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启艺术

其他

上启足迹@深圳

请将手机横放,左右滑动阅读2015
8月26日 下午 5:59
其他

视觉设计|第七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光影节拍,感知城市“韵”动

件作品,在两层展厅展出。该版块的展墙皆舍去单一的直角衔接方式,根据现场情况利用不同角度切开规整的空间,让空间更有张力,营造出更加灵活、轻松的折线型观展动线。(左右滑动查看)专题邀请展分别有邀请展共
5月8日 下午 5:00
其他

新书发布 | 充满劳绩,但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在“平移——自然的语境”中,国内外30余位艺术家带来他们的静态图像和动态影像,在一静一动之间,我们和他们穿梭于水下、乡野、城市、被阳光灼热的身体、森林、岛屿和考古容器,探索影像的边界与自然的无限。▽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捕捉字体路径的空间轨迹:第六届国际摄影大展视觉设计

第六届国际摄影大展主视觉海报第六届国际摄影大展主视觉海报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共融”为主题,大展设征稿主题展、专题邀请展、主题学术研讨会、手机摄影展、摄影企业展、分会场平行展六大板块,共有五大洲53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展出作品近1600幅,为深圳摄影艺术的融合发展带来崭新话语。上启艺术负责第六届国际摄影大展的品牌视觉、展陈规划与衍生品设计。“City”平面立体化的衍变主视觉由城市的英文“City”衍变,将城市的楼宇外观特征投射到字母的形态转化中,通过平面图像立体化的方式进行空间再造,形成纵深的视觉景象,色块辅以渐变的圆点制造视觉错位,体现城市建筑的空间感。第六届国际摄影大展竖版视觉海报
2023年5月26日
其他

闭幕预告|周末限定,一场文化学识与当代趣味的分享宴会!

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经纬之间”即将落下帷幕,本周末举办闭幕活动在三个月的展期内,展览邀请20余组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高校和艺术机构等,在大浪构建了视角多元、纵横交错的展览现场,同时也举办了联动不同领域的多场公众工作坊,藉由建筑改造、当代艺术与研究展开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在本周末的闭幕活动中,我们将在闲置的厂房之间发起一场关于在地性与跨学科对话的论坛,六位建筑师、建筑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在此开展具有社会性、人文性与反思意义的对话。现场还有融合小众文化与时尚艺术的独立展示空间,呈现符合当下年轻⼈审美趣味的独立设计——艺术商店Outta
2023年4月7日
其他

展场改造:临时而简单,呈现一个放松且自信的展览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主展馆选址于闲置的石凹第二工业区一栋旧厂房内。策展团队在第一次场地考察并讨论后,就快速决定邀请吴林寿和WAU建筑事务所对场地进行改造。吴林寿的第一个展览空间设计项目是深圳坪山美术馆的“天堂电影院”厉槟源个展,他用空间“解读”艺术家的作品,其带有强烈语言的展陈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此次展场改造设计回应在地问题,为这个并不特别的工业区植入更具风格倾向的空间改造,在平衡与参展作品关系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联结来到此地的不同人群。在初次讨论后,吴林寿很快交出了他的设计构想,概念出乎我们意料又完全能被其打动和说服。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展览现场 IV|街巷之间,模糊艺术的边界

“经纬之间”——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展现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展览三大板块之一的“街巷营造”,将展览从展厅延伸至街巷,用艺术串联小镇空间,联动在地企业与公众参与展览。“街巷营造”板块中,策展团队打破空间壁垒,拆除展场围墙,将数件公共装置作品散落至展场入口小巷中及展场附近的浪静路上,公共艺术装置巧妙呼应对小镇产业园区的探索,以艺术缝合街巷,试图为小镇带来更多活力。六件作品与工业厂房、产业园区共存,从自然与城市的边界出发,交织人文、设计、科技领域,指引出另一条与时尚有关的思考轨迹。REDO重塑设计团队将“城市缩影”与“绿色森林”相结合,利用视觉差,为原有的建筑立面赋予多维度意义。通过对光影变化的捕捉,观看者可以在行走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体验作品的两种形态:“城市的崛起与自然的消逝”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展览现场 Ⅲ|从编织到联结,以艺术重构共感的图景

“经纬之间”——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场馆空间以展览介入的方式展现主题“经纬之间”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融入生态话题共构内容方向,尝试以此回应场馆所在地的时空状态。艺术为引线,将展览内容的三个单元:“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拼贴—转换”“编织与联结”呈现于此,三个单元内容独立但互相交织,作品之间互有回应和联系。展览试图将思考路径暗藏在行走之间,来访者能在空间路线的多重转换下,于作品中寻找互相勾连的隐形线索,重新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叙事图景。第三单元“编织与联结”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视野,我们将视野延伸到材料的运用、生态环境的修复再生,甚至多样包容社群的构建。第三单元的5件作品从布料的织造延展至信息、科技、艺术与文化生态的编织,参展艺术家、机构、团体以不同的方式突破边界,彼此对话和联结,在同一网络中,共构纷繁复杂的有机图形。编织的创作过程是对自由和规矩的一种抗争,也是感性和理性的博弈。当创作者选择了一定织带的宽度和颜色,就限制了画面的元素,在限定的条件下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或者完全无意识的随机组合。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内心之中充满着矛盾,却又在一定规律下生活着,试图在享受这种拉扯的关系中寻找新的一种平衡点。艺术家刘展将180部半导体收音机组成了一个不停旋转的巨大的轮盘,每部收音机锁定一个短波波段释放着来自远方的声音。关于使用收音机短波频率接收信息的历史,在这个时代已逐渐被淡忘。空间中回荡着收音机发出的来自不同地区的声音,让观众在持续变化且识别度很低的声音中,想象远方的世界。作品以云南省滇西南地区民居“竹楼”为母题,以古老的葛布相互缝合形成“屋面”,借力多角度牵引的钢索结构张拉出一座悬浮在空中的“布屋”。经纬交错的织布形成虚空无柱的屋檐,编织的屋檐限定出一个我们与人、事、物相遇的空间。而在经纬线结束后看不见的地方,延续着人们关于某个确定的“传统”的遥想。传统的“家园”被各方外力牵引,拉扯出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景象:一座飘浮在空中的海市蜃楼般的“家园”。南藏会自成立以来,所有的工作皆围绕“艺术生态”与“平台”两个关键词进行。在南方的艺术生态之中,或大或小的事件正在作为“平台”的南藏会上发生,将南方的各个艺术工作者与藏家们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共同“编织”微观的艺术生态。作为南方艺术生态中的代表性范例——展览UABB亦如是。本次展览作品由代表南藏会几间房间的“微缩空间”与“平台”两部分组成。“微缩空间”内分享着南藏会自成立以来的部分学术工作内容,而其自身具有代表性的“平台”被平移至展场后,则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停留可休憩的放松环境,一个在展览场所内交流和讨论的平台。簕杜鹃(Bougainvillea
2023年3月9日
其他

活动预告|当艺术秀场变成泰拳训练场,时尚与运动的碰撞

参与人数:15名自备合身运动服(建议运动短袖/薄长袖+瑜伽裤)*禁忌人群:有心脑血管疾病、关节损伤及其他在医生建议下不可参与运动的人群、孕产期(孕期到产后半年)的女性不适宜参加本工作坊。
2023年3月1日
其他

