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
作为一名教师,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甚至就是我最真切的远方。
——梁瀛丹
系我校文学院2020届毕业生
这是一个圆,它南边的那一端是我的家,北端则是我念的那个高中。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我在这个圆里周而复始地往返,也许走过了几千次,这个圆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靠近火车站的地方,时不时传来火车的轰鸣声,火车站傍着绿树繁茂的青山,青山上滚过白色的云雾,火车隧道穿过山的身体,火车会带很多人去到远方。火车先发出尖锐的笛声,说它要走,然后持续地轰鸣,加速,最后再进山。我躺在床上睡前总会听到那一阵声音。每次火车进到山洞里,就是那渐行渐远的、铿锵的轰鸣声最后的尾声了。出了山洞以后的事,出了一重又一重的山洞,跨过千山万水之后的事情,年少的我需要发挥想象力。最后,我在一片寂静中,想到的是道路尽头远方的消失点。
小城的生活,埋头于书桌的生活,就像在周而复始的圆之中行进,对于一切事情都变得有掌控力。但是火车的声音就像是在圆上画了一道切线,将封闭延伸向远方的开放和未知,激活着我的感官,搅动着我的神经。
终于用一个分数,将自己送上了开向远方的火车。这趟火车的目的地是大学。然而,大学四年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仿佛在一日间看尽了长安花,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广阔景象使我丰富了见识和能力。那么,远方对于我这样的人究竟是什么呢?是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辉煌灿烂的灯火,是师大图书馆里浩如烟海的书籍,是教师令人如坐春风的谆谆教诲,是旅行四方寻找新奇感的奢侈的自由,还是深圳市中小学教师二十多万的年薪。到了大四,远方褪尽了幻想的浪漫色彩,变成一个现实抉择问题。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同行人一阵阵的欢呼声和叹息声里,对于去向,大家的焦点总会集中于生活的地域,是新地方或是老地方,是城市或是乡镇。
远方的代价是多么的高昂呀!绝佳的才能和勇气,高昂的物质生活成本,与至亲好友分别的痛楚,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我在招聘会拥挤的汹涌的人流里,在来自远方的质疑和拒绝声中,抓住了上岸的绳子。只是,又要回到同一个周而复始的圆里。这个圆,南端是我的家,北端是我就职的高中。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我在这个圆里周而复始地往返,也许会走过几万次,这个圆里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对于小城的人们,我能自豪地说出自己的工作单位,但对于上了那列火车跳脱了圆走出去的人,我羞于启齿。手机里总会展示着人追求远方的姿态,无限的宽广,无限的可能。他们仿佛是小鲤鱼在一次次跃龙门,或像牧人在寻找水草丰美之地,或是孤注一掷地横渡人生的海峡。我不禁怀疑,这个周而复始的圆,是不是那些劝告者口中所说的:你这是温水煮青蛙呀!
我感到羞耻。这或许是缺乏能力的表现。
周而复始的圆,不仅仅是时空上的,也可能是生活和工作的状态。高中老师的工作以三年为一个圆,以相似的教材和考纲,一次次飘过了高一到高三的学海,送走了一届届似曾相识的学生。小城知识文化界的新陈代谢也是如此缓慢,相似的内容和理念许多年都在同一个圆里循环打转,即使如今网络和传媒已经如此发达。那么,远方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圆里究竟是什么呢?
回想起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它告诉了我年轻人的远方,会有多么丰富多彩的形态,其中蕴含了无数个具体的可以努力的方向。我隐隐约约觉得,周而复始的圆的远方其实更可能藏匿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更可能在一轮轮新课程改革和教材的更新之中,还可能在每一次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诲的行为中。大学四年,感谢学校以无私托举的姿态,让学生们能站到高水准的平台上磨砺自我,它铸成了一个边地小城青年的人生中,知识积累和精神境界的第一个高峰,也许这种积淀才是打破这个周而复始的圆的那根切线。许多年轻人都能通过在一线岗位勤勤恳恳的实践去证明,西部红烛的教师职业奉献精神已经融入他们的骨髓之中。然而,在爱岗敬业的基础上,不随大流被同化被固步自封在传统中,不让语文的知识和精神坍缩在考纲和题海里,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及终身学习所考虑,是教师在看似周而复始的劳动中引领学生到达远方的关键。要怀着这样的面向远方的教育理想,尽力让工作中的一件件小事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标准和层次。
那列火车进了山里,它的轰鸣声我听不到了。远方进到了这个周而复始的圆里,它对如今的我来说也不是清晰可感的。我只是,在自己年轻的热血里,听到了一种铿锵有力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渐渐萌发的冲动:在这个圆里,也有突出重围、宁静致远的可能。我的远方也许不是光鲜亮丽的,也不是轰轰烈烈的,但它一定是润物细无声的。我的远方不是靠外力将我带上去远方的火车,而是每当意识到自己快要依赖习惯和常识,走入那周而复始的循环之时,就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新的远方,这比实际的身体处于远方的中心地带更加重要。我要时常在生活上、在工作上感受到探索和突破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坐在教室里的学生甚至就是我最真切的远方。我多么希望今后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边地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接受到优秀的语文教育。他们毕业去行走四方、实现理想的千百条道路,又何尝不是在我生命的圆中画出了一道道通向远方的切线呢?
(此文获我校首届“红烛杯”写作大赛特等奖)
「师大夜读」
我们希望依托这个栏目能够让师大人通过文字激励前行,通过思考启迪人生。欢迎师生、校友及网友们分享那些感动过自己、激励过自己、影响过自己的文章,深度阅读,思考人生,做一个向阳而生的闪Star。
「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要求:提供图文、作者简介以及联系方式。
微尚工作室
文/梁瀛丹
编辑/ 王雪映
责任编辑/ 张 莹
内容来源/《陕西师大报》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让我们的距离更近一点
亲爱的读者们,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方便您能够继续阅览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号设置“星标”(点击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设置星标即可),让系统知晓“陕西师范大学”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关注到我们的消息啦!
大家都在看
好记者讲好故事丨今晚,在央视听师大校友讲述《永攀世界之巅》!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师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丨陕西师范·大雪 丨陕西师范大学℃ 丨 师大PPT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 |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郑哲民|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于赓哲|王双怀|李化成|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