2022年起,中央财政将不再给予海上风电补贴,因此,赶在今年底前完成并网,拿到0.85元/度的补贴电价,成为海上风电行业共识。

 

国内风电补贴逐步退坡,抢装与平价并进。2020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达71.7GW,补贴逐步退坡使风电行业迎来抢装潮流,预计2021年中国风电装机将达50GW。

 

1)陆风抢装结束,平价时代开启。对于陆上风电,2018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如在2020年底前并网的,享受核准时标杆电价;2019年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并网,可享受核准时竞价电价;2022全面实现陆上风电平价。随着“抢装潮”落幕,陆上风电增量项目需求出现下降,风机价格将随之逐步走低。2021以来,风电项目集中招标采购包含塔筒的整机商报价最低已达到2700元/千瓦左右,相比2020年 “抢装潮”期间的4000元/千瓦以上的价格高点,降价超30%,陆上风电平价时代正式开启。

 

2)海风抢装末年,装机热潮延续。对于海上风电,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享受核准时的标杆电价;2022年及以后完成并网享受并网年份竞价电价。预计,2021年海上风电有望延续2020年的陆上风电抢装热潮。



从2021年以来发改委已审批项目情况看,总项目金额超过10万亿元,项目数量7339个,其中,环保、能源类项目金额4729亿元,占比4.6%,项目数量929个,占比12.7%,环保、能源类项目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分地区看,湖北、贵州、安徽的环保类项目数量排名居前,而山东、湖南、陕西能源类项目数量排名居前。相较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项目,环保、能源类项目占比仍低,但在国家产业导向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推进的背景下,该类项目有望明显增长,从财政投资效用和经济性角度看,环保、能源类项目相较工业、信息化、地质等类项目更有优势。



能源新基建:清洁能源大时代的基础设施。1)光伏:“碳达峰”、“十四五”指引,平价市场快速打开。2)BIPV:“建筑+光伏”深度结合,助力分布式发展,商业模型极佳。3)风电:国内风电补贴逐步退坡,抢装与平价并进,海上、大功率风机快速发展。4)特高压: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新一轮投资有望提速。5)充电桩:新能车快速上量,充电桩投资势在必行。6)抽水蓄能:新一轮规划出炉,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3.2.    主题二:碳中和

 

事件:

 

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统筹做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前不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工作。

 

统计核算工作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有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工作组日常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承担。

 

(资料来源:发改委)

 

二、国家能源局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公开:研究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京津浙等省份近日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从整改方案来看,国家能源局提出“研究出台《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及推动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构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政策措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制定完善科学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林草贡献碳中和、碳达峰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完善林草政策体系等”;京津浙则明确,将加快推动低碳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从第二轮第二批督察开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将国务院有关部门纳入督察范围。近日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全面启动。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分别对吉林、山东、湖北、广东、四川5个省,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两家中央企业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三、各地陆续发布“双碳”行动方案,清洁能源将是财政发力重要方向。江苏省发布《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提出推进关停整合苏南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半径30公里范围内(其他地区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和落后燃煤机组。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2021年,全省风电装机增加400万千瓦,光伏装机增加300万千瓦。此前,浙江省印发《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初步构建浙江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支撑浙江省如期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CCUS、生态碳汇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双碳”工作推进中的金融支持工具有望陆续推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央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银行间市场创设碳中和专项金融债以及碳中和债务融资工具品种,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合理必要支持。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锋指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充分体现公开透明,做到“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确保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可操作’,即明确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可计算’,即金融机构可计算贷款带动的碳减排量,并将碳减排信息对外披露,接受社会监督。‘可验证’,即由第三方专业机构验证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政策效果。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证券时报报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7月24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上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这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将很快发布。完善财政、税收、价格等鼓励性经济政策,明确在经济政策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引导资金、技术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1+N政策体系当中都会陆续出台政策。

 

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658吨,总成交额29,442.45元。挂牌协议周成交量658吨,周成交额29,442.45元,最高成交价46.00元/吨,最低成交价44.21元/吨,上周五收盘价为44.67元/吨,较上上周五下跌0.93%。上周无大宗协议交易。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8,441,029吨,累计成交额416,163,133.26元。



碳中和主题涉及面广:

 