活动预告|蓝晒工作坊:城市记忆下的蓝色印象

UABB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经纬之间”蓝晒工作坊将招募关注建筑、时尚与影像的观众,一起体验传统的印相工艺!何为“蓝晒”光影如何产生“印象”?古老的显影技术——蓝晒法,让我们用日光和物件显影出内心的风景。蓝晒法印相法的化学成分和处理方法非常简单,通过调配含有感光化合物的显影液,涂在纸张或者是布料上,将物件放置于上方,在日光下晒出带有“普鲁士蓝”的影像。以往工作坊成果设计师田沅静和艺术家郑健豪将解释并现场指导蓝晒作品的制作方法,使用不同的材质和面料,以手工创作的方式展现深圳的城市印象,帮助参与工作坊的观众们理解艺术,打开创作思路。手工体验我们通过蓝晒的方式进行记录与创作,在服装上显示城市文化的印记。假如将面料比作一张展开的地图,蓝晒作品就犹如将伫立在地球经纬线上的建筑编织在布料的经纬纱上。硬质的建筑与柔软的织物结合,用面料记录下建筑结构展示城市文化,令创作者用朴实的方式留下记忆的颜色。参与者可以学习如何用普通的物件设计造型,调配显影溶液,将液体涂在布料上,通过日光晒出独特风格的图案,本次工作坊的共创作品还将在展览现场展出。活动详情以往工作坊现场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展览现场 II|拼贴概念碎片,转换思维视角

“经纬之间”——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场馆空间以展览介入的方式展现主题“经纬之间”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融入生态话题共构内容方向,尝试以此回应场馆所在地的时空状态。艺术为引线,将展览内容的三个单元:“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拼贴—转换”“编织与联结”呈现于此,三个单元内容独立但互相交织,作品之间互有回应和联系。展览试图将思考路径暗藏在行走之间,来访者能在空间路线的多重转换下,于作品中寻找互相勾连的隐形线索,重新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叙事图景。第二单元“拼贴—转换”中的“拼贴”,不仅是时尚设计的惯用手法之一,更是一种学科思考的方法。街头文化与神话并置,原始“皮毛”与日常家居互相侵蚀;生产大楼原址留下的工业遗留物渗透进自然矿物材料,也与不同时空情境中的你我连线;虚拟时装摆脱复杂的手作,却又与手工绘画同台展示;从粗暴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种植,能让田地也开出喜人的花。第二单元的6件作品从工厂流水线、传统种植情境转换到转型中的时尚产业,让观众重思手工、劳作与身体的意义,将游走在作品概念中的思绪碎片拾起,寻找并连接至社会角色、自我身份与自身价值中。《玲姐,你真棒》是艺术家胡尹萍为期10年的艺术项目。玲姐是广州乡下的农妇,为了保证产出的作物品质,她不施农药进行传统种植,胡尹萍被玲姐的这种耕作方式所打动。胡尹萍租赁了玲姐的一块土地,租期十年,在不考虑产量和销售的情况下让玲姐自由种植,玲姐最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鲜花进行种植,并将收成送给村民,村民在收到这份礼物时谈论起感受,小村庄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虽然这片土地上种下了鲜花,产出的却是“喜欢”和“感受”。以纱线轴为原型的《巨像冢》,由内而外,从纺纱变成织布,再到做成衣服,完成了一个经纬交织的圆。如同我们的生命轨迹,最终都会走向大小不一的终点——圆。循环、往复,服装设计师张小钻和艺术家独眼矮子通过他们自身爱丽丝梦游综合症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矛盾,纱线轴开始转动的那一刻,就注定我们会走向最终的归处。水晶作为稀有的矿物材料,没有经过加工的水晶原石是廉价的,它们必须经过专业方法处理后,价值才会翻倍增长。“玉不琢不成器”。但是如何“琢”?何以为“器”?似乎还可以有更多标准。艺术家殷晖在工业区里呈现的吊灯装置,取材于展览场馆改造前留下的废弃物、工业垃圾,以及日常生活中能购置到的廉价材料。用这些在地材料对水晶原石进行加工,有别于传统原石转变为昂贵消费品的生产路径。这些材料,与其说是装饰,不如说更像是细菌一样野蛮入侵自然水晶。殷晖利用手工拼贴的方式,将材料植入纯天然水晶原石,在亟待转型的后工业场域中,探索多样的重生路径。在《退化的形》中,艺术家伍伟将“皮毛”和家具等日常用品结合,以“皮毛”寓意原始和生命力,而城市生活的场景和日常化的产品则代表着城市化、工业化等外部环境。两者相互融合,呈现个人肉身因城市化、工业化等外部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改变。而肉身与工业化形态的博弈过程,被伍伟比喻成一种形的“退化”。这些“皮毛”由纸张幻化而成,积累了艺术家对材料的极致探求和繁复的工作,这些不在场的劳作塑造了“皮毛”与“身体”的关系,编织出一幅日常和神话互相颠倒和渗透的整体图景。人们的审美一直随着时代产生变化,在“衣不如新”的消费语境下,过度生产的时装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设计师张驰以时装为载体,在创造时尚与美的同时传递普世价值,如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他认为数字服装能够平衡人们审美更替和衣服生产造成的污染,借助张驰的数字化服装“METACHI”,以无实物产出的穿搭方式追求美的信念。他在作品《理想的信徒》中,通过数字时装和布面油画呼吁人们坚持做自己梦想的信徒。王友身的作品《连线》保留展场(厂址)室内部分现场及相关厂训原件、电器连接线等遗留物,用原厂曾生产的彩色LED灯勾边、连线和点亮顶灯、吊线、龙骨、钢架等。作品中循环播放的视频《孤勇者》来源于新闻视频——马拉松运动员的坚持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借由这种感染的能量转移,连线和点亮厂训——“信”“美”“通”三字(原厂简称),作品也将感染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观展群众。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经纬之间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4月7日开放时间:周日至周四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展览现场 Ⅰ|往来“经纬之间”探索多重时空

