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 | 《格言联璧》⑧——减嗜少欲 戒除烦恼

灵隐寺 2024-03-19


我们今天学习《格言联璧》的第四部分内容:养生类。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义;生,生命、生存、生长义。养生,即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阅读 | 《格言联璧》①——读书明理德为先

阅读 | 《格言联璧》②——明理善思惟

阅读 | 《格言联璧》③——涵育以养深

阅读 | 《格言联璧》④——大事难事看担当

阅读 | 《格言联璧》⑤——佛子的脚跟立定处

阅读 | 《格言联璧》⑥——勤学好问 务实耐久

阅读 | 《格言联璧》⑦——闭口深藏舌 修行第一方



慎风寒,节饮食,

是从吾身上却病法;


寡嗜欲,戒烦恼,

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格言联璧》


这则格言告诉我们:注意时令变化,节制饮食,这是从自己身体上驱除疾病的方法。减少嗜好情欲,戒除烦恼,这是从自己心理上消除疾病的方法。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人不再为温饱而发愁。相反,“富贵病”却日渐增多,如高血脂、肥胖症等疾病,多和饮食无度有直接关系。


《佛遗教经》讲:“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佛陀在《遗教经》中告诫我们:接受各种饮食供养之时,应该把饮食看作疗病的药物,不可以求好而嫌坏,应当以平等心来接受。饮食只是为了支持色身体力,解决饥渴的问题。又要像蜜蜂采蜜一样,只取所需,不去损坏花的颜色和香味。比丘也当如此。接受施主的供养,不可过分贪求破坏施主的善心。一个有智慧的人,对于自己的身心状况,堪受多少饮食,要清楚分明。如同筹量牛的力量大小来使用,不令过分一样。



天台智者大师在《童蒙止观》(又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特别强调饮食对一个修道人的重要。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

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

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


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

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

——《童蒙止观》


大意是说,饮食过多或过少都不宜。如果贪图美味,吃得过饱,气息急促,身体胀满,百脉不通,内心暗钝,打坐念诵心都不安。如果吃得过少,身体会虚弱,心也很难专注。遇到这两种情况,都难以进入禅定的状态。




适当的饮食是我们滋养色身,承办世出世间事业的保障。俗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因此,不珍惜粮食,肆意浪费必有过失,也会损自己的福报。


智慧树立饮食观,知足适量身心安。

舌尖浪费损福报,珍惜衣食人天赞。




节制饮食有助于身体健康,是学习工作、修行办道的增上缘。下面谈谈减少嗜好和情欲,戒除烦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身病须向心病医。要知道,养身,离不开养心。减少嗜好情欲,用智慧转自己的烦恼,是从心理上消除疾病的良方。


嗜好和情欲皆由贪心而起,从而遮蔽了我们的清净本性。佛陀经常勉励弟子们,要少欲知足。少欲,指对于自己尚未得到的,不生贪求之心。


佛陀在《遗教经》中教导我们:“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多欲之人,没有餍足,贪而无餍,贪求不已。有了两千元,又想有两万元;有两万元的时候,又想要有两百万元,这无穷无尽的贪心,无底的深坑,总也不停止。为什么他贪求呢?就因为他想得到利益,得到很多的好处,对自己有好处,利益自己。因为他贪得多,苦恼就跟着来了,求不得就有了苦恼,所以苦恼亦多。若是没有贪欲的人,也没有所贪求,那么,就没有苦恼。一贪就有苦恼。每一个人自己想一想,你所求的东西,求不着了,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搞得颠颠倒倒,烦恼一大堆。这就因为你有所贪求。无求无欲,一切的问题都解决。


一个人对于五欲过多地追求,就会滋生贪的烦恼,让这颗心烦躁不安。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容易造作恶业,以致现世不得安乐,来世招感苦果。相反,清心寡欲之人,内心坦坦荡荡,没有忧愁和怖畏。



祖师大德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佛门泰斗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时候,睡的草席破了,他就用布补好接着用。不久,同一个地方又破了。身边的人发现实在没法补了,就对他说:“师父,到常住库房去领一张新的吧!”不料老和尚听后,大声呵斥:“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一张新席子。”


