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回归20年,历史经验值得当下借鉴丨凤凰评论

2017-06-30 凤凰网评论部 凤凰评论家

香港仍拥有绝大的自由,但前提只能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有关方面应该放下政治争拗,依靠发展、法治和同舟共济,令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文丨凤凰网评论部


从1997年到今天,“中国香港”已经走过了20年的风雨苍黄。


这期间,不能说没有隐忧、没有焦灼、没有波折,然而,无论是“97大限”前到外国领事馆领取护照的长队,还是两次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肆虐,抑或是一段时间以来甚嚣尘上的“港独”风波,均没能掀起什么波澜。香港还是香港,“东方之珠”风采依旧。历史验证了当年决策者的深谋远虑,“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些高度浓缩的话语背后,体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大智慧。


 “管理权移交之后,香港仍像过去一样是一个国际大都会、一个崇尚言论自由和尊重法治的城市。”“中国始终遵守着邓小平的承诺,允许香港的资本主义和法律制度毫无中断地继续存在,允许‘港人治港’、大陆城市变得更像香港了,而不是相反。”美国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做了这样精到的描述。而邓小平的表述则要形象得多,即有名的“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回到历史的场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走出文革泥淖的中国,面临着1997年香港新界租约到期的“大限”。如何解决收回香港主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香港自身的繁荣稳定,也关系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等等。事实上,不仅当时很多港人对于香港的前景忧虑重重,认为大陆缺乏治理一个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经验,即便是国内很多人也缺乏准备。


这种“准备不足”,当然有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绝、信息渠道单一造成的茫然,刚刚经历了浩劫的中国人,多不了解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对于香港,更多是一种领土易主、挨打受屈的耻辱感。这种耻辱感也一直延续到回归日,据前外长钱其琛回忆,“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普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


也因此,当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时,堪称石破天惊。这一创举,既明确了主权回归这一“不可以讨论”的问题,也绕过了现实的荆棘、释放出治理的善意,从而奠定了香港在未来的岁月里持续繁荣的坚实基础。回归后的香港,不仅“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关键是其背后一应支持体系,诸如独立的司法系统以及现行的各种制度,都没有变。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也是基于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文化与传承的某种让步。本质上是一种“跳出来”的破局思路。既然僵持、对立乃至冲突不符合各方利益,也无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为什么还要抱残守缺、坚执不放?“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很多时候,在坚持原则、固守底线的前提下,适度的“跳出来”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政技巧,而根本上还在于对世情民意、路径目标、宏大愿景的深刻体察与精准把握。一个繁荣富强的香港,不仅符合香港人的利益,也符合中国改革开放、跟踪世界文明的强烈诉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谈到,她对香港青年人的盼望,就是要有国家的观念、香港的情怀、世界的视野。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现实治理层面。



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在国力增强的同时,也有诸多的复杂利益关系缠绕。对外方面,南海问题一直存在并时有放大趋势,“一带一路”伟大畅想也面临着地缘政治的考验。


此外,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出现了诸多矛盾与纠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新旧经济之间等等,每每会产生某些摩擦与冲撞,如何妥善协调好这些利益关系,扭结好方方面面的意志与诉求,并不轻松。


而20年前解决香港回归的大思路、大智慧,同样可以用来破解这些现实危局。事实上,目前中国在南海的态度与立场,基本上也是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这也是当前解决南海争端最好的、最灵活的方式。同样,香港仍拥有绝大的自由,但前提只能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有关方面应该放下政治争拗,依靠发展、法治和同舟共济,令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


至于国内种种利益纠葛,也完全可以放弃争执,共谋发展。一方面,要营造一种积极、竞争的氛围,激发并释放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实现财富涌流;另一方面,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均衡社会公共资源的方式来兜底,这不仅是政府消弭不满、实现共赢、增加获得感的责任,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路径。


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今天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前几年,香港出现非法“占中”活动,发生了“旺角暴乱”事件,闹过“港独”议员宣誓风波,此外诸如房价高、贫富悬殊、青年人向上流动遇阻、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困扰着香港。何去何从,也需要有一个破解的思路。


20年弹指一挥间,未来的路应该怎样走?或许历史已经提供了答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特别提到,“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林郑月娥也表示,“香港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经济新的增长点;过去是这样,未来也将是一样。”而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名言:“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更是意味深长。



点击以下关键词,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凤凰解读:

▎ 高考 Ⅰ ·  ·  高校行政化 Ⅰ ·  | 丁璇女德 Ⅰ ·  | 人民的名义 Ⅰ ·  ·  | 辱母杀人案 Ⅰ ·  | 二胎 Ⅰ ·  ·  | 同性恋平权 Ⅰ ·  ·  | 魏则西 Ⅰ ·   | 罗尔 Ⅰ · Ⅱ 难忘汶川 | 卖给大山的女人 | 被嫖娼 | 农村腐败 | 机关大院 | 诺贝尔 | 老虎凶猛 | 丑陋的中国人 | 国民党为何惨败 | 南海问题 | 乐天 萨德 | 中国老人 

地理坐标:

▎ 印度 Ⅰ ·  ·  | 以色列 | 古巴 | 巴西 | 日本 | 哈萨克 | 台湾茶叶蛋 | 英国与香港 | 谁在抹黑香港 | 天津爆炸 ▎

名人百相:

▎ 毛泽东 Ⅰ ·  曼德拉 Ⅰ ·  ·  | 邓小平 杨振宁 | 李光耀 | 昂山素季 | 朴槿惠 | 普金 | 马英九 | 柴静 Ⅰ ·  · Ⅲ | 白岩松 Ⅰ ·  | 咪蒙 Ⅰ ·  | 赵本山 | 毕福剑 | 郎咸平 | 邓亚萍 | 王宝强 | 陈光标 | 芮成钢 | 李嘉诚 | 郭德纲 | 扎克伯格 | 崔永元 | Papi酱 | 释永信 | 宁泽涛 | 马伊琍 | 大师王林 

名家高见:

资中筠 | 郑永年 | 马少华 | 徐贲 | 林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