“经纬之间”——第九届UABB大浪分展场场馆空间以展览介入的方式展现主题对城市空间、时尚产业与个体的思考,融入生态话题共构内容方向,尝试以此回应场馆所在地的时空状态。艺术为引线,将展览内容的三个单元:“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拼贴—转换”“编织与联结”呈现于此,三个单元内容独立但互相交织,作品之间互有回应和联系。展览试图将思考路径暗藏在行走之间,来访者能在空间路线的多重转换下,于作品中寻找互相勾连的隐形线索,重新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叙事图景。第一单元“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邀请观众在自然、城市与信息网络世界的多重语境中穿行漫游。城市构建日常中的“自然”,自然在城市变迁中塑造着街道肌理,保存着城市记忆。第一单元共邀请7位参展人、3个研究机构,在7件作品中追随自然的线索,尝试如何做路上观察的研究,建造自己的精神寓所,在动物、植物、风景中寻找人与自身,与同伴,与其他物之间的联系,在当代城市中探索现代生活的自然性。艺术家梁绍基表示网状组织造型不仅是建筑基本的营造法之一,也是都市文脉、历史遗存、生命表情纵横交错的投影。由螺纹钢、竹、渔网残片组成的《海市蜃楼》笼罩着深港双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代表着工业文明的螺纹钢、自然元素的竹和原始文明的渔网残片互相交织,在不同的角度形成鱼篓、瓮和三维蓝图的形态,这架构在空中的网络也宛如虚空中的一种幻象。出生自云南的艺术家李荣强在创作之初走访厂房时,得到了一种强烈的感官印象:屹立于空厂房的四根柱子,与家乡中用于定位、被赋予无限美好想象的古神树十分相像。神话中,神树是神鸟、猛兽聚集之地,倘若将森林中的古树类比成城市中的一座座摩天大楼,这一片城市“栖息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万物无咎,出自中国最古老的宇宙观奇书——《易经》。它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辩证思维,同时作为探寻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易经》提倡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无咎,即是无害,每一种世间元素,都是自然而生,原本无害,人需要自明如何与之相处,如何顺应而用;而非浪费或毁坏,妄图凌驾之上。敬畏自然,保护万物,这就是“万物无咎”的本意。作品从传统中国对物质世界元素的认识开始: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延展到世间存在的各种物质,并通过视频结合声效的手段展示世间元素的变化,魔法化展示,提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也呼吁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由电子设备、程式、网络、媒体、讯息所构筑的信息世界,艺术家吴季璁称之为“水晶城市”,比喻为我们精神的寓所。它就像晶体的成长,以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自动蔓延扩张。这座城市如此透明、轻盈、不可见又毫无量感,投影出另一个无比真实的世界。东京造形大学上田实验室团队和在东京工作生活的梁云鹏通过对日本东京下町与中国深圳城中村进行对比研究,探讨非计划型街道甚至建筑本身的魅力,反思我们该如何欣赏传统建筑、乡土建筑、旧集市、旧街道等非正统建筑的美。参展团队对非正式街道的质化研究,为观众带来观察和思考建筑的另一种角度。回想起跨国的漂泊经历,艺术家武田哲心中生出一种无垠的感觉,唯有在海边的漫步能让他安定下来,从家走到空旷的大海边,再慢慢走回来,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在散步期间偶然邂逅的海边漂浮物,却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武田哲多年来利用非人为搁置在沙滩上的海洋垃圾来拍摄照片,他将摄影视为自我的宿命,想通过串联一张张照片反映当下的时刻,从中窥探一个新时代的“风景”。“山水青花”借用中国艺术中青花瓷与山水画的概念,利用3D打印技术,在造型上呈现山与水的起伏,颜色上展示蓝白色的渐变,经历多次从不透明到半透明的转换,隐约可见从内部透出的微光。作品采用了多重技术体现了数字化制造与传统工艺质感的融合。当椅子上的人数量较少时椅子后段闪烁冷色光,当数量较多时闪烁暖色光。在人和椅子的互动下,促使物件和个人、群体产生对话,进而增加社交互动的趣味性。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经纬之间展览地点: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展览时间:2022年12月-2023年4月7日开放时间:周日至周四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艺术作为引线,30余件作品交织出“时尚”的轨迹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龙华分展场邀请到30位(组)参展人、机构参与,以展场改造、展馆激活、街巷营造、事件场介入龙华大浪时尚小镇这一特定场域。展馆空间包括三个展览单元,分别是“时空串联:街道、城市与自然”“拼接——转换”“编织与联结”。展览内容涵盖文献、影像、绘画、雕塑与装置等多种媒介的艺术内容,以时尚为线索,展现多元交织的议题,呈现出丰富有机的文化网络。△
2023年2月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工作坊招募|重“塑”新生,新年制新“饰”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已正式开幕,展期至2023年3月30日,在三个月中呈现国内外近30组参展人/机构的作品。UABB龙华分展场大浪时尚小镇“经纬之间”联合“归塑Replastic”举办工作坊,招募30位热爱环保、手工、设计和创意议题的观众,用回收材料制作饰品,通过环保议题串联起生活、设计与艺术。塑料再生说起塑料,你会想起什么?廉价、便宜、用完即弃,甚至还有污染。在“归塑”的回收再生下,公众对塑料的印象还可以转化成:独特的质感和肌理、缤纷可调和的色彩、高度延展性、丰富的可塑性。“深圳Workface”活动现场“第五届亚洲环保创新论坛”定制纪念奖牌“绿色中国·公益艺术计划(2019深圳站)”参展作品“归塑”创始人、工作坊导师庄慕淑将解释塑料垃圾在环境中产生的问题,让你了解更多关于塑料的分类,同时利用塑料本身的独有的特性重新翻转塑料生产的逻辑和思考模式,将塑料引入更具创意视角的再生空间。手工体验塑料是一种创作媒材,从收集干净瓶盖粉碎成可塑形的材料,到热压机转化材料至新形态,工作坊的塑料再生材料皆取材自生活中常见的、却被定义为“废料”的物件,并由此转化为风格化并有想象空间的手工制品。参与者可以学习如何用“手动碎纸机”将塑料垃圾变成薄片,以及用“热压机”将塑料转化为日常用品,例如吊饰、环保袋。在手工创作的过程中思考塑料作为艺术创作媒介,而非环境污染的存在。活动详情“自然梦想家2019”——自然自在环保互动坊现场“自然梦想家2019”——自然自在环保互动坊现场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在城市肌理中,织造时尚小镇的艺术经纬

2023年1月7日下午,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龙华区重点区域建设推进中心、大浪街道办事处,龙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由上启艺术和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共同策展。策展团队联合建筑师改造旧厂房,将其转变成艺术“秀场”,同时邀请近30名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学者等不同身份的参展人,以时尚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大浪时尚小镇。除了建筑改造和作品展览,还有艺术介入、街巷营造、公共活动等方式联动在地企业和公众深入参与展览,共同编织一个丰富有机的文化网络。△
2023年1月7日
其他

琴嘎:荒诞感飘在水面上,不易被察觉

“平移——自然的语境”影像展的策划基于“自然”难以被定义——它似乎作为事实存在着,但难以被精确、全然地描述。目前展览放映单元展映艺术家琴嘎的作品《一刹那》,琴嘎深受游牧文化影响,作品《一刹那》将四小时的行为压缩在8分钟的影像中,用录像和观众进行“有障碍”的交流。上启艺术对艺术家进行了采访。琴嘎,《一刹那》,行为录像(彩色,有声),8',2016Chyanga,
2023年1月5日
其他

展览预告 | 闲置厂房变身艺术秀场,UABB大浪分展场即将对公众开放!

第九届UABB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分展场将于1月5日(本周四)正式向公众开放UABB大浪分展场“经纬之间”主展场空间将由闲置厂房变身艺术秀场,让观众置身舞台欣赏场内18件作品。展馆内部的T台延展至外部浪静路上,数件散落于小镇的公共装置组成艺术踪迹,等你寻觅!展期间还将举办十余场活动,为公众带来精彩的艺术体验。展览将以时尚为线索,通过艺术介入、建筑改造、街巷营造、事件场等方式串联起整个时尚大浪小镇,邀你在此共同编织一个丰富有机的文化网络。此次龙华分展场选址在小镇上闲置的原石凹第二工业园区和它紧靠的浪静路上。策展团队邀请WAU建筑事务所,将石凹第二工业园区原工厂大楼改造为主展馆,把大展厅切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小展厅,每件作品都将得到最好的舞台来呈现。△
2023年1月3日
其他

舒楚天:拥有“改变”的能力让我着迷

“平移——自然的语境”影像展的策划基于“自然”难以被定义——它似乎作为事实存在着,但难以被精确、全然地描述。舒楚天带着记忆中郁郁葱葱、稍有神秘的地景印象,在各地寻找、创作出以童年居住小区命名的《咸嘉新村》系列摄影,影像成为链接真实与虚拟之间的传感媒介。当《咸嘉新村》不再存在于咸嘉新村,它便开始存在于很多地方。目前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平移——自然的语境”,展出艺术家舒楚天《咸嘉新村》系列,上启艺术对艺术家进行了采访,本文隐去采访问题。舒楚天,咸嘉新村—拿骚,2019Shu
2023年1月2日
其他

Dominik Buda:在创作中质疑我所看见的

Höpfner场地支持: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参观展期:2022年12月10日(周六)至2023年1月6日(周五)地点:深圳南山区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1
2023年1月1日
其他