碳中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进入大时代。与碳中和直接相关的光伏、新能源电池、风电、燃料电池、储能等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而已有较大体量的水电,年装机量稳定增长的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也将受益友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只有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才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举措。为此,在“十四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同时加强技术进步来节能提效。

 

碳中和对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30·60”目标和能耗总量、强度“双控”政策下多地纷纷出台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高耗能产业的新上项目审批,过剩产能化解,能耗总量控制,节能技术应用,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政策逐步落地。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供给端的产能增量受限,行业整合有望加速,优质产能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龙头企业对产品价格的掌控能力提升。

 

碳中和将深刻改变企业行为和居民生活方式。实现碳中和并不只是国家层面或部分高耗能行业的任务,碳中和需要政府、企业、居民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角色不同但目标一致。从居民角度,自下而上的消费需求和生活习惯转变也推动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智能家居、新型消费电子、装配式建筑渗透率的提升,垃圾分类、可降解材料等生活节能的普及。




3.3.  主题三:新兴消费


【行业动向】

 

一、字节跳动拟收购Pico 抢占“元宇宙”的入口,交易金额或达15亿美元

 

8月29日,VR(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发布全员信,证实了该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一事。内部信中称,Pico将并入字节跳动的VR相关业务,整合字节跳动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并将在产品研发和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

 

此外,被字节跳动收购后,Pico将作为头部客户与代工商歌尔股份继续合作,双方已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转。有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字节跳动此次收购Pico的最终交易金额或许能达到1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90亿元)。

 

Pico 成立于 2015 年,创始人周宏伟曾任代工厂巨头“歌尔声学”副总裁,主管过索尼、乐视等品牌VR 产品的研发。在六年时间里,Pico 经历了 VR 行业的高光涌现与泡沫破裂,眼下,除了依附于大厂的爱奇艺、华为、小米等VR 部门,Pico成为硕果仅存的独立 VR 厂商。

 

(资料来源:极客公园)



二、 9 月 3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已经完成了 3 款 AR/VR 芯片的物理设计,已在准备试产。

 

苹果设计的 AR/VR 芯片,或将交由芯片代工合作伙伴台积电代工,但并不会很快就开始代工,大规模生产预计在一年以后。

 

外媒还提到了苹果已完成物理设计的 AR/VR 芯片的一些细节,称没有神经网络引擎,不具备机器学习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苹果的 AR/VR 头显,需要以无线的方式同 iPhone 或电脑连接,由外部设备承担 AR/VR 头显显示虚拟、增强或混合现实图像的计算任务。(来源:TechWeb)


国货品牌宣传力度加码以及消费者文化自信提升的双轮驱动下,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认同感以及信赖感显著增强。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在同等商品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货的比例高达84.2%,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国货的前三大主要原因分别为“性价比高”、“因为是国货所以支持”、“品牌值得信赖”,这显示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支持一方面来源于国货品牌优秀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后国内文化自信程度提升的必然结果。此外,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提升亦体现在平台类国货APP月活规模增长上。国货品牌孵化平台“小米有品”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12万,同比增加142.2%;优质国货产品提供平台“网易严选”在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79万,同比增加25.4%。国货品牌崛起即代表着国内文化自信的提升,也表明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完备度已经世界领先。




涉及面广:聚焦文化自信和制造崛起

 

1)颜值经济时代:国货美妆崛起。推荐:贝泰妮/爱美客/华熙生物/珀莱雅/青松股份/上海家化。


2)飞驰的民族自信:汽车智能制造领航。推荐: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


3)穿在身上的自信:国潮服饰演绎东方时尚。推荐:李宁/安踏体育。


4)舌尖上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行稳致远。推荐:青岛啤酒/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飞鹤。


5)国内大循环下的航空新机遇:二季度展现国内大循环下淡季盈利韧性,三季度将检验国内大循环下旺季盈利能力。推荐:中国国航。



4

 风险提示


美联储超预期收紧流动性,美元持续走强,美债利率上行的风险;


消费复苏节奏不达预期,居民消费倾向维持低位的风险;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定期报告







▶  大势观点

【国君策略】重视新一轮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力量20210829

【国君策略】冲击再而衰,市场回温可待20210822

【国君策略】迷雾渐开,向上生长20210815

【国君策略】卸下包袱,再次起跑20210808

【国君策略】底部区域,蓄势迎新生20210801

【国君策略】结构三问:谁来主导拉升20210725

【国君策略】正视扰动,迎接厚积薄发20210711

【国君策略】弓满弦张,拉升在即20210711


▶  流动性观察

【国君策略】风险逐级释放,流动性有望回温——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6期20210824

