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师大之星?

微尚工作室 陕西师范大学 2021-11-0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理想与信念
让梦想开花 让希望成荫


4月16日晚,陕西师范大学第六届“感动春天”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典礼在终南音乐厅举行。颁奖典礼上,师生们通过自强事迹短片展播,了解了“自强之星”自强背后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通过现场访谈深切感受到自强学子的成长感悟和价值追求。出席颁奖典礼的学校领导和嘉宾为8名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名大学生“自强之星”和12名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为“自强之星标兵”颁奖


为“自强之星”颁奖


为“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颁奖


一起来看看“自强之星标兵”的感人事迹吧~




“自强之星标兵”


发愤图强学术创新 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张金牛  2018级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2020年,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校级银奖

3.2020年,获校级 “研究生标兵”

4.202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单项奖”(9次)

5.2019年、2020年,获校级 “优秀研究生”

6.2018年、2019年,获校级“博士积学一等奖”

7.2018年,被评为共青团创建评优“双创之星”

8.2018年,获“何崇本研究生创新奖”

9.2016年、2017年,获校级“硕士积学一等奖”

2

参评感言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张金牛,男,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8级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他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西和县,家里为建档立卡和低保家庭,但他脚踏实地,发愤图强,已经在SCI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4篇1区Top期刊、4篇2区Top期刊),先后主持博士重点创新项目和博士自由探索项目,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疫情期间为全校研究生做“疫情防控不松劲,科研学习不停步”的报告。先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和校级“银奖”、“研究生标兵”、2次“优秀研究生”、“何崇本研究生创新奖”、9次“科研单项奖”;4次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和硕士积学一等奖”、共青团创建评优“双创之星”、“国家励志奖”、“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奖”等。


学术创新,追求卓越,不断攀登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张金牛深刻意识到学习和科研是首要任务。在研究生阶段,他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一直以来科研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除了上课,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学习当中。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在实验室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对于通宵熬夜修改论文,他已经习以为常。天道酬勤,经过数千次实验,他在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气敏传感器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和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已经署名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代表性SCI论文9篇(4篇1区、4篇2区),分别发表在传感器Top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4篇 SCI一区)、工程技术类Top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篇 SCI二区)、Applied Surface Science(SCI二区)、RSC Advance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引用和关注,单篇论文被SCI引用高达45次,另有合作SCI论文9篇,相关工作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2019年申请并获批博士研究生自由探索项目(2019TS125,2万元);2018年申请并获批博士研究生重点创新项目(项目号:2018CBLZ002,经费4.5万元),目前两个项目都已经达到结项要求。他还作为骨干成员(排名前三)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2020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生标兵”;截止2020年9月,9次获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单项奖”;2018和2019年2次获“博士积学一等奖学金”、2019和2020年2次获“优秀研究生”;2018年在共青团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双创之星”;2018年获“何崇本研究生创新奖”;2016和2017年2次获“硕士积学一等奖”。成功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研究中他遇到过无数实验上的困难,数千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不理想的实验结果,但他并没有放弃,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多次与导师交流,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将课题研究一步步推进。尽管取得不错成绩,他依然心态平和,谦虚请教,乐于帮助他人。


家境贫寒,脚踏实地,发愤图强


 张金牛在学期间勤奋努力、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品质得益于他从小长大的家庭环境。他家庭出身贫寒,出生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西和县,家里为建档立卡家庭,同时也是低保家庭。家里有兄弟姐妹5个,两个姐姐,两个弟弟,家里经济压力大,只靠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务农艰难维持家庭生计。贫困的家庭环境并没有使张金牛消极懈怠,反而磨砺出他更加坚强的意志。他的求学之路并不轻松,作为家里的长子,两个姐姐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换来他上学的机会,因此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帮扶下,他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在大学期间,他还通过做家教、发传单等多份兼职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性。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寒暑假,他还去甘肃一些贫困县城辅导学生功课,曾在甘肃省靖远县、宁县和正宁县为那里的孩子辅导功课。他2015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开始研究生学习,在读硕士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获得免试推荐硕博连读的机会,在博士期间,他比之前更加努力,这才有了现在不错的成绩。他还热衷于志愿者服务,多次在学校学院组织的会议中担任志愿者,在此次疫情期间,他积极在兰州新区参加志愿者服务工作。2020年5月,为全校研究生做“疫情防控不松劲,科研学习不停步”的报告,很多学生反应听了报告之后对自己继续科研和学习的信心有很大提升。他主动的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成长发展的青春梦结合起来,显示出了当代青年责任和担当。


锐意进取,不负芳华,求实创新


 他进取心强,在今年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带领团队成员对项目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代表学校参加陕西省复赛路演,获省级“银奖”。他还多次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博士研究生,张金牛正在用励志者应有的饱满精神和昂扬姿态,谱写属于自己青春芳华;用创新、求实、拼搏来传承“西部红烛”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放飞青春梦想,书写时代华章!