杨洋:当我在影像中渐渐消失

“平移——自然的语境”影像展的策划基于“自然”难以被定义——它似乎作为事实存在着,但难以被精确、全然地描述。杨洋的创作语境中,包含了对自然生态与个体的关联,他在作品中思考着自然让人畏惧的力量或不可抗力的魅力。目前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平移——自然的语境”,放映单元展映艺术家杨洋的作品《白驹过隙》,上启艺术对艺术家进行了采访。杨洋,《白驹过隙》,单频影像(黑白,有声),6'7'',2017Yang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日常废料变时尚材料,一起来循环制服工作坊共创艺术

在时尚产业集聚的分展场龙华大浪时尚小镇,时装和时尚是绕不开的话题。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龙华分展场,将于2022年12月30日在大浪时尚小镇开幕,在三个月的展期中呈现国内外26组参展人/机构的作品。“循环制服”工作坊作为展前活动,将在2022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龙华分展场进行,艺术家殷晖希望通过工作坊回应这个正在转型中的时尚创意产业园,创作于“经纬之间”。旧料新生“重塑日常材料!包包衣服都剪掉”工作坊现场“元宵大作战,土龙上街去”工作坊成果展示“赏味本土游乐园”活动现场遵循艺术家以往的创作方法,工作坊将从对在地视觉的关注和研究出发,挖掘自身审美趣味背后的深层逻辑,用零碎的廉价装饰材料、废旧的生活垃圾,与参与者共同发掘日常材料的可能性。工作坊在创作材料上使用此处留下的工业废料进行再生循环,以致敬作为加工制造业前身的展场,在此拓展材料的使用价值,将其蜕变成手工制作的服装。手工共创“Space
2022年12月24日
其他

马海蛟: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

“平移——自然的语境”影像展的策划基于“自然”难以被定义——它似乎作为事实存在着,但难以被精确、全然地描述。目前展览放映单元展映艺术家马海蛟的作品《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于艺术家马海蛟而言,绿色是一种冷静的、带有治愈感的颜色,在抽象的“绿”中,马海蛟展开了“一件中性的、安静的、无情绪化的”作品创作。上启艺术对艺术家进行了采访。马海蛟,《如果把绿色删除,如果开始关心植物》,双频录像(彩色,有声),11'33''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Nora Severios:我试着把我周围的一切都看作是大自然

Höpfner场地支持: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参观展期:2022年12月10日(周六)至2023年1月6日(周五)地点:深圳南山区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L1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大浪时尚小镇:从时装进入地区想象

,重点关注城市“双碳”目标下的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作为本届六个分展场之一,以“经纬之间”作为分展场主题,在此编织一个区域再生的样本。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程新皓:日常平面被打破后的奇遇

以家乡云南为田野,以录像记录自身身体在场行动的艺术家程新皓,于2021年驻留苏黎世时创作了他行走在莱茵河沿岸的录像。目前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平移——自然的语境”,放映单元展映艺术家程新皓的作品《Der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放映预告|去山林,去原野,拨开“自然”的迷雾

“平移——自然的语境”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放映单元,邀请14位艺术家及其20件录像作品参与展映。放映作品围绕艺术家身体在场的行为、景观的观察纪录、多物种的研究、数据的蒙太奇、时空及家园的叙事等线索,计划每位艺术家使用展期内非连续的两天循环播放参展作品,所有展映作品在展期内共用一个放映展厅,以此交织“自然的语境”。程新皓,《Der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展览预告|“平移——自然的语境”,以影像编织自然之语

“平移——自然的语境”第六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将于12月10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展。面向本届主展场主题“城市·共融”,思考人与城市、自然的关系,平行展与海外院校合作,为观众呈现7位欧洲青年艺术家,国内24名艺术家,共110余件以影像为主要媒介的作品。展览以此串联起不同语境下关于“自然”的叙述,让观众在艺术家的视角中发散想象,重思交织于生活的自然体验。自然向来难以被完全捕捉或定义。当自然从现实中转换为由像素颗粒所度量的时空,自然的意涵便在维度的过渡中分解、延展。此时,影像可以是置于自然、作者与观者之间的界面:在被观看与阅读的过程中,自然的语境不断编织、缠绕,并再次对自然本身进行转译、探问——何处是自然?何为风景?景观由什么塑造?家园存在于现实中还是记忆里?城市在自然中还是自然外?什么是原点?面对这些难以精确回答的问题,“平移——自然的语境”试图用影像串联“自然”于多层语义中的游移——日常、家园、多物种、景观、时空,让语境在回溯和想象中发散——邻近的风景、身在的空间、多物种共同体、数据的漫延、记忆与起源……影像未能完整捕捉与定义的自然,或许是我们都身在其中的自然。Amy-Casilda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现场|大梅沙村:艺术进入社区,之后呢?

深圳这座城市已经很久没有引起热议的展览活动了,暂停、延期、取消的活动通知使人意兴阑珊。不过按照原有的城市艺术日程,这里将要迎来一场“盛会”——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透过展览让公众继续关注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2022年8月22日
其他

上启七周年|以书为媒,让我们相遇

我们在7年来完成的20多个展览中,配套制作了多种类型的画册,编辑展览画册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每本书都至少耗费半年的时长进行编辑、设计、排版、印刷,将在地文化生产的工作实践转化为实体的文献存档,我们也在梳理工作的过程中建立起对行动价值的认同。当不可触摸的知识和经验变成了真实的文献,它是透视机构工作的一把尺,作为知识增进的度量衡,探求着机构发展的文化深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展览相关的文献仅在内部流通,我们期待它们能在更多的实体空间出现,让更多人能看到这些记录城市与当代艺术交融的书籍,这也和我们选择做画册、文献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当下,我们面对着不同程度的限制与隔离,我们希冀通过书籍与更多机构实践者、艺术工作者、出版人和艺术爱好者相遇,并创造出超越时空限制的沟通与对话。我们将践行对“地域性”的关注线索,从珠三角出发,将展览画册送达国内不同城市的不同机构,其中涵盖了美术馆,文献馆以及艺术空间等。以书为媒介,我们希望能够与各地连接,欢迎更多机构和独立创作者与我们交流,共同探索艺术实践的更多可能。将桥头社区中的历史戏台作为原型,画册整体借用“剧场”的概念进行设计,内容以2019UABB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坐标:剧场”的展览背景与总况、展场改造、展览板块构成等章节展示展览的全景现场,包含近60组展品及展期活动的详尽记录。本册为2019UABB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中参展艺术家黄永砅创作作品《/&r》的记录,收录了艺术家本人的创作过程以及访谈内容。本书画册设计取材自大鹏古城的城砖,内容以展览概况、展览板块、展期活动及访谈四大章节全面回顾2019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时间之海”现场,收录了40余组作品、工作坊、讲座、对谈等9场活动及4篇对谈长文。为了回应2017UABB主展场对深圳城中村个案现状的探讨与研究,盐田分展场“村市(是)厨房”的展后画册介绍了展览概况及相关展期活动,全书分为建筑改造、艺术介入、展期活动、在地走访四个部分,从10栋建筑的微改造及30多件作品的艺术介入的过程窥见城中村的变化。该艺术项目起源于2017UABB,《现场》不仅关注艺术、建筑、城市文化,还反映民生、城中村生活,是一个与展览平行的媒体平台。每期《现场》均有固定版面与不同的艺术家合作,展示其纸本作品,呈现纸上展览现场的构想。上启参与多个UABB分展场的策划和执行,根据深圳各个区域的在地文化进行艺术介入,邀请艺术、建筑、设计等不同领域的参展人进行在地创作,让公众重思人与城市的关系。展后画册延续各个展览的策展理念,收录了展览实践的详尽介绍,从策展思路到组织形式,对展览源流、场地选址、工作经验等内容进行了阐释,在展览策划的角度透视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分展场的工作,向公众展示大鹏所城、宝安桥头、盐田等地的艺术实践成果。回归探讨艺术自身的“观念”和“形式”,画册介绍了展览、艺术家与作品、艺术家访谈三大部分展览信息,呈现中国当代艺术进入日常实践的过程。内容包含39位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展出作品的创作历程,同时以“关键词访谈”的形式收录了多位艺术家的访谈。面对深圳全面进入“美术馆时代”的发展现象,该画册对城市化推动下的美术馆及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风潮进行探讨,记录了第二届BCA的全部内容,囊括学术讨论,展览主题,艺术家作品及特别研究项目: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感觉与逻辑交织的图像地带

