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策略】分化之下,仍需重视第三次能源革命——主题策略周报十一

陈显顺/苏徽 陈显顺策略研究 2022-05-19










声明




▶  陈显顺未创建任何形式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荐股群或实时行情分析群,请广大投资者朋友们知悉。除了公众号“陈显顺策略研究”,更多实时观点请见新浪微博“陈显顺策略研究”。








本报告导读




市场风格剧烈波动下寻找超额收益方向,稳增长预期下看好财政发力新方向,推荐:第三次能源革命、新兴消费主题。







摘要




热点事件追踪。习近平: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辛国斌:中国新能源车成本偏高,将统筹保障动力电池资源供应;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名单;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iPhone 13起售价格下降;小米公布新品: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新能源领域行情内部分化剧烈,上游资源回调而风电、锂电中游材料仍强势。新能源领域内部显著分化,风电、锂电负极、磷化工、锂电电解液大涨,稀土、锂矿板块回调。医药领域的CRO和持续受到集采政策压制的医疗器械板块上涨,半导体领域的材料、封测、设备均回调。资金整体边际转谨慎,CRO、风电、锂电电解液板块资金净流入额最大。新能源赛道内部细分领域间的分化和轮动加剧,但主要催化剂为偏短周期因素,产业中长期成长趋势不改,上游资源品极致行情过后,中游高壁垒领域有望走强,保持新能源赛道投资定力的同时把握细分赛道轮动机会。


大消费行业投资仍待数据转好,医疗服务行业开始获得资金加持。申万二级行业指数表现中,石油开采板块领涨,医疗服务、采掘服务、化学制品、畜禽养殖等行业涨幅居前,而半导体、消费、军工等行业回调幅度居前。专用设备、光学光电子、计算机应用、银行、证券等行业净流出资金规模在百亿元以上,而医疗服务净流入金额超40亿元。新能源、半导体、军工、金融等热门板块的回调或内部分化使得短期市场缺乏进攻主线,原材料周期的供需格局逻辑短期难打破,具备估值优势的赛道仍有支撑,而新能源领域在“双碳”目标和第三次能源革命大背景下,仍可对趋势性投资机会保持信心。


北上资金上周转向净流出,新能源、周期和医药是加持主战场。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出88亿元,结束9月份以来周度净流入格局。宁德时代获得资金显著加持,而金融、周期、医药类龙头是北上资金加持主要方向。市场政策环境有望边际转好好,继续打好新旧能源组合拳。虽上周市场回调,但两市成交额仍维持高位,7、8月金融和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保就业、稳增长压力下后续信用环境和流动性环境有望边际转好,建议打好新旧能源组合拳,坚定第三次能源革命下新旧能源领域投资信心,同时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复苏节奏。


主题投资展望:政策稳增长预期持续发酵,风格轮动和资金热度稳定利好主题投资。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重点推荐:第三次能源革命、新兴消费主题。

 








目录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3.  主题投资展望

3.1.  主题一:第三次能源革命

3.2.  主题二:新兴消费

4.  风险提示











1

 国君策略“主题投资”相关个股





2

 上周热点板块回顾



新能源领域行情内部分化剧烈,上游资源回调而风电、锂电中游材料仍强势。上周主流指数表现排序是创业板指(-1.2%)>上证指数(-2.41%)>中证500指数(-2.79%)>沪深300指数(-3.14%)>科创50指数(-5.41%),其中中证500指数结束9月以来不断新高的走势。热点主题方面,新能源领域内部显著分化,风电(18.2%)、锂电负极(14.5%)、磷化工(12.7%)、锂电电解液(11.3%)大涨,稀土、锂矿板块回调。除新能源领域外,热点主题中医药领域的CRO和持续受到集采政策压制的医疗器械板块上涨,半导体领域的材料、封测、设备均出现回调,汽车整车、大基建央企板块也跌幅居前。从资金偏好看,资金整体边际转谨慎,CRO、风电、锂电电解液板块资金净流入额最大,而MINI LED、大基建央企、汽车整车则净流出额居前。新能源赛道内部细分领域间的分化和轮动加剧,但主要催化剂为偏短周期因素,如上游新能源原材料价格大涨中游成本端承压,下游整车厂缺芯问题严峻扰动销量预期等因素,但产业中长期成长趋势不改,上游资源品涨价预期充分,极致行情过后,中游高壁垒领域有望走强,保持新能源赛道投资定力的同时把握细分赛道轮动机会。