以微行汇聚大爱力量 用青春谱写公益华章



赵中扬  2017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疫情防控先锋团员”“西安好人”

2.2019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

3.2019年,被评为“陕西公益好青年”“西安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4.2018年,被评为“西安市杰出青年志愿者”

5.2018年,被评为校级“志愿之星”“学生年度人物”

6.2018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公益服务“先进个人”

7.2017年,被评为“中国性学会高校性教育杰出个人”

8.2017年,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

9.2017年,荣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积学一等奖学金

2

参评感言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赵中扬,共青团员,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陕西省高校红丝带志愿者联盟协调人。多年来投身学校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工作,推动了陕西省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向专业化、项目化、机制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参加了网络健康科普志愿服务,陕北“7·26”特大洪灾期间,参加了现场救援服务。


结缘志愿服务,点亮青春梦想


受“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事迹的感召,中学时代的赵中扬就要求自己尽全力为身边人提供爱心服务:学校举办运动会、艺术节,他参与后勤保障,倾心服务师生;加入榆林微尘志愿者协会,他为残障儿童、孤寡老人送温暖;他号召爱心企业为自闭症儿童捐赠生活物资;微行聚大爱,赵中扬所做的点点滴滴广受学校师生赞誉,多次被授予“‘社会实践’之星”、“‘诚实守信’之星”等称号。

大学期间,赵中扬正式步入了志愿服务队伍。在一次志愿服务中,赵中扬偶然结识了一名染艾学生,为了解导致国内青少年艾滋病疫情以及青年人不安全性行为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赵中扬在网络上发起了关于西安高校重点人群性观念和性行为状况的调查,该调查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5万余名网友填写了调查报告。

在掌握了一手资料后,赵中扬参与了西安市疾控中心资助的大学校园艾滋病防控创新模式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发出可复制和推广的校园艾防模式。在开展健康教育的7个年头里,赵中扬带领团队12次中标共青团中央、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单位资助的项目。

针对普通人群,赵中扬与团队围绕预防艾滋病与性病知识普及、拒绝毒品、减少艾滋病歧视及宣传国家艾滋病防治政策等主题,积极开展同伴教育、知识竞赛、漫画大赛、主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开发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形式——“聊聊那些不能说的事儿:QQ群匿名舒压”、“艾问爱答:临床医师在线答疑”、“谁是奇葩:青年大论战”等,每年覆盖受众1万余人次;针对重点人群,他们注册Blued、微博等交友、社交软件,深入疾控部门工作不能覆盖的人群,宣传HIV检测方法及检测途径等知识,提高受众知识水平和检测意愿,派发干预材料以促进高危行为改变,提供阻断药购买渠道,为感染学生对接助学金,年均接受咨询、进行健康行为促进2000余人次。


以专业做表率,用服务做引领


2013年至今,赵中扬从事志愿服务已有7载,期间,专业能力虽得到显著提升,但长时间浸染于此,难免会陷入“城墙思维”,为此,赵中扬积极参加校外的学习和交流,多次受邀参加全国性教育青年工作者论坛、中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中计协青春健康项目培训班、陕西省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班等专业培训和会议,在中艾协高校防艾项目培训班上做汇报发言,在“青年关艾·健康中国”沙龙作为嘉宾做主题发言。2018年,他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访学半年,系统学习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参访了优秀的性教育基地,以便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技能投身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视野变得开阔,赵中扬开始关心兄弟学校防艾社团的发展状况。他时常组织校际交流活动,将外地培训、学习的资讯与大家分享,帮助解决项目执行、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在赵中扬的努力下,陕西省的防艾社团由2015年西安“一枝独秀”的5个社团,发展到2019年遍布10个地市“百花齐放”的66个社团,国家项目中标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学生社团项目化运作的能力也得以不断提升。


建立协同机制,打造三秦品牌


为了促进省内防艾社团之间的有效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疾控中心、省教育厅、陕西省计生协等单位的支持下,赵中扬发起建立了陕西省高校红丝带志愿者联盟。2016年,在团中央防艾公益宣传城市挑战赛西安站的现场,团省委副书记贾琳为联盟授旗,标志着陕西多部门联合指导青年学生抗击校园艾滋的机制由此形成。

随后,联盟引进了中华红丝带基金“谈谈性说说艾——高校学子性健康与防艾倡导计划”、中国性学会“高校性教育百场讲座”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贝壳行动”等大型项目,为省内学生社团开展常态化的服务赢得了持续的资金支持。

唱响陕西品牌一直是陕西省禁毒防艾工作努力的方向,联盟策划、举办了陕西省大学生青春健康知识竞赛、陕西省青春健康志愿者培训班、“为艾知爱”青年艾滋检测体验月等系列专题活动,带动了全省校园艾防工作的节奏,丰富了艾防工作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志愿者自我服务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技能。


直面疫情洪灾,勇担社会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伊始,赵中扬通过社交软件为亲朋好友介绍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和重要性,制止亲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未经官方核实的信息,号召他们减少外出,不给国家和社会添麻烦。看到网上抗疫志愿者招募信息,他申请成为北京援助武汉居家抗疫线上志愿者,与国内外医务、社工、心理等各专业背景的志愿者一同为疫情期间各类咨询者提供服务,热心为咨询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其情绪,维护群咨询秩序。西京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开通线上免费咨询渠道后,赵中扬将这些医院的疾病咨询、购药方法汇总后通过各微信群告知大家,避免非急重症患者冒然前往医院造成交叉感染。

为响应返乡大学生向社区报到的号召,他申请成为社区网格化管理志愿者,为小区公共场所消毒,在社区排查点为住户进行体温测试、出入核查登记,对来访人员进行劝返。团市委发起“你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的家人”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家属活动,赵中扬踊跃报名参加,将新鲜果蔬运送到医务家属手中。

2017年夏天,陕北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经团省委志工部协调,赵中扬前往灾区,依托“志愿云”信息系统进行志愿者维护工作,在志愿服务与管理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协助绥德县政府对志愿者进行有效激励和科学管理,实现志愿者与项目、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这一经验推广客观上推动了绥德灾后公益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学业佳成果丰,展现青春能量