作者:上启艺术尺寸:230*300mm页数:160装帧:线装第五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活力”为主题,上启艺术呼应主展场主题,在南山区策划平行展“感觉的逻辑”,邀请来自国内外40余名艺术家,从自然、城市、技术、情感、日常生活等不同维度展示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作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5月7日
其他

戏台、剧场与艺术书:台前幕后的展览实录

分隔页设计代表现代的荧光绿文字与图像进行重组,凸显桥头展期间的热闹场面。画册的不同章节分别运用不同的坐标元素定位信息,横竖线穿插形成的“坐标”灵活贯穿在整本画册内容上,同时增加章节阅读时的指引性。△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展讯|“感觉的逻辑”,40余名艺术家以图像生成感知的空间

艺术家的当代影像协奏曲以图像生成感知的空间“感觉的逻辑——第五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南山区平行展”将于本周五(11月19日)在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杨勇担任策展人,呼应主展场主题“城市·活力”,邀请来自国内外40余名艺术家,从自然、城市、技术、情感、日常生活等不同维度展示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作品110多件。“感觉的逻辑”在艺术家的理性判断和感性想象下,建构出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共生图景,使得观者从中感受到涌动着生命活力的当代社会。韩磊,《南京》,摄影,2017Han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新书发布|模糊想象界限,复刻明日边际

△画册翻阅视频想象时间的洪流滚滚而来,冲刷出一片神秘的三角洲。我们在这片留白的大陆上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无数学科研究者通过数据和理论展现出世界的形象,艺术家则捕捉住观念的浪花,在日常中为我们揭示此刻的寓言。人类始终以前进的状态向未知发问,从未停止过对自身的思考。△展览发生地欢乐港湾(左右滑动查看图片)△三木优子作品《变形怪》△庄子玉作品《坛城4.0》△劳拉·博尔斯·福作品《时光长短》△阿斯玛·卡兹米作品《城市森林》△陈宣诚作品《植变聚落》△蓝梓雁作品《未来日》△张心一作品《人群中的人》△犬吠工作室作品《风和日丽亭》△尹秀珍作品《传送带》△杨勇作品《入口计划》2020年,上启在城市与自然的交界、海陆边际——欢乐港湾,根据场地特性策划“明日边际——欢乐港湾艺术计划”。13组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公共艺术作品分布在园区,赋予不同的空间场景以不同的特质。△展览开幕式沉浸式戏剧表演《The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新书发布 | 当时间之海凝结成砖

《时间之海》作者:上启艺术尺寸:150mmX260mm中文字数:13万字页数:489页过去,大鹏是深圳的历史起源地之一,现今,它则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大鹏的古老城砖,构建着深圳的前世今生,城市的未来会在历史中重现吗?我们应当以何种方式回溯大鹏的历史?如何思考有关城市过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各种结论?在第八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时间之海”大鹏所城分展场中,我们依旧将目光聚焦在具体的地点和场所,不断发出提问。2019年,UABB首次进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策展,展览“时间之海”从地缘、空间、生产、环境四个维度出发,对大鹏所城及较场尾区域进行描述、剖析与实践期待,作为深圳城市以及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展览介入,在城市、建筑、科技、人文、艺术跨领域交互的探索中体现对城市区域更新的讨论与思考,这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研究样本。在展后的半年时间里,上启艺术的团队成员遵循着时间和空间的线索整理和总结内容,将“时间之海”的展览内容集结成册。在书中可以看到我们结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科技媒介等方式处理城市中历史性、当代性的问题,并通过在地的艺术实践推动知识生产。左右滑动查看展览现场△“时间之海”展览现场——大鹏所城航拍图△“时间之海”展览大鹏所城区域△“时间之海”展览较场尾区域作为机构梳理工作成果的画册,我们力图以全面和详尽的方式梳理、还原展览现场,同时希望在行动中展示现场到文本的路线——在时代浪潮里,从地区文化的过去,思考一座城市的未来。在画册中,主要以“关于展览”、“展览”、“展期活动”、“访谈”四大章节全面展示展览现场。△画册四大板块大鹏所城在我国军事城防体系发展中,是明清海防卫所的典型代表,在对海防建设及海防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里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历史建筑群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鹏所城和较场尾属于邻近的异质场域,二者内部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和功能属性,在时间的推移中形成异质空间的共生景观。左右滑动查看展览现场△“时间之海”展览现场,改造后的大鹏粮仓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新书发布|盛夏冬谈,沉思的灵感

《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作者:上启艺术、打边炉开本:16开本字数:五万字页数:139页从策划到印制,《冬谈:介入现场与重返过去》(下称《冬谈》)时隔两年终于面世。“冬日”一度成为代表紧急事态和社会危机的符号,我们不安地面对着事态随时逆转的情况。这种状态甚至持续到今年盛夏,社会气氛依然焦灼,“冬谈”在这个时候面世,更是希望用冷静的思考为当下的社会气氛降温,让人省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回到两年前,上启艺术在2019年深圳的冬天呈现了三个展览: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观念、形式和日常化”、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大鹏所城分展场“时间之海”以及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宝安桥头社区分展场“坐标:剧场”。这三个上启艺术策划的双年展,更多与本地文化脉络产生联系,重构日常生活,对人与自身、自然、神话的连接进行探讨,它们共同构成了在深圳不同区域发生的城市事件。△点击图片查看艺术展览现场回顾展览试图引发大众对城市的想象,思考艺术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要如何思考本土性?在这座移民之城如何开展艺术工作?怎样以艺术处理个人与地方之间的现实矛盾?借此机会,上启艺术与打边炉共同推出了“冬谈”计划,上启从三场展览来自不同区域的160余名创作者中选出14位参展人:陈侗,邓箭今,弗兰克·哈弗曼斯(Frank
2021年7月16日
其他

欢乐港湾艺术计划 | 何健翔:与边界,与围墙“斗争”

