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盘点③|过去一年文化产业大佬们顶级观点,值得收藏!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16

第2708期文化产业评论


这是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年度盘点系列的第三篇。在本期的文章中,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筛选整理了一整年关于行业专家们的干货文章,我们从文化与旅游、影视演艺娱乐、数字化文化产业、非遗传承等角度来进行盘点。他们的发言、观点及分析所传达出来的理念、经验与内容,具有很大的实践和指导价值,供小伙伴们收藏备用。



编辑|王岩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3495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文化&旅游


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产业投资持续增长,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国际合作成效显著,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日趋活跃,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业、促进文化传播的必然选择。如何全面认识文旅融合的价值?又应如何正确面对在推进文旅融合中出现的战略性问题?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肖怀德认为,从战略性问题的寻找、解决和突破入手,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文化发展领域与旅游发展领域分别是两个庞大的系统,两者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又具有常年积累下来的发展逻辑和思维惯性,两者之间的融合涉及到观念、制度、机制、市场、人等都多个方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任务,需要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政、产、学、研、媒的协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原文链接: 


 影视演艺娱乐

近年来,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电影、电视、广播等传统广电产业在文化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关注、精品产品供给等因素下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短视频,网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互联网新业态也不断丰富着广播影视产业的供给和人民文化精神生活。但繁荣发展的背后,投融资风险、国有体制人才流失、用人选拔的机制风险、国企产权主体虚置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广播影视产业投融资风险该如何防范?面对新媒体的野蛮生长又该何去何从?

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研究发展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魏文楷给出,充分研究利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行政性整合组建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东、西、南、北、中”五个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大型传媒集团;积极开展广播影视产业各种跨界的创业、合作与兼并重组;真正地实行“全员聘用制”彻底根治“双轨制”并从根本上解决“人”的问题;重视并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革新电视剧的管理、创作与经营;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并利用KPI绩效考核等工具有效开展工作;开设推广微信广播电视;“台网携手”开展节目内容的精细化运营等建议。

原文链接:

新文创&数字文化产业

2019是“跨界出圈”年,服务于超大型游戏的云端仿真系统,可以为影视等数字内容、教育医疗等实体经济提供数字设计工具全家桶;“短视频+”不仅是传统行业企业的营销路径,还是政务新媒体的前沿平台;5G、云、人工智能正在构筑智慧城市的底层,从而促成了产业升级与城市演进“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模式。2019年也是“下沉升级”年,面对增速的放缓,短视频和在线教育都在着重挖掘下沉市场的用户红利,深耕存量与需求升级。
 
随着一些新技术在文化行业的广泛使用,文化产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少峰认为,在文化产业的主要业态中,IP内容体验及产业链打造、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互联网平台垂直运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内在驱动力。企业的商业模式都要做适当的提升和完善,要确保一个创新和两个基础性的收入。共有与共权(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将成为今后主流的趋势。

原文链接: 

文博文创&非遗传承
 
2019年以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各方面的功能不断完善,在文化事业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游客数量逐步增多,在国家鼓励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政策下,博物馆运营进入文创时代,通过周边文化产品获取收益。未来,“互联网+”下的博物馆经通过更为广泛的渠道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认为,面对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公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必须积极拓展视野,延伸功能,转变定位,担当责任,努力做好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原文链接: 

文化人才

国以财立,业以才兴。人才是任何一项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事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产者、传播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所言:文化产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综合性人才。只有综合性人才,才可以支撑起现代文化产业所需要的整合运营。可以这么说,文化产业的人才升级迫在眉睫。
 
为此,陈少峰教授给出以下建议:第一,要具备跨界思维,具有一个技能或多个领域的见识或才能;第二,通过深化技能和跨界来升级文化产业人才;第三,要重视头部人才的培养;第四,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增加研学和实践。

原文链接: 

结语
 
回顾2019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专家为我们分析了政府政策、企业发展、文化科技、社会热点等,这也让我们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宝藏”。在新的一年里,他们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期待!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大咖们的观点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主题阅读 

 
荐阅读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各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欢迎转载、加入产品体验群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研习社」,获得更多专业优质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