2017年入学至今,赵中扬连续三年获得研究生积学一等奖学金,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一篇,编著一项团中央项目成果待出版。因在校园艾滋病防控领域经验丰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于2015年启动高校防艾基金后,赵中扬已连续5年承担基金的咨询工作,是唯一一名参与基金评审工作的学生代表。

研究生的平台给赵中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其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技能。这些年,赵中扬共获得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中国性学会高校性教育杰出个人、陕西好青年、西安市五四之星、西安市杰出青年志愿者、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公益服务先进个人、陕西师范大学公益之星等60余项荣誉。

至今,赵中扬的个人事迹被央广网、中国文明网、西部法制传媒网、陕西传媒网、陕西公益网、陕西网等10多家媒体报道、转载,激励、影响着身边的青年学生“珍惜韶华,潜心读书,坚持不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



用青春守望祖国西部美好的明天




马义泽  2018级文艺与文化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评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

2.2019年,获得西安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坚定文化自信·讲好西安故事”演讲大赛一等奖

3.2019年,获“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全国高校青年师生演讲比赛铜奖

4.2019年,获得陕西省“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比赛金奖

5.2019年,获得首届全球华裔青少年演说大赛一等奖

6.2019年,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7.2019年,获评“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

8.2015年,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央广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暨陕西省首届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三等奖

2

参评感言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选择西部,就是选择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选择奔赴西部支教,就是“西部红烛精神”与家国情怀交织相遇的青春奔涌。

 2013年,与所有青涩懵懂的大一新生一样,马义泽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而他八年的志愿公益生涯也就此拉开帷幕。


潜心摸索,志愿初心愈坚定


 刚入校,马义泽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社会助学项目“知识援助行动”。一年之中,每到周末他都要骑行五公里为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做义务家教,风雨无阻。由于帮扶对象家庭困难,他还自费为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品,学生家长多次挽留他在家中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

 2015年马义泽志愿的脚步走出校园,积极投身社会各类志愿公益活动。旬邑太村的夕阳下,传来他和志愿者小伙伴们脱贫攻坚的爽朗笑声;四川阆中的古镇里,闪现着他拍摄公益短片的忙碌身影;金陵寺镇房店小学的大门口,孩子们抱着他围成一团,不忍分别;天水甘谷的小路上,留下了他调研基层教学条件的一串串脚印……

 脚下沾染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马义泽踏实做事、潜心摸索,在志愿公益的路上一往无前。


扎根西部,红烛闪耀中国梦


 如何将陕西师范大学的“西部红烛精神”和志愿者的使命担当紧密相连?马义泽积极响应国家西部计划的号召,选择加入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分队长来到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支教,他志愿服务的脚步深深地印在了祖国大西北的泥土中。

 无论是身兼张家川三中团委副书记、高一年级历史教师、全县播音教师等多个角色,还是初到时的方言不通、科目临时调换、生活饮食不习惯等困难,亦或是教学进展、学生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等问题,都成为他做事的动力与心头的牵挂。课上认真授课,课下调研家访,课余创办社团,周末义务补课,他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国家级贫困县高中学子的“大学梦”。

 支教期间,与病魔缠斗了两年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强忍悲痛,回去处理爷爷的后事,在家待了不到两天时间便又被家人催促着踏上了返回支教地的路程。支教带给他的难题有很多,但最终都被他化作为前进的动力。

 在数次考试中,他所带的班级历史平均分始终位居年级第一;开设了全县第一个播音艺考班,成功拓展了当地高考升学新途径,目前已有9名艺术生通过这条路考入本科高校。“泽哥让我们相信,我们都可以在这个闪闪发光的时代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高一十班马刚兴奋地说。


青春态度,重要关头勇发声


 马义泽关心国家大事,多次在全国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突发事件中一马当先,展志愿本色,发青年之声,逐渐从一个志愿活动的实践者变为公益宣传的排头兵。

 由中宣部、国资委、团中央等部委共同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陕西省选派参加“青春力量”主题赛的唯一选手,马义泽以“一包辣条”为线索,分享了一名乡村支教老师的初心和守望,现场观众数次潸然泪下,最终在全国32名优秀高校青年师生参赛者中位居第八,夺得大赛铜奖,在全国舞台上传出“西部红烛”的响亮声音。

 疫情期间,作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官方微博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的网宣负责人,马义泽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的影响力优势,对疫情防控阻击战展开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勇做服务全国抗疫大局、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生力军和尖刀队。短短数日,官微的互动数、转发量大大增加,粉丝数量十天内增长近十万。他还曾顺利完成紧急宣传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发布原创署名文章《疫情防控阻击战凸显“中国之治”显著优势》。截止8月底,官微由他策划发布的微博占到总量的六分之一,内容涉及竞技体育、时政要闻、联防联控等多个方面。综合阅读量达2000余万次,他每天都在争取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力的文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他还是西安市疫情防控应急储备志愿者的一员,在微信群中积极宣传疫情防控心理知识,和志愿者一起努力汇聚抗疫战疫的磅礴力量。此外,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声援湖北之“战疫情——黎明就在眼前”线上主题朗诵会,广泛动员组织学校朗诵爱好者诵读师生原创战疫稿件,以文字致敬抗疫英雄,用声音传递战疫力量,大大坚定了广大师生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信心。

 无论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西安站学生主讲人(央视直播),还是在全国高校联盟青年峰会中作志愿者经验的主题发言,亦或是在中青报上发表“两会”时事评论,担任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网宣志愿者,学校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展志愿讲解员、离退休处老年朗诵班教师,马义泽志愿公益的初心历久弥新。