“三日谈”艺术论坛为欢乐港湾艺术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近40位活跃于海内外文化艺术现场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策展人及城市管理者,针对建筑空间、城市历史、科技媒介等命题,发表他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建筑师何健翔对代表边界的墙进行了批判性思考,他通过分享在不同社区进行的实践案例,探讨墙是否拥有开放和对话的多样可能性。下为演讲嘉宾的文字实录,后续演讲嘉宾的演讲稿将陆续发布。我们把界线变成了一种新的形态,打破两栋建筑之间的“墙”,把它们之间的边界空间变成一个绿色社区状态。我想讨论一个与边界相关的对象——墙。其实墙对于人类有很悠久的历史,围墙是防御性的,在古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村子、院落都有墙,在中国各朝各代,都把城市甚至是城市中的空白地方围起来。长城是最伟大的墙,我们把墙做到了一个国家的尺度,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家边界围绕起来,最终成为一个建筑上的典范。△长城——国家尺度的墙现代社会的各种边界相互交叉、跨越,包括人的个体活动,鼓励大家不受约束地进行交往、交互和交流,这才形成了信息社会。虽然现代社会发展了很多年,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围墙设计和建造手法,以不同的方式把围墙变得更加有趣和通透,但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面,围墙始终无处不在,并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过度存在。△现代社会的各式围墙鉴于“墙”的存在如此强大,实体的、虚拟的,文化、国家的“墙体”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拆除,但可以尝试去消解和转化。很多时候,建筑设计成了在边界上跟“墙”对话和搏斗的过程。15年前,我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做了一个房子模型,它所讨论的基本上就是关于墙的议题,设计成了一系列变化的“墙”的实验。△关于“墙”的议题的房子模型,何健翔,2007年这是我设计的第一个私家宅院——在东莞一小镇上的私家宅子。因为小镇城住区里的地都是一块块的,每个人会把自家的房子围起来,我们建造的房子在整个区域内处于最外围,所以外面的墙跟里面的墙,能够在围绕之外有多重的关系,墙构成了房子里的景观,这个墙甚至产生了房子内外之间的某种关系。△叠园宅,广州,源计划,2015后期我们做了第二个宅子,在半郊区的地里有一个宅院。院子是东方很传统的一种建筑,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空间都被围合在院墙内。这个设计中我们把围墙做成有厚度的边界,把各种日常休憩和交往的内容整合其中。这是一个可游历的墙,它串联了宅院中不同的功能部分,连接了使用和景观,催生了各种关系。我们在深圳大鹏新区废弃的工厂里也有一个关于围墙内社区的项目。这个项目从201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未来它有可能还会延续。这个项目启动时定位并不十分清楚,尚不明确是做艺术社区还是结合某种产业新型园区。我们正好抓住了这种不确定的特性,第一阶段在整个工厂抽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改造。不管是厂区的内部还是对外,我们争取建立更多的联系。以前的工厂是用墙围闭起建筑群落,新的设计中我们尽力打破围蔽,探讨社区与外界的联系。△深圳艺象感觉艺术社区设计图,2016原来的围墙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一圈的墙,围合了厂区内高低不同的地貌和建筑。主入口的上面是原来的工厂,下面是县道。一般的艺术区,人们习惯会设置一个入口的围墙上设一个门,做一个形态。在这里我们希望把地形的高差和内外之间的距离进行某种拆解,把这个入口因素扩散到一定的场域里,变成可以跟地形和景观游走的领域,即人在里面体验进入厂区的过程。墙在这里被打散、拆散成一种游历、游玩的建筑。此时,使墙变得有趣,它不再是一种内外清晰的界限,或者是门口的标识。这里,我们尝试把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欢乐港湾艺术计划 | 胡介鸣:如何在跨界中保持个性?

“三日谈”艺术论坛为欢乐港湾艺术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近40位活跃于海内外文化艺术现场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策展人及城市管理者,针对建筑空间、城市历史、科技媒介等命题,发表他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艺术家胡介鸣聚焦与跨界与个性的属性与关系,他认为跨界与个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创作者的基本态度之一。他细究跨界和个性的基本属性,把具体的实践归结到“出走与回归”的方法论中。下为演讲嘉宾的文字实录,后续演讲嘉宾的演讲稿将陆续发布。当跨界的工作状态发生以后,个人的风格面貌也会产生变化,艺术家们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因为多学科之间的交融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跨界合作在当今已经变成常态。谈到跨界,我有一些初略的思考与大家探讨一下。在工作中我们会纠结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跨界是合理有效的?跨界思维和个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经常会涉及到跨界的问题,我们先要把“跨界”这个关键词搞清楚。跨界的发生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首先,“跨界”是指事物的属性发生了改变,如果两种不同的事物属性同时改变,就产生了跨界可能。第二,多个事物之间发生关系必须存在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信息之间能否进行连接。第三,这两个或者多个事物通过连接之后,是否呈现出资源整合的可能性,能否整合出一个新的事物。最后的条件是,能否进行随机的搭配,并不只是两个事物之间,它可能跟第三方、第四方产生另一种关系的可能。当各个领域之间都已经广泛地展开跨界的行动,它引申出了一个让我们纠结的问题:跨界以后如何保持我们的个性?因为在大众的常规认知里,保持个性是指一个人要保持个人的面貌,如以几十年如一日的精神完成工作,或者保持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等,由此形成了个人的风格,公众才会对他们形成一个标签式的认知。当跨界的工作状态发生以后,多少会改变这种标签式认知的思维,个人的风格面貌也会产生变化,艺术家们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跨界、无界和新界。跨界发生以后,界限是不是消失了?我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很多年,我经常会被问到:跨界是不是突破了原有的边界,最后你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还存在边界吗?这是关于跨界和无界的问题。我认为边界只是在移动,它没有消失,在跨界的工作中界限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中,有可能会出现了新的边界。在这种状况下,我觉得可能会出现一个独立的新个性、新的生产要素和文化标识样貌。创新的基因是要有一个原有界线发生变化并出现难以辨析的前提条件才能被激活,这也是你面对跨界问题展开了工作的意义。跨界还有一个关于交叉点的问题,我尝试归纳了交叉点出现的两种情况:一个是自然形成的交叉点,另外一个是人为嫁接的交叉点。两种交叉点的形成方式,
2021年6月28日
其他

欢乐港湾艺术计划 | 李邦耀:我是一个被允许的“偷窥者”