【国君策略】海外宏观波动抬升,国内权益交投活跃——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5期20210810

【国君策略】大类资产隐含风险回升,国内交易波动放大——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4期20210728

【国君策略】海外再通胀交易放缓,国内成长交投活跃——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3期20210630


▶  估值与情绪

【国君策略】水位下降后更安全——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2期20210902

【国君策略】初现向金融地产切换的迹象 ——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1期20210817

【国君策略】骤雨中的坚守——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0期20210803

【国君策略】成长力量巩固——情绪与估值周报第19期20210720

【国君策略】成长走进觉醒时刻——情绪与估值周报第18期20210706


▶  行业景气度观察

【国君策略】芯片供应短缺持续,车企被动减产——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9期20210826

【国君策略】分布式光伏迎发展新契机 ——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8期20210812

【国君策略】民生服务业监管有哪些发力方向——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7期20210730

【国君策略】玻璃重启去库,汽车景气拐点渐行渐近——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6期20210715

【国君策略】从中报预告挖掘盈利增长线索——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5期20210702


▶  主题策略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抢占能源制高点——主题策略周报20210828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发力的新引擎——主题策略周报20210822

【国君策略】新基建主题:博弈超额收益的新战场——主题策略周报20210814

【国君策略】看好具备高容错率的成长主题——主题策略周报六20210724

【国君策略】把握科技成长分化下的新兴主题——主题策略周报五20210717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主题方兴未艾——主题策略周报四20210710





专题研究



▶  中盘蓝筹系列

【国君策略】直击中证500:中盘蓝筹,更上一层楼20210715

【国君策略|系列八】悄然变化的结构:中盘蓝筹领跑20210611

【国君策略】中盘蓝筹是未来主战场20210315

【国君策略】接受不完美,聚焦中盘蓝筹——中盘蓝筹系列二20210306

【国君策略】着眼中国版漂亮50:牛年看中盘蓝筹20210216

【国君策略】新的聚焦:中盘蓝筹的崛起20210209


▶  科技成长系列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见顶有什么信号?20210806

【国君策略】厝火积薪,科技成长风起——科技成长生命周期新框架构建20210713

【国君策略】格雷厄姆的启示:成长性从未如此重要——科技成长的起点系列二20210618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的起点:风越来越大20210519

【国君策略】制造的中段,科技的起点——2021年春季A股策略展望20210427


▶  风险评价系列

【国君策略|系列七】 37年回瞰:美股历史上的风险评价下行(下篇)20210609

【国君策略|系列六】 37年回瞰:美股历史上的风险评价下行(上篇)20210607

【国君策略|系列五】风险评价下行的行业配置思路20210531

【国君策略|系列四】从白酒股理解大盘20210611

【国君策略|系列三】微观市场交易结构改善,蓝筹空间打开20210609

【国君策略|系列二】拨云见日,解密风险评价20210608

【国君策略|系列一】为何看多?风险评价下行!20210607


▶  年度复盘系列

【国君策略】无可奈何,一季花落——2015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23

【国君策略】再平衡的三重境 ——2016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9

【国君策略】盈利牵牛,以大为美 ——2017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6

【国君策略】始料未及的漫长寒冬 ——2018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3

【国君策略】贸易战阴霾渐散,A股绝地反击——2019年A股行情复盘20210809

【国君策略】复盘2020:最好的择时源于恐慌20210805


免责声明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

公开研究报告发布平台“陈显顺策略研究”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陈显顺:首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士,清华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2017年建立国泰君安策略五维数据体系,2019年构建“4X4”、“CORE”体系框架。曾荣获2018年新财富评选团队第五名,2018年水晶球、金牛奖、II等评选名次。


方奕:联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风格比较


陈熙淼:联席策略分析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喻雅彬:资深策略分析师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黄维驰:资深策略分析师

南京大学材料物理学学士,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流动性研究


洪烨: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士,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苏徽:策略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9年个股研究经验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个股组合


夏仕霖:研究助理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盈利研究


彭京涛:研究助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