 八年志愿路,奉献爱心不言苦;一腔公益情,教育报国化红烛。马义泽在志愿服务的路上步履铿锵,其事迹曾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团中央报道转载,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美育成果二等奖、“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青春力量全国高校青年师生演讲比赛铜奖(陕西赛区金奖)、“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员”、中科院《陕甘地区农村初中教师激励项目》“优秀调研员”、西安市演讲大赛一等奖、陕西师范大学年度人物、“研究生标兵”、张家川县“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支教志愿者”等奖项荣誉,他的所作所为真正展现了青年志愿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责任担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选择与奋斗去增加生命的厚度!毕业后,我想当一名老师,把知识和梦想带给祖国西部的孩子们,这种源于初心、守望他们成长的感觉,就是最棒的青春!”马义泽用责任担当校准人生坐标,用奉献力行激荡青春梦想,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愿为西部红烛 守望苔花盛开


杨钰莹  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战疫情、聚正能——我们在一起”征稿活动一等奖

2.202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

3.202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部”

4.2019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一等积学奖学金

5.2019年,获重庆市西部计划项目办“优秀志愿者”

2

参评感言

青春有梦,奋斗在我!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杨钰莹,女,中共预备党员。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文学院2019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团支部书记。


“镇子上来了个年轻妹儿”


来苏镇,隶属于重庆市永川区。2018年9月,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志愿者杨钰莹踏上了这片距离家乡九百余公里外的土地,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炽热的梦想,准备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杨钰莹带的班级属于学校的普通班,学生基础都非常薄弱,有时候一些很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通。第一节课时她做测试,只有18%的学生对上语文课有兴趣,而59%的学生分不清李白和李商隐。针对学生在语文学科基础薄弱、兴趣淡漠等问题,她结合服务地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特长,通过组织班级内演讲比赛、故事接龙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等多样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而她自己不仅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更提高了综合语文素养,从此爱上语文学科。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可以写在书本上的知识生成计划,那么班主任工作便是一场未知的冒险。“为师者,方知师之不易,方知传道受业只是基础,而立德树人才是根本。”身为58个孩子的“班妈妈”,这句话成为杨钰莹时刻挂在心间的自省之言。班主任工作是抒“情”的表达,在家校合作上,她通过一场场和学生的促膝长谈,一次次和家长的真诚沟通,使她不仅成为孩子们的贴心 “守护人”,更赢得了家长和学校的认可,在两个月内达成家访覆盖率60%的目标。在班级管理上,她不断试错、大胆改革,终于找到了适合班情的一套量化考核办法与奖惩体系,办法实施后,整体班风得到有效改善,在秋季学期过半之时,竟然蝉联了两周的流动红旗,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在连续五次考试中位列同类型班级第一名。

“杨老师,你走了,这些娃儿啷个办嘛?”在2019年7月的最后一节班会上,很多家长不约而同地来到学校,紧紧攥着她的手不舍放开……虽然一年前众口纷纭中的“西安年轻妹儿”这次必须得离开了,但她将陕西师范大学的“西部红烛精神”映照在了每一个少年英雄的心上。


“课桌上多了一本本未来的梦想”


在群山环绕的乡村中,孩子们想阅读一本书是那样的艰难,当他们的世界没有阅读的灌溉,只剩下电子产品的侵扰,这样单薄的童年和青春又有什么乐趣?怀着这样的隐忧,杨钰莹联系到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的“书海”项目,联合支教团其他成员,一同发起了社会捐款项目,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为陕师大在永川的两处服务地——来苏中学、景圣中学共添置了价值七万元的3000册书籍,书香的味道是甜的,它就这样流着,流着,流进志愿者们和孩子的心底,让他们通过触手可及的纸张,向往尚在远处的未来。

为营造“我爱来苏·诗意班级”的氛围,杨钰莹在班级内引导孩子们朗诵东坡诗词,领悟东坡智慧,一时间学苏、吟苏、背苏蔚然成风。孩子们激情不褪,主动提出要在班级内开展诗词大赛,于是一场由学生主导、教师参与的班级诗词盛会如约而至。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孩子们在若干年后依然能记得在诗词大会上闪耀的自己。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杨钰莹结合当地浓郁的苏学之风,在校园里开设“东坡文化”选修课,以诗词吟诵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徐徐的吟诵声中领略诗歌内涵,感受东坡精神。两个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也让杨钰莹得出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编写出了来苏中学首本《东坡小传》校本教材,让东坡精神在来苏中学的每一张课桌上熠熠生辉。


“履历上你是最亮色的一笔”


在杨钰莹的支教感悟里,她写道:“在重庆市永川来苏中学校志愿奉献的一年,是我微薄的人生履历中最亮色的一笔。这份光亮,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个荣誉集体带给我的帮助,更是志愿者精神在每时每刻给予我的力量支撑。”

 在来苏中学一年一度的年度教师评选中,杨钰莹以全票通过,成为2018到2019学年度“最美教师”,但她知道,这个奖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她个人,更是对所有秉承“西部红烛精神”的陕西师范大学支教团志愿者的褒扬。

支教一年,志愿一生。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年一代理应认识到,志愿服务无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是人类博爱、无私、利他高尚精神的亲身实践。青年人应如何将“小我”融进“大我”,如何在实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有所为,如何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答案也许就在志愿服务中。



中哈边境上抗疫戍边的蒙古族女孩


杜尔基·阿丽腾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院级“优秀共产党员”

2.2019年,获院级“优秀新媒体干部”

3.2019年,获院级“优秀新媒体工作者”

4.2018年,获校级“优秀运动员”

5.2018年,获院级“优秀社会实践个人”