“三日谈”艺术论坛为欢乐港湾艺术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近40位活跃于海内外文化艺术现场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策展人及城市管理者,针对建筑空间、城市历史、科技媒介等命题,发表他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艺术家李邦耀通过分享自身作品创作方法,从早年研究物品的生成逻辑,把物品当成社会性符号的存在,到近二十年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消费时代当作他的主要研究与表现对象,揭示出家庭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下为演讲嘉宾的文字实录,后续演讲嘉宾的演讲稿将陆续发布。这些物品从社会的物变成一个私人的物,难道没有和社会发生关联吗?我主要分享的是和自己的作品息息相关的创作方法。大约三十年前,一个神秘的声音在恍惚间引导着我:“你这一辈子将和物品发生关联”,神秘声音开启了隐隐约约的一扇门,这个门处于开放和不开放的边界,我就沿着这个门走进去,一走就是三十年,我的艺术于是和物品紧密相联。真正对物品死心踏地的研究始于1999年,经过之前的各种徘徊性实验,我开始研究物品的生成逻辑。基本上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物品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如何引诱并设计人们的生活,使我们欲罢不能;一直到社会大量商业品牌高潮迭起为止。2009年,一个生活启示使我的创作思路开始转变,“物”仅仅是有用之物吗?它究竟有没有生命?转变促使我走进家庭的访谈,这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探索过程。同时期,我开始了《室内》系列的创作,分析物品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主人在选择、摆放物品的过程中给予对象的地位。这和我之前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物品不再是仅仅作为社会性符号的存在。家庭作为私人空间,生命在此得到了恣意的释放。透过物品的选择、摆设和置放、搭配与组合、装修与品牌、方位与风水,我们可以窥见主人的身份、趣味、嗜好、价值的认知等等由外而内的精神需求,物品成为某种心灵的祭奠和人的镜像。而物品本身由于受制于体制的不同时态,承载着人在不同时空的寄托,于是人们的选择充分反映出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变化、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冲突,因此物品使日常生活透露出更多超越本身的信息。通常来说,我们购物都是从物品的功能上考虑,有意思的是同类型的物,为什么有的人选择了这种款式、色彩,而有的人的选择却大相庭径?因此,功能性选择的解释就显得过于简单。我以为家庭从来不仅仅是生活的居所,它更是每个人灵魂的栖息地,是私人的庙宇。△在家庭中进行采访录音的李邦耀我的访谈和创作有着紧密的关系,我通过大量家庭访谈的素材,从里面抽取元素进行作品的视觉表述。2010年至今,经过朋友介绍我进入到不同的家庭里,我是一个被允许的“偷窥”者。主人家里所有东西都对我开放,我可以观察任何地方、任何东西,而且我希望他们保持平常的习惯,他们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不用太多的礼节。所以我去的这些家庭基本上保持了他们生活的原貌。我用家庭访谈的工作方法走访了很多家庭。在这10年当中,我陆陆续续去到一些城市中,拜访了几十户人家:广州、深圳、无锡、苏州等,尤其是广东各区域是我访谈去得比较多的地方,这期间我也曾得到友人的帮助在欧洲进行访谈。访谈由初期的拍照和对话交流开始,在不经意的对话中往往有很多关于物品有趣的事情,我意识到录制访谈视频非常重要,于是从2015年开始和家庭的主人做视频访谈。在访谈中,我发现很多家庭的主人用心经营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当谈到家里面的物品时,他们绘声绘色、滔滔不绝,谈起很多物品的由来,发现和选择、物品迁徙的故事等等。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进入家庭的物品,由于主人的喜好,其功能性如何逐渐地被另外的属性取代,物品逐渐和主人融为一体,拥有了生命。家庭中的物品就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缩影。△在家庭中进行采访录音的李邦耀这组28米长的作品《室内》,基本上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室内史。它关乎到中国50年代到我们今天生活的室内场景的变化。△《室内》,纸板、数码刻线、亚克力,长2800cm,2017《私人手册》这个项目和我2010年以来进入到家庭访谈息息相关,我们看到的很多物件普遍存在于不同的家庭里面。这张照片的墙上的视频,就是我采访的其中的12个家庭。△《私人手册》,“寻常”展览现场,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2019刚才两件作品的时间跨度从2017到2019年,但实际上这个作品的脉络从2009年进入家庭访谈至今,才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表述。我通过这么多年对于物品的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认识,所有的物品当它被生产出来到这个世界中,它都拥有自己的生命,但它的生命周期是由主人决定的。主人把它收藏起来,作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便因此延长了它的生命周期。我开始思考,这些物品从社会的物变成一个私人的物,难道没有和社会发生关联吗?我想讨论的不是产品,也不是室内设计,它和家庭关联很大。△《私人手册》,铝板雕刻、数码刻线、亚克力着色,每件240x120cm,2019(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最后谈谈去年我在深圳塘朗工业区驻地的项目。因为考虑到驻地只有两个月时间,所以我以与过去相反的思路进行创作。我想找出家庭里被抛弃的物品以及它们被抛弃的原因。因为我在欧洲的访谈中发现,欧洲家庭很多老家具都是祖传的,但是中国很多家庭似乎没有过去,物是年轻的,即使是老一辈的家庭也没有见到老物件,求新是很多人的愿望,因此物品的淘汰率非常快。△《遗忘之诗》,皮纸、实物上线、实物拓印,2020(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我在深圳的这段时间里走访了一些家庭,对他们进行访谈,通过废物利用的方式来重新创作,从废品回收站、二手市场、各种家庭等途径收集被扔弃的物品,也有从互联网的家庭群里面收集。因为驻地机构有大量被以前的艺术家做完闲置的玩具,这些玩具都是产自中国某地的山寨产品,质量非常差,这些玩具看起来似乎已经没有用了,所以我重新利用它。因为我驻地所在的塘朗工业区,是深圳在改革开放之后新型的工业园地,结合这些因素,我创作了和塘朗有关系的驻地项目作品以及装置等等。△《塘朗一号》,装置,240x200x50cm,2020△《塘朗二号》,装置,260x150x110cm,2020以上是我这些年关于室内分析的实践,也是我对私人生活和我们生存的消费社会之间的边界的一些审视和探讨,谢谢大家!关于讲者李邦耀1954年生于中国武汉,1978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工艺专业,1978~1992年在湖北美术学院(前身为湖北艺术学院)工艺系任教,1993年~2014年调入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教授。现生活和工作于广州。八十年代初期,曾创作连环画《买砖头》、《小果》、《啊!香雪》、《日月潭的传说》等(与曹小强先生合作),并在《湖北画报》、《连环画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刊物及出版机构发表和出版。连环画《啊!香雪》曾获湖北省第六届美展铜奖;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涉足油画、亚克力、综合材料、装置等媒介,曾参与85美术新潮运动,湖北部落、部落群体重要成员,九十年代初期“湖北波普”重要艺术家;代表作《瑯琊草与画架上的瑯琊草与人》
2021年6月23日
其他

欢乐港湾艺术计划 | 肖伟文:迭代进化,技术洗礼中的明日艺术

“三日谈”艺术论坛为欢乐港湾艺术计划的系列活动之一,近40位活跃于海内外文化艺术现场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策展人及城市管理者,针对建筑空间、城市历史、科技媒介等命题,发表他们对当下问题的思考。深圳市雅昌艺术中心总经理、理事会秘书长肖伟文认为数字技术将是艺术发展的趋势,各大机构在利用现代科技推动文化传播。她以雅昌近期的展览“大美之颂——云冈石窟的千年记忆与对话”举例说明数字技术运用在传统文化传播上,如何进行文物保护、原作再现以及文明升华。下为演讲嘉宾的文字实录,后续演讲嘉宾的演讲稿将陆续发布。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推动艺术发生巨变,数字技术已经悄无声息地嵌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开启“明天的艺术”的话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的艺术”是怎么快速地发展到今天的。△艺术史发展简析图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洞窟壁画到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历经了上万年的时间,从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雕像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只经历了千年的时间,而从鲁本斯的巴洛克画派到塞尚的观念艺术,则仅仅用了不到三百年时间,之后就迎来了现代主义。到了20世纪,在百年的时间里,有数不清的艺术流派出现其中,我们已经很难用时间的维度来区分这些流派,而只能用“现代艺术”、“战后艺术”等概念来进行简单粗略的归类。△20世纪部分艺术流派到了21世纪的今天,艺术已经完全以一种颠覆性的形式存在。于是问题来了,是什么在推动艺术不断地加速发展呢?我们知道透视原理让人学会了怎么在平面上把物体立体化,就此造就了文艺复兴之后绵延几百年的西方写实绘画。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照相术让写实画家丢了饭碗,却催生出印象派和其后的诸多流派。经过二战的洗礼,人类重新思考现代文明与自身的关系,艺术开始抛弃美学,成为了思想的实验室。技术导致的变化不止在艺术语言和传播途径的变化,甚至艺术本身的存在方式也在彻底的改变。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从底层逻辑上发生了彻底的颠覆。△Banksy作品被烧毁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活动|多重视角解读“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

主办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总承办单位深圳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单位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20年11月21日
其他