大消费行业投资仍待数据转好,医疗服务行业开始获得资金加持。纵览上周申万二级行业指数表现,在中国石油大涨带动下石油开采(19%)板块领涨,医疗服务、采掘服务、化学制品、畜禽养殖等行业涨幅居前,而半导体、消费(整车、零售、酒店等)、军工等行业回调幅度居前。资金偏好角度看,多数行业上周为资金净流出格局,专用设备、光学光电子、计算机应用、银行、证券等行业净流出资金规模在百亿元以上,而医疗服务获得资金显著加持,净流入金额超40亿元,石油开采、饮料制造、专业零售等行业有小幅资金净流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金融等热门板块的回调或内部分化使得短期市场缺乏进攻主线,原材料周期的供需格局逻辑短期难打破,具备估值优势的赛道仍有支撑,而新能源领域在“双碳”目标和第三次能源革命大背景下,仍可对趋势性投资机会保持信心。



北上资金上周转向净流出,新能源、周期和医药是加持主战场。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出88亿元,结束9月份以来周度净流入格局。上周宁德时代(44.9亿元)获得资金显著加持,而金融、周期、医药类龙头是北上资金加持主要方向;中国平安、格力电器、贵州茅台,及工程机械、消费电子等资金持续净流出。从北上资金结构亮点看,券商、上游资源品、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仍是资金青睐方向,而医药领域的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持续获得北上资金加持。对于大消费领域布局,中秋、国庆双节下消费数据成为观测焦点,大消费行业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已经进入可以相对从容布局的时期,但当前时点仍建议以相对平衡的配置策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格轮动的不确定性。



市场政策环境有望边际转好好,继续打好新旧能源组合拳。上周各大指数表现中,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相对平稳,而科创50指数8月中旬以来持续回调,上周再创调整新低,持续强势的中证500指数上周回落。虽上述指数均出现回调,但两市成交额仍维持高位,市场流动性环境友好,无风险利率趋势性下行,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加持股权类资产的长期趋势难以改变。7、8月金融和经济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其中8月消费数据受局部疫情和恶劣天气影响复苏缓慢,保就业、稳增长压力下后续信用环境和流动性环境有望边际转好,而市场分歧主要在于新旧能源、新旧基建和医药、消费布局时点上,建议打好新旧能源组合拳,坚定第三次能源革命下新旧能源领域投资信心,同时关注大众消费市场复苏节奏。




3

 主题投资展望




政策稳增长预期仍在发酵,风格轮动加快和资金热度维持高位利好主题投资。按照事件催化多、涉及面广、短期难证伪三个特征重点推荐:第三次能源革命、新兴消费主题。

3.1.    主题一:第三次能源革命


事件:

 

一、习近平: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


新华社报道,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期间,习总书记走进中心控制室、来到项目现场,了解煤炭综合利用等情况,他强调,能源产业要继续发展,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煤炭能源发展要转化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既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又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适应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把我们的地球家园呵护好。

 

(资料来源:新华社)

 

二、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新能源车成本偏高,将统筹保障动力电池资源供应


工业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9月16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1)”上视频发言时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等目标的战略选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中国新能源汽车8月单月产销首次突破30万辆,市场渗透率接近11%,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占比超77%,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国际知名品牌差距缩小。


辛国斌提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

 

(资料来源:新华网)

 

三、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能耗双控制度更加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到2030年,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能耗强度继续大幅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能源结构更加优化。到2035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有力支撑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目标实现。

方案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建立在建、拟建、存量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清单,明确处置意见,调整情况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增能耗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两高”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照能效水平、环保要求、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等要求加强窗口指导;对新增能耗5万吨标准煤以下的“两高”项目,各地区根据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严格把关。结合地方实际,差别化分解能耗双控目标,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方案提出,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推动能源要素向优质项目、企业、产业及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流动和集聚。


(资料来源:wind)


四、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名单,共676个县市


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号》,将各地报送的试点县(市、区)名单予以公布。根据通知,全国共有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试点工作要严格落实“自愿不强制、试点不审批、到位不越位、竞争不垄断、工作不暂停”的工作要求。试点过程中,不得以开展试点为由暂停、暂缓其他项目立项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对于试点过程中不执行国家政策、随意附加条件、变相增加企业开发建设成本的,将取消试点资格。

其中还具体要求,在2023年底前,试点地区各类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的比例均达到《通知》要求的,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县。

 

(资料来源:财联社)

 