6.2018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改革开放40周年图文征集活动一等奖

2

参评感言

自强不息,不卑不亢,乐观向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谱写辉煌的未来!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她的家乡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阿吾斯奇牧场,风声呼啸,大雪纷飞。从一名新疆塔城阿吾斯奇普通民兵,到一名公费师范生,到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她就是中哈边境上抗疫戍边的蒙古族女孩——杜尔基·阿丽腾。


3108千米求学路,道阻且长,素履以往


她的家里世世代代都是牧民,父母一直在草原上放牧护边,用勤劳的双手抚养三个子女。气候恶劣,生活窘迫,但是父亲并未怨天尤人,他教育孩子们,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走出草原,用知识改变命运,学成归来建设家乡。县城离牧区四十多公里,阿丽腾常常要花三个小时到达县城上学。她乖巧懂事,勤奋好学,掌握了蒙汉双语,并在课余时间肩负起照顾好弟弟妹妹的责任。这些经历造就了阿丽腾坚强勇敢、自立自强的性格。她十分感念党和政府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和关怀,发愤图强,励志求学,通过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陕西师范大学。

 从西北边陲到西安古城,横跨半个中国。从牧场到县城,从县际汽车再到来西安近40小时的T字头火车,68小时,她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陕西师范大学。


3108米边境线,巾帼戍边,抗击疫情


在她的家乡,老边防军人李明秀甘化身躯当界碑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也深深影响着她。高中毕业后,她就报名参加了驻当地的某边防连,成为了一名守卫边防线的女民兵。嘹亮号角是起床令,草原晨曦是集结号。起床洗漱,整理内务,她开始了新一天的军旅生活。白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早课、晨训后,立刻奔赴边境线上进行巡逻任务。长达80多公里的中哈边境线,空旷寂寥,鲜有人烟。一天的巡逻结束后,她常常四肢疲惫,脚底生疼。但她,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经过一晚上的恢复后,她又投入到紧张的巡逻工作中。向老兵学习,向前辈取经,她在军营里一天天成长。

在新疆疫情防控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后,边境执勤站人手紧缺。作为边防连的民兵,她立即主动联系了边境执勤站,在经过相关考核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护边员。疫情期间的巡逻工作比平时更为严格,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着边境线上的动态,搜集并汇报突发事件;另一方面要向边境线附近居住的牧民宣讲防疫知识、进行爱国护边法治宣传教育。这时,掌握蒙汉双语、学习思想教育专业的她,发挥专业优势,筑牢边境疫情防线,守护边境人民安全。除此之外,她还负责边境道路的治安防控和边境区域外来人员的排查,每日向指挥部视频调度汇报值班备勤、巡逻情况。


1面党旗,践行初心,不负使命


在连队里,她对党组织和党员有了最初的认知,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也得到了党组织的许多帮助和指导。那时,加入这个组织的愿望就在心里扎根生长。

在刚进入师大满十八岁时候,她就立即向党组织递交了她的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少数民族预科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她已经光荣地成为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一名正式党员。现在,她也是连队里唯一一名党员民兵。在连队里,虽然年龄虽小,但每次布置任务时候总是抢着做,初心永远不能忘,使命要永远扛在肩上。在学校,她担任学院融媒体发展中心摄影部部长;在运动会和其他各项活动中,她扛着相机的身影深深刻在了同学们心里。在2020年学院“七一评优”中,她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夜间巡逻时间是晚上12点至第二天清晨。二三月份的新疆格外寒冷,有时候遇到暴风雪天气,风刮得脸生疼,让人彻骨生寒。但特殊时刻,在边境一线,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真正体会到了“神圣”和“责任”二词的含义。当她穿上制服,拿上器械,和连队战友们一起在边界线上巡逻时,她更加明白了肩上的使命。那是对国家主权、领土和边界安全的守卫,也是对严防疫情境外输入的郑重承诺。


5年精耕细作,化身红烛,照亮家乡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戍边任务重任在肩,学习任务也不能马虎。今年,受疫情影响,学校开设了网课,学生需要线上学习。上山值班备勤时,常常没有网络。为了追赶课程进度,执勤日时,她也会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寻找网络信号,保证听课质量。每天要兼顾好戍边任务和学习任务,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辅导员王雨薇老师时常和她谈心,了解她戍边执勤的情况。一次,辅导员及时向她告知了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流量补贴的政策,但她毅然决定把这个补贴名额留给其他同学。随着网课开展,她发现,她在课程留言区的一些提问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老师们的细致解答,这让她获益匪浅,也让她体会到了老师的贴心关怀,体会到了学院和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浓浓关爱。

能够来陕西师范大学,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读书,阿丽腾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在校期间,她不辜负国家对少数民族学子的关注,努力读书,老师们的谆谆教导让她受益良多,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让她肃然起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在不久的将来,她也会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老师们为榜样,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点亮星星之火。

阿吾斯奇,在蒙古语里意为开满小黄花的地方,她和在这里祖祖辈辈生长的蒙古族儿女一样,深爱这片热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后,她将回到家乡,走上讲台,践行“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让阿吾斯奇的小黄花开得更为茂盛。



男儿当自强

刘勋  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年度人物

2.2020年,获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

3.2020年,获校级二等奖学金(连续三年)

4.2019年,获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斩获板鞋竞速4x100m银牌

5.2019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支书”

6.2018年,陕西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斩获一金一银

7.2018年,西安市女子马拉松“优秀志愿者”