光学原理的视觉表达:解构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展览设计

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11月10日-29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近3千件摄影作品一个主展场+27个分会场呈现深圳、全国乃至世界摄影作品展现城市的发展样貌上启艺术负责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品牌视觉设计与展陈规划设计。两者的设计理念整体统一,具有品牌性和整体性,运用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以橙色、蓝色、绿色为主色调,结合几何形和文字信息等元素进行衍变,延伸出适用于各种场景的视觉设计。01品牌视觉设计小孔成像的衍变视觉设计灵感源于摄影中“小孔成像”原理。用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基于“小孔成像”的灵感来源,以科技感强的银灰色为底色,以亮度高的橙蓝绿为主色调,采用简洁几何图形设计,突出主题“城市·先行”和“SZIPE”,以此展现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展览品牌。三种主色调的官方海报主视觉从平面到现实立体的呈现概念衍生品帆布袋笔记本02展陈设计>展览方案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是“概念建筑”,造型独特,空间构筑变化多端。上启艺术因地制宜,构思巧妙,展场结合展馆结构,呈现一个设计感强的展厅。展览分为ABCD四个展区,展陈以橙、灰、深灰、白色作为各个板块内容的底色,呈现这不一样的专题内容。A展区为征稿展区运用了平稳布局,网格之间的透视效果,使展场更为通透,呈现出城市的肌理,也给观众提供轻松的视觉体验。在观展动线上设置三个4.5米高的展架装置,展示多幅摄影作品,给观者带来丰富的观展体验。B展区为手机摄影展区在空间较小的展区,设计迂回型观展动线,提供流畅的看展感受。以灰色为展墙底色,橙色的展架为点缀,展现科技媒介的不断创新。C展区为专题展区由18个独立展览区域构成。每个部分使用单独空间,以深灰色为底色,满足不同类型作品的展出同时,给观者沉浸式体验。D展区为企业展区通过独立的展陈单元设计,打造了可灵活调整的区域,给企业提供充分的能动性。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摄影活动。自从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开始,上启艺术持续性参与展览品牌设计工作,根据不同的展览内容,构思设计理念,呈现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品牌。此次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于11月10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欢迎前往观看展览。·END·本篇图片来自主办方、上启艺术
2020年11月17日
其他

回顾|“迁徙当代”在安仁延展艺术边界

四川安仁》《乡村记忆复兴——“迁徙当代”在安仁》《以“迁徙当代”之名,用艺术介入乡村》《第一季驻留展览正式开幕!|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见圳传奇” | 我们如何呈现深圳40年的影像记录?

由上启艺术负责视觉设计及展陈设计的“见圳传奇——以影像的名义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公益摄影展,于9月25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开幕。在15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中,上启艺术运用起承转合的展览动线,丰富且趣味的展陈方式,将500多张经典照片展现给观者,讲述深圳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40年发展历程。点开视频在线体验⬇设计概念展览海报背景以经过
2020年9月30日
其他

活动回顾 | 以“迁徙当代”之名,用艺术介入乡村

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安仁站)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清源村,“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安仁站)”的驻留艺术家李俊和刘利斌在地研究创作,围绕“艺术介入乡村”的主题,举办了2个讲座,3个工作坊等多个活动,用艺术的方式与当地交流互动,从而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唤醒当地的创作活动。2019年,参与清源村乡村建设的安仁华侨城邀请上启艺术加入该村的乡村复兴实践。上启艺术继续以“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作为艺术介入乡村的方式,为不同于常规城市规划的乡村建设提出可能。“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在这个契机中,首次“迁徙”到清源村。“迁徙当代——国际艺术驻留计划(安仁站)”驻留地在地创作01驻留艺术家李俊>艺术家李俊在地调研拍的照片艺术家李俊自述创作经历:我在安仁青源村这里感受到的关键词有三个:观看、风景和内部,平原上的人都是制造风景的高手,树木和竹林遮挡,包裹一切。村舍面向农田时才一览无余。这意味着这里的一切都围绕着劳作展开!生活和死亡!就在村舍边上,墓地被树木围绕着,翠绿青葱,像邻居一样,这邻里关系给乡村的残忍抹上了日常的气息,甚至有一点可爱。所以我选择用《被排除的剩余目光》这个系列作品来回应三个关键词。首先说“观看”,《被排除的剩余目光》的成像和被摄影镜头视角所限定排除的光线有关;其次是“风景”,乡村的风景呼应着这些作品的对象;最后是“内部”,村民的生活形态和作品的结构方式形成了某种共鸣。《被排除的剩余目光系列》,100×150cm《被排除的剩余目光系列》,100×150cm01驻留艺术家刘利斌艺术家刘利斌在地创作艺术家刘利斌自述创作经历:规则即是方法在我的创作开始之前会给自己设定必要的执行的规则,在特定的规则之下会构成造型,并且出现形式和规律,“英文书写”系列便是在特定的规则下创作的作品。这些规则有时是在一张纸上抄写英语文章,第一遍抄写完毕后,将纸张重新倒过来,用同样的内容去覆盖第一遍的内容,以此类推,直到内容变得不可识别。有时也会是刻意制造一种无序感,让无序传达书写的态度。书写产生意义我创作的过程就是不停地用水墨在宣纸上书写的过程,同时也是绘画创作的过程。在这个创作的过程中,我一直使用英文来进行书写,直到将拥有具体意义的英文内容,经过繁复的书写,变得信息不可识别,却又隐约可看得出是用英语在进行的书写。英文内容原来可以解读的信息被多次覆盖后,只留下了书写过程中形成的墨迹,这时原来有意义的内容变成了无意义墨迹,然而墨迹最后却在宣纸上形成了图像,而这些图像成为了具有抽象性质的绘画。这时,这些图像形成的绘画便会生发出新的非书写的英语内容原来所表达的意义。语言的障碍宣纸、水墨这些材料,在中国社会的认知传统中,是进行书法和国画创作的主要媒介,而英文用水墨书写在宣纸上,总会显现出某种不合时宜的特性,材料本身成了文化冲突的部分,充满了东西方文化的矛盾感,材料自身带有的地方性特征,可能也会使得它难以步入国际潮流,因此,很少见有西方艺术家大量采用这些材料来进行英文书写和艺术创作。但是,众所周知,当代艺术的话语权力中心却是在英文的世界,进行国际交流非常有必要使用的第一语言便是英语。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其他语种不得不处于边缘。因此,在语言的连带作用之下,我们需要更懂得国际交流的语言,才能更好的进入国际交流的语境。《英文书写
2020年1月18日
其他

徜徉“时间之海”,共启所城未来!

展场主视觉UABB大鹏所城分展场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包括:大鹏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京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喻春;上启艺术策展人杨勇;荷兰建筑师弗兰克·哈弗曼斯(Frank
2019年12月26日
其他

山海有形,时间之海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第一次来到大鹏所城,深圳土生土长的双年展,来到“鹏城之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们,会在这里讲什么样的“所城”故事?现代艺术放置在历史场域中会是什么样子?行走其中,你又会遇到怎样的惊喜?来到大鹏所城,所有的疑惑都会一一得到答案。答案首先从展览视觉中一探究竟。山海有形来到大鹏所城,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蓝色的海,金色的沙滩,碧绿的山,灰色的砖墙,但在设计师眼里,大鹏所城不仅是多彩的而且是有形的——拥有独特的历史元素和形状,也有现代化的路径与痕迹。上启艺术在地提取元素:*
2019年12月24日
其他

坐标:桥头,“剧场”重构

Laura是艺术家,旧金山艺术学院雕塑系讲师,作品涉及对雕塑、装置、素描及混合媒体作品的各种探索,探讨了我们应该以何种方式支持自己的存在,并以艺术史为参考去创造新的意义和具有变革性的历史。
2019年12月16日
其他

探索大鹏所城,畅游“时间之海”

2009年和2010年分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硕士和建筑工学硕士。2003年结束在欧洲5年学习和工作经历后回到广州,并于次年成立源计划工作室,尝试在极度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南中国商阜开始自己的建筑探索。
2019年12月11日
其他

绿在桥头,坐标:剧场

视觉形象中采用的黑白照片包含了宝安最具特色的事件、人物、历史建筑与未来坐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荧光物质的应用越来越广,主色调荧光绿则表达了现代的概念,二者相互结合则表达了现代与历史的新旧关系。
2019年12月6日
其他

征集令 | 山海筑梦,来大鹏呈现你最闪光的作品!

大鹏所城南门中轴景观桥位于所城山海大轴之上,是连接大鹏所城和较场尾海滨民宿小镇的交通枢纽,是连结古城文化和海滨文化的重要通道,将明晰大鹏完整的文化脉络,将成为桥景共生的景观节点,凝结成特色文化名片。
201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