五、工信部:鼓励新能源车企兼并重组 三举措提升汽车芯片供给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汽车确实是全球汽车领域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我国汽车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三个突破”:一是技术突破,建立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全球领先,与2012年相比,单体能量密度提高2.2倍,成本同时下降85%左右。二是产品突破,续航里程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很多车达到500公里以上。三是市场突破,连续六年产销量全球第一,截至8月底,累计推广超过700万辆。今年1月份-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1.3万辆、179.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近两倍。

 

面对当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多,处于小而散的状况,肖亚庆表示,下一步,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加强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抓好公共领域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试点,推动提高城市公交、出租以及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三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四是提升产品质量,在质量安全、低温适用等方面形成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品牌形象,让消费者更喜欢买,用起来也更放心。

 

(资料来源:证券日报)


六、五部门: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障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的质量,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鼓励梯次利用企业研发生产适用于基站备电、储能、充换电等领域的梯次产品。鼓励采用租赁、规模化利用等便于梯次产品回收的商业模式。鼓励梯次利用企业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蓄电池生产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等企业协议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鼓励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参与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同时,《办法》鼓励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等与梯次利用企业协商共享动力蓄电池的出厂技术规格信息、充电倍率信息,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监控数据信息。

 

(资料来源:中国财经报)


七、 2021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30万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8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跑赢大市,产销环比和同比继续保持增长,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0.9万辆和32.1万辆,环比增长8.8%和18.6%,同比增长均为1.8倍。

2021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9倍。

2021年8月,新能源细分车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均刷新记录。与上月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增长,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速更为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迅猛增长。

2021年1-8月,新能源细分车型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延续了迅猛增长势头。

 

(资料来源:中汽协会数据)





从能源生产、传输、承载到应用,人类社会拥抱第三次能源革命。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血液,随着技术创新和进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能源革命,整体趋势是从高碳能源向低碳、无碳能源演变。第一次能源革命中能源生产从木材转向煤炭,动力装置是蒸汽机,主要应用和交通工具是火车;第二次能源革命中能源生产从煤炭转向石油、天然气,能源载体是汽油、柴油,发动力装置是内燃机,而应用和交通工具是燃油汽车;第三次能源革命中能源生产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能源载体是电、氢、储能等,而应用和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户用光伏等。能源革命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前提是锂电,风、光、储等能源技术的突破,以及新材料、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配套科技的创新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低碳转型已成全球共识,能源转型投资巨大需要全球合作。比尔·盖茨的《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提到,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约510亿吨温室气体。其中生产和制造总排放量(包括钢铁、水泥、塑料制造等)占比最高为31%,第二位是电力生产与存储占比27%,种植和养殖、交通运输位列第三、第四,占比分别分别为19%、16%。《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到2100年全球温度上升相比工业革命前不超过2℃,并争取低于1.5℃,实现该目标的第一步是尽快实现全球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达到碳中和。从低碳转型路径分析数据看,实现2℃以内温度上升情景的能源结构是:非化石能源占比达70%,煤炭占比小于30%。若能源结构要进行更加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化石能源的比例需大于85%,煤炭占比需小于5%,电力能源中9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提供。风能、太阳能类间歇性能源在该90%中占比很高,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进步,如储能技术、电网稳定技术。



推动终端用能清洁化,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区为重点,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散煤综合治理,推广清洁高效燃煤锅炉,推行天然气、电力和可再生能源等替代低效和高污染煤炭的使用。制定财政、价格等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推进终端用能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广新能源汽车、热泵、电窑炉等新型用能方式。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在城镇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全面实施绿色制造;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深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构建节能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绿色技术研发、转化与推广;推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工业节能技术装备、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等。




全国节能形势严峻,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新旧能源投资均有望增加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制定财政、价格等支持政策,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绿色循环低碳转型升级;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构建节能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广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工业节能技术装备、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等。

 

新能源行业投资要保持定力,短期扰动难改产业增长趋势。8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7.1%,1-8月渗透率11.6%,较2020年5.8%提升明显;光伏、风电是非化石能源发力的主要方向,到2030年我国风光总装机超12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将达到25%左右;BIPV助力分布式发展,商业模型极佳;非化石能源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储能、电网增量可期,新一轮抽水蓄能规划出炉,行业发展有望提速;特高压是新基建重点方向,已成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

 

化石能源的清洁开发、高效利用投资机会。煤炭黑金时代供给不强、需求不弱,煤价将超预期;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市场化电占比将提高,电力供需紧张叠加高煤价推高电力市场交易价格;LNG供给量仍然偏紧,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长协高企业更受益,碳中和的能源转型方向以及长期气候的不确定性支撑天然气价格;氧化铝供给紧张确定性增强,Q4或超3500元/吨;钢铁行业 “金九”旺季逐步启动,板块年内第二波行情正当时。