2

参评感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刘勋,男,侗族,1996年出生于贵州黔东南,现为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3班的学生。他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一个个顽强不屈、追求卓越的生命故事。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是一个出生在贵州黔东南一个落后小山村的侗族男孩,家里一贫如洗,从他记事开始,母亲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就出门打工了,所以他跟很多留守儿童一样从小便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那时候的他对于上学是非常渴望的,每天放牛时,他都会故意把牛赶到小学附近,坐在牛背上,听着破旧不堪的学堂里传出的阵阵读书声,那时候的他,满眼的羡慕。奶奶经常带着他去帮临寨的种植户干活,起早贪黑,运气好可以挣上10块钱左右,他知道奶奶是在挣学费,好送他上学。不过好景不长,几年不见的父亲传出噩耗,身患癌症。那时候的他突然就变得沉默寡言,他看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满头的白发,望着那个支离破碎的家,感到了深深的无奈。父母的病逝,爷爷奶奶的艰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心中交杂着。但他从未感叹过命运的不公,也从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相反,在这种强烈的压力下,一种拼搏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念油然而生,为了父母的遗愿,为了爷爷奶奶的期望,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努力读书,刻苦钻研,凭着自己的一股坚韧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和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期望。因为贫困,所以他更加懂得如何战胜自己和克服一切困难,也更明白:当命运眷顾不到的时候,应该学会自己强大,拼尽全力,把苦难看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养成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坚韧性格,去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去感恩亲人、去回报社会。机会来之不易,只有拼搏才能冲破人生。


奋斗不息,书写精彩人生


在师大的日子里,他珍惜着每一天的时间,仿佛是一个永远不会休息的机器,早上的校园一角有他晨跑的身影,下午的科研室也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晚上图书馆里泡杯咖啡,安安静静地查资料、看书的也是他。有时间就到运动场地跟朋友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每天都安排满满当当,他从来不觉得疲惫。在同学朋友的眼里,他是个“怪人”,但就是这股子“怪”热情被大家认可了。在实践工作中,他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无论多累多苦,他都觉得非常值。他在大学生活中是疯狂的:他活跃在国旗护卫队的升旗仪式和训练场上,展示着那一股钢筋铁骨、坚韧不屈的国护意志,承担着国旗护卫队指导员责任,书写着爱国主义情怀;他活跃在学院新媒体工作室,编写着属于体育人的那份勇敢和担当;他活跃在各大比赛和宣传媒体上,一次次青年会议,一次次运动比赛,一场场团课宣讲,一次次志愿活动,把青春、灵魂与身体融合在一起,信心与坚持成就了他一次次的蜕变。在无数次的努力和咬牙坚持下,他的收获也是满满当当的,从学习上的连续两年评上学校“二等优秀奖学金”,到比赛中勇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板鞋竞速二等奖、陕西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板鞋竞速一等奖,再到综合能力评优的陕西师范大学“年度人物”和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技能大赛三等奖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他不断尝试学习新的东西,如游泳、健身、滑雪、轮滑、赛车等,每一次学习都会获得一项新的成就,还可以利用自己学习的技能做兼职,赚取生活费。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鞭策自我的方法。也许他不是聪明人,没有过人的智商,但是他的努力终究会给自己带来好运,越努力越幸运!


回报社会,涌泉滴水之恩


在他的学习生涯里,收到过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在他心中一次次播下爱的种子。他心怀感激和大爱,积极回报社会是他要用一生去履行的承诺。在大学期间,他经常参加支教,他喜欢帮助和他有着一样经历的小孩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打开心门。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参加了家乡的“儿童心理护师”培训,跟随着社会爱心人士前往山区留守儿童和孤儿的家里进行访问和帮扶,在对孩子们的了解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都有着不幸的经历,性格孤僻,不愿见生人。于是他积极找话题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鼓励着孩子们。他看着那被各种不幸折磨的瘦弱身体,那一个个令人揪心的眼神,他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他深知只有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才能够真正地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点燃希望。

他很普通,但他也可以很不平凡,在三年的大学时光里,他成长、蜕变,无悔青春。他也在不断地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党性,争取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愿世间所有寒冷都能被温暖替代,愿心中所有的希望都能找到彼岸。



在科研中耕耘 在实践中成长


路鹏飞  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铜奖

2.2020年,获第十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3.2020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4.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商业精英挑战赛总决赛三等奖

5.2019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三等奖

6.2019年,获全国红色旅游策划大赛西北赛区冠军、全国第七名

7.2019年,获第十二届“挑战杯”陕西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特等奖

8.2018年,创建延途红旅工作室入选陕西师范大学创业孵化基地

9.2018年,获校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

参评感言

自立者人恒立之,自助者天助之。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路鹏飞,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701班学生。


立科教报国初心,做经世致用之学


路鹏飞同学是公认的“实践小达人”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在三年学习生活中学习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大创计划三项。他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特等奖、国赛三等奖、第十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策划大赛省级一等奖、国赛三等奖、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三等奖。他创业实践扎实有效,发起成立延途红旅设计工作室。他致力于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设计与推广,先后对陕北延安、陕南汉中、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进行设计策划。2020年,其创业事迹被陕西省教育厅遴选入陕西省“青年红色逐梦之旅”作为全省十佳项目参与现场路演,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路鹏飞有多次组织学术沙龙分享双创经历,奔赴革命老区开展产业扶贫实践,将学术科研、公益实践、产业开发有机融合。

