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土里来,到白云中去”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袁隆平是我国
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
他还坚持在
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袁隆平生于动乱年代
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自小亲历过饥饿的他
下决心一定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从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
到耐盐碱海水稻的创新试种
让大家吃饱又吃好
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殷菊生摄
数十年如一日
他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
与农业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一个不服老的人
袁隆平曾表示:
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
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他说:
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我的身体还可以
脑瓜子还不糊涂
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
继续做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
有意义的工作
他始终把国家、把人民放在心上
袁隆平在三亚南繁基地查看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2020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多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本国粮食出口
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
袁隆平说:
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
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
不会出现‘粮荒’
希望大家不要担心
他的一番话
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有网友说:
“有袁隆平爷爷在,
心里踏实得很”
袁隆平在观察稻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图
袁隆平爷爷
这是网友对他的爱称
更是一种敬仰的表达
自称是“90后”的他
在接受采访时对年轻人
说出了自己的寄语
“首先要注意身体,
这是基础。”
谈到体育锻炼
他颇为自豪: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锻炼,
游泳比赛可是武汉市第一名啊!”
当记者问道:
“您觉得您帅不帅?”
他回答:
“我啊,Handsome!”
因为他的风趣幽默
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梗王”
他的一些“网言网语”
大家一直记忆犹新
2019年9月17日
袁隆平被授予
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在获奖当天
袁隆平从湖南长沙
赶到衡阳市衡东县洣河桥村
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
在现场
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在现场,他面带微笑
他曾说过:
“只有下田最快乐。”
2019年9月秋季学期
普通高中思想语文统编教材中
纳入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一文
对此
课文主角袁隆平说:
我就是个普通人
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书本知识很重要。
我是搞水稻研究的,
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
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
他叮嘱孩子们
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
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2019年10月22日,袁隆平(右二)与测产专家组考察位于长沙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田。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他是一个属于土地的人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
他的逝世
让无数热爱他的人万分悲痛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他的遗志
有无数拼搏的中国人
去继承、去发扬、去光大
一位网友留言说,袁隆平院士:
从泥土里来
到白云中去
微尚工作室
责任编辑/ 张 莹
内容来源/ 新华社
投稿邮箱
weshare2013@qq.com
xinmeiti@snnu.edu.cn
©版权归微尚工作室所有
如需转载或使用
请联系获取授权
让我们的距离更近一点
亲爱的读者们,近期微信公众号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按时间排序,为了方便您能够继续阅览我们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在文章底部点击“在看”或者为“陕西师范大学”公众号设置“星标”(点击公众号界面右上角三个点——设置星标即可),让系统知晓“陕西师范大学”是您常看的公众号,这样您以后就可以第一时间关注到我们的消息啦!
大家都在看
师大·风采
西部红烛精神 丨 校风学风 丨 我心中的大学 丨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丨 1960年5月7日 丨 校庆纪念日 丨 青春告白祖国丨 青春为祖国歌唱 丨 去师大旅行 丨 好想你 丨 新区搬迁十四载 丨 我在!故我书! 丨 师大爱情故事 丨 陕师姑娘 丨 陕师男生 丨 师大人的歌 丨 师 丨 师大十二时辰 丨 师大24小时 丨陕西师范·大雪 丨陕西师范大学℃ 丨 师大PPT
师大·人物
(排名不分先后)
师大学人 霍松林 | 迟铎|章竹君|傅钢善|李玉虎|郑哲民| 红柯 |刘学智|陈锦屏|于赓哲|王双怀|李化成|郝亮亮|杨清源|韩钢|田大宪|朱文斐|陈亚芍|胡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