 

第三次能源革命:新旧能源均有机会。无风险利率下行,产业趋势具备领先优势的赛道仍为进攻首选,投资重点仍聚焦于高景气与性价比,持续推荐清洁能源赛道。2)传统能源中的煤炭、电力、铝、钢铁等供需格局有改善的赛道同样具备配置价值。





3.2.    主题二:国货与新兴消费


【行业动向】

 

一、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召开,iPhone 13起售价格下降

 

北京时间9月15日凌晨一点,苹果举行了秋季新品发布会,因为疫情影响,这一次的直播依然和去年一样,采用录播的形式。而今年也是苹果CEO蒂姆·库克十年任期的最后一年,极有可能是他以CEO身份参与的最后一次iPhone新品发布会,但对于这一个敏感的时间节点,苹果并没有在发布会上有任何的表述。

 

(资料来源:腾讯科技)

 

二、小米正式公布新品: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9月14日,小米表示,该智能眼镜采用了一项名为MicroLED光波导的技术,虽然是普通眼镜的形态,但能实现通话、导航、拍照、翻译等功能。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小米在智能设备领域经验丰富,前段时间发布的机器狗铁蛋热度正高,现在,可穿戴产品线再添新成员。作为一款全新交互的智能产品,从技术而言,小米智能眼镜堪称国内唯一,绝无仅有。只不过,它目前只是一款概念产品,尚不清楚究竟何时发布,售价多少钱。

 

(资料来源:极果网)




三、字节跳动拟收购Pico 抢占“元宇宙”的入口,交易金额或达15亿美元

 

8月29日,VR(虚拟现实)创业公司Pico发布全员信,证实了该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一事。内部信中称,Pico将并入字节跳动的VR相关业务,整合字节跳动的内容资源和技术能力,并将在产品研发和开发者生态上加大投入。

 

此外,被字节跳动收购后,Pico将作为头部客户与代工商歌尔股份继续合作,双方已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运转。有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字节跳动此次收购Pico的最终交易金额或许能达到1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90亿元)。

 

Pico 成立于 2015 年,创始人周宏伟曾任代工厂巨头“歌尔声学”副总裁,主管过索尼、乐视等品牌VR 产品的研发。在六年时间里,Pico 经历了 VR 行业的高光涌现与泡沫破裂,眼下,除了依附于大厂的爱奇艺、华为、小米等 VR 部门,Pico成为硕果仅存的独立 VR 厂商。

 

(资料来源:极客公园)

 

------------------------------

 

国货品牌宣传力度加码以及消费者文化自信提升的双轮驱动下,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认同感以及信赖感显著增强。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在同等商品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货的比例高达84.2%,国内消费者选择购买国货的前三大主要原因分别为“性价比高”、“因为是国货所以支持”、“品牌值得信赖”,这显示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支持一方面来源于国货品牌优秀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后国内文化自信程度提升的必然结果。此外,国内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关注度提升亦体现在平台类国货APP月活规模增长上。国货品牌孵化平台“小米有品”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212万,同比增加142.2%;优质国货产品提供平台“网易严选”在2020年4月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79万,同比增加25.4%。国货品牌崛起即代表着国内文化自信的提升,也表明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供应链完备度已经世界领先。




涉及面广:聚焦文化自信和制造崛起

 

1)颜值经济时代:国货美妆崛起。推荐:贝泰妮/爱美客/华熙生物/珀莱雅/青松股份/上海家化。

2)飞驰的民族自信:汽车智能制造领航。推荐: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

3)穿在身上的自信:国潮服饰演绎东方时尚。推荐:李宁/安踏体育。

4)舌尖上的中国:食品饮料行业行稳致远。推荐:青岛啤酒/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飞鹤。

5)国内大循环下的航空新机遇:二季度展现国内大循环下淡季盈利韧性,三季度将检验国内大循环下旺季盈利能力。推荐:中国国航。

6)消费电子领域投资机会:推荐歌尔股份。




4

 风险提示




美联储超预期收紧流动性,美元持续走强,美债利率上行的风险;


消费复苏节奏不达预期,居民消费倾向维持低位的风险;


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定期报告









▶  大势观点

【国君策略】重视新一轮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力量20210829

【国君策略】冲击再而衰,市场回温可待20210822

【国君策略】迷雾渐开,向上生长20210815

【国君策略】卸下包袱,再次起跑20210808

【国君策略】底部区域,蓄势迎新生20210801

【国君策略】结构三问:谁来主导拉升20210725

【国君策略】正视扰动,迎接厚积薄发20210711

【国君策略】弓满弦张,拉升在即20210711


▶  流动性观察

【国君策略】风险逐级释放,流动性有望回温——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6期20210824