路鹏飞同学崇尚科学,心怀科教报国之情,积极投身科研学习工作。自大一起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多项旅游经济发展研究,针对西安文化旅游差异化发展命题,经过一年地深入研究,从理论上为城市文化旅游程度阈值判断提供依据标准,针对西安文旅发展提出地周秦汉唐文化区块链划分和西安文化特区的路径设计。他所完成的《基于游客感知的西安文化旅游吸引力测评研究》从全国2200余所高校200多万名大学生的10万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19年,路鹏飞同学所主持的《城市群旅游空间错位因素及形成机制》顺利通过评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专业性竞赛中,得益于专业的科研训练,路鹏飞连续获得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省级一等奖、国赛三等奖、2019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三等奖、两项服务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产品设计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获得铜奖。


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大局


自大一起,路鹏飞同学就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心怀感恩之情,通过专业服务社会。2018年至2020年暑期,路鹏飞同学连续五十天在外地进行社会实践和田野调查,完成多份旅游基础调查及资源开发设计,先后奔赴湖北省武汉市、汉中市天坑群、延安市宜川县、安徽金寨县、宁夏中卫开展扶贫共建调查,文化传承,城市旅游发展调研等实践活动。为深入了解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现状,他的团队在2年时间里扎根实践,共走访了10余县市,总计22家企业,发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富硒食品创新与研发落后的问题,路鹏飞带领实践团队开展“农业知识服务”常态化活动,截止今年9月,他已经完成现场培训20场,技术指导线上线下共记15次。他的实践事迹被中国食品报、陕西省教育厅深入报道。

在校内,路鹏飞同学通过自身双创经历积极带动身边同学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我校勤助实践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下,带动30余人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并获得优秀的成绩。实践团队事迹在全校社会实践出征大会及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青春分享会上作典型宣讲,同时作为陕西师范大学“创梦之星”宣讲团成员,为全校义务宣讲多场,覆盖人数超千人。因其出色的社会实践成绩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立足专业创新创业,助力老区脱贫攻坚


老区是有着悠久光荣历史的一片热土,由于地理区位以及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滞后于国家总体建设,总书记提出“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和“精准扶贫”的理念,这点燃了千万万青年在祖国农村田野创业干事的热情。路鹏飞同学同样怀揣朴素的热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立足专业知识,先后创办延途红旅工作室,“珍硒”农产推广平台,致力于老区红色资源活化设计和特色农产品推广。

路鹏飞带领团队深入陕南脱贫攻坚一线主战场,因地制宜打造项目,团队搭建了“硒引力——富硒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平台主要分为“农业专利扶植”“农业知识服务”“科研支持”“市场宣传”“人才引流”五大模块,模块之间相互交叉,切实帮扶富硒产业。截止2020年6月,团队已与汉阴县政府合作共建汉阴硒菊农科省级星创天地,建立富硒菊花种植试验示范田500亩,组建菊花专业合作社1个,指导建成初级加工工厂3000余平米,生产线3条。累计帮助汉阴农户1700余人,在紫阳新增102个岗位,实现就业收入60余万元。为革命老区建设贡献力量。

立足三秦大地,服务陕西民生是工作室成立的初衷,《延途红耀双城》结合革命老区实际,将西安延安两市红色旅游资源对接,项目核心产品入围中国“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陕西对接活动,并与延安地方文旅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助力老区脱贫致富,有力提升革命老区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

在全国的舞台上路鹏飞同学也发出了嘹亮的师大声音,结合全国旅游策划大赛,路鹏飞同学带领团队编制设计的《红耀皖西》方案,以“助力老区脱贫奋进之笔,书写老区发展崭新篇章”主题,依托优质红色旅游资源,以营地产品为节点,伴之景区互动产品和文创伴手礼产品,让社区居民成为产业经营者,事业的参与者,积极参与旅游活动。居民获得报酬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工作的热情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他的方案得到安徽省文旅厅,六安市高度评价,项目已与金寨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对接。

回首过往,路鹏飞同学感恩伟大时代带来的机遇,感激母校无微不至的帮助,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面对未来,路鹏飞同学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扎根西部,奉献西部,凝聚团队力量在三秦大地创业干事,做一颗红烛光,为民族复兴时代筑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阳光明媚的37℃女孩


刘倩  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


1

获奖情况


1.2020年,获陕西省第一届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学生团干部组二等奖

2.2020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第十一届“红烛杯”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理科组特等奖

3.2020年,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十佳”团委(总支)副书记、“志愿之星”、“疫情防控先锋团员”

4.2020年,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

5.2020年,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铜奖

6.2020年,获无偿献血感谢状、捐赠证书、云端支教志愿者证书

7.2019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

8.2019年,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银奖

9.2018年,被评为校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

参评感言

怀揣一颗坚毅勇敢的心,做37℃的明媚女孩。

3

自强事迹   

向上滑动阅览


    刘倩,中共预备党员,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陕西师范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陕西省学生联合会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我见到她的时候,永远都是笑呵呵的。”这是几乎所有认识刘倩的人都会说的一句话,弯着眼睛始终挂着一抹甜笑,而这个阳光明媚的女孩小小的身躯下却隐藏着大大的能量。刘倩生于一个沿海小城,自幼家庭条件有限,父母很早就双双下岗,靠着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爷爷和姥姥,日子过得实在是紧巴巴,但是朴实的他们将这个小家经营的温馨又有爱。这一切的美好都在刘倩高三开学的第二天被无情打破了,父亲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不到五分钟的时间便撒手人寰,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曾做过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的妈妈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几度休克。随之而来的,还有未偿还的债务、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常年卧床需要照料的姥姥、打官司闹事的亲戚……

      刘倩深知唯有努力学习才可以改变现状,她顶住重重压力,高三奋力拼搏,以班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看着老教授亲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刘倩却犯了难,虽然公费师范生的政策免除了学费、住宿费,但是入学的其他开销又该如何解决呢?当地基金会一笔5000元的助学金像及时雨一般解了她的燃眉之急。“真正的强者,从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着泪奔跑的人!”刘倩半工半读,三年半的大学时光,不仅从未伸手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而且一直在补贴家用。刘倩说:“妈妈的天塌了,那我就再把它顶起来!”


