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睡意哲学 | 审美三阶段 - EP58

01哲学团队 哲学园 2017-04-28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在文末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50968/齊克果:審美三階段--EP58

审美三阶段 - EP58


齐克果认为,人通向宗教信仰的路上,可能要经历三个存在阶段︰审美(aesthetic)、伦理(ethical)和宗教(religious)阶段。审美与伦理阶段的差异与过渡,在《非此即彼》(Either/Or)解释得较为清楚;而伦理与宗教阶段的区分,则在《恐惧与战栗》(Fear and Trembling)里有较详细的说明。人生三阶段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审美阶段是个人所身处最初与直接的阶段,伦理阶段是中间的过渡阶段,最后的宗教阶段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三阶段可以看作是个人走向上帝的历程。


审美阶段


审美阶段的特点是个人在生活中受各种感觉、冲动和情感支配。这个阶段中人「为自己而活」,个人采取以直接满足自己欲望为目标的生存方式,所以倾向陷溺于肉体的享乐,人生充斥着腐化堕落、道德败坏与厚颜无耻的行为。换言之,可以说处于这个阶段的人都是享乐主义者。有时处于在这个阶段中的人会浪漫化自己的堕落,例如艺术家会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说这种生活会带给人一些情趣享受。齐克果认为唐璜(Don Juan)就是审美阶段的典型代表。唐璜是西班牙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很多人都视他为「情圣」和「风流种」的代名词。唐璜喜欢追求年轻貌美的女子,热衷于跟她们发生性关系,但从来没有想过会跟女人许下承诺,厮守终生,承担起伦理的责任。


齐克果指唐璜的生活方式最终会令人感到空虚、绝望和厌烦。因为不断重复的享乐方式会令人感到厌倦,而且人们也不太可能马不停蹄地一直过着享乐的生活。齐克果认为处于审美阶段的人最终会感到痛苦和失望,如果要摆脱困境,人就需要追求另一种生活方式,即伦理的生活方式。这时个人希望接受普遍的伦理与道德法则的指导,亦即由审美阶段跃升至伦理阶段。


伦理阶段


伦理阶段的特点是个人愿意受理性指导,克制个人的情欲,并把自己的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这个阶段中人「为他人而活」,个体要为他人着想,不再只顾自己的利益。既然这个阶段要求个人为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个人就跟他人结成伦理的关系,而不再像审美阶段的唐璜一样无视个人对他人的伦理责任。在齐克果的笔下,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非此即彼》的角色威廉法官,他强调自己为自由而奋斗,为他人而奋斗,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好的丈夫。


乍看之下,审美阶段的唐璜跟伦理阶段的威廉法官是相反的两极,甚至可说毫无关连。实然伦理阶段要由审美阶段升华而成,在审美阶段中的浪漫之爱,透过个人作某种跳跃,选择承担伦理的责任,方上升为婚姻之爱。


然而伦理阶段还不是人生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个人使自己从属于普遍性的伦理和道德法则,可是伦理和道德属于普遍性,个人行为属于个别性,两者有时难免产生不协调。在这个情况下,个人便会产生罪感。齐克果认为个体产生的罪感已经不能用伦理和道德作解释,因为罪感属于宗教的范畴,解脱罪感之道在于走向上帝。由伦理阶段向宗教阶段的过渡,齐克果认为人需要作出信仰的跳跃(leap of faith),即你完全拥抱你的信仰,愿意为之做任何事,即使这件事要求你付出极大的代价。


宗教阶段


宗教阶段的特点是个人生活受信仰的指导,不再受审美阶段的欲望支配、亦不以伦理阶段的普遍的伦理和道德法则为行为规范。可以说,在宗教阶段人「为上帝而活」。换言之,人在这个阶段就站在跟绝对者之间的绝对关系之中,把上帝置于最高的位置,信仰要高于个人的享受、普遍的道德义务。


齐克果指宗教阶段高于伦理阶段,这个一个震惊很多人的断言。如果说伦理阶段是理性的阶段,宗教阶段就是非理性的阶段。当人要跟上帝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时,上帝可能要考验个人。这些考验有时会踰越普遍道德法则的界线,变成人彷佛受上帝感召做一些有悖于伦理的事情。不难看出,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就是亚伯拉罕。他的伟大,在于他要在伦理命令「不可杀人」与宗教考验「敬爱上帝」之间作出选择。若然亚伯拉罕受上帝呼唤,单单履行一条不逾越道德法则的要求时,他固然忠诚;但亚伯拉罕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搁置了道德法则的要求和效力,选择为了上帝而杀子。即是说,他的伟大在于在伦理和宗教的张力之间选择宗教,显出他的伟大。


齐克果并不完全排斥人的感性和理性,但他认为信仰比前两者更高。换言之,对上帝的信仰不能以逻辑、科学方法等理性操作。对于上帝,人只能信仰。哪怕对上帝的信仰,或上帝给出的要求荒谬(absurd)无比。信仰上帝意味有可能超出理性以外,进入一个神秘的、荒谬的精神境界。所以齐克果如是说︰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credo quia absurdum)。


知识论 - EP01  形而上学 - EP02  伦理学 - EP03   美学 - EP04  宗教哲学 - EP05  X的哲学 - EP06  哲学教育 - EP07   自然期待 - EP08   无知之知 - EP09  理型与洞穴 - EP10   小结: 哲学入门 - EP10'   政治与人生 - EP11  逻辑作为方法 - EP12  整体先于部分 - EP13  小结:古希腊三哲 - EP13'  太一与灵魂 - EP14  教父哲学 - EP15  形而上学传承 - EP16  五路论证 - EP17  意志与剃刀 - EP18  人文主义的兴起 - EP19  小结:经院哲学 - EP19'  我思我在 - EP20  心物二元 - EP21  泛神论 - EP22  自由与必然 - EP23  单子 - EP24  神义论 - EP25  理性主义 - EP25’  利维坦 - EP26  心灵是块白板 - EP27  政府论 - EP28  柏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 EP29  休谟:怀疑论 - EP30  休谟:心灵只是舞台 - EP31  小结:经验主义 - EP31’  先验于感性 - EP32  无睡意哲学 | 康德:命题与数学 - EP33无睡意哲学 | 康德:物自身 - EP34无睡意哲学 |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 EP35无睡意哲学 | 康德:美的契机 - EP36无睡意哲学 | 康德:崇高与目的论 - EP37无睡意哲学 |  康德:何为启蒙 - EP38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上) - EP38'  无睡意哲学 | 第四批判 - EP39 无睡意哲学 | 限制概念 - EP40无睡意哲学 | 同一哲学 - EP41无睡意哲学 | 肯定哲学 - EP42无睡意哲学 | 绝对观念论 - EP43无睡意哲学 | 自我觉知 - EP44无睡意哲学 | 绝对精神:德国观念论(下) - EP45无睡意哲学 | 正反合 - EP46无睡意哲学 | 艺术与自由 - EP47无睡意哲学 | 自杀论 - EP48无睡意哲学 | 小结:德国观念论(下)- EP48'无睡意哲学 | 宗教的起源 - EP49无睡意哲学 | 理解社会行动 - EP50无睡意哲学 | 理性就如铁笼 - EP51无睡意哲学 | 资本主义的危机 - EP52无睡意哲学 | 阶级斗争 - EP53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三大家影响 - EP54无睡意哲学 | 社会学小结:涂尔干、韦伯、马克思 - EP54'无睡意哲学 | 人生就如钟摆 - EP55无睡意哲学 | 如何解脱痛苦 - EP56无睡意哲学 | 信心之跃 - EP5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