弘一大师的一条擦脸毛巾,中间用破了,朋友要帮他换条新的,他断然拒绝。只是把毛巾从中间剪开,两边缝合在一起,继续使用。老人家曾教导学人:“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


《佛遗教经》中又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佛经将贪、嗔、痴比作危害我们心灵健康的三毒。尽管它们是无形的,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往往是有形的。我们的生存环境之所以会恶化到今天这种危机四伏的地步,究其根源,就是人类的贪婪所致。所以,古今中外的宗教家和智者们都将少欲知足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人格升华的基础。在佛教修行中,同样以此作为理论和实践的准则。


我们想要解脱内心贪的苦恼,就要常常观照自己,对已经拥有的资财受用,要感恩知足。这才是我们身心安稳,获得快乐的根本所在。佛陀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孔子的门人颜回,居住在简陋的小巷中,一箪食,一瓢饮。这种常人受不了的清贫生活,颜回仍然很快乐,因为他的精神世界非常富足!可见,一个人快乐与否,要看心是否知足、自在。心才是主宰啊!


少欲知足常乐观,不贪不嗔自安然。

一句弥陀转烦恼,心地光明智慧现。




线上随喜

盖闻欲种福田,无过斋供最胜;希登觉岸,莫如布施为先。是故贫婆以一饭而为忉利天王,昔人施七钱得报金轮皇帝。苟能具严精洁,奉万德之慈尊,心起虔诚,延六和之上士,必定功无虚弃,德有攸归,多臻福慧于今时,早脱尘劳于异日!

长按左侧二维码,线上供佛斋僧,同植胜因!

原夫人畜攸分,贪生之心理一致;形骸虽异,本觉之佛性无殊。讵可以我强而欺彼弱,将他肉以养自身?屠门痛夜半之声,罪渊无底;浩劫感空前之苦,业海靡涯。深望改往以修来,断恶而行善,护生如己,普劝共种福田;爱物成仁,自卜同跻寿域!

杭州灵隐寺农历每月十五举行放生祈福法会,长按左侧二维码,随喜放生,广结善缘!




往期回顾




云林藏识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泉水生暖意  放笑脸相迎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眼前佛面即如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鹫峰从天竺飞来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毗卢楼阁在南中

藏识 | 天王殿  楹柱联——悟道一念自开怀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琉璃世界放光明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慈云法雨济群生

藏识 | 药师殿  楹柱联——广大行愿利有情


☀云林学处

学处 | 世出世间  以孝为先

学处 | 学佛三要诀——怖生死、奋刚勇、开正见

学处 | 弘一大师总结《地藏经》的三个要点

学处 | 蕅益大师《圣学说》导读

学处 | 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 永无尽期(梵呗唱诵)

学处 | 一灯能破千年暗——燃灯古佛圣诞谈供灯功德

学处 | 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佛陀专为盲人说的一种法门


☀云林观照

观照 | 五种因缘  求财不得

观照 | 随信行  随法行

观照 | 转烦恼为菩提

观照 | 成住坏空  思维无常

观照 | 心与佛相应  方获大加持

观照 | 十种礼佛方式,你属于哪种

观照 | 钱财应向何处求

观照 |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观照 | 人生在世 佛经不可不读


☀云林常识

常识 | 佛教中什么样的典籍可称为“经”

常识 | 《华严经》妙觉法门的三大菩萨

常识 |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常识 | 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常识 |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

常识 | 为什么要做佛事?

常识 | 佛门礼仪——如何在寺院过堂?

常识 | 佛教为什么重视中秋

常识 | 不可不读的佛经——《心经》


☀云林分享

分享 | 此中有真味  此中有真情

分享 | 灵山莫远求  心明即灵山

分享 | 感受与感恩

分享 | 若无闲事挂心头

分享 | 广结善缘  生欢喜心

分享 | 学习慈悲善巧  感悟多彩人生

分享 | 心系云林  服务大众

分享 | 找寻回家之路



编辑 | 妙莲

责编 | 海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