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踏实好学、刻苦努力、执着钻研、不懂就问正是刘倩对于学习的态度。大学期间,她锐意进取,力争先进,获得校级二等奖学金。在2019年,经过西安盛夏近40度的建模培训和比赛期间与队友三天的不懈奋斗,作为组长的她带领团队获得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国家级二等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习之余,刘倩投身各项学生活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她用热血青春诠释奉献与担当,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立足岗位,多角度全方位辐射,做青年学子的“贴心人”。已是毕业年级的她,依然坚定地留在学生组织中,切实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成为学弟学妹眼中无所不能的“倩姐”。“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刘倩说,“我要做一名‘有温度’的学生干部!”

      作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她乘着学生会改革的东风,凝心聚力再突破,在奋进的画卷上谱写着属于她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作为学院团委副书记,她统筹开展首届基层团组织建设项目大赛,是学院乃至学校在基层团建项目上的新尝试,为日后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团支部书记,她狠抓思想引领,扎实提升支部活力,带领支部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刘倩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生骨干培训,着力提升自身青年政治工作能力,在陕西省第一届高校团干部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学生团干部组二等奖。

       “小陀螺”一般的她,时刻注重自我全面发展。刘倩主持公益项目《核桃坝村茶旅一体化规划》,结合现代高新技术发展“互联网+茶旅一体化”,切实帮助茶农缩减贫富差距,实现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该项目已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立项;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二等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铜奖。同时,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刘倩甘当西部红烛,立志教育报国。她刻苦锤炼教师教育技能,在第十一届“红烛杯”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过五关斩六将,获得理科组特等奖,并作为唯一一名被推荐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组别选手代表学校参加“田家炳杯”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的看世界,刘倩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村进行调研,并于赤水市第三小学进行支教;2019年参加大学生寒假政府机关见习,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统计局辅助第四次经济普查相关工作开展;2020年参加第二届港澳台海外青年丝路行,同来自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生一起了解丝路、感受丝路、传播丝路……她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才干,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饮水思源,刘倩常怀感恩之心,充分发挥学生骨干与党员的先进性,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事业,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近600小时。新冠疫情期间,她同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的一线工作者结对帮扶,为其子女进行知识援助。第一次线上授课,宅家许久的她特意精致地化了妆,希望小朋友可以一眼就喜欢上这个一千八百多公里外的大姐姐。从古诗词到乘除法,对于每个知识点刘倩都全力以赴,教案写了一页又一页,授课平台换了一个又一个,只为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特殊时期,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坚守一线,而小朋友就只能与年幼的弟弟辗转于各个亲戚家。那天,小朋友妈妈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张视频通话截图,电话这头是小朋友和正带着生日帽的弟弟,电话那头,是一身制服的爸爸妈妈。“当妈和当孩子都不容易”,小朋友妈妈仅仅10个字的朋友圈配文,让看电影都不会哭的刘倩瞬间泪目。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在前方打怪兽,那刘倩就尽己之力,做小朋友的大姐姐,陪伴他度过这段时光。刘倩说:“你们守护我们,我来照顾你们的宝贝。”她的事迹已受到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中青在线、重庆市永川区团委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

      除此之外,她爱心献血400ml,多次参与公益捐款捐物。作为校青年讲师团的一员,她进行战“疫”云团课“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线上主题宣讲直播,覆盖全校5个初级团校、106个团支部、476名团员,为宅家战“疫”的同学们带去了一批精神物资。同时,参与7所高校团委发起的“江源2020+”云端支教行动,向西部偏远地区中小学学生提供课业辅导等优质教育资源。在陕西师范大学“弘扬抗疫精神,凝聚青春力量”特别主题团日活动上,刘倩作为一名青春分享者,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她正在用实际行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决定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家庭和环境,也不是天分和运气,而是坚持和付出。刘倩始终坚信“越努力,越幸运”。阳光明媚、努力且向上就是这个女孩37℃青春里最靓丽的那抹底色。




不畏艰难险阻

永葆奋进姿态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

书写最美答卷

党史学习专栏

党史百科 | 支部建在连上

“支部建在连上”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进驻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编时,正式提出的建党建军组织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营团建立党委。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资料来源:《党史百年关键词》

陕西师范大学党史学习网站


微尚工作室

编辑/ 刘叶丹

容来源/ 校团委

责任编辑/ 张 莹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让我们的距离更近一点


亲爱的读者们,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方便您能够继续阅览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号设置“星标”(点击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设置星标即可),让系统知晓“陕西师范大学”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关注到我们的消息啦!



大家都在看




穿过师大的花海来见你

陕西师范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思政课开讲

党史故事百校讲述丨一生执着党的教育事业,听陕西师范大学讲述著名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刘泽如老校长的故事

校史红色记忆 | 陕西师范大学的第一个党支部

100题重温百年党史,这些知识应知应会!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陕西师范·大雪 陕西师范大学℃ 丨 师大PPT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  |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郑哲民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于赓哲王双怀李化成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

 先生的书房   甘枝茂胡安顺张懋镕南长森尤西林林乐昌王晖裴亚莉

 教授的实验室     房喻王喆之杨鹏



进入师大文创小店


快来为师大点亮300个和在看叭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