【国君策略】海外宏观波动抬升,国内权益交投活跃——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5期20210810

【国君策略】大类资产隐含风险回升,国内交易波动放大——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4期20210728

【国君策略】海外再通胀交易放缓,国内成长交投活跃——全球流动性观察系列第13期20210630


▶  估值与情绪

【国君策略】水位下降后更安全——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2期20210902

【国君策略】初现向金融地产切换的迹象 ——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1期20210817

【国君策略】骤雨中的坚守——情绪与估值周报第20期20210803

【国君策略】成长力量巩固——情绪与估值周报第19期20210720

【国君策略】成长走进觉醒时刻——情绪与估值周报第18期20210706


▶  行业景气度观察

【国君策略】芯片供应短缺持续,车企被动减产——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9期20210826

【国君策略】分布式光伏迎发展新契机 ——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8期20210812

【国君策略】民生服务业监管有哪些发力方向——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7期20210730

【国君策略】玻璃重启去库,汽车景气拐点渐行渐近——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6期20210715

【国君策略】从中报预告挖掘盈利增长线索——行业景气度观察系列第15期20210702


▶  主题策略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抢占能源制高点——主题策略周报20210828

【国君策略】能源新基建:发力的新引擎——主题策略周报20210822

【国君策略】新基建主题:博弈超额收益的新战场——主题策略周报20210814

【国君策略】看好具备高容错率的成长主题——主题策略周报六20210724

【国君策略】把握科技成长分化下的新兴主题——主题策略周报五20210717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主题方兴未艾——主题策略周报四20210710







专题研究





▶  中盘蓝筹系列

【国君策略】直击中证500:中盘蓝筹,更上一层楼20210715

【国君策略|系列八】悄然变化的结构:中盘蓝筹领跑20210611

【国君策略】中盘蓝筹是未来主战场20210315

【国君策略】接受不完美,聚焦中盘蓝筹——中盘蓝筹系列二20210306

【国君策略】着眼中国版漂亮50:牛年看中盘蓝筹20210216

【国君策略】新的聚焦:中盘蓝筹的崛起20210209


▶  科技成长系列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见顶有什么信号?20210806

【国君策略】厝火积薪,科技成长风起——科技成长生命周期新框架构建20210713

【国君策略】格雷厄姆的启示:成长性从未如此重要——科技成长的起点系列二20210618

【国君策略】科技成长的起点:风越来越大20210519

【国君策略】制造的中段,科技的起点——2021年春季A股策略展望20210427


▶  风险评价系列

【国君策略|系列七】 37年回瞰:美股历史上的风险评价下行(下篇)20210609

【国君策略|系列六】 37年回瞰:美股历史上的风险评价下行(上篇)20210607

【国君策略|系列五】风险评价下行的行业配置思路20210531

【国君策略|系列四】从白酒股理解大盘20210611

【国君策略|系列三】微观市场交易结构改善,蓝筹空间打开20210609

【国君策略|系列二】拨云见日,解密风险评价20210608

【国君策略|系列一】为何看多?风险评价下行!20210607


▶  年度复盘系列

【国君策略】无可奈何,一季花落——2015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23

【国君策略】再平衡的三重境 ——2016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9

【国君策略】盈利牵牛,以大为美 ——2017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6

【国君策略】始料未及的漫长寒冬 ——2018年A股复盘报告20210813

【国君策略】贸易战阴霾渐散,A股绝地反击——2019年A股行情复盘20210809

【国君策略】复盘2020:最好的择时源于恐慌20210805




免责声明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

公开研究报告发布平台“陈显顺策略研究”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陈显顺:首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士,清华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2017年建立国泰君安策略五维数据体系,2019年构建“4X4”、“CORE”体系框架。曾荣获2018年新财富评选团队第五名,2018年水晶球、金牛奖、II等评选名次。


方奕:联席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风格比较


陈熙淼:联席策略分析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喻雅彬:资深策略分析师

中央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黄维驰:资深策略分析师

南京大学材料物理学学士,产业经济学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流动性研究


洪烨:策略分析师

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士,中国人民大学财务学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苏徽:策略分析师

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9年个股研究经验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个股组合


夏仕霖:研究助理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清华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盈利研究


彭京涛:研究助理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金融硕士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